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部署要求,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区农业农村局聚焦2024年杭州市民生实事工程数字乡村样板村的建设,推出《数字赋能 添彩乡村》专栏,展示数字技术在促进乡村振兴中的巨大潜力和实际成效,激励更多地区和部门参与到数字乡村建设中来,进一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时值立秋,走进杭州市级数字乡村——夏禹桥村,满满的科技感扑面而来,数智生活馆、鹰眼探头、儿童驿站等设施一应俱全,数字化正悄然改变村民的生活,大家也习以为常地享受它带来的便利生活。
章松伟在村里生活了大半辈子,他说做梦也没想到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应用上数字技术。说罢,他指了指自己的家门,门上贴着一个“二维码”,用手机扫一扫,就能显示他的相关信息。章松伟说,现在每家每户都有这个二维码,它不仅是身份的象征,更是连接线上线下的桥梁,方便村民与游客进行信息查询。
不仅如此,作为远近闻名的长寿村,夏禹桥村还为村里的中老年人配有专属“胸牌”,当老人突发紧急情况时,可第一时间对接平台的工作人员,子女也可以在手机上随时了解到老人的情况,为老人搭建了一座无形的“电子围墙”。触手可及的数字技术应用让村民生活更便捷、更美好,乡村生活满满的“幸福感”“未来感”让人印象深刻。
“这次的数字乡村建设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工程。”让章松伟更自豪的是数字技术的应用,“你去村里的数智生活馆体验一下,就知道我讲得没错了!”
近年来,夏禹桥村市级数字乡村项目建设根据自身区位优势、生态环境和产业特色为基础,充分利用夏禹桥村优势,从“一老一小”、安居乐业、特色生活场景等方面提升村民服务能力,以“幸福感”为主题,将村民服务贯穿整个规划。 在数智生活馆,村民们正有序排队办理各种事务。从缴纳水电费到预约医疗服务,一切都可以在这里通过数字化平台完成。“我年纪大了,子女又在外打工,去城里办事很不方便。自从有了这个平台,在村里就可以办理很多事务,再也不用劳心费神地跑到城里去了。” 村民李松良笑着说。 村里的文体设施也充满“智慧”。走进老年服务中心,映入眼帘的是交互式数字棋艺书法台和健身“魔镜”,在这里老人们可以点一点就实现各类棋牌对弈,还可以对着屏幕实时跟练健身,既能休闲娱乐放松身心,又能强身健体有益健康。 当然,这里还有孩子的乐园——儿童驿站。“小孩子特别喜欢来这里玩,这不是放暑假了嘛,天天嚷着要来,所以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带孩子来这里坐一坐。”村民曹春兰说,平时儿童驿站还会举行少儿读书会、幼托孝道宣传、诗歌朗诵会等,活动很是丰富。
文化礼堂中有一对新人在举行婚礼,“自从数字乡村建设后,村民更倾向于在村里举办婚庆活动,舞台、灯光音响、LED屏,大酒店中有的设备我们都有,收取费用还不到酒店的三分之一,充当村集体收入,年末又返还至村民,达到减支增收的目的。” 村书记相忠泉介绍道,去年春节村民自编自导的“村晚”也是在文化礼堂举办的,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据了解,截至2024年7月,在文化礼堂累计举办活动10余场,不仅提升了文化礼堂的使用效能,更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数字化改善民生,也助力乡村善治。通过此次数字乡村建设,村里新增1个鹰眼、37个摄像头,解决治安管理、森林火情预警、垃圾桶满溢监测等乡村治理的重点难点。“以往梅汛、清明期间,为保证森林火情和水库水位安全,我们村里都耗费大量的资金去聘请人员前往现场进行24小时蹲点,但今年我们运用鹰眼和山塘水库监控实时监测水库水位以及山体森林状况,极大减少了人力成本与安全隐患。” 相忠泉自豪地说。
“小积分”撬动“社会大治理”。夏禹桥村依托“乡村E治理”数字基层治理体系,同步建立“一户一分制”,每户人家实行积分制管理,月初通过村口LED屏、特色门牌显示积分和排名,充分调动了村民参与乡村建设、治理的积极性。“现在,邻里之间经常互帮互助,大家也积极地参与到村中的垃圾分类、院落整洁等活动中来,每个人都愿意为乡村建设出一份力。”村民单森华说。
“未来,夏禹桥村将继续深化数字乡村建设,探索更多符合该村实际的发展路径和模式。同时,我们将积极吸取夏禹桥数字乡村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提升整个玲珑街道的建设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不断夯实乡村共富的‘大底盘’。”玲珑街道党工委委员盛忠平说。
借助“千万工程”的东风,夏禹桥村不断更新乡村生活“打开方式”,一幅“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的乡村全面振兴图景徐徐铺展。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