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智育,优育共享 ——临安区破解医育难题,打造共富标志性成果
日期:
2022-11-24 11:13
来源:
区发改局
浏览量: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党的二十大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到幼有,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临安现有3岁以下婴幼儿数12533人,占总人口数的1.95%。随着生育政策陆续放开,善养服务成为广大市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面对托育服务供给不足城乡需求不平衡,医育人才缺乏的重重难题临安区将构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纳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重大改革项目,坚持规划引领,普惠导向和体系构建。

一、政策先行,强化顶层设计

(一)制定系列政策。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及《杭州市临安区非营利性托育机构资金补助实施办法》《临安区婴幼儿成长驿站建设方案》《临安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方案》1+3系列政策,从规划布局、有效供给、机构管理等方面提出“一揽子”方案。

(二)落实工作责任。成立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卫健、教育、民政、市场监管、住建等21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部门工作职责,下达任务清单,落实镇街属地管理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在妇幼保健院挂牌成立“杭州市临安区婴幼儿照护服务管理中心”具体负责业务指导。

(三)强化财政保障。坚持公益性原则,设立婴幼儿照护专项资金,给予建设和运行财政补助。其中托育机构一次性建设补助8万元/班,运营补助550元/年;成长驿站(普通型、示范型)5万元—10万元建设经费补助,运营5—6万元/年补助。经考核,14家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均落实到位。

项目引领,增加医育供给

(一)推进托育机构建设。围绕省市民生实事项目,依托民营托育机构市场化运作增加服务供给,建成备案制托育机构7家。同时充分应用教育幼儿园资源,在具备收托条件的37家幼儿园增加托位1580个,建设托幼一体化照护模式。目前全区总托位数为2344个,每千人托位数3.65个。依托社区(村)邻里服务、卫生院、文化休闲等设施资源开展建设,建成婴幼儿成长驿站20家(医疗机构型4家、社区型16家),实现镇街全覆盖。

(二)规范医育服务供给推进婴幼儿照护医育结合工作,充分发挥医疗机构在婴幼儿保健方面的专业特长,建立卫生院与婴幼儿照护机构医育合作制度,儿童保健医生每2月1次到托育机构、每季度1次到成长驿站,开展个性化家庭养育、照护巡回、健康指导服务等,在共同富裕大背景下,为我区婴幼儿健康管理和照护做出卫健系统的贡献。

(三)强化综合人才培育。建立以妇幼保健专业人员、托幼机构工作者为主要力量的婴幼儿照护师资队伍,通过入户指导、亲子活动、家长课堂等方式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技能水平。累计开展教育培训56场,受训人数达26725人次。今1月依托区妇幼保健院建立婴幼儿照护实训基地,规范设置示教室、营养膳食厨房、活动室等功能区,制定标准化课程,开展婴幼儿照护师资、高级育婴师、保育员、托育机构负责人、保健人员及监护人等大型培训活动8次,受惠群体达3167人。

三、数字赋能,建立养育e临安

围绕“放心托、有地方托、全智能托”,开发“养育e临安”平台,建成三个应用场景。

(一)群众服务场景。群众通过手机端登录浙里办—养育e临安版块查询孩子生长发育信息及医生评价建议、育儿知识、培训资讯、托育机构等信息,为婴幼儿家长提供科学育儿指导服务,并可选择办理入托预约、活动预约等。

(二)治理场景。建成养育数据驾驶舱,“一舱”查看全区重点工作指标、0-3岁婴幼儿数、托育机构数及分布、价格等,并实施AI视频监控托育机构运行、从业人员信息等实时监管、精准溯源。镇街妇幼医生通过电脑“一屏”查询托育机构及儿童情况,包括全区出生人口变化趋势、高危儿体弱儿分布等,发布婴幼儿养育照护课程、活动资讯等。

(三)审批备案场景。打通卫健、民政、市场监管、住建等数据平台,建立申报、审批、备案、补助“一站式”婴幼儿照护信息系统,实现全程“线上”备案服务。

 

                                                                                                                     (区卫健局供稿)


