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508174/2021-7119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单位 | 区财政局 | 发文日期 | 2021-03-19 |
目录
一、2020年全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二)全区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三)全区社保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四)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二、2020年全区财政工作和“十三五”成就
三、2021年全区财政预算草案
(一)全区一般公共预算草案
(二)全区基金预算草案
(三)全区社保基金预算草案
(四)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
四、2021年财政工作思路
五、2021年预算公开附件
附件1:杭州市临安区2020年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及2021年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附件2:杭州市临安区2020年全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及2021年全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草案)
附件3:杭州市临安区2021年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
附件4:杭州市临安区2020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及2021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草案)
附件5::2021年预算公开表
附件6:杭州市临安区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
附件7:杭州市临安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临安区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21年财政预算的决议
附件8:2021年度临安区公开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等绩效目标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20年全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21年全区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全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我区三年融杭的最后之年。一年来,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们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确立的改革发展目标和区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立的收支目标,围绕防风险、保民生、提绩效、促发展、推改革,全力做好各项财政工作,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一)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全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555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5.1%,同比增长12.1%,其中区本级收入632365万元(含街道收入);上划中央收入41046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5%,同比增长0.7%。
全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0467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5%,同比增长5.7%,其中区本级支出807327万元(含街道支出)。
1.主要收入项目完成情况是:增值税50%部分18847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4.7%,同比下降7.3%;企业所得税40%部分11051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1%,同比增长2.2%;个人所得税40%部分3601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6.0%,同比增长46.3%;城建税3563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6.4%,同比增长9.4%;耕地占用税2640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7.8%,同比增长44.9%;契税13321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2.5%,同比增长116.7%;其他税收14887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2.5%,同比增长59.8%。
2.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434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6.4%,同比增长7.7%;教育支出17560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1%,同比增长4.1%;科学技术支出3618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3.4%,同比下降28.4%;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635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1.6%,同比增长3.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813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0%,同比增长9.7%;卫生健康支出7756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6.4%,同比增长10.6%;节能环保支出3051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24.5%,同比增长92%;城乡社区事务支出5357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0%,同比下降31.0%;农林水事务支出8972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4.6%,同比增长19.9%;住房保障支出2753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3.1%,同比下降0.4%。
