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508123/2022-8241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区发展和改革局 发文日期 2022-06-07
统一编号 有效性
杭州市临安区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区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第52号代表建议的复函
日期:
2022-06-07 08:30
来源:
区发改局
浏览量:

高飞等代表:

        你们在区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千年古城复兴助推吴越名城建设的建议》已由区政府交我局牵头,区委宣传部、区财政局、区交通运输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临安分局、区住建局、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等部门协同办理。该建议深入分析了临安千年古城发展的现状、存在的短板问题,并就推进锦城、於潜、昌化三个千年古城复兴,从文化挖掘、功能提升、产业培育、要素保障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对我们下一步推进相关工作有很好的决策参考作用,在此,表示感谢!

       我局会同相关部门对建议内容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前期开展的工作

       推进千年古城复兴是加快推进浙江文化强省建设的必然选择,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浙政办发[2020]66号),省、杭州市相继启动省、市千年古城复兴试点申报和创建工作。我区第一次党代会和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高水平建设“吴越名城·幸福临安”,实施千年古城复兴行动,再现“满堂花醉三千客”的吴越盛景,重塑於潜耕织、唐昌古镇千年繁华。围绕千年古城复兴助推吴越名城建设,前期我们开展和推进了一些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临安区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发改局;制定印发了《杭州市临安区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临政办[2021]32号),明确了千年古城复兴的目标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和职责分工等。2021年以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已多次对千年古城复兴相关工作开展调研,召开领导小组进行专题研究。

       二是开展省、市试点申报。按照省、市统一部署,我区积极组织有关镇街开展省、市试点申报,2021年6月,锦城街道、於潜镇、昌化镇列入了杭州市第一批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建设名单;2021年11月,昌化镇列入了浙江省第二批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建设名单。

       三是挖掘历史文化加强保护传承。加大调查勘探和考古发掘力度,相继发现了功臣寺遗址、吴越国光孝明因寺(宋净土禅寺)遗址、衣锦城遗址、天目窑遗址等历史古迹,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将一批原来仅见于史籍记载的遗址和文物展现给大家,吴越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太庙山一期项目于2021年8月建成对外开园。为推动基因解码成果转换利用项目落地,在完成《临安区文化基因解码报告》的基础上,成功申报“吴越国钱王文化”和“天目山文化”两项省级文化标识培育项目,积极申报浙西民俗文化为省文化标识项目。精心打造杭州市2021年文艺精品扶持工程重点项目电视剧《吴越归宗》,完成《临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吴越遗风》、《杭州市临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汇总》、《临安古树名木统计》等资料汇总编辑。锦城街道吕家弄改造项目充分保留旧城记忆,重现了吕家弄的市井百态和百工百匠,古风商业街的成功打造有力地延续了吴越文化。

       四是推进规划编制。按照“系统保护和修复古城的城市肌理、历史街巷、古井古桥等历史遗存,通过适当方式重现其历史风貌”的总体要求,在系统梳理各相关规划的基础上,开展了千年古城规划的编制工作。目前,锦城街道、於潜镇、昌化镇三个省、市千年古城综合规划已完成初稿编制,并数次组织相关部门、邀请相关专家进行了讨论,现正在加紧修改完善中。锦城街道结合吴越国文化,初步提出“吴越印记·文润锦城”的主题定位;於潜镇结合大天目战略,初步提出“天目潜城”的主题定位,形成“一廊三区、十字轴线”的空间结构,重点打响“耕织图”、“天目窑”品牌;昌化镇结合国石、山水、民俗、饮食等,初步提出了“南屏聚秀·品味唐昌”主题定位。

