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508289/2023-8787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单位 | 杭州市生态环境局临安分局 | 发文日期 | 2023-12-22 |
市生态环境局临安分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一、2023年工作总结
1-11月,临安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87.5%,PM2.5浓度为29.2微克/立方米。水体质量方面,9个市级以上断面水质均达到Ⅱ类及以上,2个县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4个出境断面达标率100%。主要指标情况良好。
1.承办重大活动,打响生态立区知名度。今年以来,临安分局通过三场大会,把全省、全国乃至世界目光聚焦到了临安。一是承办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明确2025年9月22日-27日在杭州举办,为亚太地区首次。总投资45.9亿元的大会配套项目—天目未来谷启动建设,计划打造集会议会展、生态度假酒店、生态博物馆于一体的研学度假综合体,项目一期预计在2025年6月建成。二是承办省级“六∙五环境日”主场活动。胡伟副省长亲临活动现场,活动集中展示了新时代浙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突出成就,得到省市领导充分肯定与众多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三是承办省市执法练兵大比武活动。在全省比武中,我局派出人员代表杭州参加执法大练兵,荣获全省集体一等奖、个人三等奖;在市级比武中,我局获市级团体一等奖,包揽市级个人一、二、三等奖,展示了临安生态铁军的优良作风。
2.勇于攻坚破难,赢得生态文明美誉度。一是国字号荣誉收入囊中。经申报、验收等环节,10月26日,临安获评生态环境部颁发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成为杭州唯二个拥有生态环境领域两个国家级称号的区县(市)。二是亚运保障工作圆满收官。通过制定《第19届亚运会第4届亚残运会临安区环境质量保障实施方案》,落实个性化方案、全程性跟踪,110家政企协商企业实施减排措施,亚运期间环境质量创历史同期最佳,圆满完成了保障工作。三是生态满意度明显扭转。采取“主题活动+阵地建设+媒体宣传”三大举措,有效提升群众的生态环境参与率、知晓率和满意率,2023年度生态环境满意度最终得分88.26分,全省排名从79名上升到40名。
3.筑牢绿色屏障,提升减污降碳贡献度。一是推进大气防治。建成2个集中式汽修钣喷中心,318家工业和汽修企业更换活性炭,完成率达110.8%,换炭量577.5吨。开展百日亚运环境质量保障工地扬尘专项攻坚行动,安装工地扬尘在线监测设备126个,交办裸土、工地扬尘问题985个。开展“两车”淘汰攻坚,截至12月10日,淘汰国二及以下柴油叉车625辆,完成率85.85%,淘汰国四及以下柴油汽车2441辆,完成率96.18%,分别在全市排名第5和第6。建立“1+5+18+N”的露天禁烧巡查处置模式(即区级大气办牵头抓总,生态环境临安分局、综合执法局、农业农村局、交通运输局、公安局为业务主管单位加强执法巡查,18个镇街落实属地责任,集中党员干部、网格员、护林员等力量压实网格化监管),全年共处置露天火点1938个。二是推进水体防治。深入开展“找寻查挖”行动,排查处置问题点位5000余个。实施“污水零直排区”提质增效项目,完成“零直排小区”8个,“零直排镇街”7个。三是推进土壤防治。开展“无废城市”创建,创成无废学校、无废工地、无废景区等无废细50个。引入遥感卫星加大固废查处力度,绿岛项目顺利实施。四是推进噪音防治。开展噪声污染问题专项整治,出台《杭州市临安区噪声污染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联席会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破解噪声污染防治职责分工不明确的问题。
4.壮大打击声势,彰显执法督查震慑度。一是隐患问题大起底。提前启动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迎检工作,召开全区层面迎检会议,下发第一批问题377个,交办部门和镇街开展整改和“回头看”。二是专项执法大检查。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大曝光”行动,以曝光片形式交办环境领域问题71个。实施“绿剑2023”、“雷霆行动”等专项执法大检查,出动执法人员9600余人次,检查企业3200余家次,处置问题1068个,立案112件,作出处罚决定78件,案件数位列杭州市第二。三是信访案件大减量。开通执法、信访件回访热线,开设“中小企业服务站+基层中队”信访接待站点,有效提升信访化解力度,降低信访发生量,1-11月,共收到信访件277件,同比下降48.22%。
