索引号 002508414/2021-8094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区卫生健康局 发文日期 2021-12-17
统一编号 有效性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落实情况(1-11月)
日期:
2021-12-17 11:45
来源:
区卫生健康局
浏览量:

序号

目标任务

完成情况(截至11月)

1

推进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建成投用区中医院、安康医院。

临安区中医院项目已完成并于11月6日完成搬迁正式投入使用。安康医院已完工,正进行各项验收,计划11月中旬投入使用。

2

深化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实现优质资源区域共享,深化健康码拓展应用,让老百姓看病就医更舒心。

1-10月省市医院下沉专家3754人次,重点对23个学科(专科)给予技术支持,指导手术1053台,协助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2项;牵头医院下派医疗骨干或专家1678人次,建立全专科门诊40个,协助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13个,医务人员模块化培训2000余人次。

3

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推广医养结合服务,推进康养体系建设,强化健康知识宣教普及。

截至10月底,全区累计完成签约人数为264627人,签约率44.5%,十类重点人群覆盖率为89.91%。(任务数271251人,预计11月底完成。)

4

为老年人、儿童、中小学生等重点人群开展健康体检15万人次以上。

2021年1-10月,共计为老年人、儿童、中小学生等重点人群开展健康体检170184人次。(已完成任务)

5

加强学科建设和“三医”培养,深化与杭州医学院、省人民医院等高校、医院合作,着力培育一批“医学+预防”复合型人才。

出台了《临安区“三医”培养考核管理制度》,实行“三医”动态考核管理,招录定向医学委培生30人,选送定向中医师承培训20人。

出台了《杭州市临安区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管理细则(试行)》,实行学科(专科)动态管理。第一人民医院建成肿瘤诊疗中心和胃肠疾病诊疗中心、区中医院建成颈肩腰腿痛中心、区第三人民医院建成血透中心、区第四人民医院积极推进“胸痛、卒中、房颤”三个中心的建设。完成全区胃肠癌筛查10039人和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筛查1187人。

6

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开展中医师资骨干培训,有18人参加,举办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站室中医相关人员中医适宜技术理论与操作培训3次,制定操作评分标准8项,参加人数133人次。10月26日杭州市第十六期西学中班开班,临安区中医院成为教学点,有153名临床医师报名参加学习。选派20人参加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师承定向培训。开展“读经典、论医案”活动,纳入中医医师年度考核。

7

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确保高分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评。

按照杭州市下达的2021年度爱国卫生工作任务,较好地完成了前期工作任务,国家卫生城市复评工作也与6月底前通过国家暗访,从国家反馈的情况看(影像资料),在杭州市所有区里问题较少(国家暗访一处),目前也已整改到位,有望获得好的成绩。

8

提高预防和应对重大疫病能力,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

1.定期组织卫生应急队开展各类业务培训,组织实战演练和比武活动。8月份组织全区大规模人群核酸检测演练。9月份开展临安区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技能比武大赛暨新冠疫情防控技能比武。

2.严格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发热门诊等管理,对全区各类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和院感管理工作开展“拉网式”自查和督查。区疾控中心每月开展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并撰写临安区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报告。
3.区疾控中心PCR实验室于8月底扩建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

4.加强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发热诊室的建设,实现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监测哨点规范化建设全覆盖。推进村卫生室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村卫生室规范率达到75.37%(要求达到70%以上),全区新增(改扩建)村卫生室(站)5家。

9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深化运用精密智控机制,强化重点场所日常监管,落实进口冷链物防闭环管理,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切实守牢医院门、社区门、公共场所门。

1.压实属地责任,强化网格化管理,实行精密智控管控。截至目前,本轮西北疫情(10月15日起),管控贵州、常州、上饶、义乌等重点地区来临人员789人,其中集中隔离69人,居家70人,日常健康监测650人;累计点对点转运境外入境重点人员881人,情况稳定;6个隔离点现有入境医学观察人员239人,累计承接入境人员4675人。

2.重点场所防控方面。一是对4家开设发热门诊的医院、6家集中隔离点进行每月4次的环境样本采集。截至目前,共采集环境样本20714份,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二是对全区各医疗机构重点岗位工作人员、集中隔离点工作人员每隔一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其它非重点岗位人员每周一次核酸检测,累计检测130038人次,集中隔离点工作人员累计检测4784人次。

每周抽取全区农贸(集贸、海鲜)市场人员、外卖快递人员等特定服务行业人员等至少30人进行核酸检测,截至目前,累计检测10241人次。继续坚持公交、地铁等交通工具及交通枢纽,以及医疗机构、学校、“一老一小”服务机构等重点单位和超市、影院、公园景区等人员集聚场所“测温+验码+戴口罩”要求。截至目前,全区共完成人员聚集性场所地址绑定2430家,赋码完成率123.89%,全区累计扫码登记人数144.57万人次。

4.全面推进全人群接种。截至目前已经提前完成18岁以上和12-17岁的二剂全程接种任务,累计接种1210283剂次。目前开展18岁以上第三针强化接种完成数12307(任务数44461),完成率27.68%;3—11岁第一剂完成数25914(任务数52416),完成率49.44%,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流感疫苗接种26069(任务数30000),完成率86.90%。