按照现行财政体制计算,2020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6亿元,加上上年结转和上级补助,预计2020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可用资金约97.9亿元,收支相抵,2020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
(二)全区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全区政府性基金收入195457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15.0%,同比增长40.3%,其中区本级收入1954579万元;加上上年结余和上级补助,全区政府性基金支出199212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6%,同比增长38.7%,其中区本级支出1905890万元。
(三)全区社保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全区社会保险基金收入41479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13.0%,同比下降15.7%。全区社会保险基金支出60556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12.7%,同比增长24.4%。因疫情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减收增支,2020年全区社保基金当年赤字190773万元,动用历年结余。
(四)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136.46万元,完成预算的102.8%,其中:利润收入1214.49万元,同比增长8.6%;股利、股息收入371.97万元,同比增长47.6%;其他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550万元,同比增长10.7%。加上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央转移支付收入4.94万元,收入合计3141.40万元。2020年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195.52万元,加上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用于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940.94万元,支出合计3136.46万元,年末累计结余4.94万元。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二、2020年全区财政工作和“十三五”成就
(一)注重财政统筹,在疫情防控和促发展中担职能
在“战疫情、促发展”中开通资金拨付快速通道、政府采购绿色通道、政策兑现助企通道“三大通道”,深化资金统筹,着力推进全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保障疫情防控。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原则,及时筹措资金加大对疫情防控工作的倾斜支持,共计保障医疗、物资及救助资金7152万元。开辟政府采购“绿色通道”,打通财政合作基金公司物资渠道,及时做好防疫物资及相关设备的采购。加快落实惠企利民政策。牵头区长热线抗疫助企政策专班,组织31个工作组,走村入企做好抗疫助企政策兑现。依托“亲清在线”,加快落实各级政策兑付,全年累计上线兑付政策26条,兑现财政政策资金5.67亿元。积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年降本减负23.12亿元。统筹做好增收节支。算好“加减法”,统筹各类财政资金,集中力量支持疫情防控。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除上级转移支付外,新增债券19.5亿元,争取中央“两直”资金2.85亿元,获得绿色转化财政专项奖励资金3亿元。厉行勤俭节约,对部门非刚性、非重点、非急需支出压减3.38亿元。
(二)注重重点保障,在提升公共服务上下功夫
突出惠民便民,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强公共服务领域支出。全年民生支出70.12亿元,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5%。助推社会事业“提标”。按照“民生融杭”三年计划,50项民生政策以杭州标准为标准,已全面与杭州主城区接轨。强化资金统筹,大力支持教育、卫生、环保等社会事业发展,连续16年为企业退休人员增资。助力乡村振兴“提质”。巩固推广高虹龙门秘境省财政农村综合改革集成示范区建设成果,有序推进基层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服务创新试点,实施山核桃产业省财政乡村振兴产业示范项目。成功争取湍口温泉小镇省财政农村综合改革集成建设项目以及省财政乡村振兴基金首个水利投资项目。并积极筹措资金保障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推动民生项目“提速”。在严控债务风险的基础上,依托国有企业转型、债券发行、PPP模式运用等方式,全力保障中医院迁建、农村饮用水提标达标、城际铁路广场站、职业教育中心等重大民生项目实施。继续加快推进“利奇马”灾后重建,累计直拨项目资金5.66亿元。
(三)注重规范管理,在加强科学监管上提效益
加快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形成“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应用、结果应用有问责”的闭环管理。强化预算监督管理。积极配合人大常委会开展的预算草案“三审制”试点,努力提升预算编制精准度。持续实施财政大督查,开展“双创平台”管理、基层财政管理、扶贫资金等项目检查。加强财政库款管理,严格执行财政专户清理和公款竞争性存放。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阻止不合规支出,提升财政支出的合法合规性。推进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和服务,严把政府投资项目变更关,会议审批较大变更75个,送审重大变更14个,完成竣工财务决算编制批复63个。加强项目概预算审核,完成概预算审核316个,核减金额7.71亿元,核减率6.6%。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全年依法完成采购8.88亿元,节约率8.8%,进一步规范小额采购,强化对采购代理机构管理。强化债务风险防控。严格实施五年化债计划,督促指导年度化债任务的落实,完成年度化债任务的167.3%,累计化债52.6%。超额完成杭州市下达的任务。
(四)注重产业提升,在助推区域发展上求突破
积极构建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财政政策体系,聚焦全区产业发展,集中财力助推区域经济发展。支持产业发展。加快落实财政奖补政策,加强政策性金融担保服务,为企业应急周转资金1.38亿元、中小企业融资担保1.73亿元。持续加大实体产业基金投入,新增投资项目18个,总投资金额12.11亿元。助力双招双引。深化“基金+招商”模式,牵头区属公司招引外资7800万美元,合作设立5亿元规模的先进制造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新建20亿元智造产业基金,引进优质基金。成功招引目乐医疗、硅通化工、诚耀新材料等多个产业项目。积极落实各类人才奖补政策,围绕“812”人才培养、高层次人才和技能人才奖励等工作,共计落实各类人才资金1.72亿元。促进消费回暖。聚焦市场主体,出台文旅、汽车专项以及精准施策等政策,撬动消费潜能持续释放。共发放文旅消费券10万张,半价民宿券、家电消费券、住餐通用券各1万张,汽车消费券2000张,共计落实专项扶持资金4960万元。
