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508406/2022-8314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区教育局 发文日期 2022-06-23
统一编号 有效性
杭州市临安区教育局关于区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第226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日期:
2022-06-23 09:55
来源:
区教育局
浏览量:

陈霞委员:

非常感谢您对我区建立融合教育幼儿园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您提出的《关于新时期在我区建立融合教育幼儿园的建议》,由区政府交我局办理,现答复如下。

我区特殊教育有着光辉的历史,1993年被评为浙江省特殊教育先进县,1994年被评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县,2016年省里特殊教育调研,获得省里专家的高度好评,2018年省特殊教育专项督导,省督导组评价为:认识有高度、发展有厚度、支持有力度、教学有温度。

我区现有特殊学校一所,创办于19868月,2009年起招收智障学生就读。目前在册学生113人,其中学前段3人,义务教育段 77人,职高段33人,教职工 35名。住校生35人,配置生活老师4人,是一所寄宿制培智学校。2018年下半年特殊学校举办了“一班两部”,特殊教育向两头延伸,开始实行15年免费教育。在普通学校幼儿园建有杭州市资源教室共 30个,实现镇街全覆盖和5名以上特殊儿童的学校幼儿园全覆盖,实施普特融合教育。目前全区随班就读学生共199人,其中学前段18人,义务教育段118+32人,高中段31人。送教上门69人,其中学前段7人,义务教育段27+13人,高中段22人。

为保障每一位残障儿童少年享有义务教育的权利,我区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努力破解特殊教育领域的短板和薄弱环节,结合我区实际,多举措保障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全面关心关爱特殊儿童,构建普特融通、康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主要工作与成效如下。

一、强化规划制度建设,角度全。

在“十三五”规划期间,2018年6月临安区教育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杭州市临安区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8—2020年)》;2019年3月区教育局、民政局、残联和卫健局联合印发《关于成立杭州市临安区特殊儿童教育康复专家委员会的通知》,明确了儿童教育康复专家委员会工作职责。2019年8月区教育局、残联和卫健局联合印发《关于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和推进区域送教工作,改进送教质量。2020年出台了《临安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工作的指导意见 》,完善了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工作职责、资源教师职责、巡回指导教师职责、普通学校卫星班工作标准等,并修订了考核细则。提升计划基于省市文件基础,在制度、经费、人员编制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十四五规划期间,已拟定了《临安区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征求意见稿)、《临安区特殊教育争先创优方案》(讨论稿),在融合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上有了专业化、主题化的新政策,待省市提升计划正式发布之后,完善下发。

二、特教体系日渐完善,保障全。我区全面落实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安置,实施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为补充的安置体系。2019年起强化两头延伸工作,逐步完善特殊儿童少年十五年教育体系。目前,持证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9%以上,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5%以上,高中段入学率达到90%以上。2021学年临安籍3-6周岁的持证残疾儿童共44名,其中在普通幼儿园随班就读18人,康复机构接受康复的18人,送教上门8人。特殊学校的学生于2011年开始享受全免费教育,每年赠送五套校服和平安保险,每年对特困学生家庭进行年终慰问。普通学校实现特殊学生生均公用经费补助,义务教育阶段按普通学校学生10倍拨付,职高按普通职高学生5倍拨付,学前每生每年5500元拨付。学生资助政策落到实处,,做到应助尽助、应助全助。在普通幼儿园的就读的持证残疾幼儿根据相关政策“在公办幼儿园就读的,免收保育费,在民办幼儿园就读的,按公办丙级幼儿园保育费标准给予保育费减免。”

