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节竹为我国南方优良的笋材两用林。竹笋既适合鲜销,又适合加工,4月中下旬为鲜笋的收获初期,5月上旬为盛期,5月下旬为末期,历时40余天,一般亩产1000~1500公斤,最高的可达3500公斤。种植发展高节竹,既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又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一、竹林管理。高节竹个体粗大,平均胸径4~5厘米的母竹,亩立竹株数以600~800株为宜。竹林母竹保留4年,且各年龄结构比例以3∶3∶3∶1为宜,5年生以上的老竹应全部砍去。
在山地多风、多雪地区宜进行钩梢。钩梢通常在6月份即新竹抽枝展叶后进行,砍去1/4的竹梢,以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抗旱能力,促进竹林生长。
二、林地管理。竹林林地管理主要是削草松土。一般成林竹园每年削草松土2次,6月深挖,9月浅挖,结合施肥。深翻松土时,深度在20~25厘米,此期深翻,新鞭尚未生长,对竹鞭根的损伤较少。深翻时应挖去老鞭,保护好新鞭、壮龄鞭。深翻松土宜在新竹成林后进行,其它季节以不深翻松土为好,如土壤板结,影响竹林生长,或配合施肥确实需要松土时,应以浅翻为好,不宜过深。
三、肥水管理。施肥是笋用竹林抚育管理的主要技术措施,施肥应根据生产的目标与竹林的生长情况进行,肥料应以有机肥、生物肥为主,化肥为辅,N、P、K的比例以3:1:2为宜,一般丰产林,一年施肥4次。
3月底到4月初,施长笋肥,用量一般为尿素25公斤每亩,冲水成2%—5%溶液,挖笋后在笋穴中浇施。
6月份施行鞭肥,每亩可施生物有机肥100公斤,土杂肥2000公斤,结合松土进行,均匀撒施,深翻入土。
9月份施笋芽化分肥。每亩可施竹笋专用生物有机肥50公斤,土杂肥2000公斤,结合松土进行,均匀撒施,浅翻入土。
11月底至12月初,施保温孕笋肥,每亩施栏肥2500公斤,直接铺于地表。竹子生长需要水,喜欢湿润的土壤,但又怕涝,怕积水。在降水不足,土地干燥时,应进行浇水灌溉,浇水数量应根据干旱程度而定,以浇透为宜。如出现积水现象,应做好开沟排水工作。
四、竹笋管理。笋用林以产笋为主要目的,应积极挖笋、多挖笋,除留养母竹外,多余的竹笋全部挖去。当笋尖露土10 cm~15 cm时,用笋锹或笋锄小心整株挖取,不损伤竹鞭、鞭芽,挖后盖土。母竹留养应在出笋的盛期后进行,因为这时笋体肥壮,行鞭也深。母竹留养的株数,每亩每年留母竹200株~250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