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临安教育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聚力共富,锚定“择临优学”总目标,统筹推进临安教育优质均衡,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主要取得了以下成绩:
一、聚焦全面提质,教育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是深入谋划学校布局。加强教育投入保障,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教育费17.95亿元,较2020年增长5.7%,建成投用职教中心,完成科技城三小主体结顶,开工动建戚家桥学校、钱锦学校两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1所,优化调整全区学校布局。二是深入推动优质均衡。坚持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抢抓《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基础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工作方案》等政策出台机遇,积极配合跨区域教育集团和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引进杭州学军中学、育才教育集团等高端教育资源与本区学校开展合作办学,充分激活杭城优质教育资源赋能活力。持续缩小校际办学条件差距,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实现100%全覆盖,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100%乡村学校全覆盖,促进教育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三是深入推动先锋引领。充分发挥“时代楷模陈立群工作室”等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引领效应,以名师带徒、青年教师跟岗培训等方式,助力青年教师的成长,目前,全区共有名师工作室46个,学员920人。
二、聚焦政策落实,治理水平提升新层次
一是稳步完成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制定实施《杭州市临安区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杭州市临安区关于政府购买义务教育阶段学位的实施细则(试行)》,完成博世凯小学(公)和实验初中(公)设立和正常运维工作。购买育英实验学校学位1410个,让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公办学校教育待遇,区域内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规模占比控制在4%。二是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双减”政策。破解暑期“看护难”问题,全区设立集中托管点19个,开设书写、篮球等各类课程62门,为全区2000余名有需求学生提供优质的暑期托管服务。扎实推进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整治行动,已实现义务教育阶段营利性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和“营转非”完成率两个100%,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完成变更、注销率达100%。三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天目少年思政工程” 2.0版建设,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纳入学校课程推广使用,制定中小幼全学段课程设计方案汇编,打造“云上思政课堂”和天目少年思政工程数字馆“一馆四厅六工坊”沉浸式体验厅,“天目少年思政工程”创新品牌入选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件大事、浙江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十件实事。
三、聚焦队伍培养,师资建设激发新动能
一是教师队伍不断加强。坚决执行《教育人才工作实施意见(试行)》,完善“三大系列、四级梯队”教师培养制度,2022年,引育特级教师4人,目前共有特级教师17人,区县市特级教师数在全省排在前列。入选浙江省春蚕奖4人,浙派名师名校长4人,“四优一突出”共计31人。二是师德师风不断向好。始终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加强教育政策和理论的学习,深入落实“燃灯”“正风”“洁身”师德专题教育三项行动,开展新一轮“美丽教师”选树活动,入选杭州市教育系统优秀党支部书记6人,杭州市劳动模范、最美教师、教育工匠各1人。三是不折不扣落实清廉文化建设。大力倡导以“吴越钱王文化”为核心的廉洁好家风,推动清廉文化进校园活动,不断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特色清廉学校试点。目前,全区共计创建浙江省清廉学校建设示范校1所,杭州市首批“清廉学校”建设示范点2个,杭州市首批清廉文化示范点1个,入选杭州市“清廉学校”优秀案例2个,评出临安区“清廉学校”优秀案例26个,山清水秀教育生态得到进一步优化。
四、聚焦民生关切,服务水平获得新提升
一是始终关注“一老一小”。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全面提升保教质量,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1所,新增学前教育学位2430个,学前教育公办率、普惠率分别提升至74%、95%。以老年人幸福指数提升为宗旨,完成浙江省民生实事项目太阳老年学堂建设,新设锦城街道苕溪老年学堂,切实解决临安区老年人文化养老、健身养心的迫切需求,为构建“一老一小”人口服务体系贡献更大教育力量。二是积极打造特色品牌。响应“民有所呼,我有所为”,面对城区交通“堵点”,大力倡导和推行“亲情漫步十分钟”活动,既有效缓解了学生上下学时的交通拥堵问题,又给家长学生提供了难得的陪伴时间,改善和融洽亲子关系。三是持续发力校园安全。始终把校园安全做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第一保障,深入开展“护校安园”行动,切实加强“双减”背景下校园及周边安全管理,有效提高全区中小学校(幼儿园)在社会治安、食品安全、交通秩序、文化环境等方面的治理水平。积极应对广大师生心理健康新情况,出台《呵护心灵健康 为育人赋能——临安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全面开展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在加强教师自身心理建设的同时不断提升教师心理健康工作的能力,有效防范师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生。
(区教育局供稿)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