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情况

当前位置:首页
 > 依法行政 > 森林资源保护 > 工作情况

云间守护 与林共富——“1+1+1+2”,记牧亭村敢于创新的护林员何广文!
发布时间:2022-11-14 15:15:15  作者:  来源:区农业农村局

潜川镇牧亭村的何广文做护林员,已经有整整12个年头了。

12年来,他常常遇到一些比较棘手的事情,让他最感头痛的是村民张某违规挖地的事。张某常年在外经商,生意做得越来越大,法律意识却很淡薄,居然在林地里燃草挖土擅自整出两亩地,垦殖牧场,搞起了养殖业。

何广文与镇村干部得知这一情况后,立马上山,责令张某拆除养殖场,恢复原样生态环境。张某虽口头答应,但私下却无视警告,继续开挖林地,搭建牧场。无奈,何广文与镇村干部只好向上级汇报请示。最后,於潜农业执法中队依法查处并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张某这才交了罚款,认了错,把林地恢复了原样。

前前后后经过了40天左右的时间,终于平息了这场风波,也让何广文陷入了思考。牧亭村15272亩森林,省级公益林6147亩,市级及以下公益林1946亩,合计8093亩。要说巡山,只有三个护林员,六条腿。遇到难缠的村民,还要动用执法中队和法院,真的是浪费国家与社会资源。我们必须有一项好的制度,以防为主。把破坏森林的事件消灭在苗头阶段。

于是,何广文与村领导群策群力,联合创立了“1+1+1+2”的“双禁”(禁放禁燃)护林模式:一个村干部加一个护林员加一个网格员加两个组长代表组成团队。在特别的时节,比如春节、清明节,守住上山的主要通道,劝说村民放弃点火的祭祀方式,监察毁地毁林的企图。其中两个组长代表,如果遇到难题纠纷,一个留守,一个可以到村里镇里去报告。

一种模式的创新,效果好不好,试试才知道!

春节期间,村民上山到坟前燃放鞭炮,是一种祭祀习俗,但也是引发山火的高危行为。以往都是村干部2人一组,在各卡口值守劝说,奈何上坟的村民众多,经常是顾了这头漏了那头。工作效果不佳,还容易引发村民的不解,而采用“1+1+1+2”护林模式,5人一组,村干部负责与村民打招呼,护林员和网格员负责检查代管危险物品,组长代表负责宣传讲解,大部分村民一听有道理,也都会表示支持理解,偶有个别一时不太配合,熟面孔动之以情,新面孔晓之以理,几个回合下来,也都能够妥善处理。一个春节下来,累计劝离焚烧与燃放鞭炮800余人次。

到了清明节,村民一般会将自己家的土坟进行打扫清理,然后将清理出来的草木堆在一起焚烧,在祭祀的时候,还会点香,烧纸钱等,这对森林防火的工作又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村里同样采用“1+1+1+2”护林模式进行严防严控,在多个山脚路口讲解劝说并检查,代为保管祭祀人群的香烛火种等,另外,还增加了一支7-8人左右的机动巡逻小组,负责处理疑难问题,进一步加强安全保障。

如此,一年中的几个重大祭祀节日,要防止山上用火,水稻玉米收割时节,要防止秸秆焚烧,村里会根据实际情况,或布置5-7个卡点组驻点值守,或布置3-5个机动小组,流动巡逻。每组5人左右,现场问题,现场解决。这样的工作模式,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保护了森林安全。

护林,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单薄的,自林长制工作启动以来,何广文除了巡山就是动脑筋琢磨,如何把护林模式更完善、更有效,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做事,既要用体力也要用智力。”如今,牧亭村的“1+1+1+2”护林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已经推广到了潜川镇各村。同时,在反复实践中,还会将这一新模式持续优化,不断推广;我们的目标很明确,探索一套好模式,工作效率翻几番,勤奋加智慧,守护一方金山银山!

加入收藏】 【打印】 【  】 【背景颜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