三、融合教育氛围浓,覆盖全。1.普通学校(幼儿园)建资源教室是实施融合教育的有效举措。目前我区共建有杭州市合格资源教室30个,覆盖幼儿园、小学、初中学段。随着我区幼儿园建设力度的加快,自2022年起资源教室建设重点布局在学前段,完善学段衔接的资源教室布局体系。拟在每个片区规模较大的或在残疾幼儿3人以上的幼儿园筹建资源教室,进一步满足3-6周岁轻度残疾幼儿的融合教育需求。2.推进卫星班的布局。目前在浙师大天目附属初中设立了一个卫星班,在区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中,计划在学前段和小学段各设立一个卫星班,完成学前、小学、初中卫星班的学段衔接。3.加强融合教育师资培养。建立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区特殊教育教研大组、普通学校(幼儿园)首席资源教师三级业务学研平台,积极开展学习障碍、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及多动症等八大类型障碍儿童的研究探讨,做好个案研究,组织康教研讨、案例分享等活动,邀请高校和省市知名特教专家来临安把脉、指导,不断提升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水平。每年区研训中心组织所有新教师到特殊学校跟岗学习1天,学习融合教育的理念与教育教学方法;做好个案研究评比、教师素养大赛、优质课评比等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年来,我区特教教师获省市奖项多,省级论文案例获奖6篇,市级论文、优质课获奖6项,其中杭州市优质课一等奖1人。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每年组织普通学校的特教首席教师培训2-3天,主要是指导资源教室的运行和省IEP平台的使用。区指导中心每年派专业教师下普通学校指导2-3次,做好IEP平台运用指导和个案研判。教育局每年做好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工作的业绩考核,督促学校做好融合教育。

加快特殊教育学校转型升级。我区特殊教育学校2019年被评为“浙江省首批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在做好义务教育段特殊儿童的教育基础上,2019年实现了向学前和职高两头延伸,目前已开设了1个学前班,主要招收5-7周岁的中重度残疾幼儿。开设了3个职高班,为特殊孩子未来就业提供职业教育。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增加学位,特殊学校于2022年实施扩建项目,征地13亩,新建教学康复楼一幢,扩建200米环道操场,新建一批康复训练室和职高实训基地,计划于2023年9月投入使用,届时学前部将开齐小、中、大三个班,实施康教结合的课程教学,解决3-6周岁中持证中重度残疾幼儿的入学需求。

综上所述,我区的特殊教育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坚持尊重差异、多元融合,尊重残疾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实现适宜发展,让残疾儿童青少年和普通儿童青少年在融合环境中相互理解尊重、共同成长进步。以创建省级融合教育示范区为抓手,加强与残联、卫健、民政及康复机构的联系、合作,积极探索实践“医康教”一体化的融合教育模式,全面提升我区融合教育质量,为实现“吴越名城,幸福临安”做出最大贡献。

 

 

 

承办领导:褚凯军

人:胡彩霞

联系电话:61067283

 

                          杭州市临安区教育局

                            2022年5月5日


分享:
字体: [

]
打印
索引号 002508406/2022-83145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区教育局
发文日期 2022-06-23
杭州市临安区教育局关于区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第226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发布时间:2022-06-23
信息来源: 区教育局
浏览量:

陈霞委员:

非常感谢您对我区建立融合教育幼儿园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您提出的《关于新时期在我区建立融合教育幼儿园的建议》,由区政府交我局办理,现答复如下。

我区特殊教育有着光辉的历史,1993年被评为浙江省特殊教育先进县,1994年被评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县,2016年省里特殊教育调研,获得省里专家的高度好评,2018年省特殊教育专项督导,省督导组评价为:认识有高度、发展有厚度、支持有力度、教学有温度。

我区现有特殊学校一所,创办于19868月,2009年起招收智障学生就读。目前在册学生113人,其中学前段3人,义务教育段 77人,职高段33人,教职工 35名。住校生35人,配置生活老师4人,是一所寄宿制培智学校。2018年下半年特殊学校举办了“一班两部”,特殊教育向两头延伸,开始实行15年免费教育。在普通学校幼儿园建有杭州市资源教室共 30个,实现镇街全覆盖和5名以上特殊儿童的学校幼儿园全覆盖,实施普特融合教育。目前全区随班就读学生共199人,其中学前段18人,义务教育段118+32人,高中段31人。送教上门69人,其中学前段7人,义务教育段27+13人,高中段22人。

为保障每一位残障儿童少年享有义务教育的权利,我区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努力破解特殊教育领域的短板和薄弱环节,结合我区实际,多举措保障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全面关心关爱特殊儿童,构建普特融通、康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主要工作与成效如下。

一、强化规划制度建设,角度全。

在“十三五”规划期间,2018年6月临安区教育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杭州市临安区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8—2020年)》;2019年3月区教育局、民政局、残联和卫健局联合印发《关于成立杭州市临安区特殊儿童教育康复专家委员会的通知》,明确了儿童教育康复专家委员会工作职责。2019年8月区教育局、残联和卫健局联合印发《关于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和推进区域送教工作,改进送教质量。2020年出台了《临安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工作的指导意见 》,完善了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工作职责、资源教师职责、巡回指导教师职责、普通学校卫星班工作标准等,并修订了考核细则。提升计划基于省市文件基础,在制度、经费、人员编制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十四五规划期间,已拟定了《临安区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征求意见稿)、《临安区特殊教育争先创优方案》(讨论稿),在融合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上有了专业化、主题化的新政策,待省市提升计划正式发布之后,完善下发。

