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508748/2024-0052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单位 | 青山湖街道 | 发文日期 | 2024-01-31 |
2023年青山湖街道紧密围绕“数智新城、田园之乡”总体目标,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努力打造生态文明重要窗口,以护航亚运作为工作载体,持续推进“五水共治”、“碧水蓝天保卫战”“清废保卫战”等行动,污染防治成效明显。现将完成情况报告如下,请各位居民议事会成员听取,并请会议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23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
2023年,青山湖街道汪家埠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功能区达标率均为100%,PM2.5年均浓度27微克/立方米,同比2022年下降6.9%;臭氧浓度170微克/立方米,同比2022年下降4.5%;镇街空气质量大比武青山湖街道获得第1名的好成绩。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5%以上,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100%。除以上重点指标外其余指标均达到市级相关目标要求。
(一)打好蓝天保卫战。完成低效设施改造升级、原辅材料源头替代、重点行业深度治理和工业和汽修企业活性炭更换等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任务72个,镇街排名第2;淘汰国二及以下柴油叉车177辆,淘汰数列居全区第1;淘汰国四及以下柴油汽车报废188辆,淘汰数列居全区第3。牵头持续开展秸秆焚烧管控,目前村社监管、综合巡防队应急补充、城管等执法部门处罚震慑的三位一体管控模式初步建立。开展大气污染集中攻坚行动,全年出动检查3596人次、处置环保信访问题110件,环保立案30起,处罚金额310万。
(二)打好碧水保卫战。街道以五水共治为抓手,水环境持续改善。一是落实长效管理。全年落实5387农户农污的接户、管网运维工作,累计解决农污问题140余处,保障农村生活污水不散排、不漏排。全年街道村级、镇街级河(湖)长巡河800余次,过程中发现并处理问题400余个。二是开展项目攻坚。全年完成上安村、蒋杨村(青中街)污水整治工程;横畈集镇小溪污水管网整修主体工程、斜阳部分污水处理终端实施整改。持续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提质扩面工程,前潘联村已开始动工建设,研里村、蒋杨社区岳山坞自然村整治工程预计在明年实施。三是开展专项整治。联合城管等部门开展“找短板寻盲区查漏洞挖死角”专项行动,上报自查问题168个,均已完成自查整改。
(三)打好清废攻坚战。泉口村完成无废乡村创建。完成整治上级交办卫生遥感固废暴露点22个,清理章家边、杨家渡等历史遗留暴露固废3700方,全面完成辖区21家汽修行业危废专项整治,开展辖区废品收购站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处罚违规处置危废2家,涉嫌非法占地、证照不符整顿搬离3家。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和无害化处理率为100%。其中研口社区黑水虻项目正式投用,垃圾减量,餐厨垃圾变废为宝社会效益日益显现。
二、生态文明建设情况
(一)城市风貌翻开新篇章。2023年青山湖街道一如既往大力开展空间騰拓、有机更新工作,为青山湖街道进一步发展提供空间保障。一是持续推进硬科技产业社区有机更新:征迁38家,目前已签约37家,已拆除30家。二是深化集镇有机更新:完成老青山城改区块征迁清零,征收土地298亩,搬迁农户282户。三是开展滨湖新城综合改造提升项目(锦里)征迁:已完成征地278余亩,青苗补偿600余亩。四是开展横畈二期拓展区块征迁:已完成土地征收1061亩,完成签约农户82户。
(二)人居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1.城市管理方面。街道以美丽街区、舒适街区、提升街区及美丽河道创建工作为工作抓手,依托大综合一体化执法队伍,一只队伍管执法,全年共发现和解决不同类型的环境问题2万余件,有力地促进城市环境的品质提升。
2.垃圾分类工作。
2022年青南村创建获评省高标准示范村,朱村、雅观村、庆北村、庆南村获评区级示范村。2023年朱村村和郎家村获评省高标准示范小村。
2022年中天郡府、红枫园、观塘花园、江南佳苑、杭氧和院、鹤岭西区、大园新城南区、翠紫苑、朗香府,蔚蓝名邸、星汇城西区,云山郡等12个小区获评省级示范小区;2023年青山印象府和云山郡获评省级示范小区;其中中天郡府被评为杭州市优胜小区;2022年蔚蓝名邸获评省高标准示范小区。2023年鹤岭西区、星汇城西区、朗香府获评省高标准示范小区。
(三)绿色低碳加速转型。2023年街道新增光伏入网36个,总装机25.02兆瓦,装机数、装机总量镇街第1。辖区开发区获评全区首个省级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减污降碳协同走在全区前列。南都电源、华正新材等2家企业入选减污降碳协同试点标杆项目。华正新材入选省级绿色低碳工厂。相府社区获评第三批市级低碳社区。生态绿色品牌持续打响,郎家共富稻田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网转载,横畈豆腐干、竹盐、稻蛙生态米等农村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
(四)服务中心大局促发展。青山湖街道制定护航亚运专项工作方案,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辖区180家重点环保企业开展环保风险普查,开展分层分级管控。并持续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上门服务企业250余家,协调解决问题400多个。全年未发生环保污染事件,圆满完成护航亚运工作任务,保障了科技城高质量发展。
三、科学分析问题短板,找准环境保护治理工作切入点
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许多不足和薄弱环节。
(一)生态环保意识不强。一是企业环保意识薄弱,责任感不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重经济、轻环保”的观念依然存在。2023年,因环保问题,被处罚企业30家,同比上升300%。二是个别小微企业存在技术含量低、对环境影响大的特点,又因规模小、资金少、技术弱,难以对环境污染进行有效防治。三是群众环保意识淡薄,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秸秆焚烧、乱倒垃圾等现象普遍存在。
(二)环境基础先天不足。青山湖街道作为青山湖科技城的主战场,在过去高速发展的历程中不断蜕变,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同时因大修大建带来的工地多、工程车辆多的现状短期内也难以缓解。虽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PM2.5等指标也在可控范围内,但横向对比相对来说还是偏高,不能满足群众对于空气环境质量的要求,精准治霾的脚步容不得我们半点懈怠。
(三)管理任务面广量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任务日显艰巨,街道地域广、企业多、工地多,环境管理和执法任务所面临的形势也日趋复杂,在人员装备配置、环境监测手段以及队伍执法能力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谋篇布局展望未来,续写生态环境品质提升新篇章
青山湖街道作为临安融杭桥头堡,将不断突出科产城人融合发展的主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聚力污染防治,打造生态宜居“美丽青山湖”
以打赢打好治水、治气、治土清废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为目标,持续深化治理工作,全力推进区域性恶臭异味、建设工地扬尘、农村污水处理终端、饮用水源风险、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固废处置设施、土壤环境风险等清零工作,从源头控制和末端治理双面夹击,不断补齐环境基础短板,全力打造美丽青山湖生态环境新面貌。
(二)强化制度支撑,完善生态文明机制建设
坚持规划引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强化组织领导,突出手段创新,增强制度措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力度,加大财政资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力度,促进队伍建设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执法力度,不断凝聚治理合力,构建齐抓共管新格局。
(三)筑好绿色经济,力促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加大绿色产业帮扶力度,致力发展特色农业、观光旅游等产业,推进小微企业入园,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引导企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和环境保护理念,促进企业以创新发展驱动产业转型升级。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