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镇葱坑村位于板桥镇南部,与富阳交界,历来是临安的南大门。村内自然环境条件优越,四周青山环绕,林木葱茏。现全村共种植杨梅面积近千亩,同时杨梅品种繁多,不仅有“东魁梅”、“炭梅”、“水晶梅”,更有稀有的“白杨梅”。腾讯网前段时间的一篇报道《这两天临安一处“建筑”火了,引来不少建筑设计师排队打卡》,引无数网友高度关注。这个网红“建筑”其实是位于临安区板桥镇葱坑村的一处杨梅大棚,从远处看,类似一座拔地而起的“冰山”,在光照下呈现出未来科幻片般的景象。走近一看,因为依山而建,大棚顺着地势错落有致地形成了凸起的小山形状。这座“建筑”不是来自建筑大师,设计建造者就是农场主林才法,林才法今年64岁,2000年起就承包了50亩地在这里种杨梅,去年开始给杨梅配上了大棚装置。他介绍,大棚由钢管加上多功能薄膜搭建而成,整个成本约在六七百万元。“网上是今年五一假期开始火起来的,附近有人路过,拍了照片发到网上,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特地来打卡。”
板桥镇葱坑白杨梅专业合作社的白杨梅,自1978年从桐庐“娶进门”后便开始了大面积的种植,总面积达300余亩,是临安最大的“白杨梅”基地。多年来始终坚持节水灌溉、绿色防控等先进农业技术,并且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深受游客的喜爱。近几年来,全村上下齐心开展村庄建设,为产业发展铺平道路,通过宣传和品牌效应,该村的杨梅产业发展十分迅猛,每年到了6、7月份,都有大批的游客前拥后簇地赶往该村采摘杨梅,为此,该村还获得了另外一个响亮的名称——“白杨梅之乡”,几乎每年都要举办“白杨梅节”,宣传推广自己的白杨梅。
恰逢杨梅种植管理和果实成熟即将采摘的关键之际,应广大杨梅种植户的要求,玲珑成校党支部联合葱坑村党支部邀请临安区农林技术推广中心水果种植方面的专家姚忠华高工到葱坑村为葱坑白杨梅专业合作社成员举办杨梅栽培管理技术培训,90多个种植户代表参加了此次培训。
姚忠华高工从杨梅产业的瓶颈入手,详细介绍了杨梅的习性、土壤性质、根系、枝梢、花芽分化、硬核期、温度、湿度、光照特点及其相对应的管理措施和方法,重点介绍了设施避雨栽培技术内容要点,指导种植户如何结合自身规模特色进行大棚避雨栽培、网室避雨栽培、薄膜棚架栽培、全自动避雨伞栽培,以取得高产高效,实现增收增产,促进杨梅产业可持续发展。
培训结束后,姚忠华高工来到了网红打卡地——葱坑村林哥杨梅基地,实地指导种植户如何进行温湿度调节、施肥管理、中耕除草、整形修枝、病虫害防治、大棚搭建后的日常管理,并进行了互动问答,受到大家的称赞和一致好评。
接下来,玲珑成校板桥校区将结合板桥镇地域特色,结合农户需求,邀请浙江农林大和临安区农林技术推广中心的专家积极开展草莓、香榧、猕猴桃、车厘子、茶叶等高产栽培管理技术,为板桥镇乡村共富、富美乡村建设奉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