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508414/2022-8274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区卫生健康局 发文日期 2022-06-16
统一编号 有效性
杭州市临安区卫生健康局关于区政协十届第一次会议第7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
2022-06-16 09:42
来源:
区卫生健康局
浏览量:

尊敬的王亚红委员:

您在区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提升人才“软实力”,软、硬并驾齐驱高质量发展卫生事业的建议》(第7号)已由区政府交我局办理,现答复如下:

“十四五”时期是努力实现健康临安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的重要时期,如何不断完善与临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的健康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的高品质健康服务需求,提升我区医疗软实力水平是当务之急,是全面实现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就如您提案中提到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高端专技人才、高端管理人才等更是软实力提升的重要人才保障,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我们也制订了一系列举措, 2019年3月联合区委人才办、区委编办、财政局、人社局出台的《临安区卫生健康人才发展规划》(2019-2023),2019年9月出台了《临安区卫生健康人才工作实施意见》,落实专项资金3000万,实施“基层基础人才提升工程、名医名科培育工程、招才引智工程”三大人才工程,通过近两年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临安区医疗卫生人才软实力有了一定提升。截至2021年末,我区卫生健康人员总量达到4500余人,事业编制专业技术人员2700余人,博士4人,研究生以上学历218人,高级职称632人。2020、2021两年,临安区已落实卫生健康人才专项资金5000余万元,引进高层次、紧缺专业、业务骨干等人才138人,选拔各类基层定向培养人员117人。新选拔“医坛各师、医坛骨干、医坛名医”129名、区级重点学科38个。目前,全区有院士工作站、国家级名中医室、省级名中医室各1个,有杭州市名中医(基层名中医)9人、省市级重点学科8个。实施基层网底计划,2021年开通村级互联网诊疗,209家村卫生室开通云药房,创新“临医在家”可视化看病,患者、签约居民、老年人足不出户在家看病。并以区中医院医共体-上田村为试点建设未来智慧健康站,实现“一体化”诊疗、“一体化”中药和“一体化”随访。

但软实力提升,特别是人才短缺问题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不断提升的过程,在您的建议下,我们今年提出了相应的工作举措。

1.持续抓好引才引智工程。按照医院发展规划和本区域人才需求,进一步摸清人才队伍底数,按照十四五规划目标,制订每年人才培养目标。一是稳步提升人才总量。继续抓好定向委培、基层中医师承、校园招聘、社会公开招聘等方式,计划2022年招聘总人数不少于150名,逐步提升人才总量。二是重点实施高端人才、紧缺人才引进计划。扩大人才招引视野和范围,刚性柔性引才相结合,计划引进高级职称或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高层次人才30名,招收基层定向培养、中医师承人员40名,引进市级以上名医工作室3个。新认定D类人才8名,E类人才20名,F类人才50名。三是搭建各类人才活动载体。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与高等医学院校合作,举办各类高层次卫生人才洽谈会,邀请临安籍在读硕博人员、在外各类医学专家游临安活动,吸引各类人才回临返临。四是以等级医院创建为抓手,做好人才储备。到2025年,按照区第一人民医院建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区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院)建成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区第三、第四人民医院建成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区第五人民医院、临安骨伤科医院建成二级甲等专科医院的目标,做好基础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的招引,做好人才储备。五是开展人才政策绩效评估,对人才政策、人才专项使用资金等进行全面绩效评估,进一步修订完善人才政策,提高资金使用率。

2.着力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加强对局管中层队伍的考核管理,对超任职年限人员及时进行调整,加强管理人才跨单位任用。采取进修培训、上挂、脱产学习、面向社会公开选拔等方式培养、选拔一批优秀管理人才。抓住与杭州市中医院、省人民医院、市七人民医院等合作契机,下派管理人才并直接参与医院管理事务,提升医院医疗质量、医院管理水平。实施年轻干部成长计划,打破区域、人事性质等限制,分期分批从各医疗卫生单位选派优秀中青年人才到上级部门、局机关、中西部地区等挂职锻炼,建立医疗中层年轻干部培养库,满足今后5-10年领导人才建设需要。