二、特教体系日渐完善,保障全。我区全面落实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安置,实施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为补充的安置体系。2019年起强化两头延伸工作,逐步完善特殊儿童少年十五年教育体系。目前,持证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9%以上,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5%以上,高中段入学率达到90%以上。2021学年临安籍3-6周岁的持证残疾儿童共44名,其中在普通幼儿园随班就读18人,康复机构接受康复的18人,送教上门8人。特殊学校的学生于2011年开始享受全免费教育,每年赠送五套校服和平安保险,每年对特困学生家庭进行年终慰问。普通学校实现特殊学生生均公用经费补助,义务教育阶段按普通学校学生10倍拨付,职高按普通职高学生5倍拨付,学前每生每年5500元拨付。学生资助政策落到实处,,做到应助尽助、应助全助。在普通幼儿园的就读的持证残疾幼儿根据相关政策“在公办幼儿园就读的,免收保育费,在民办幼儿园就读的,按公办丙级幼儿园保育费标准给予保育费减免。”

三、融合教育氛围浓,覆盖全。1.普通学校(幼儿园)建资源教室是实施融合教育的有效举措。目前我区共建有杭州市合格资源教室30个,覆盖幼儿园、小学、初中学段。随着我区幼儿园建设力度的加快,自2022年起资源教室建设重点布局在学前段,完善学段衔接的资源教室布局体系。拟在每个片区规模较大的或在残疾幼儿3人以上的幼儿园筹建资源教室,进一步满足3-6周岁轻度残疾幼儿的融合教育需求。2.推进卫星班的布局。目前在浙师大天目附属初中设立了一个卫星班,在区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中,计划在学前段和小学段各设立一个卫星班,完成学前、小学、初中卫星班的学段衔接。3.加强融合教育师资培养。建立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区特殊教育教研大组、普通学校(幼儿园)首席资源教师三级业务学研平台,积极开展学习障碍、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及多动症等八大类型障碍儿童的研究探讨,做好个案研究,组织康教研讨、案例分享等活动,邀请高校和省市知名特教专家来临安把脉、指导,不断提升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水平。每年区研训中心组织所有新教师到特殊学校跟岗学习1天,学习融合教育的理念与教育教学方法;做好个案研究评比、教师素养大赛、优质课评比等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年来,我区特教教师获省市奖项多,省级论文案例获奖6篇,市级论文、优质课获奖6项,其中杭州市优质课一等奖1人。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每年组织普通学校的特教首席教师培训2-3天,主要是指导资源教室的运行和省IEP平台的使用。区指导中心每年派专业教师下普通学校指导2-3次,做好IEP平台运用指导和个案研判。教育局每年做好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工作的业绩考核,督促学校做好融合教育。

加快特殊教育学校转型升级。我区特殊教育学校2019年被评为“浙江省首批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在做好义务教育段特殊儿童的教育基础上,2019年实现了向学前和职高两头延伸,目前已开设了1个学前班,主要招收5-7周岁的中重度残疾幼儿。开设了3个职高班,为特殊孩子未来就业提供职业教育。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增加学位,特殊学校于2022年实施扩建项目,征地13亩,新建教学康复楼一幢,扩建200米环道操场,新建一批康复训练室和职高实训基地,计划于2023年9月投入使用,届时学前部将开齐小、中、大三个班,实施康教结合的课程教学,解决3-6周岁中持证中重度残疾幼儿的入学需求。

综上所述,我区的特殊教育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坚持尊重差异、多元融合,尊重残疾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实现适宜发展,让残疾儿童青少年和普通儿童青少年在融合环境中相互理解尊重、共同成长进步。以创建省级融合教育示范区为抓手,加强与残联、卫健、民政及康复机构的联系、合作,积极探索实践“医康教”一体化的融合教育模式,全面提升我区融合教育质量,为实现“吴越名城,幸福临安”做出最大贡献。

 

 

 

承办领导:褚凯军

人:胡彩霞

联系电话:61067283

 

                          杭州市临安区教育局

                            2022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