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联合推介2024年度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临安区《乡村医疗优质共享”改革 推动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先行区》案例成功入选。
案例简介
2022年5月,临安区围绕山区群众就近检查诊疗配药难、小病未病预防发现难、失能老人居家护理诊疗难、签约医生优质服务难等“四难”问题,创新推出“天目医享·乡村医疗优质共享”改革项目,重点解决了165个无村医、偏远山村群众就近看病问题,实现“小病慢病不出村、群众健康有管家”的美好愿景,为山区群众的健康福祉筑牢坚实根基。
主要做法
(一)“一村一团队”,“智慧流动医院”进村入户。组建“1+1+1”固定诊疗服务团队,构建“包干到村、责任到人、服务到家”的组合型服务模式,配置移动诊疗车辆,开通5G网络和医保,提供诊疗、体检、远程诊断、医保结算等“一条龙”服务。同时,建立常态化诊疗服务机制,按照 “1+8+1”频率巡回诊疗。截至目前,累计派出医务人员3.6万人次,服务群众54.5万人次,筛查疾病1.73万例。
(二)“一家一屏幕”,“临医在家”“云”上看病。“电视”问诊、“云端”配药、“掌上”诊疗三模式,涉及可视化诊疗、云药房、移动医疗服务平台等,提供诸多线上医疗服务,实现多方联动,构建就诊闭环,让群众看病更加便捷高效。现已开通27家养老院、照料中心及部分失能老人家庭,4家医共体牵头医院、20家卫生院接入“智慧云药房”平台,药品目录达2116个,配送药品处方2.4万多张。
(三)“一人一档案”,“数字管家”医防融合。建立集健康指数、健康画像、健康报告于一体的数字档案,以3D模型预警疾病,推出定制服务63项,服务1633单次。用智能设备与AI管理慢病,智能穿戴服务150.6万人次,“AI慢病助手”健康分析90.5万人次。建立区级数字监管平台,集成“巡回诊疗、临医在家、健康管理、数字家医”等模块,绘制巡回诊疗、疾病谱、签约服务“三张图”,提升医疗服务质效。
(四)“一户一家医”,“赤脚医生”再造重塑。通过“1+1+1”巡回诊疗组团方式,建立涵盖区、镇街、村三级医疗体系的新型签约医生队伍,与省中医药大学合作培养本土乡村医生,出台管理办法并设招聘入编机制。同时,强化数字赋能,搭建“数字家医”系统提供多元服务,重建制度保障体系,制定“1+4”考核体系,设置7大类19项考核指标,倒逼医疗资源下沉,提高资金使用效能。
创新成效
“天目医享·乡村医疗优质共享”改革多管齐下、成效显著。推进 “四个创新”,包含保障机制、标准规范、医保药品及乡村医生队伍等方面革新,促进基层医疗水平提升;做到 “四个重塑”,涵盖看病、健康管理、资源配置与签约医生体系模式转变,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安全感;注重 “四项数据”,基层就诊率上升、卫生院业务量增长、药占比下降、医保费用可控,实现群众便捷就医、医疗机构发展与医保平衡的多赢局面。
未来,临安将持续深化 “天目医享·乡村医疗优质共享”改革,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加强人才培育,丰富医疗服务内涵,构建更完善、高效、人性化的乡村医疗服务生态,让改革成果惠及更多山区群众,共筑健康临安新图景。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