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晚上,略带寒意,我们时常散步,经过苕溪南路时会看到很多人在钓鱼。我凑过去往鱼桶里一瞧,里面的鱼多得快要溢出来,真是羡煞旁人。所以我跟爸爸决定,去青山湖试一试手气。
周末的一天,微风不燥,阳光正媚,我们行驶在绿道上。风儿轻轻地吹拂着,芦竹随风摆曳如同台上的舞者,我深吸一口,淡淡的花草香涌入心肺,神清气爽,听着湖水流淌的哗哗声,好像在演奏着一首首美妙的乐曲。
不久,我们看到坪坝下有个水塘,爸爸说这儿也许有鱼,于是我们翻越了杂草丛和乱石堆来到了那儿。老爸先稳定鱼线,然后把鱼饵套入鱼钩,再把鱼竿把手向右掰,向前一甩,鱼钩即入水中,然后再慢慢假装收线。这是一种专门钓马口鱼的方法。爸爸不愧是钓鱼高手。不久,鱼竿微微地振了振。我心想:这鱼肯定个头不小,高兴得手舞足蹈,可是,等爸爸将鱼线收到末尾时,我才发现它只有我的拇指般大小,简直失望透顶。尽管如此,我还是轻轻地将小鱼取下,并将它放回湖中,还它自由吧!
我们决定更换“作战场地”,爸爸骑着他的小毛驴又来到了一个闸口。听爸爸说一般在闸口的地方鱼特别多,所以我们将这儿作为今天的最终钓鱼点。爸爸做着同样的钓鱼把式:稳住鱼线,向右掰把手,再向前用力一甩,他总是不厌其烦做着这些步骤,即便结果经常与希望的有点不一样。
一直到夕阳西下的时候,水桶里的鱼终究只有那么几条。天色渐暗,周围来湖边郊游的人们渐渐散去,我们都快对自己没信心了,爸爸说:“咱们就最后甩两竿吧。”结果一无所获。正当我们爷俩儿心灰意冷的时候。突然,“噗通!”“噗通!”几声响亮的水花声。“肯定是有大鱼在追小鱼!”爸爸激动的说着。这一边我们已筹准时机,稳住鱼线,目不转睛的,似乎想一气呵成把鱼儿钓上来。只见爸爸不紧不慢地往回收鱼竿,水面哗哗地直响。突然,鱼竿渐渐弯成了一个J形,慢慢又变成了C的形状,鱼竿几乎都快折断了。爸爸猛得把鱼竿往上一提,一拽:只见一条活蹦乱跳的大草鱼露出了水面,它身长一尺,宽三寸,银光闪闪的鳞片显得格外耀眼,尾鳍上还有一抹淡淡的红,如同身后的夕阳。
我和爸爸相视而笑……真是快乐的一天,满载的一日。
指导老师:章海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