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508393/2023-6592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发文日期 2023-05-18
统一编号 有效性
关于区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110号提案的复函(临文广旅体〔2023〕61号)
日期:
2023-05-18 10:20
来源:
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浏览量:

贾炜琦委员团:

你们好!

你们提交的政协提案《关于打造长三角冰雪运动度假胜地的建议》,由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区委组织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临安分局共同协办。非常感谢你们对临安旅游产业的关心和支持,你们的提案从规划引领、要素保障、品牌影响力、专业人才、服务指导五个方面对打造长三角冰雪运动度假胜地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议。围绕您的提案,现答复如下:

一、规划引领建设

在规划编制方面,2021年我局编制完成了《杭州市临安区文旅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规划中明确了临安区东中西三大组团的空间格局,同时西部圈层目标打造为山地休闲度假发展试点样板;同年,我局重点针对西部圈层编制了《临安清凉峰山地休闲度假发展规划总体策划及概念性项目规划》,通过南北两条百公里环线,串联沿线景区(点),打造特色旅游产品线路,做深做细山地户外运动主题;2022年重点针对冰雪旅游产业开展了调研,形成了《临安冰雪旅游项目发展行动研究》报告;同年,围绕构建“一廊三圈十八景”全域旅游格局的总体要求,启动专项规划编制,目前已完成“一廊三圈十八景”专项规划方案的评审修改。在项目推进方面,结合临安西部实际,围绕冰雪产业发展,文旅局会同国兴集团启动了百丈探雪示范型村落景区、浙西天路旅游驿站、百丈岭自然探索公园等项目建设,积极谋划和尚坪山地运动公园项目,在去年三区三线调整时已调出生态红线,积极跟进项目前期相关工作。与现有旅游项目进行串联,以北线户外运动、南线休闲度假进行规划和布局山地休闲产业和冰雪产业功能区。

二、借鉴成功经验

一是进一步加强高品质项目招引落地。结合浙西天路户外圈的实际,我们前期也前往安吉云上草原等地学习考察,学习国内山地休闲产业和冰雪产业发展等先进经验。下一步我们也将举办浙西天路户外圈山地专家沙龙会,邀请旅游、体育、运动等业内专家来临开展头脑风暴。同时,走出去学习项目审批方面的先进经验做法,加大文旅项目招商引资力度,提升招引项目业态品质,增加特色休闲体验型产品,丰富临安文旅消费产业链,提升临安山地休闲产业品质和能级。二是进一步加强空间资源配置和要素保障。在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严守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的基础上,鼓励符合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契合文旅产业定位、具备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带动西部乡村振兴的文旅项目,规资局将基于国家、省、市明确的用途准入、土地征收、用地报批、规划审批和土地供应等相关规定,结合周边区县市的成功经验,积极向上对接争取有关试点,最大限度打通政策堵点,多措并举拓宽要素保障通道,充分挖掘存量资源潜力,靠前服务做好指导,配合相关部门全力支持相关文旅产业项目谋划、生成、落地。

三、强化宣传推广

一是开展线上线下宣传。通过在人流曝光量比较大的场所和媒介,如杭州地铁站、杭州高铁站等交通枢纽站,高速服务区,公共交通的车身,投放浙西天路等广告,提升市场知名度。通过宣传片、纪录片形式,将浙西天路融入临安整体形象在全国进行宣传。同时运用现代年轻人喜爱的线上平台,如抖音、小红书、微信朋友圈、汽车电台等媒介,将浙西天路结合临安的户外游、季节性线路宣传推广;最后通过游客本身的自媒体平台,运用其熟人带动效应,以“体验感”为营销切入点,沉浸式展现临安浙西天路的独特魅力。二是开展线下推介活动。通过在上海、江苏、安徽等长三角一级市场促销系列活动,西安、福建等中远程旅游市场推广活动等,打响临安“天目叠翠 吴越千年”文旅区域公共品牌。围绕“一廊三圈十八景”全域旅游格局,串联临安景区、村落、民宿、体验形成旅游产品和线路,突出西部山地户外游。针对浙西天路,将结合“百车千人”自驾采风活动,将线路融入活动,突显天路自然风光。

四、加强人才引进

一是加强文旅人才培养。进一步深化完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优化选拔一、二、三层次培养人选,每年安排400万元资金主要用于专业能力提升、学术交流、项目实践、体检、疗休养等开支。对入选第一、二、三层次并通过培养认定为相应人才等级的,分别给予8万元、6万元、4万元资助。二是加强文旅经营管理人才培训。每年安排100万元资金,组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参加各类培训,每年培训人数不少于500人次。组织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创二代”赴国(境)外培训考察。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职业技术学校定向培育研发人员和技能人才。鼓励企业引进专业辅导机构进行精益化管理、数字化改造等管理辅导。三是落实人才生活补贴标准,吸引文旅人才来临创业就业。对新引进的博士、硕士、本科应届毕业生(含毕业5年内的回国留学人员、外国人才),最高分别给予17万元、11万元、4万元补贴。四是提高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水平。完善区领导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制度,每位区领导联系服务2名专家。面向F类及以上人才发放人才金卡,提供子女就学、医疗、证件办理、旅游休闲、体育健身等服务。每年组织人才开展学术疗休养、体检、联络联谊等活动。对通过临安申请认定为杭州市D类及以上人才的,最高给予1万元奖励。对符合条件的D类及以上人才,给予车辆上牌全额补贴,对E类人才给予最高不超过3万元补贴。深化人才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设立人才服务专窗,探索建立“人才办事通”机制。此外,2023年区委人才办拟出台《关于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的若干意见》,将进一步加大对文旅人才的培养支持力度。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区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希望您今后继续关心、支持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分管领导:徐一鸣

人:沈心怡

分享:
字体: [

]
打印
索引号 002508393/2023-65924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发文日期 2023-05-18
关于区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110号提案的复函(临文广旅体〔2023〕61号)
发布时间:2023-05-18
信息来源: 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浏览量:

贾炜琦委员团:

你们好!

