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的重要论述,积极探索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浙江模式”,推出“浙味本草”栏目,旨在传中医薪火,扬国医精粹,宣传推广中医药知识与文化。栏目邀你共同走进本草世界,感受浙产中药的神奇,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该篇内容选自陈永灿、王恒苍共同编写的图书《陈永灿说:诗词里的本草滋味》。 菊花 诗词里的“菊花”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一 魏晋·陶渊明《饮酒·其五》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追求高尚的思想感情。诗中写道: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融洽美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清晰,却不知怎样表达。菊花经历风霜,有顽强的生命力,高风亮节,因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菊花由此得了“花中隐士”的封号。 01 关于菊花 菊花,具有清寒傲霜的品格,是“花中四君子”之一。文人雅士都向往“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生活,我们虽然做不到“朝饮木兰之坠露兮”,但“夕餐秋菊之落英”的生活却并不难实现。感恩大自然在赋予我们诗情画意生活的同时,也应感恩她赋予我们的像菊花一样的美味又健康之物。重阳节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习俗家喻户晓。在古代,菊花还被赋予吉祥、长寿的含义。菊花盛产于江南,它洁白的花朵不禁给人一种圣洁又傲气的感觉,清新脱俗,或含蓄或清婉,独自开放。 菊花品种繁多,由于花的颜色不同有黄菊花和白菊花之分。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毫菊”“滁菊”“贡菊”“杭菊”。菊花不仅形美、味香,还可入药,久服能令人长寿,宋代诗人苏辙有诗曰“南阳白菊有奇功,潭上居人多老翁”。 中医学认为,菊花味甘、苦,性微寒,具有平肝明目、疏风散热、清热解毒的重点功效,适用于风热感冒、头晕头痛、目赤肿痛等症。《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菊花,味苦平,主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服之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 菊花入药尚有野菊花或白菊花之分,白菊花清肝明目力强,野莉花祛毒散火功盛。菊花气味芬芳,绵软爽口,是入肴之佳品,长期食用能够“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食用以白菊花为佳,如杭白菊和黄山贡菊都是上品之选。用菊花加工制作的菜肴,不仅增加了芳香滋味,丰富了色泽与美感,还具有多种保健养生功效。菊花的吃法很多,可鲜食、干食,生食、熟食,焖、蒸、煮、炒、拌亦皆宜。 02 饮食养生 杞菊决明茶 材料:白菊花9朵,枸杞子12颗,决明子3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一起放入壶中,加人适量开水冲泡,加盖焖5分钟左右,即可品饮。 本药茶具有养肝明目、润肠通便的功效。适合长期用眼、视物模糊、眼干眼涩、大便干硬的人群饮用。 菊花陈皮茶 材料:白菊花9朵,陈皮3克。 做法:将白菊花、陈皮投入玻璃杯中,用适量开水冲泡,静待5分钟,即可品饮。 本药茶具有清热疏风、健脾开胃、行气消食的功效。适合脾气暴躁、胃火口气、胃胀胃痛、食欲不佳的人群饮用。 菊花枸杞酒 材料:菊花120克,枸杞子120克,白酒1500 毫升。 做法:将菊花、枸杞子洗净、晾干,装入纱布袋中,扎紧口,置于干洁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置于阴凉处,浸泡2周,即可取澄清酒液饮用 本药酒具有养肝、滋阴、明目的功效。适合两目干涩、视物不清,频用手机、电脑,眼睛疲劳的人群适量饮用。
来源 | 《陈永灿说:诗词里的本草滋味》
制作 | 熊依琳
编辑 | 袁敏燕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