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春水镜光清,水面无风似掌平。春暖锦鳞吹细浪,晚晴黄鸟啭新声”。明朝进士杜桓在《白沙春水》这首诗中描写的白沙溪就是我家乡的母亲河。在金华市沙畈乡停久村,这条清澈见底的溪流悠然北去,汇入婺江,穿越钱塘,直至浩瀚的东海。这里,是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瑰宝,是祖祖辈辈世代耕耘、繁衍生息的乐土。
夏日的傍晚,水面上凉风徐徐,门前不远处侧边双层的石板桥上,总是聚集着欢声笑语。老老少少,饭后相聚于此,或乘凉闲谈,或嬉戏玩耍,一幅幅温馨和谐的画面在白沙溪畔缓缓铺展。
老一辈人常在这里给孩子讲白沙老爷的传奇故事,传说他本名卢文台,东汉初开国大将,入长安论功行赏时,他不居功不受赏,率所部三十六人,退隐辅仓,住居停久,自食其力,效仿李冰首筑白沙堰治理白沙溪水患,开堰引水,灌田利民,创造了白沙溪流域农耕文明。两岸百姓纷纷效仿,之后在白沙溪上修筑了著名的三十六堰水利工程,在2020年12月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何其有幸,我的家乡在两千年前迎来这位传奇人物,带来了中原先进的农耕文化,带来了先进的筑堰水利技术,家乡人感恩戴德,虽历经两千年,但至今依然留下许多古遗迹。比如村子东边老樟树下的卢侯古墓,墓前的石碑上还刻着昭利侯卢文台将军的事迹,墓前的祖墩殿庙里供奉着白沙老爷卢文台的塑像。村西北有金钗井,《虞氏宗谱》里记录着将军夫人金钗井的故事,村民李樟贤家里流传有一本古书《昭利侯白砂图志》。村子中间有漓渚书院旧址,历代书生们勤学苦读,耕读传家,传承先贤忠孝思想与淳朴民风,更传承造福百姓、为民谋利的心胸和志向。
对我而言,白沙溪不仅是一条河流,还是我童年的乐园,是我与小伙伴们尽情嬉戏、探索自然的神秘之地。打水漂、垒石头、玩水枪、捉鱼虾、摸螺蛳……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如同溪水般清澈,永远镌刻在我的记忆中。
“白沙三十有六堰,春水平分夜涨流;每岁田禾无旱日,此乡农事有余秋。”宋代王淮的诗句字字都是对白沙溪的赞美。展望未来,我梦想着有一天能再次回到白沙溪,聆听溪水低吟浅唱,感受蝉蛙夏日乐章,漫步竹林稻田乡间小路,回味那段纯真美好的童年时光。
指导教师:帅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