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 >师生文苑 >
阿公和阿婆
阅读: 时间: 2023-05-06 10:08 来源: 杨岭小学 发布:​何凤姣


在我们昌化的方言里,爷爷叫作阿公,奶奶唤为阿婆。

自打我八岁起,就去和阿公阿婆一起生活了。一方面,爸爸妈妈都外出城里工作了;另一个方面,因为我自小体弱多病,三天两头就往医院送,后面实在没法子了,就去找了个算命的看了看,算命的说我家有两头“猛虎”,跟我这只“猴”狠狠相冲。解决的法子就是我被送去跟阿公阿婆住了,阿公属龙,阿婆属兔,都是和猴相合的生肖。

阿公和阿婆对我自然是极好的,每天放学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先吃点心,每次阿公外出去镇里的时候都会给我买来许多好吃的,亲戚拎来的水果、慰问品也都是留着给我吃的,有一次阿婆拿出一盒燕窝让我每天吃一罐,吃了三天就开始流鼻血了。这种习惯一直保持了二十几年,一直到现在,每次我回家,他们仍然会拿出珍藏许久的好东西给我吃。有一次,阿婆让我去把哈密瓜拿来切,我去水泥地的角落上用手一提,一滩水顺着我的指缝往下流。我一问,才知道:这个哈密瓜已经放了至少有一个月了,就是为了等我回来才吃的。瓜是吃不成了,我又帮着他们把其他的零食、水果、牛奶、保健品统统检查了一遍,有好多都临期了。老人家就是这样,吃的东西一大堆,但胃口一天小过一天。

小时候,晚上吃过饭后,那会儿阿公家还没有彩电,要看电视的话得去隔壁婶婶家看。于是阿婆就给我讲故事,我阿婆是讲故事的高手,她的故事都是来自口耳相传,加上自己的添色加彩,她讲故事的时候语气很夸张,有时候讲到不可思议的情况时,会再而三的“啧啧”赞叹几声,此时阿公就在一旁咿咿呀呀唱戏。总之,因为阿婆故事的熏陶,导致我小时候就特别爱看书。

夏日的假期,是我们最最期盼的。我们兄弟姐妹一共有五人,一到暑假就聚在阿婆家。下午三四点钟,日头逐渐西落,我们就提着水桶,挽起裤脚,径直往小溪里走。那时候的生态特别好,整整一条溪,延伸到深山里,我们在水里摸螺蛳、抓螃蟹,一直到五点多才回家。阿婆熟练地在螺蛳里面倒几勺油,再撒点盐,把螺蛳清理干净了再往油锅里一炒,就连汁水都鲜得不得了。螃蟹的处理稍微麻烦些,得要一只一只把壳去掉,剥壳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被螃蟹钳住手,痛得你大喊大叫,唯一的办法就是立马连手带蟹放进水里,螃蟹见了水就会松开钳子。处理好的螃蟹裹上些面粉,在油锅里一炸,香味可以飘出好几条巷子。另一道我们最爱的美食自然非昌化刀切面莫属了。我经常缠着阿婆问:阿婆,什么时候吃刀(切)面啊?阿婆说,那就今晚吃。阿婆打起刀(切)面来特别熟练,先和面,然后醒一会儿,把面团往砧板(我们的砧板非常大块,大概有一点五米长)上一扔,用超长的擀面杖把面团擀开,然后用袋子里的涂粉一点,顺着面皮的形状一叠,拿刀一切,两只手轻轻一抖,嚼劲十足的刀(切)面就好了。煮刀(切)面是要用灶头上的大锅的,满满一锅,加入南瓜、青菜、土豆等佐料,每个人吃两大碗不在话下。

一直到我读高中,我的成绩都是阿公来管的,虽然他文化水平也不高,但他特别看重我的学习,但凡我对学习提出的要求,他是有求必应。初中那会儿,学校经常月考,每次考完试,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向阿公汇报排名。听到我又考了第一名,他就笑得合不拢嘴。阿公这人还特别热心肠,冬天的时候,大雪把整个村子都覆盖了,他就一大早起床,肩上扛着铁锹,头上戴一副墨镜,一个人去村里铲雪开路去了。村子里的祠堂他也负责在管,每到过年祭祀的时候就得要准备各种祭品,这事儿是最麻烦的,阿婆嫌烦,按每次都是嘴里一边唠叨一边帮他准备。

随着大家都长大纷纷离家之后,家里就他俩住着,每周末我都会打电话问候,一问吃饭没?二是天气如何?三问身体咋样?他们总是报喜不报忧,但我阿婆每次一听我的声音,就能很准确地判断我的身体状况。一听我声音洪亮,她就会笑着说,最近身体肯定不错呀。但一听我声音萎靡,她就会担心地问,最近工作是不是太累了啊?去年冬天的时候,阿公阿婆因为肺炎双双住院了。一直到他们住院的时候,我才发现阿公阿婆真的老了,他们的身体佝偻了,身形更加消瘦了,胃口也小了,耳朵也背了,牙也掉了好几颗。曾经身强力壮的两个人,如今却也不可避免的老去。阿公阿婆总是很乐观,他们的口头禅就是:能多活一天就是赚到了。但即使老了也是闲不住,三天两头往菜地里跑,家里还养了十几只鸡,每次回家都存了好多鸡蛋给我吃。

我的阿公阿婆是这天底下最好的阿公阿婆,我实在无法想象没有他们的世界该如何运转。


主办单位(版权所有):杭州市临安区人民政府 备案证编号:浙ICP备05069790号-1
临安教育局主办 联系电话:0571-63721154
杭州瑞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网站标识码:330185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