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508414/2025-7347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区卫生健康局 发文日期 2025-01-20
统一编号 有效性
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日期:
2025-01-20 09:10
来源:
办公室
浏览量:

2024年,临安区卫健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区决策部署,紧扣“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主题主线,深化区委“三区”战略、“五个年”行动,按照卫健系统“1711”方略为目标,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主要取得以下7个方面成绩:

1.聚焦“病有良医”,医疗服务迈向新高度。一是医学高峰稳步推进。实行月督导、季评估等机制全力推进第一人民医院和中医院三甲医院创建,2023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9000万元,三甲医院创建和国考成绩总体稳步向好。二是综合医改深入实施。合作办医,医联体医共体建设不断紧密,医联体下沉专家2228人次;各医共体医院双向转诊9.4万人次,建设区级重点专科9个,非资助重点专科11个。三是医疗“软实力”建设持续增强。积极落实人才引进政策,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全年共推出岗位97个,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招聘会60余场,共引入博士、硕士研究生等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71人;“双百计划”“万医进修”选派学习85人。

2.聚焦“强基固本”,基层网底获得新提升。一是“优质服务基层行”稳步推进。锦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装修搬迁,4家机构创建社区医院和5家机构创建推荐标准通过市级复评,11家村卫生室(站)完成迭代升级,25辆巡回车增配AED、急救设备药品配备。基层医疗机构“家医有约”平台市级接入率、回复率、群众满意度100%。二是中医药发展提质扩面。20家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实现全覆盖;报名西学中95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适宜技术人才培训3期170余人次;“放心云煎药”基层全覆盖,代煎处方5万余张,配送处方3万余张;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县创建工作获得专家组高度肯定。

3.聚焦“以人为本”,健康共富绘就新图景。一是暖心政策规范兑现。全面推动《临安区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贯彻实施,规范发放二孩、三孩家庭、计划生育家庭等奖励扶助资金6400余万元。完成锦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五星级母婴室创建的市级任务。二是幼有善育全面落实。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62个,23家婴幼儿成长驿站完成提档升级。建设区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浙江省规范化围产营养门诊”、全国“孕期心身门诊”示范单位各1家。对常住人口孕产妇建卡2806人。三是民生实事高质量完成。新增AED设备50台,新建急救站点3个,新增救护车6辆;老年人脑健康筛查16265人;实施临安区“两慢病”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免费用药项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筛查2200人;重点人群结直肠癌筛查完成1.8万人次;“幸福助老”“快乐成长”“温暖守护”在杭州民生实事高效落实。

4.聚焦“改革创新”,系列改革收获新成效。2024年,我区承接了浙江省深改委“群众天天有感微改革·好医到家”项目,全力打造“天目医享”3.0版,构建省市、区、镇、村医四级医生“1+1+1+1”组队巡回服务新模式试点,开通20条覆盖全区镇街的“好医到家”巡回诊疗精品线,累计派出医务人员4.1万人次,服务群众60.9万人次。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达92.65%,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意度达到99.01%。“天目医享”系列项目荣获2024年度杭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大赛铜奖和第四届长三角卫生健康治理最佳实践案例卓越案例奖,入围2024年省级基层卫生健康创新示范项目,品牌影响力和辨识度再度提升。

5.聚焦“数字赋能”,智慧医疗体系激发新动能。全面建立起较完善的“医疗、疾控、保健、公卫、清廉、中医、心理”等集服务与监管、医疗与公卫一体的卫生健康体系。212家民营机构接入统一平台,接入覆盖率90%;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工智能基层辅助诊断技术应用覆盖率100%,病历规范率97.56%,互联网护理、定制服务、数智陪诊等互联网医疗服务应用持续上线。区属医院及锦城、青山湖、湍口三个试点单位开通港澳台同胞及国外人员有关证件便利化应用改造。

