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山核桃有了“碳汇身份证” 临安发布天目“临碳”数智大脑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区发改局发布时间:2021-05-25 11:20:35


 

一盒临安山核桃,消费者扫码包装上面的二维码,化肥碳排放量、交通运输碳排放量……山核桃从成长到销售的每一步,都换算成大数据进行呈现。碳排放全程可溯源,足迹一览无余。这是临安区天目“临碳”数智大脑,开发的场景应用。

5月24日,天目临碳数智大脑发布会召开。作为浙江省首个上线运行的以实现碳中和为目标的管理平台,天目临碳数智大脑遵循以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一般逻辑,在全面摸清碳家底的基础上,全链条进行减碳路径分析,最后通过全方位政策、机制重塑驱动实现碳中和。数智大脑的小切口应用场景先行先试,会上发布了包括山核桃足迹分析管理、工业企业科学降碳管理、“恳造耕地”、废弃矿山复绿分析管理在内的多个场景应用,还对太湖源镇、湍口镇分别授予“低碳小镇实践区”和“零碳小镇实践区”。

 

临安自然环境优越,境内“九山半水半分田”,地处太湖源和钱塘江两大源头,拥有天目山和清凉峰两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81.93%,碳汇资源丰富。

如何让大数据赋能,精准指导碳达峰和碳中和,加快推动绿色发展转型?临安以全省数字化改革为契机,探索建设天目“临碳”数智大脑,通过“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形成了包括“一个智慧大脑”“一个交易商城”“一个智慧大屏”“一套制度标准”的天目“碳中和”智慧管理平台。

 

一张小小身份证的背后,是临安对碳排放、碳减排、碳汇等数据的精准采集,摸清自然资源资产“家底”的存量和变量,形成了一本账。前期,临安筛选整理全区能源活动、通过卫星遥感等物联设备,对全区工业生产过程、农业、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废弃物处理五大领域的碳排放数据进行梳理和统计,分析全区碳减排变化趋势,选整理全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数据、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草地资源、湖泊资源、城市园林资源、生态产品价值数据等数据,构建全区碳汇资源“一张图”。

依托数据和科学计算模型,这“一张图”帮助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升管理,促进能源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与产业聚集。“我们通过电力、煤、油等消耗,对全区570余家规上企业的碳排放实时监测,并对重点单位进行排名。如果企业碳排放超标,相关负责人就要实地查看情况,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与企业共同调整生产方式。”临安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目标限定,引导部门和企业节能减排,打造低碳工业、低碳农业、低碳园区等应用场景,把低碳链和产业链、生产链、生活链、生态链集成。

目前,临安还在打造网上碳汇交易商城,将海量的碳汇资源通过数字技术和标准评估形成“可售商品”,通过出台政策引导企业和个人购买碳汇商品。

“接下来临安将继续以天目‘临碳’数智大脑建设为重点,先行先试、大胆探索,逐步走出一条具有可复制、可推广、务实管用的碳中和‘临安模式’,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作出更大贡献。” 临安区委书记童定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