5.拓宽宣教载体,凝聚社会公众关注度。一是主题活动有声有色。先后举办“保护多样生命∙共筑和谐未来”522生物多样性宣传活动、“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携手共筑生态长城”全国生态日活动,并会同文广旅体局、临安博物馆举办《临安“两山”建设成果巡礼》,临安生态文明建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二是生态阵地稳步建设。杭临排水公司入选全国十佳环保设施开放单位。“竹林固碳经营技术标准化试点”项目被评为市级优秀,为杭州市唯一。创成省级低碳镇街4个、省级低碳村社区14个、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2家、市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3家、市级绿色学校4家,投用清凉峰野外博物馆二期,极大拓宽了全区老百姓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途径。三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务实有效。注重探索物种种群保护机制,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华南梅花鹿美丽家园入选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立体式呵护“浙西精灵”入选浙江省第一批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体验地最佳创新案例。成功发表白盖鸡油菌1个全球新物种,发现短尖护蒴苔中国新记录植物1种,发现乳突短颈藓、疣鳞地钱粗鳞亚种、绿眉鸭浙江省新记录3种。
6.营造一流环境,释放惠企服务暖心度。坚持绿色生态环境和绿色营商环境两手抓两手硬,创新服务载体,提供精准服务,全力助力杭州“两万亿”目标。一是推出党员示范岗服务。抽调政治素质过硬、专业技能突出的党员,与重点企业结对帮扶,设置“环保联系牌”,明确岗位职责和责任区,一对一帮助企业解决生态环境相关问题。二是推出“移动审批车”服务。组织审批、土固、法规等职能科室赴企业集聚区开展上门服务,把服务“窗口”前移到企业“门口”,结合移动审批和行政服务“两个窗口”,全年完成企业信用修复10家,发出建设项目环评许可185个。三是推出“助企服务周”活动。在亚运期间为重点企业送达一封感谢信、一张联系卡、一份体检单,指导企业明确降污减排的堵点难点,提升企业满意度和环境质量保障工作的配合度。
7.聚力队伍建设,擦亮党建品牌辨识度。一是打造“青山绿水卫士”模范机关。通过打造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清廉链“四链融合”新模式,推动全局党员干部做公正严明的执法者,细致专业的服务者,担当作为的守护者。二是打造“五化三亮”清廉单元。聚焦生态环境执法隐患风险问题,打造规范化流程、标准化建队、网格化服务、社会化宣教、数智化监管五大融合,“亮身份、亮服务、亮承诺”三位一体的“五化三亮”清廉单元,全市生态环境清廉单元建设现场会在临安召开,相关工作经验在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和全区纪委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交流。三是打造“青蓝之声”宣传品牌。充分挖掘生态环境领域的典型做法和先进经验,通过纸媒、视媒等载体发布各类信息共155篇,其中人民日报、光明网、新华社等央级媒体录用17篇,浙江卫视、中国蓝新闻客户端等省级媒体录用20篇,杭州日报等市及以上媒体录用共23篇,持续扩大临安生态文明建设的辨识度。
2024年,生态环境局临安分局将在市局的正确领导下,聚焦世界生物圈大会和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两大考验,进一步谋篇布局、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全面推进生态环境领域工作,重点开展5大行动19项重点工作。