6.聚焦“共建共享”,健康临安建设迈向新高度。全年健康科普专题立项15个,3个健康科普作品在中国健康科普大赛(全国)获优秀奖1个,入围奖2个;“健康影响评价可视化街区展示项目”“重大工程项目健评环评联合试点运行机制”入围健康杭州建设创新项目;对S218道路改建工程项目进行评价,形成全市首个《健康与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争创浙江省十大优秀案例和杭州市特色项目。全区270个礼堂阵地开展“四进”礼堂活动,覆盖率达100%。

7.聚焦“唯实惟先”,党建引领续写新篇章。高标准制定党纪学习教育实施方案,专班式推进具体工作部署,举办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26次,开展《条例》解读培训37场次,书记讲纪律党课90次。党组织书记“成长计划”对全系统百名党员干部进行回炉锻造。深入走访岛石镇太平里村、下许村、华川村,完成37万元帮扶资金筹措;引进企业合作开展黑松种植和冷库项目建设,预计年产值11万元以上,并开展义诊服务,高质量推动“天目乡村共富帮共体”目标。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自身存在短板和差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峰不高仍然存在。从当前发展情况来看,随着省市医院不断扩展,交通出行更加便利,加上我们一些危重疑难处置、综合疾病早诊早治、个体化多学科治疗等承接能力不足,使群众对基层信任度不断降低,群众趋高就诊趋势还在加剧。二是医疗人才依然短缺。虽然省市都出台了西部提升、西部补短等倾向性激励政策,但“人难招、人难留”问题依旧存在,特别是儿科、妇科等专科人才紧缺短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缓解。我区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还较低,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学科建设人才资源偏少。三是医共体建设还不够紧密。各医共体“一家人”“一盘棋”“一本账”有差距,特别是当前“内外吃紧”大环境下,牵头医院与成员单位紧密型合作呈现乏力,各自为战较多,管理、服务、责任、利益和文化“五大共同体”未真正形成。针对以上短板问题,我们将坚持问题为导向,靶向精准发力,在下一步工作中采取更有力、更有效的措施加以推进和解决。

1.持续推进健康浙江(杭州)行动。持续开展健康浙江专项行动推进和省级优秀案例培育,进一步强化健评环评的联合评价,结合临安实际,拟定《杭州市道路交通健康影响评价技术细则》,申报杭州市地方标准。同时,常态化推进国卫创建和重点场所控烟成果巩固提升工作。

2.着力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医联体建设。紧紧围绕“紧密型、同质化、促分工、提效能、保健康”5个方面14项指标,打造“利益共同体”,立足本地居民需求,通过各级民生实事、分级诊疗、资源下沉等手段,在延续性服务上找突破,围绕诊疗患者不出区、点单式专家服务、急救抢救快和医疗服务全而优等目标来增强综合医疗服务能力和竞争力。

3.全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到2025年,完成区中医院三甲创建,继续助力区第一人民医院自主创建三甲,启动第三人民医院、第四人民医院二级甲等医院建设。新增急救站点4家,配置救护车8辆,新增AED50台,力争急救反应时间达到城市地区9分钟,农村地区12分钟;持续推进“双百”人才培养、“1+3”人才政策、“百千”三年培训计划等措施,壮大各类人才“蓄水池”。

4.继续做好“天目医享”系列改革后半篇文章。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促进“好的医生”“好的技术”“好的服务”下到基层、留在基层,实现群众“家门口”看“好医”的期盼。不断健全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来满足群众多元健康需求,提升群众就医满意度。

5.深入开展基层网底提升行动。推进卫生院设施设备更新提档,提升基层辅助诊断水平;深化数字赋能,提升医疗服务效率,推进基层医疗服务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工作,以创建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基层专科能力、急救急诊能力。

6.不断健全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持续推进“七优享”工程,全面贯彻落实生育支持政策,继续开展对高危孕产妇进行分级管理,健全高危孕产妇综合救治服务。稳步推进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打造集婴幼儿早期发展、实训基地、特殊婴幼儿托育服务为一体的示范型托育服务中心。

7.守住守牢卫生安全底线。继续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健全应急物资储备机制,确保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有效处置。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综合管理,持续开展心理健康服务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单位、进老年大学的“五进”活动,确保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顺利召开。