分享:
字体: [

]
打印
天目智育,优育共享 ——临安区破解医育难题,打造共富标志性成果
发布时间:2022-11-24 11:13:39
信息来源:区发改局
浏览量: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党的二十大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到幼有,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临安现有3岁以下婴幼儿数12533人,占总人口数的1.95%。随着生育政策陆续放开,善养服务成为广大市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面对托育服务供给不足城乡需求不平衡,医育人才缺乏的重重难题临安区将构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纳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重大改革项目,坚持规划引领,普惠导向和体系构建。

一、政策先行,强化顶层设计

(一)制定系列政策。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及《杭州市临安区非营利性托育机构资金补助实施办法》《临安区婴幼儿成长驿站建设方案》《临安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方案》1+3系列政策,从规划布局、有效供给、机构管理等方面提出“一揽子”方案。

(二)落实工作责任。成立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卫健、教育、民政、市场监管、住建等21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部门工作职责,下达任务清单,落实镇街属地管理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在妇幼保健院挂牌成立“杭州市临安区婴幼儿照护服务管理中心”具体负责业务指导。

(三)强化财政保障。坚持公益性原则,设立婴幼儿照护专项资金,给予建设和运行财政补助。其中托育机构一次性建设补助8万元/班,运营补助550元/年;成长驿站(普通型、示范型)5万元—10万元建设经费补助,运营5—6万元/年补助。经考核,14家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均落实到位。

项目引领,增加医育供给

(一)推进托育机构建设。围绕省市民生实事项目,依托民营托育机构市场化运作增加服务供给,建成备案制托育机构7家。同时充分应用教育幼儿园资源,在具备收托条件的37家幼儿园增加托位1580个,建设托幼一体化照护模式。目前全区总托位数为2344个,每千人托位数3.65个。依托社区(村)邻里服务、卫生院、文化休闲等设施资源开展建设,建成婴幼儿成长驿站20家(医疗机构型4家、社区型16家),实现镇街全覆盖。

(二)规范医育服务供给推进婴幼儿照护医育结合工作,充分发挥医疗机构在婴幼儿保健方面的专业特长,建立卫生院与婴幼儿照护机构医育合作制度,儿童保健医生每2月1次到托育机构、每季度1次到成长驿站,开展个性化家庭养育、照护巡回、健康指导服务等,在共同富裕大背景下,为我区婴幼儿健康管理和照护做出卫健系统的贡献。

(三)强化综合人才培育。建立以妇幼保健专业人员、托幼机构工作者为主要力量的婴幼儿照护师资队伍,通过入户指导、亲子活动、家长课堂等方式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技能水平。累计开展教育培训56场,受训人数达26725人次。今1月依托区妇幼保健院建立婴幼儿照护实训基地,规范设置示教室、营养膳食厨房、活动室等功能区,制定标准化课程,开展婴幼儿照护师资、高级育婴师、保育员、托育机构负责人、保健人员及监护人等大型培训活动8次,受惠群体达3167人。

三、数字赋能,建立养育e临安

围绕“放心托、有地方托、全智能托”,开发“养育e临安”平台,建成三个应用场景。

(一)群众服务场景。群众通过手机端登录浙里办—养育e临安版块查询孩子生长发育信息及医生评价建议、育儿知识、培训资讯、托育机构等信息,为婴幼儿家长提供科学育儿指导服务,并可选择办理入托预约、活动预约等。

(二)治理场景。建成养育数据驾驶舱,“一舱”查看全区重点工作指标、0-3岁婴幼儿数、托育机构数及分布、价格等,并实施AI视频监控托育机构运行、从业人员信息等实时监管、精准溯源。镇街妇幼医生通过电脑“一屏”查询托育机构及儿童情况,包括全区出生人口变化趋势、高危儿体弱儿分布等,发布婴幼儿养育照护课程、活动资讯等。

(三)审批备案场景。打通卫健、民政、市场监管、住建等数据平台,建立申报、审批、备案、补助“一站式”婴幼儿照护信息系统,实现全程“线上”备案服务。

 

                                                                                                                     (区卫健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