3.不断深化名医名科建设。一是制订出台《临安区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方案》,明确学科建设方向。区第一人民医院重点发展急救医学、产科、儿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呼吸科、普外科、心内科、肿瘤科等,满足群众危急重症和疑难疾病诊治需求。区中医院重点发展中西医结合脾胃病、妇科、颈肩腰腿痛、康复等,做强治未病中心,推进中医药在慢病防治方面研究。区第三人民医院、区第四人民医院重点发展常见病、多发病相关专科建设,提升急危重症处置水平。区第五人民医院在做好精神疾病康复的同时重点发展睡眠障碍、老年精神障碍疾病诊疗康复等。二是督促各学科负责人制定学科建设细化方案,确定阶段目标及最终目标,定期动态考核。三是建立长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在引入名医工作室及医联体专家时要根据我区疾病谱精准确定引入对象,同时选定1-2名人才通过3-5年跟师学习逐步提升该专科诊疗水平,全面达到人才培养目标。鼓励骨干人才进修,对学习高端、前沿、急需技术的进修人员医院予以一定的补助。

4.全面实施网底提升工程。将基层医疗机构规划布局纳入“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出台《临安区优化村级卫生室(站)布局的实施意见》,对全区村级卫生室(站)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实施“优质服务行”创建活动,完善卫生院(中心)科室设置,增强急救、外科、口腔、中医等功能科室。推行健康管理智能化行动,按照省级标准,2022年建设10个以上“智慧健康站室”。继续推广“天目医养—临医在家”可视化看病,铺设100个以上点位,建立以健康指数为核心的慢性病数智医防融合综合应用系统,推进“两慢病”数字管理。  

5.注重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加强干部职工医德医风教育,结合谢雪峰案件组织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召开卫健系统中层以上干部及重点岗位工作人员警示教育大会,发挥身边人、身边事警示作用。丰富教育载体和形式,组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定期推出廉政课堂、持续深入推进“无红包”医院建设等系列活动。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和新时代伟大抗疫精神,完善医德考评体系和医德档案,将医德考评结果与医务人员的晋职晋级、岗位聘用、评先评优、薪酬待遇、定期考核等挂钩,促进医务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建设。

希望通过上述一系列举措,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能力建评,提升人才软实力,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也希望在工作推进中,您能一如既往地监督、关注、支持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临卫发〔2022〕40号 红头(人事科)杭州市临安区卫生健康局关于区政协十届第一次会议第7号提案的复函(政协提案).pdf

分享:
字体: [

]
打印
索引号 002508414/2022-82740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区卫生健康局
发文日期 2022-06-16
杭州市临安区卫生健康局关于区政协十届第一次会议第7号提案的复函
发布时间:2022-06-16
信息来源: 区卫生健康局
浏览量:

尊敬的王亚红委员:

您在区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提升人才“软实力”,软、硬并驾齐驱高质量发展卫生事业的建议》(第7号)已由区政府交我局办理,现答复如下:

“十四五”时期是努力实现健康临安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的重要时期,如何不断完善与临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的健康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的高品质健康服务需求,提升我区医疗软实力水平是当务之急,是全面实现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就如您提案中提到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高端专技人才、高端管理人才等更是软实力提升的重要人才保障,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我们也制订了一系列举措, 2019年3月联合区委人才办、区委编办、财政局、人社局出台的《临安区卫生健康人才发展规划》(2019-2023),2019年9月出台了《临安区卫生健康人才工作实施意见》,落实专项资金3000万,实施“基层基础人才提升工程、名医名科培育工程、招才引智工程”三大人才工程,通过近两年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临安区医疗卫生人才软实力有了一定提升。截至2021年末,我区卫生健康人员总量达到4500余人,事业编制专业技术人员2700余人,博士4人,研究生以上学历218人,高级职称632人。2020、2021两年,临安区已落实卫生健康人才专项资金5000余万元,引进高层次、紧缺专业、业务骨干等人才138人,选拔各类基层定向培养人员117人。新选拔“医坛各师、医坛骨干、医坛名医”129名、区级重点学科38个。目前,全区有院士工作站、国家级名中医室、省级名中医室各1个,有杭州市名中医(基层名中医)9人、省市级重点学科8个。实施基层网底计划,2021年开通村级互联网诊疗,209家村卫生室开通云药房,创新“临医在家”可视化看病,患者、签约居民、老年人足不出户在家看病。并以区中医院医共体-上田村为试点建设未来智慧健康站,实现“一体化”诊疗、“一体化”中药和“一体化”随访。

但软实力提升,特别是人才短缺问题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不断提升的过程,在您的建议下,我们今年提出了相应的工作举措。