       五是做好项目建设和储备。昌化、於潜、锦城三个试点镇街结合发展需要,梳理摸排了一批古城建设项目,已有26个政府性项目、15个重点项目列入区政府2022年度投资计划,吴越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功臣山区块)、昌化廊桥、於潜绿筠轩文化公园等复兴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建设中,同时围绕乡村振兴和“一廊三圈十八景”全域景区建设进一步谋划相关项目,列入项目库加以推进。2022年1月,在全省企业债项目征集中,我局积极与部门、国有平台和省市发改委对接,将戚家桥未来社区、8300厂工业遗存改造、吴越文化历史商业街区项目上报,做好项目谋划储备,争取资金要素保障。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千年古城复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十分重视和关注,下一步,我们将以规划为引领,聚焦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等领域,最大程度实现古城文化保护传承,产业融合发展,生活品质改善,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全力打造具有临安辨识度的千年古城。

  (一)加快规划编制和完善体系。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理念,科学编制千年古城复兴规划,特别是於潜、昌化两镇,高站位谋篇布局,在镇域基础上考虑整个中部、西部区域,充分发挥区域龙头辐射带动作用。建立和完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空间单元布局规划、天目窑遗址群保护规划、核心风貌建设规划方案等为一体的规划方案体系。按照“长、中、短”和“重、轻、缓”的统筹安排,谋划和建设一批重点项目,与城乡风貌提升、乡村振兴、“一廊三圈十八景”全域景区化等做好有机结合,做好统筹,避免重复设计和建设。 

       (二)做好古城文化保护利用。做好“物化”“深化”“活化”文章,开展项目前置性调查勘探和考古发掘,加快推进吴越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天目窑遗址等保护和建设。锦城街道全面建成功臣山区块、塔山路历史文化街、城址公园、吴越文化展示中心等重要标志性节点,打通钱王陵与功臣山标志性城市轴线,精彩呈现“遗址+钱王文化”“遗址+吴越佛教”“遗址+城市生活”的靓丽板块,打造全国唯一以吴越国文化遗存为主题的公园,再现“满堂花醉三千客”的吴越盛景。昌化镇主要做好南门弄古建筑群、南屏秀峰双塔公园、东街步行街等具有唐昌风情的历史建筑、老街古巷的提升,推进城东区块、8300厂区块等开发利用。於潜镇重点在天目山文化挖掘、特色文旅产品方面做深文章,推进核心区风貌提升工程,实施古城文化馆、镇文化艺术中心、古城微更新等项目建设,积极打造“古城营建--宋元窑瓷--禅茶文化--耕织文化--革命文化”古城文化传承轴,形成天目山文化相关的地域文化标志。不断传承创新湍口馒头节、太阳庙会、绍鲁糕饼、千洪桃花纸等传统民俗节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文旅融合,打造乡村非遗体验点、开发非遗研学旅游线路、开发非遗旅游文创产品、培育省市级非遗民宿,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升知名度、辨识度和认同感。

       (三)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功能。按照“充分保留旧城记忆,展示临安地方文化”的总体目标,不断优化设计方案,注重临安文化元素的展现,推进古城建设与旧改工作“一盘棋”,在街巷整治改造中,征求文化界或熟悉情况人士对街区的历史文化印记进行梳理,将於潜酒厂等有价值的历史文化元素融入改造方案,打造酒隐文艺基地。协同推进市政配套设施建设,解决古城基础功能短板。加快古城交通设施建设,结合临金高速、329国道等,支持於潜、昌化两个副中心城市构建外联内畅交通体系建设,提升承载能力。国省道方面,329国道富阳银湖至临安於潜段项目已纳入《杭州市打通“断头路”(三年)及“中环”建设(五年)行动计划》,一期临安玲珑至於潜段已开工建设,同步建设於潜互通连接线,终点位于方元村东侧。二期富阳银湖至临安玲珑段已开展线位研究;S102(02省道)於潜至龙岗段改建工程纳入临安区“十四五”实施类项目,目前已开展线位研究,并在国土空间规划中预留了项目用地。积极谋划於潜核心区、昌化城东区块等重点区块功能布局,扎实推进教育、商业综合体、酒店等配套项目建设。