(五)注重服务供给,在推进财政改革中辟新路
大力推进规范管理年和数字财政建设年“两个年”建设,建立健全财政国资管理和服务机制,持续加强财政国资服务供给。推进国资国企改革。结合“规范管理年”活动,全面提升国企建设、运营、管理三大能力。完成2019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和公共基础设施等资产报告的编制工作。深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实施国有资产向人大报告制度。进一步完善国企监管体系,制定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劳动用工、子公司定员定岗等管理办法。有序推进经营性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公司经营活力。深化财政数字化建设。围绕“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政府数字化转型要求,实施“数字财政建设年”,以“临安数字财政E平台”、“财政综合办公平台”和财政管理“驾驶舱”三大平台为载体,推动财政数字赋能,实现办事提效、办文提速、办会提质和管理革新,擦亮临安数字财政特色品牌。
各位代表,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我区财政预算执行总体情况较好,为“十三五”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回顾过去五年,我们紧紧围绕省市财政部门的工作要求和区委区政府的科学决策部署,聚焦“美丽幸福新临安”奋斗目标和“三化”战略,全区经济社会和财政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这五年,财政收入质量稳步提升,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十三五”期间,实现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0亿元和263亿元,分别是“十二五”的1.8倍和2倍,年平均分别增长12.7%和16.1%。2019年财政总收入突破百亿。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在全省排名分别从2015年的41位和42位提升到32位和30位。五年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平均比重达到91.8%,保持在较高水平。2020年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18.3%,较2015年增加5.4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的财政贡献率不断增加。
这五年,财政支出结构持续优化,民生基础设施进一步保障
“十三五”期间,累计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5亿元,其中民生保障支出294亿元,分别是上一个五年的1.8倍和1.9倍。民生保障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4%,高于上一个五年3.7个百分点。推进民生事业发展,民生政策标准与主城区接轨,大力实施临安中学、博物馆、人民医院、“四好农村路”等民生项目建设。聚焦“城市国际化”和“全域景区化”,统筹财力保障地铁16号线、城中村改造、科技大道综合改造、青山湖绿道、“八线十景”等重大民生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这五年,财政政策体系不断优化,助推产业现代化举措进一步强化
聚焦“产业现代化”目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力保障全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持续升级。强化财政资金引导,按照“保存量、调结构、扩增量”要求,开展产业政策整合,并形成“1+3”产业政策体系,共计兑现产业扶持资金66亿元。加强与税务部门协作积极落实各类减税降费政策,累计取消和停征行政事业性收费54项。扎实推进行政审批“最多跑一次”改革,开展预算部门“上门服务至少一次”,持续推广非税收入电子缴款应用范围。
这五年,预算管理改革稳步推进,公共财政体系进一步完善
推进财政预算管理,滚动编制财政中期规划,确保跨年度财政收支平衡。持续完善镇街财政体制,充分调动镇街生财、聚财、理财积极性。完善土地出让金管理办法,提升土地使用权出让管理水平。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新增债券62.5亿元,政府债务限额提升至129.06亿元。强化全口径债务管理,编制落实五年化债计划,严格控制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这五年,财政监管体系不断完善,财政绩效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持续开展“财政大督查”专项行动,实施镇街和部门预算管理绩效考核。实施专户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严格规范公款竞争性存放制度,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不断提升库款管理水平。贯彻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从严控制行政经费和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累计下降25%。深化政府投资项目、政府采购等各项管理改革,财政资金使用水平持续提升。财政绩效管理荣获国务院办公厅表彰和财政部奖励,绩效考核多次获省、市优秀。
这五年,国资国企改革稳步推进,资产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区属国有公司实力不断壮大,资产规模由2015年的425亿元,提升到2020年的1200亿元。推进国资办实体化运作,国资监管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依托经营性资源配置、经营业绩考核等举措,加快国有公司市场化转型。推进国有资产规范化管理,强化资产清理统计,推进建立国有资产向人大报告制度。盘活和利用闲置国有资产,完成国有企业21.65万方房产确权,不断提升资产使用效益。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财政工作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财政收入规模还不大,结构也不尽合理,财政可持续增长压力明显;财政支出刚性增长,各方兼顾的压力较大,财政收支平衡难度与日俱增;一些项目预算执行进度偏慢,资金使用绩效有待提升;国有资产的监管还需不断加强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下一步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三、2021年全区财政预算草案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和“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做好这一年的财政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结合当前经济财政形势,2021年财政工作机遇和挑战并存。