1.持续抓好引才引智工程。按照医院发展规划和本区域人才需求,进一步摸清人才队伍底数,按照十四五规划目标,制订每年人才培养目标。一是稳步提升人才总量。继续抓好定向委培、基层中医师承、校园招聘、社会公开招聘等方式,计划2022年招聘总人数不少于150名,逐步提升人才总量。二是重点实施高端人才、紧缺人才引进计划。扩大人才招引视野和范围,刚性柔性引才相结合,计划引进高级职称或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高层次人才30名,招收基层定向培养、中医师承人员40名,引进市级以上名医工作室3个。新认定D类人才8名,E类人才20名,F类人才50名。三是搭建各类人才活动载体。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与高等医学院校合作,举办各类高层次卫生人才洽谈会,邀请临安籍在读硕博人员、在外各类医学专家游临安活动,吸引各类人才回临返临。四是以等级医院创建为抓手,做好人才储备。到2025年,按照区第一人民医院建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区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院)建成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区第三、第四人民医院建成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区第五人民医院、临安骨伤科医院建成二级甲等专科医院的目标,做好基础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的招引,做好人才储备。五是开展人才政策绩效评估,对人才政策、人才专项使用资金等进行全面绩效评估,进一步修订完善人才政策,提高资金使用率。

2.着力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加强对局管中层队伍的考核管理,对超任职年限人员及时进行调整,加强管理人才跨单位任用。采取进修培训、上挂、脱产学习、面向社会公开选拔等方式培养、选拔一批优秀管理人才。抓住与杭州市中医院、省人民医院、市七人民医院等合作契机,下派管理人才并直接参与医院管理事务,提升医院医疗质量、医院管理水平。实施年轻干部成长计划,打破区域、人事性质等限制,分期分批从各医疗卫生单位选派优秀中青年人才到上级部门、局机关、中西部地区等挂职锻炼,建立医疗中层年轻干部培养库,满足今后5-10年领导人才建设需要。

3.不断深化名医名科建设。一是制订出台《临安区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方案》,明确学科建设方向。区第一人民医院重点发展急救医学、产科、儿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呼吸科、普外科、心内科、肿瘤科等,满足群众危急重症和疑难疾病诊治需求。区中医院重点发展中西医结合脾胃病、妇科、颈肩腰腿痛、康复等,做强治未病中心,推进中医药在慢病防治方面研究。区第三人民医院、区第四人民医院重点发展常见病、多发病相关专科建设,提升急危重症处置水平。区第五人民医院在做好精神疾病康复的同时重点发展睡眠障碍、老年精神障碍疾病诊疗康复等。二是督促各学科负责人制定学科建设细化方案,确定阶段目标及最终目标,定期动态考核。三是建立长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在引入名医工作室及医联体专家时要根据我区疾病谱精准确定引入对象,同时选定1-2名人才通过3-5年跟师学习逐步提升该专科诊疗水平,全面达到人才培养目标。鼓励骨干人才进修,对学习高端、前沿、急需技术的进修人员医院予以一定的补助。

4.全面实施网底提升工程。将基层医疗机构规划布局纳入“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出台《临安区优化村级卫生室(站)布局的实施意见》,对全区村级卫生室(站)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实施“优质服务行”创建活动,完善卫生院(中心)科室设置,增强急救、外科、口腔、中医等功能科室。推行健康管理智能化行动,按照省级标准,2022年建设10个以上“智慧健康站室”。继续推广“天目医养—临医在家”可视化看病,铺设100个以上点位,建立以健康指数为核心的慢性病数智医防融合综合应用系统,推进“两慢病”数字管理。  

5.注重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加强干部职工医德医风教育,结合谢雪峰案件组织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召开卫健系统中层以上干部及重点岗位工作人员警示教育大会,发挥身边人、身边事警示作用。丰富教育载体和形式,组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定期推出廉政课堂、持续深入推进“无红包”医院建设等系列活动。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和新时代伟大抗疫精神,完善医德考评体系和医德档案,将医德考评结果与医务人员的晋职晋级、岗位聘用、评先评优、薪酬待遇、定期考核等挂钩,促进医务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建设。

希望通过上述一系列举措,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能力建评,提升人才软实力,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也希望在工作推进中,您能一如既往地监督、关注、支持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临卫发〔2022〕40号 红头(人事科)杭州市临安区卫生健康局关于区政协十届第一次会议第7号提案的复函(政协提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