       (四)做强产业激活发展动能。三个千年古城将根据不同发展基础和优势,做好“产城人”的融合发展。在古城文化方面,立足临安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大力发展古城文化+产业,积极推动临安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经济新动能。围绕吴越国钱王文化、天目山文化、国石文化,集成打造“一园一带”“一城一区”“一石一印”“一山一路”。“一园一带”即建成吴越国王陵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打造吴越国钱王文化特色体验带;“一城一区”即科学保护五代吴越国衣锦城遗址,创建浙江省文物综合保护利用示范区;“一石一印”即发挥昌化石独特资源禀赋优势,放大昌化石雕、印石篆刻艺术效应,打响国石印信文化品牌;“一山一路”即挖掘天目山文化内涵,塑造名山新形象,力争让天目山文化纳入钱塘江诗路专项。在天目窑遗址群保护利用方面,联合省、市文物考古、历史研究、文学艺术等领域专家学者力量,对天目窑遗址群考古发现进行系统研究,深化相关文创产品研发,探索青瓷研学、宋式“斗茶”、宋式茶馆等文旅产品项目,拓展天目山旅游文创产品线,促进文化、文创和旅游融合发展。

       (五)强化古城复兴服务保障。发改、财政、规资、住建、文旅、农业农村等成员单位将发挥职能,密切配合,与上做好对接,服务好三个千年古城规划编制、项目推进、要素争取等工作,全力做好有效指导服务,积极推进於潜千年古城开展浙江省第三批试点申报。加大千年古城复兴资金支持力度,在有效发挥区镇两级财政和国有平台资金引导的同时,要更注重和吸引社会资本的招引投入。对试点古城土地出让收益分成、税收分成予以补助;加强用地保障,结合“批而未供”土地消化,鼓励镇街充分利用现有存量资源引入特色产业项目,土地指标适当向古城项目倾斜,并切实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再次感谢你们对我区千年古城复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也衷心希望你们继续建言献策,推动我们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承办领导:朱志军

承 办 人:周忠军

联系电话:63721372




                                         杭州市临安区发展和改革局

                                                                                          2022年6月6日



1.杭州市临安区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区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第52号代表建议的复函.pdf

分享:
字体: [

]
打印
索引号 002508123/2022-82419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区发展和改革局
发文日期 2022-06-07
杭州市临安区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区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第52号代表建议的复函
发布时间:2022-06-07
信息来源: 区发改局
浏览量:

高飞等代表:

        你们在区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千年古城复兴助推吴越名城建设的建议》已由区政府交我局牵头,区委宣传部、区财政局、区交通运输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临安分局、区住建局、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等部门协同办理。该建议深入分析了临安千年古城发展的现状、存在的短板问题,并就推进锦城、於潜、昌化三个千年古城复兴,从文化挖掘、功能提升、产业培育、要素保障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对我们下一步推进相关工作有很好的决策参考作用,在此,表示感谢!

       我局会同相关部门对建议内容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前期开展的工作

       推进千年古城复兴是加快推进浙江文化强省建设的必然选择,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浙政办发[2020]66号),省、杭州市相继启动省、市千年古城复兴试点申报和创建工作。我区第一次党代会和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高水平建设“吴越名城·幸福临安”,实施千年古城复兴行动,再现“满堂花醉三千客”的吴越盛景,重塑於潜耕织、唐昌古镇千年繁华。围绕千年古城复兴助推吴越名城建设,前期我们开展和推进了一些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临安区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发改局;制定印发了《杭州市临安区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临政办[2021]32号),明确了千年古城复兴的目标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和职责分工等。2021年以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已多次对千年古城复兴相关工作开展调研,召开领导小组进行专题研究。

       二是开展省、市试点申报。按照省、市统一部署,我区积极组织有关镇街开展省、市试点申报,2021年6月,锦城街道、於潜镇、昌化镇列入了杭州市第一批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建设名单;2021年11月,昌化镇列入了浙江省第二批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建设名单。