从有利方面看。我国经济的基本面长期向好,财政收入平稳可持续增长的基础和财政改革发展积累的优势依然保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全省加快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策源地建设,打造“重要窗口”鲜明标志。杭州着力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我区坚持产业兴区,全面推进产业提档升级等等。都为全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从不利因素看。当前我国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临安的经济总量和产业基础抗风险能力不大,对全区财政带来直接影响。从税收收入看,由于对房地产的依赖较大,以及房地产宏观调控的不确定性,使财政收入规模、结构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在收入增长放缓的同时,全区围绕“三化”建设,大力实施的城乡统筹发展、产业转型提升、重大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以及全面接轨杭州后的民生项目保障等重大支出需求持续快速增加,收支平衡的难度持续加大。
根据对当前经济财政形势的分析判断,确定2021年全区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区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部署要求,以及区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目标任务,加强基本民生保障,落实积极财政政策,防范地方债务风险,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厉行勤俭节约,集中财力办大事,在奋力打造“城西科创新城·美丽幸福临安”中贡献坚实的财政力量。
(一)全区一般公共预算草案
现提请审议的2021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草案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4000万元,同比增长10.0%,其中区本级收入696670万元(含街道收入)。
主要收入项目的安排情况是:增值税50%部分206000万元,同比增长9.3%;企业所得税40%部分120000万元,同比增长8.6%;个人所得税40%部分38000万元,同比增长5.5%;城建税38930万元,同比增长9.3%;耕地占用税26500万元,同比增长0.4%;契税133300万元,同比增长0.1%;其他税收150500万元,同比增长1.1%。
按照现行财政体制计算,2021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75.4亿元,加上上年结转和上级补助,以及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预计2021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可用资金约101亿元,拟安排一般债券还本支出2.8亿元,2021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50000万元,同比增长5.0%,其中区本级支出850000万元(含街道支出)。当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主要支出项目的安排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7850万元,同比增长4.2%;教育支出185700万元,同比增长5.8%;科学技术支出41620万元,同比增长15.0%;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7200万元,同比增长5.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7800万元,同比增长6.5%;卫生健康支出82300万元,同比增长6.1%;节能环保支出21000万元,同比下降31.2%;城乡社区事务支出58000万元,同比增长8.3%;农林水事务支出94780万元,同比增长5.6%;住房保障支出30010万元,同比增长9.0%。
(二)全区基金预算草案
2021年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600000万元,同比下降18.1%,其中区本级收入1600000万元。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1900000万元,同比下降3.8%,其中区本级支出1818650万元。加上上年结余和专项债券取得,当年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三)全区社保基金预算草案
2021年1月1日起,我区社保基金(除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外)纳入市级统筹管理。2021年全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60689万元,同比增长14.3%。全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56255万元,同比增长5.8%。
(四)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
2021年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708万元,同比增长 18.2%,加上上年累计结余4.94万元,2021年度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央转移支付收入2.99万元,收入合计3715.93万元。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603.53万元,用于国有企业资本金注入和增加资本投入等;加上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用于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1112.40万元,支出合计3715.93万元。收支相抵,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四、2021年财政工作思路
面对当前经济财政形势下的困难和挑战,为确保本次区人代会提出的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各项财政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我们将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聚焦防风险促发展,致力确保财政平稳运行
