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正月,小姑和我打了个赌,她说如果我的成绩能进入年级A等,就带我去洛阳玩;如果我输了,则不会给我压岁钱。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期末考我成功进入了A等行列,赢得了小姑的奖励。
但到七月初暑期开始,小姑对我说:“如果你想去洛阳的话,老君山我可能爬不动了,之前脚伤了,你姑父也没空陪我们。我不放心你一个人爬山;今年西安也很火,不如去西安吧!”我考虑了一下也同意了。于是我们开始重新规划路线,小姑帮我调整行程和购买车票。
十六日下午两点,我和小姑在火车站汇合。等了一个多小时后终于开始检票了,几番周折后总算上了车。由于要坐十六个多小时,小姑还为我们买了卧铺。刚开始一切顺利,我坐在下铺看书、写作业。到了晚上,我和小姑吃了点烤鸭和妈妈做的小馒头后,我就到中铺上睡觉了。
半夜十二点多,我被车厢里的嘈杂声吵醒,发现火车已经停了,并得知因为前方大雨导致铁路无法通行。小姑和我对铺的叔叔阿姨都在讨论这个问题。这时乘务员过来通知:“目前列车到达徐州站,前方大雨铁路过不去,要返程回杭州。要下车的乘客现在可以下车,到时候办理退票后,钱会一分不少地退到各位账户上。”对铺的阿姨叹了口气:“本来是坐车到西安再转到兰州回家的,现在也回不去了。”小姑说:“要不去南京吧!那里也挺好玩的。”我闷闷不乐:“有其他选择吗?”小姑把手机递过来让我自己看,我看了后问:“苏州有什么呢?”“苏州的话只有园林有名。”小姑答道。听到苏州只有园林有名后,我又不想去了。于是经过一番讨论我们决定去南京游玩。
四点多,乘务员通知快到南京站了。小姑叫我后我才反应过来。直到下车,我一直处于恍惚状态,身体还在打颤,凌晨的寒意更是被放大了数倍。办完退票手续出站时已经是早上六点半了。由于暂时没有酒店入住,我们便坐在车站广场上。这时,一位六七十岁的老人走了过来,衣衫褴褛。小姑见状便把剩下的小半袋小馒头和两个桃子递给了他。老人感激地说:“你们人真好,我一个孤老头,过了大半辈子,天天靠捡废品为生,好久没人给我这么多东西了,这世上还是好人多啊……。”小姑说:“没事,想着这些不吃也浪费了,家里人自己做的,挺好吃的也健康。”
去酒店的路上,我一直在想那个老人,为什么他都已经成那样了?他还那么乐观,为什么我不能像他一样乐观呢?我想得太入迷了,以至于到地方了我都没发现,还是小姑提醒了我。
上午我们在酒店休息,下午先去了六朝博物馆。在那里我看到了许多小型陶俑——有的弹琴,有的跳舞,有的唱歌……了解了很多历史文化,还看到了考古现场和挖掘工程留下的考古坑。小姑打趣说:“这不等于看了兵马俑,有坑又有俑的?城墙没看过的话,我们明天再去爬南京城墙。”
傍晚我们步行到了夫子庙,走到一个有关郑和的公园后进去准备看看。刚进去一个大爷就说:“前面现在封了,过不去的。”小姑说:“没事,我们就走走看看,顺便给孩子讲讲历史意义。”大爷说:“你们要去哪儿?”小姑说:“夫子庙那边。”大爷说:“你们这是要走路过去啊,那挺远的!”小姑说:“小孩想走,嫌坐公交地铁转来转去的麻烦,刚好锻炼一下。”我们告别了大爷,继续走。走啊走,走啊走,一个小时后,终于到了。
进到夫子庙,我被竹筒装的樱花豆腐吸引住了。小姑说:“要吃就自己去买,手机给你,价格自己问,自己看着预算买。”我买了,小姑问多少钱,我说:“28元。”小姑说:“下次买东西想要且条件允许就买,不用过于拘束,只要东西有意义就行。”
走到了秦淮河后,我发现原计划中的步行街平替,于是我投身于找平替——鸡鸣寺平替大兴善寺,玄武门平替钟鼓楼。经过小姑对我的讲解和教导,我明白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心里也不再为没有到洛阳和西安而遗憾、惆怅了。这真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啊。
十九日回老家后,小姑还在网上找了汉服店——这正中我的心意——给我买件新汉服,不仅拍照好看,平时也能穿。在老家,我还体验了采观音叶做观音豆腐以及赶牛喂牛的乐趣,也感受到了寂静夜的蝉鸣、蛙鸣的美好,这些更让我释怀了。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生活中难免会有一些不顺和挫折,或者有许多“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时候,但不能因此颓废,要相信生活,相信前方还有大片光明或者意外的惊喜在等着我们,我们只要努力去冲破黑暗的心结,去找那一道指引未来的光。
“道路坎坷后,必有坦途在”。
不管此时此地有怎样的坎坷,我要向往那坎坷后的坦途,前进,去追求我想要的美好生活。
指导老师:彭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