分享:
字体: [

]
打印
索引号 002508414/2021-80942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区卫生健康局
发文日期 2021-12-17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落实情况(1-11月)
发布时间:2021-12-17
信息来源: 区卫生健康局
浏览量:

序号

目标任务

完成情况(截至11月)

1

推进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建成投用区中医院、安康医院。

临安区中医院项目已完成并于11月6日完成搬迁正式投入使用。安康医院已完工,正进行各项验收,计划11月中旬投入使用。

2

深化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实现优质资源区域共享,深化健康码拓展应用,让老百姓看病就医更舒心。

1-10月省市医院下沉专家3754人次,重点对23个学科(专科)给予技术支持,指导手术1053台,协助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2项;牵头医院下派医疗骨干或专家1678人次,建立全专科门诊40个,协助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13个,医务人员模块化培训2000余人次。

3

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推广医养结合服务,推进康养体系建设,强化健康知识宣教普及。

截至10月底,全区累计完成签约人数为264627人,签约率44.5%,十类重点人群覆盖率为89.91%。(任务数271251人,预计11月底完成。)

4

为老年人、儿童、中小学生等重点人群开展健康体检15万人次以上。

2021年1-10月,共计为老年人、儿童、中小学生等重点人群开展健康体检170184人次。(已完成任务)

5

加强学科建设和“三医”培养,深化与杭州医学院、省人民医院等高校、医院合作,着力培育一批“医学+预防”复合型人才。

出台了《临安区“三医”培养考核管理制度》,实行“三医”动态考核管理,招录定向医学委培生30人,选送定向中医师承培训20人。

出台了《杭州市临安区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管理细则(试行)》,实行学科(专科)动态管理。第一人民医院建成肿瘤诊疗中心和胃肠疾病诊疗中心、区中医院建成颈肩腰腿痛中心、区第三人民医院建成血透中心、区第四人民医院积极推进“胸痛、卒中、房颤”三个中心的建设。完成全区胃肠癌筛查10039人和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筛查1187人。

6

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开展中医师资骨干培训,有18人参加,举办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站室中医相关人员中医适宜技术理论与操作培训3次,制定操作评分标准8项,参加人数133人次。10月26日杭州市第十六期西学中班开班,临安区中医院成为教学点,有153名临床医师报名参加学习。选派20人参加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师承定向培训。开展“读经典、论医案”活动,纳入中医医师年度考核。

7

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确保高分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评。

按照杭州市下达的2021年度爱国卫生工作任务,较好地完成了前期工作任务,国家卫生城市复评工作也与6月底前通过国家暗访,从国家反馈的情况看(影像资料),在杭州市所有区里问题较少(国家暗访一处),目前也已整改到位,有望获得好的成绩。

8

提高预防和应对重大疫病能力,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

1.定期组织卫生应急队开展各类业务培训,组织实战演练和比武活动。8月份组织全区大规模人群核酸检测演练。9月份开展临安区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技能比武大赛暨新冠疫情防控技能比武。

2.严格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发热门诊等管理,对全区各类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和院感管理工作开展“拉网式”自查和督查。区疾控中心每月开展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并撰写临安区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报告。
3.区疾控中心PCR实验室于8月底扩建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

4.加强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发热诊室的建设,实现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监测哨点规范化建设全覆盖。推进村卫生室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村卫生室规范率达到75.37%(要求达到70%以上),全区新增(改扩建)村卫生室(站)5家。

9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深化运用精密智控机制,强化重点场所日常监管,落实进口冷链物防闭环管理,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切实守牢医院门、社区门、公共场所门。

1.压实属地责任,强化网格化管理,实行精密智控管控。截至目前,本轮西北疫情(10月15日起),管控贵州、常州、上饶、义乌等重点地区来临人员789人,其中集中隔离69人,居家70人,日常健康监测650人;累计点对点转运境外入境重点人员881人,情况稳定;6个隔离点现有入境医学观察人员239人,累计承接入境人员4675人。

2.重点场所防控方面。一是对4家开设发热门诊的医院、6家集中隔离点进行每月4次的环境样本采集。截至目前,共采集环境样本20714份,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二是对全区各医疗机构重点岗位工作人员、集中隔离点工作人员每隔一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其它非重点岗位人员每周一次核酸检测,累计检测130038人次,集中隔离点工作人员累计检测4784人次。

每周抽取全区农贸(集贸、海鲜)市场人员、外卖快递人员等特定服务行业人员等至少30人进行核酸检测,截至目前,累计检测10241人次。继续坚持公交、地铁等交通工具及交通枢纽,以及医疗机构、学校、“一老一小”服务机构等重点单位和超市、影院、公园景区等人员集聚场所“测温+验码+戴口罩”要求。截至目前,全区共完成人员聚集性场所地址绑定2430家,赋码完成率123.89%,全区累计扫码登记人数144.57万人次。

4.全面推进全人群接种。截至目前已经提前完成18岁以上和12-17岁的二剂全程接种任务,累计接种1210283剂次。目前开展18岁以上第三针强化接种完成数12307(任务数44461),完成率27.68%;3—11岁第一剂完成数25914(任务数52416),完成率49.44%,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流感疫苗接种26069(任务数30000),完成率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