你们提交的政协提案《关于打造长三角冰雪运动度假胜地的建议》,由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区委组织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临安分局共同协办。非常感谢你们对临安旅游产业的关心和支持,你们的提案从规划引领、要素保障、品牌影响力、专业人才、服务指导五个方面对打造长三角冰雪运动度假胜地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议。围绕您的提案,现答复如下:

一、规划引领建设

在规划编制方面,2021年我局编制完成了《杭州市临安区文旅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规划中明确了临安区东中西三大组团的空间格局,同时西部圈层目标打造为山地休闲度假发展试点样板;同年,我局重点针对西部圈层编制了《临安清凉峰山地休闲度假发展规划总体策划及概念性项目规划》,通过南北两条百公里环线,串联沿线景区(点),打造特色旅游产品线路,做深做细山地户外运动主题;2022年重点针对冰雪旅游产业开展了调研,形成了《临安冰雪旅游项目发展行动研究》报告;同年,围绕构建“一廊三圈十八景”全域旅游格局的总体要求,启动专项规划编制,目前已完成“一廊三圈十八景”专项规划方案的评审修改。在项目推进方面,结合临安西部实际,围绕冰雪产业发展,文旅局会同国兴集团启动了百丈探雪示范型村落景区、浙西天路旅游驿站、百丈岭自然探索公园等项目建设,积极谋划和尚坪山地运动公园项目,在去年三区三线调整时已调出生态红线,积极跟进项目前期相关工作。与现有旅游项目进行串联,以北线户外运动、南线休闲度假进行规划和布局山地休闲产业和冰雪产业功能区。

二、借鉴成功经验

一是进一步加强高品质项目招引落地。结合浙西天路户外圈的实际,我们前期也前往安吉云上草原等地学习考察,学习国内山地休闲产业和冰雪产业发展等先进经验。下一步我们也将举办浙西天路户外圈山地专家沙龙会,邀请旅游、体育、运动等业内专家来临开展头脑风暴。同时,走出去学习项目审批方面的先进经验做法,加大文旅项目招商引资力度,提升招引项目业态品质,增加特色休闲体验型产品,丰富临安文旅消费产业链,提升临安山地休闲产业品质和能级。二是进一步加强空间资源配置和要素保障。在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严守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的基础上,鼓励符合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契合文旅产业定位、具备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带动西部乡村振兴的文旅项目,规资局将基于国家、省、市明确的用途准入、土地征收、用地报批、规划审批和土地供应等相关规定,结合周边区县市的成功经验,积极向上对接争取有关试点,最大限度打通政策堵点,多措并举拓宽要素保障通道,充分挖掘存量资源潜力,靠前服务做好指导,配合相关部门全力支持相关文旅产业项目谋划、生成、落地。

三、强化宣传推广

一是开展线上线下宣传。通过在人流曝光量比较大的场所和媒介,如杭州地铁站、杭州高铁站等交通枢纽站,高速服务区,公共交通的车身,投放浙西天路等广告,提升市场知名度。通过宣传片、纪录片形式,将浙西天路融入临安整体形象在全国进行宣传。同时运用现代年轻人喜爱的线上平台,如抖音、小红书、微信朋友圈、汽车电台等媒介,将浙西天路结合临安的户外游、季节性线路宣传推广;最后通过游客本身的自媒体平台,运用其熟人带动效应,以“体验感”为营销切入点,沉浸式展现临安浙西天路的独特魅力。二是开展线下推介活动。通过在上海、江苏、安徽等长三角一级市场促销系列活动,西安、福建等中远程旅游市场推广活动等,打响临安“天目叠翠 吴越千年”文旅区域公共品牌。围绕“一廊三圈十八景”全域旅游格局,串联临安景区、村落、民宿、体验形成旅游产品和线路,突出西部山地户外游。针对浙西天路,将结合“百车千人”自驾采风活动,将线路融入活动,突显天路自然风光。

四、加强人才引进

一是加强文旅人才培养。进一步深化完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优化选拔一、二、三层次培养人选,每年安排400万元资金主要用于专业能力提升、学术交流、项目实践、体检、疗休养等开支。对入选第一、二、三层次并通过培养认定为相应人才等级的,分别给予8万元、6万元、4万元资助。二是加强文旅经营管理人才培训。每年安排100万元资金,组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参加各类培训,每年培训人数不少于500人次。组织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创二代”赴国(境)外培训考察。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职业技术学校定向培育研发人员和技能人才。鼓励企业引进专业辅导机构进行精益化管理、数字化改造等管理辅导。三是落实人才生活补贴标准,吸引文旅人才来临创业就业。对新引进的博士、硕士、本科应届毕业生(含毕业5年内的回国留学人员、外国人才),最高分别给予17万元、11万元、4万元补贴。四是提高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水平。完善区领导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制度,每位区领导联系服务2名专家。面向F类及以上人才发放人才金卡,提供子女就学、医疗、证件办理、旅游休闲、体育健身等服务。每年组织人才开展学术疗休养、体检、联络联谊等活动。对通过临安申请认定为杭州市D类及以上人才的,最高给予1万元奖励。对符合条件的D类及以上人才,给予车辆上牌全额补贴,对E类人才给予最高不超过3万元补贴。深化人才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设立人才服务专窗,探索建立“人才办事通”机制。此外,2023年区委人才办拟出台《关于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的若干意见》,将进一步加大对文旅人才的培养支持力度。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区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希望您今后继续关心、支持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分管领导:徐一鸣

人:沈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