       三是挖掘历史文化加强保护传承。加大调查勘探和考古发掘力度,相继发现了功臣寺遗址、吴越国光孝明因寺(宋净土禅寺)遗址、衣锦城遗址、天目窑遗址等历史古迹,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将一批原来仅见于史籍记载的遗址和文物展现给大家,吴越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太庙山一期项目于2021年8月建成对外开园。为推动基因解码成果转换利用项目落地,在完成《临安区文化基因解码报告》的基础上,成功申报“吴越国钱王文化”和“天目山文化”两项省级文化标识培育项目,积极申报浙西民俗文化为省文化标识项目。精心打造杭州市2021年文艺精品扶持工程重点项目电视剧《吴越归宗》,完成《临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吴越遗风》、《杭州市临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汇总》、《临安古树名木统计》等资料汇总编辑。锦城街道吕家弄改造项目充分保留旧城记忆,重现了吕家弄的市井百态和百工百匠,古风商业街的成功打造有力地延续了吴越文化。

       四是推进规划编制。按照“系统保护和修复古城的城市肌理、历史街巷、古井古桥等历史遗存,通过适当方式重现其历史风貌”的总体要求,在系统梳理各相关规划的基础上,开展了千年古城规划的编制工作。目前,锦城街道、於潜镇、昌化镇三个省、市千年古城综合规划已完成初稿编制,并数次组织相关部门、邀请相关专家进行了讨论,现正在加紧修改完善中。锦城街道结合吴越国文化,初步提出“吴越印记·文润锦城”的主题定位;於潜镇结合大天目战略,初步提出“天目潜城”的主题定位,形成“一廊三区、十字轴线”的空间结构,重点打响“耕织图”、“天目窑”品牌;昌化镇结合国石、山水、民俗、饮食等,初步提出了“南屏聚秀·品味唐昌”主题定位。

       五是做好项目建设和储备。昌化、於潜、锦城三个试点镇街结合发展需要,梳理摸排了一批古城建设项目,已有26个政府性项目、15个重点项目列入区政府2022年度投资计划,吴越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功臣山区块)、昌化廊桥、於潜绿筠轩文化公园等复兴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建设中,同时围绕乡村振兴和“一廊三圈十八景”全域景区建设进一步谋划相关项目,列入项目库加以推进。2022年1月,在全省企业债项目征集中,我局积极与部门、国有平台和省市发改委对接,将戚家桥未来社区、8300厂工业遗存改造、吴越文化历史商业街区项目上报,做好项目谋划储备,争取资金要素保障。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千年古城复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十分重视和关注,下一步,我们将以规划为引领,聚焦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等领域,最大程度实现古城文化保护传承,产业融合发展,生活品质改善,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全力打造具有临安辨识度的千年古城。

  (一)加快规划编制和完善体系。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理念,科学编制千年古城复兴规划,特别是於潜、昌化两镇,高站位谋篇布局,在镇域基础上考虑整个中部、西部区域,充分发挥区域龙头辐射带动作用。建立和完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空间单元布局规划、天目窑遗址群保护规划、核心风貌建设规划方案等为一体的规划方案体系。按照“长、中、短”和“重、轻、缓”的统筹安排,谋划和建设一批重点项目,与城乡风貌提升、乡村振兴、“一廊三圈十八景”全域景区化等做好有机结合,做好统筹,避免重复设计和建设。 

       (二)做好古城文化保护利用。做好“物化”“深化”“活化”文章,开展项目前置性调查勘探和考古发掘,加快推进吴越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天目窑遗址等保护和建设。锦城街道全面建成功臣山区块、塔山路历史文化街、城址公园、吴越文化展示中心等重要标志性节点,打通钱王陵与功臣山标志性城市轴线,精彩呈现“遗址+钱王文化”“遗址+吴越佛教”“遗址+城市生活”的靓丽板块,打造全国唯一以吴越国文化遗存为主题的公园,再现“满堂花醉三千客”的吴越盛景。昌化镇主要做好南门弄古建筑群、南屏秀峰双塔公园、东街步行街等具有唐昌风情的历史建筑、老街古巷的提升,推进城东区块、8300厂区块等开发利用。於潜镇重点在天目山文化挖掘、特色文旅产品方面做深文章,推进核心区风貌提升工程,实施古城文化馆、镇文化艺术中心、古城微更新等项目建设,积极打造“古城营建--宋元窑瓷--禅茶文化--耕织文化--革命文化”古城文化传承轴,形成天目山文化相关的地域文化标志。不断传承创新湍口馒头节、太阳庙会、绍鲁糕饼、千洪桃花纸等传统民俗节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文旅融合,打造乡村非遗体验点、开发非遗研学旅游线路、开发非遗旅游文创产品、培育省市级非遗民宿,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升知名度、辨识度和认同感。

