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学期的开始,2024级高一新生陆续步入校园。迎接他们的,是一年一度的军训“开学第一课”。
顶着8月的高温,16日下午,临安中学的576名新生迎来了为期7天的军训生活。站军姿、练队列,军训第一天,汗水打湿了孩子们的脸庞、衣衫,但他们表情坚毅、目光炯炯,一丝不苟地学习动作,完成指令。“感觉非常的热血,有一种当新兵的感觉。”新生王众恒兴奋地告诉我们,通过军训,不仅增强了个人的意志力,同时还增进了同学间的团结与了解。
作为思政教育一体化实践基地,临安中学素来有国防教育传统,除了军训,学校日常还立足课程、课堂、实践三个维度,在教学和主题活动中融入国防教育内容,开展红五月大合唱、主题班队课、红色话剧等活动,培植学生家国情怀。近年来,学校报考军校、警校人数有明显增加。“通过军训等形式开展国防教育,很重要的一点事让学生拥有家国情怀,能更好地去理解何为国家、社会与民族。”临安中学校长汪小松表示,后续学校考虑通过长途拉练、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等方式增强学生切身体验,提升其时代感与责任感。
这两天,同样在烈日下挥洒汗水与青春的,还有於潜中学的480名新生们。“新兵”上阵,除了日常的队列训练、内务整理,学校还安排了红十字会急救课程,让同学们跟着老师们学习急救知识、练习包扎技巧,提升自救自护能力。一次口号、一个动作,同学们在磨练中不断感悟成长。据於潜中学副校长王强介绍,近年来,依托德育品牌“绿筠德育”,於潜中学形成了生命健康教育与国防教育相结合的特色军训模式。除规定的军训操练活动外,学校还通过实践培训,增强学生国防意识、纪律观念,培养学生自救互救技能。“国防教育是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是增强德育工作实效的重要抓手。”王强说,接下去学校会“趁热打铁”,开展一系列活动来开展国防教育,包括邀请抗战老兵来校讲座,组织主题演讲以及抓住“红五月”、清明节等特殊时间节点,开展纪念游学活动。
军歌嘹亮、步履铿锵,军训是强筋骨、铸思想,加强青少年综合素养、丰富国防教育内涵的重要手段。近两年,我区持续发挥学校阵地作用,依托德育思政活动、课程设置、特色实践等常态化开展国防教育,中小学生“千里江山万里海”国防教育主题演讲比赛、“我的中国梦”“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实践活动、构建“三精三诚,一训五育”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等。同时加强军训组织规范,强化军训“第一课”作用,2023年,完成对7所高中4562名高一新生的军训工作。另外,区教育局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适龄学生兵役登记等相关工作,开展“双拥”工作,做好政策优抚。
“随着国防教育活动的持续开展,学生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国防观念不断增强。”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一如既往做好学生的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不断创新、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进一步提升学校国防教育的有效性和精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