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图书馆、城市书房是都市的心灵港湾,那么在村社里的文化驿站,就是一盘汇集了音乐、舞蹈、美育、戏剧等内容的丰盛“文化餐”,接地气、聚人气。近年来,我区依托文化驿站,引入各种文化业态,让居民“富了口袋”的同时也“富了脑袋”,共享“未来式”的美好新生活。
文化大门常打开
有“书香”也有“人气”
经过数月筹建,近日,我区规划新增的湖畔悦见青山湖街道文化驿站在大园社区正式亮相,我区文化驿站再“+1”。
步入青山湖街道文化驿站,一股书香气息迎面扑来。宽敞明亮的空间内,一排排整齐的书架映入眼帘。“一般上午两个小时,下午两三个小时。”吴虎元告诉我们,自己家住附近,自退休后就成了阅读区的常客,几乎每天都要来这儿“泡”着。当天上午,另一边的活动区,一场生动的普法课堂正在进行。20余名来自社区的听众或做笔记,或专注聆听,认真学习宪法知识。普法课堂后,还有手工剪纸活动等着大家,你一剪我一剪,欢声笑语中,一个红火的“福”字就诞生了。
在过去的三个月,这样的热闹场景已成驿站的常态。大园社区邻里中心建筑面积共4200平方米,目前一层开放使用,包含核心分享区、观众交流区、品牌展示区、便民服务区等区域。除了日常的休憩阅读,社区每月还会举行手工制作、技能培训、公益讲座等活动,为邻里互动搭建沟通桥梁。针对余下的建筑空间,社区也在积极推进与第三方运营公司的合作洽谈,希望通过整体运营,在驿站引入青少年美育、运动健身、老年人日间照料、青年创客空间等功能,为全龄段居民提供每年不少于100场的公益活动。
文化活动天天有
一周做到不重样
伴着一阵动感的音乐,周三下午1点半,太湖源镇老年大学的初级舞蹈班又准点儿开课了。文化驿站管理员刘佳带着来自各村的40余名老年学员,排练汇报演出要展示的舞蹈。碧淙村村民吴亚君是队伍中的“文艺骨干”,除了自己积极参与文化驿站的各类活动,还经常动员家人一起加入。“舞蹈、唱歌、越剧课,每个星期基本上要来三四节,还会带孙子过来做手工,带着妈妈来跳舞。”吴亚君感慨,以前没有文化驿站,日常只能刷刷手机,现在却不一样了,“在这里认识了很多朋友,每天都很开心,也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是真正的‘老有所乐’”。
太湖源镇邻里中心文化驿站由原镇综合文化站升级而来,目前拥有青云记忆文化驿站和邻里中心两大区块,包括2000余平方的健身广场以及5幢主体建筑,涵盖文化楼、康养楼、体育楼、图书馆以及成人教育楼等多个功能区块。除了吴亚君提到的课程外,文化驿站还有家长学校主题讲座、一对一心理辅导,每周一到周四,这里还会开设服务少儿的“四点半”课堂。
“我们的课程层面已经辐射到了老中青等各个层面,基本上做到了‘活动天天有 一周不重样’”太湖源镇文化驿站管理员刘佳告诉我们,从最初的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到如今的邻里中心文化驿站,空间大了、设施新了、活动多了、居民也更愿意来了,仅老年大学舞蹈班,每年报名人次就达到了5000人。
除文化驿站建设,镇里也在积极推动村一级的各项文体设施建设,目前已完成全镇20个村的文化礼堂建设,建成多个农民文化大舞台、全民健身广场、村级非遗馆和乡村博物馆。“接下去我们也会充分发挥文化志愿者作用、文艺骨干力量,积极需求合作,通过资源共享、业态创新等方式来服务更多辖区百姓,努力把文化驿站打造成老百姓真正的艺术美育阵地。”太湖源镇邻里中心文化驿站站长胡立萍说。
文化创新频“破圈”
跨界互动有亮点
“家人们,今天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是琴山蓝湾的一家地道餐饮店……”每天下午,琴山蓝湾产业园二楼的功夫直播间就开启了“营业”模式,而他们推荐的内容中,有不少来自本地的农特产品、旅游景点和民宿餐饮,除了收获一波直播助力,在迎新春、重阳敬老会等活动之外,琴山社区的企业和居民还有机会看到“大咖”级别的艺术作品展陈,近距离了解前沿的喜剧动态,而这得益于琴山社区文化驿站得天独厚的独特的区位优势。
山势形似古琴,“蓝湾”蕴湖光。琴山蓝湾产业园是青山湖畔的一颗文化明珠——既有动漫IP新工厂、音乐梦想录音棚、大笑嗨剧场等配套设施,又有“一条龙”创业孵化、“一体化”创业实训、“一站式”的创业服务平台。在这种背景下,琴山社区文化驿站诞生了,场地设施基本实现了与园区的“互通共享”,不仅借助文化阵地,开展文化宣传,组织讲座、学习及交流等活动。还结合园区资源,组织书画、手工艺非遗文创产品等展览,同时在重阳节、妇女节等节庆活动中试水“看喜剧”“学茶道”“DIY香薰”等内容。
“接下去我们将继续联合辖区企业,借助琴山蓝湾文化资源、依托文化驿站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琴山社区文化驿站站长叶炜表示,驿站也要用好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这把“金钥匙”,针对性开展直播技能培训和讲座等,助力农特和文旅产品“破圈”,带动周边居民致富。
随着文化驿站的不断建设和完善,我区正逐渐构建起一个覆盖全年龄段、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些文化驿站不仅成为居民日常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是推动社会和谐、增进邻里感情的重要平台。老年大学、家长学校、四点半课堂……文化驿站正在以一种全新的方式链接民生需求,让人们享受到家门口的“诗和远方”。未来,我区将继续深化文化惠民工程,探索更多文化创新模式,携手多方力量共同编织出临安人幸福美好的生活画卷。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