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句春不晚,我就到了真江南。”爸爸对我说,他心心念念着《惠崇春江晚景》中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于是,在某一天就穿着一身天空蓝,来到了“浙”里。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妈妈说,她是在读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忆江南》后,来到了自古繁华的钱塘来求学工作。
而我,则是有幸出生在了这“山外青山楼外楼”“荷花十里桂三秋”的大美杭州。
“浙”里风景优美,如诗如画。我曾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烟雨西湖中漫步,也常在“绿杨阴里”的白沙堤上玩耍,见过“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的红袖织绫和青旗沽酒,在六月的西湖游览净慈寺后观赏那接天的莲叶和映日的荷花。还去过那澎湃的钱塘江边,感受那拍岸的惊涛,见识过那“手把红旗旗不湿”的弄潮儿向涛头立。也曾在初春时爬上超山,寻那“梅花三百树,晴雪又浮香”;在初夏时,走在临安的旷野里,看那“陌上花开蝴蝶飞”;在那秋日里,看那西溪湿地的小桥流水、芦花似雪,在烟水渔庄里体会“西溪且留下”;在那冬雪里爬上大明山,去看那瑞雪盖青松。
“浙”里文化深厚。有来自10000年前的上山稻米,8000年前湘湖上的独木舟,7000年前的河姆渡先民的房子,5000年前的良渚遗址。
“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浙”片大地孕育了数不尽的风流人物。有博览群书、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的东汉思想家王充;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王阳明;文学家骆宾王、贺知章、孟郊、陆游......书法家赵孟頫;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茅盾;科学家沈括、李善兰、童第周;为救国家和民族于水火,甘洒一腔热血的邵飘萍;学以致用,报效祖国的中国原子能事业创始人钱三强;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开拓者屠守锷;改革开放勇立潮头的创业者步鑫生、鲁冠球;人民英雄、为国铸盾的生物安全学家陈薇。还有数不尽的最美人物。他们都是浙江骄傲,最美丽的浙江人,更是我辈学习的榜样。
现代化的“浙”里,不仅有美丽的绿水青山,澄澈的碧海蓝天,还有“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下的村美城靚。生活在“浙”里的人们积极向善、学善、行善,慈行善举、蔚然成风。
美丽的山水和繁华的都市在“浙”里相逢,深厚的历史与充满高科技的现代在“浙”里交融,“浙”里是我的家乡,“浙”里有礼,“浙”里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