       (三)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功能。按照“充分保留旧城记忆,展示临安地方文化”的总体目标,不断优化设计方案,注重临安文化元素的展现,推进古城建设与旧改工作“一盘棋”,在街巷整治改造中,征求文化界或熟悉情况人士对街区的历史文化印记进行梳理,将於潜酒厂等有价值的历史文化元素融入改造方案,打造酒隐文艺基地。协同推进市政配套设施建设,解决古城基础功能短板。加快古城交通设施建设,结合临金高速、329国道等,支持於潜、昌化两个副中心城市构建外联内畅交通体系建设,提升承载能力。国省道方面,329国道富阳银湖至临安於潜段项目已纳入《杭州市打通“断头路”(三年)及“中环”建设(五年)行动计划》,一期临安玲珑至於潜段已开工建设,同步建设於潜互通连接线,终点位于方元村东侧。二期富阳银湖至临安玲珑段已开展线位研究;S102(02省道)於潜至龙岗段改建工程纳入临安区“十四五”实施类项目,目前已开展线位研究,并在国土空间规划中预留了项目用地。积极谋划於潜核心区、昌化城东区块等重点区块功能布局,扎实推进教育、商业综合体、酒店等配套项目建设。

       (四)做强产业激活发展动能。三个千年古城将根据不同发展基础和优势,做好“产城人”的融合发展。在古城文化方面,立足临安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大力发展古城文化+产业,积极推动临安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经济新动能。围绕吴越国钱王文化、天目山文化、国石文化,集成打造“一园一带”“一城一区”“一石一印”“一山一路”。“一园一带”即建成吴越国王陵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打造吴越国钱王文化特色体验带;“一城一区”即科学保护五代吴越国衣锦城遗址,创建浙江省文物综合保护利用示范区;“一石一印”即发挥昌化石独特资源禀赋优势,放大昌化石雕、印石篆刻艺术效应,打响国石印信文化品牌;“一山一路”即挖掘天目山文化内涵,塑造名山新形象,力争让天目山文化纳入钱塘江诗路专项。在天目窑遗址群保护利用方面,联合省、市文物考古、历史研究、文学艺术等领域专家学者力量,对天目窑遗址群考古发现进行系统研究,深化相关文创产品研发,探索青瓷研学、宋式“斗茶”、宋式茶馆等文旅产品项目,拓展天目山旅游文创产品线,促进文化、文创和旅游融合发展。

       (五)强化古城复兴服务保障。发改、财政、规资、住建、文旅、农业农村等成员单位将发挥职能,密切配合,与上做好对接,服务好三个千年古城规划编制、项目推进、要素争取等工作,全力做好有效指导服务,积极推进於潜千年古城开展浙江省第三批试点申报。加大千年古城复兴资金支持力度,在有效发挥区镇两级财政和国有平台资金引导的同时,要更注重和吸引社会资本的招引投入。对试点古城土地出让收益分成、税收分成予以补助;加强用地保障,结合“批而未供”土地消化,鼓励镇街充分利用现有存量资源引入特色产业项目,土地指标适当向古城项目倾斜,并切实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再次感谢你们对我区千年古城复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也衷心希望你们继续建言献策,推动我们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承办领导:朱志军

承 办 人:周忠军

联系电话:63721372




                                         杭州市临安区发展和改革局

                                                                                          2022年6月6日



1.杭州市临安区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区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第52号代表建议的复函.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