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 >师生文苑 >
父亲和房子
阅读: 时间: 2024-07-01 14:49 来源: 横畈小学 发布:盛天

印象中,父亲和房子打了一辈子的交道。

以前曾盛行“过继”的风俗。譬如老大膝下无子,老二有两个儿子,因为血缘关系,老二的其中一个儿子就过继给老大当儿子。我父亲就是弟弟的儿子过继给哥哥(也就是我大爷爷)当儿子的。

父亲过继给我大爷爷当儿子后,大爷爷买了幢老屋给父亲当婚房用。老屋是那种年代特有的木结构的房子,两层,几户人家共用一个院子,共用一扇大门,颇有点北京四合院的味道。记忆里,老屋狭长而逼仄,带有一个天井,窗户是木头做的,关上窗户光线就特别昏暗,只有屋顶上的天窗会透进一丝光亮。二楼的地上也全是木板铺成的,走在上面会“嘎吱嘎吱”地响,几个房间之间也全无隔音可言,一有声音就清晰入耳。

当时我就出生在老屋里,我的幼年也是在老屋里度过的。也许从那时起,父亲就下了决心,要建造一幢明亮的砖瓦房,让家人住得更舒服些。

机会终于来了,我8岁那年,一条公路要从老屋中间贯穿而过,于是,老屋成为了历史。

村里批了个宅基地进行安置,父亲开始了他的造房计划。那时盖房不像现在,可以包工包料。除了泥工以外,另外活都得自己干。父亲的劳力在村里是数一数二的,挑沙担石、伐木取料、夯地基这些活他一个人全包了,实在来不及,就叫上邻里亲戚来帮忙。就这样,父亲起早摸黑,咬紧牙关,终于,三间二层的大瓦房在父亲的努力下盖成了。要知道,在那个年代,盖这样一幢砖瓦房是多么地令别人艳羡。

房子盖好了,父亲又琢磨着在瓦房旁边盖几间附房用来放一些家什。能省则省,父亲用木板做了副模板,然后在里面灌入石头、石灰、沙子等料,在母亲的帮助下,硬是用这种土方法垒了三间泥墙。还别说,泥墙虽然没有红砖房那么美观,但因为掺了石头,牢固程度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父亲又利用空闲时间在屋子旁边开辟了菜地,四周砌起了围墙,青菜、萝卜、四季豆、茄子……各种蔬菜应有尽有,菜园四季常青,全家有了“菜篮子”。就这样,父亲苦心经营着他的家园。

房子紧邻河边,空气清新,河水碧波荡漾,鱼虾成群,环境优美。我就在这里度过了无忧的童年,直至长大成人。现在回想起来,小河里有我捕鱼捞虾的身影,房前有我和邻家阿哥阿姐戏耍的欢快情景,屋后的石凳上有人们谈笑风生的和谐音符……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房屋造得越来越漂亮,功能也越来越齐全。父亲造的瓦房显然跟不上时代的节奏,缺少厨卫等必要设施,于是父亲和母亲合计着造新房的事。母亲说,旧屋拆了重新造吧。父亲说,还不如重新买个地皮造,给儿辈多攒些财富。于是,在父亲的劳心劳力下,我家又多了幢三层小别墅。这次造房的材料全是买的,包工不包料,父亲干起了小工的活,前后忙了一年不到的时间。自然,其中的琐碎忙碌只有父亲心知肚明。

前几年,我在城里买了房。装修时父亲也是抱着节省的原则,隔墙用的砖块是老家以前建房多余的,被父亲拉来,搬运装修材料的活也是父亲干的,房子装好后父亲来吃了几顿饭,却愣是不肯住上一晚,理由是住不惯。拗不过他,我只得随他去了。

父爱如山,默默无言;父爱如海,爱得深沉。父亲为了这个家操劳太多,付出太多,总想着让家里人过得更好些,为此,他可说是呕心沥血,披肝沥胆。如今父亲已年逾古稀,依旧在为家人奔波劳碌。父亲常自我解嘲说生肖属兔,出生时辰是卯时,正是兔子出外觅食之时,注定一生操劳。如今华发早已爬满父亲的头,背也有些微驼,所幸父亲的身体还算硬朗,大概经常干体力活也算是一种锻炼方式吧。絮絮叨叨地写下以上文字,聊表对父亲的感激之万一。

惟愿父亲晚年身体安康,流年无恙!

主办单位(版权所有):杭州市临安区人民政府 备案证编号:浙ICP备05069790号-1
临安教育局主办 联系电话:0571-63721154
杭州瑞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网站标识码:330185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