1.开展污染防治濯污扬清行动。一是做实春节期间烟火禁燃工作。在春节之前,做好禁燃区域划定、联防联控、舆论引导等工作,严防空气质量超标。二是做实重点行业专项整治工作。以省委“七张问题清单”为抓手,重点整治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复合布加工、再生资源回收等13个行业113家企业。三是做实中央环保督察迎检工作。开展督办件“回头看”,复核往年中央环保督察、省环保督察的整改问题219件,确保问题不反弹。开展生态环境问题“大起底、大排查、大曝光”行动,通过视频曝光、任务下派等方式,结合“七张问题清单”应用,确保第一批下发的377个问题100%得到解决。四是做实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工作。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统筹做好露天禁烧、扬尘治理、“两车”淘汰等精细化治理,建成用电监管模块、分散活性炭吸附感知、高科技大气污染物发现能力等3个数智治气项目,创成“无冒烟镇街”5个以上,力争空气优良率达到90%以上,PM2.5平均浓度30微克/立方米以内,PM10平均浓度50微克/立方米以内。推进“一湖三溪”综合治理,谋划生态缓冲带等水生态修复样板工程,完成“千吨万人”饮用水源地勘界定标项目,开展“工业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和标杆园区创建,确保9个市级以上断面水质达到Ⅱ类及以上,2个县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4个出境断面达标率100%。五是做实绿色转化资金落地工作。统筹2024年绿色转化资金的项目审计、绩效评估等工作,确保绿转资金真正落实。联合区财政局开展新一轮的绿色转化资金的项目安排。
2.开展荣誉试点落地见效行动。一是争创国家级重点行业整治创新试点。推进化工园区规范化建设和园区外化工行业整治,创建国家生态环境部、发改委第二批(装饰纸行业)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二是争创国家级生物多样性试点。以世界生物圈大会为契机,创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机制举措,积极对接生态环境部争取更多称号和试点。三是争创全国执法大练兵先进集体。加大执法力度,提升案卷办理质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四是争创省级“无废城市”。分行业开展固废专项整治,实施汽修、电镀等行业固废减量工程,力争“无废镇街”实现全覆盖,创成“无废细胞”50个以上,完成重点企业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审核20家。
3.开展生态文明美誉提升行动。一是推进天目未来谷建设项目。围绕世界生物圈大会召开时间,倒排工作计划,配合农业农村局、国兴集团,重点做好生态博物馆的建设工作,确保2024年底前主体建设完成,2025年9月投入运营。二是实现生态满意度晋档升级。采取“主题活动+阵地建设+媒体宣传”的模式,进一步提升社会群众生态环境满意率,力争排名进入全省前30位。三是做好重点创建复审工作。迎检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复审,确保通过验收。四是拓展生态文明宣教载体。与省市生态环境部门做好对接,承办或主办“6∙5世界环境日”“8∙15全国生态日”等主题活动。建成省级普法教育基地,谋划新一年的低零碳试点、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进一步造浓人人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浓厚氛围。
4.开展综合执法塑形亮责行动。一是实施执法能力大突破工程。主动举办和承办省市区各级执法大练兵活动,强化执法队伍之间的交流比拼,整体提升执法队伍能力水平。举办“案件质量提升年”活动,严格执行案件评比、量化赋分等制度,提升办案质量。充分发挥“天目·青绿 实践站”的作用,通过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落实构建一体化生态司法联动“矩阵”,打造环境违法民事、行政、刑事三责同追的立体惩防体系。提升数据监测能力,新建监测站2个。二是实施信访案件大减量工程。有效倾听企业和群众环境诉求,深化“执法、信访件回访热线”“信访联系卡”“环保联系牌”等现有做法,提升执法和信访案件处置的科学化和高效化,信访总量同比再下降15%。三是实施助企服务大提升工程。坚持温度与力度并行,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移动环保审批车、信用修复上门办、助企服务周、企业体检单等载体,为企业零距离提供一站式服务、个性化服务、点单式服务,服务保障“千项万亿”等各类重大项目落地建设。
5.开展队伍建设品牌战略行动。一是做成模范机关。强化党建引领,持续在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品牌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全力争创“绿水青山卫士”模范机关。二是做响清廉品牌。先行先试全省清廉生态环保建设,按照小切口大建设要求,持续深化“五化三亮”清廉单元建设,打响具有临安特色的清廉生态环保建设品牌。三是做优青年平台。重点关注青年干部的教育工作,积极探索青年干部培养新举措、新载体,营造更加良好的青年干部成长成才氛围,全力争创省级青年文明号。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