强化财政预算管理,以当家思维做好管家的事,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红线意识,坚持防风险和促发展两手抓、两手硬。把握好各项组织收入节奏,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可持续运行。围绕构建集中财力办大事政策体系,发挥统筹职能,围绕深度融杭、区域统筹、产业兴区等方面,统筹保障329国道改建、“三溪一湖”水岸整治、城市道路综合改造、新制造业计划等重大项目实施。强化预算刚性,加强预算执行。突出底线思维,积极稳妥防范债务、社保、“三保”等财政风险。在加强政府债务新增规模控制和限额管理的同时,强化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的筛选和储备,支持重点项目建设。
(二)聚焦经济双循环,致力推动产业提档升级
助力实体经济双循环和高质量发展,打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财政组合拳。突出财源培育,促进消费活力,持续推动产业提档升级。研究落实积极的资金支持方案和税费减免举措,推进产业转型、做强战略新兴产业、壮大民营经济,切实为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积蓄势能。加强财税银多部门协作,持续推动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深化政府引导产业基金运作,持续完善项目库建设,不断提升产业扶持的精准性。依托“基金+招商+服务”,提升招商实效,全力招引区外优质产业项目和人才。
(三)聚焦幸福指数提升,致力推进富民惠民安民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财政工作的奋斗目标,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切实在发展中提升群众“获得感”。推进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加强疫情防控保障。持续规范落实好融杭政策兑现,稳步推进社保杭州一体化建设和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持续加大“健康临安”“美好教育”等领域投入,做好人才“引育留用”和稳岗拓岗扩就业等政策保障。统筹资金全力保障区人民医院及妇幼保健院、城南小学、老旧小区改造、吴越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等重大民生项目建设。
(四)聚焦乡村振兴战略,致力打造全域美丽花园
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加大美丽乡村、生态环保等领域投入,助力打造全域美丽花园。高标准推进乡村数字经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等项目建设,着力提升绿色转化财政专项激励资金效益,筑牢浙西生态屏障。积极助推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推广龙门秘境农村综合改革集成示范区经验,加快推进湍口温泉小镇农村综合改革集成试点和省级山核桃产业示范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涉农资金管理,完善涉农政策体系,构建多层次资金投入机制,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强化村级组织运转保障,着力营造良好的基层干事创业环境。
(五)聚焦绩效管理强化,致力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全面实施财政绩效管理,在实现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全覆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全过程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格局。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年”活动,加强项目的事前绩效论证,对支出项目进行事中事后绩效评价,推进部门整体绩效预算改革,并强化绩效结果运用,推动财政资金聚力增效。实施产业政策绩效评估,并结合评估结果做好政策的完善。切实加强单位账户审核管理和公款存放监督,筑牢财政资金“安全坝”。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确保一般性项目支出压减10%,三公经费压减5%。加强审计、财政监督合作,切实形成监督合力,坚决维护财经秩序。
(六)聚焦创新数字赋能,致力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依托数字化改革,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深化财政数字建设,充分发挥数字化的引领、撬动、赋能作用,努力形成用“数据服务、数据管理、数据决策”的财政管理服务新格局,着力提升现代财政治理能力。推进预算编制一体化管理,推动预算管理的动态反映和有效控制。加强财政业务集成优化,着力推动财政管理提升和服务提质。巩固“财政数字建设年”活动成果,持续优化财政管理“驾驶舱”,依托财政数据可视化管理,提升数据应用、分析和管理能力。推广“亲清在线”和“一卡通”平台应用,持续落实区级政策上线,规范非税收入征缴。
(七)聚焦国资国企改革,致力健全国资监管体系
深化国有企业规范化管理,开展“清廉国企建设年”活动。制定出资人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规范履行“决定”“审批”等权责事项的边界,进一步落实国有资产向人大报告制度。制定区属国有企业非生产经营货物服务采购管理工作指引,规范采购行为。加强国有公司资金监管,搭建跨公司、跨银行、跨区域的资金管理平台。加快市场化经营,推进锦南小微企业园、山核桃标准化生产透明工厂等经营性项目建设。强化资产管理,建设国有资产数字化管理平台。实施工程性矿产资源处置工作的规范管理,开展卫生教育系统资产清查摸底和镇街国有资产清理。出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办法,科学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附件1: 杭州市临安区2020年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及2021年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pdf
附件2:杭州市临安区2020年全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及2021年全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草案).pdf
附件3:杭州市临安区2021年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pdf
附件4:杭州市临安区2020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及2021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草案).pdf
附件5:2021年预算公开表 .pdf
附件6:杭州市临安区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pdf
附件7:杭州市临安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临安区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21 年财政预算的决议.pdf
附件8:2021年度临安区公开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等绩效目标.pdf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