分享:
字体: [

]
打印
索引号 002508414/2025-73471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区卫生健康局
发文日期 2025-01-20
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2025-01-20
信息来源: 办公室
浏览量:

2024年,临安区卫健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区决策部署,紧扣“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主题主线,深化区委“三区”战略、“五个年”行动,按照卫健系统“1711”方略为目标,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主要取得以下7个方面成绩:

1.聚焦“病有良医”,医疗服务迈向新高度。一是医学高峰稳步推进。实行月督导、季评估等机制全力推进第一人民医院和中医院三甲医院创建,2023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9000万元,三甲医院创建和国考成绩总体稳步向好。二是综合医改深入实施。合作办医,医联体医共体建设不断紧密,医联体下沉专家2228人次;各医共体医院双向转诊9.4万人次,建设区级重点专科9个,非资助重点专科11个。三是医疗“软实力”建设持续增强。积极落实人才引进政策,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全年共推出岗位97个,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招聘会60余场,共引入博士、硕士研究生等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71人;“双百计划”“万医进修”选派学习85人。

2.聚焦“强基固本”,基层网底获得新提升。一是“优质服务基层行”稳步推进。锦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装修搬迁,4家机构创建社区医院和5家机构创建推荐标准通过市级复评,11家村卫生室(站)完成迭代升级,25辆巡回车增配AED、急救设备药品配备。基层医疗机构“家医有约”平台市级接入率、回复率、群众满意度100%。二是中医药发展提质扩面。20家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实现全覆盖;报名西学中95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适宜技术人才培训3期170余人次;“放心云煎药”基层全覆盖,代煎处方5万余张,配送处方3万余张;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县创建工作获得专家组高度肯定。

3.聚焦“以人为本”,健康共富绘就新图景。一是暖心政策规范兑现。全面推动《临安区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贯彻实施,规范发放二孩、三孩家庭、计划生育家庭等奖励扶助资金6400余万元。完成锦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五星级母婴室创建的市级任务。二是幼有善育全面落实。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62个,23家婴幼儿成长驿站完成提档升级。建设区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浙江省规范化围产营养门诊”、全国“孕期心身门诊”示范单位各1家。对常住人口孕产妇建卡2806人。三是民生实事高质量完成。新增AED设备50台,新建急救站点3个,新增救护车6辆;老年人脑健康筛查16265人;实施临安区“两慢病”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免费用药项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筛查2200人;重点人群结直肠癌筛查完成1.8万人次;“幸福助老”“快乐成长”“温暖守护”在杭州民生实事高效落实。

4.聚焦“改革创新”,系列改革收获新成效。2024年,我区承接了浙江省深改委“群众天天有感微改革·好医到家”项目,全力打造“天目医享”3.0版,构建省市、区、镇、村医四级医生“1+1+1+1”组队巡回服务新模式试点,开通20条覆盖全区镇街的“好医到家”巡回诊疗精品线,累计派出医务人员4.1万人次,服务群众60.9万人次。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达92.65%,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意度达到99.01%。“天目医享”系列项目荣获2024年度杭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大赛铜奖和第四届长三角卫生健康治理最佳实践案例卓越案例奖,入围2024年省级基层卫生健康创新示范项目,品牌影响力和辨识度再度提升。

5.聚焦“数字赋能”,智慧医疗体系激发新动能。全面建立起较完善的“医疗、疾控、保健、公卫、清廉、中医、心理”等集服务与监管、医疗与公卫一体的卫生健康体系。212家民营机构接入统一平台,接入覆盖率90%;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工智能基层辅助诊断技术应用覆盖率100%,病历规范率97.56%,互联网护理、定制服务、数智陪诊等互联网医疗服务应用持续上线。区属医院及锦城、青山湖、湍口三个试点单位开通港澳台同胞及国外人员有关证件便利化应用改造。

6.聚焦“共建共享”,健康临安建设迈向新高度。全年健康科普专题立项15个,3个健康科普作品在中国健康科普大赛(全国)获优秀奖1个,入围奖2个;“健康影响评价可视化街区展示项目”“重大工程项目健评环评联合试点运行机制”入围健康杭州建设创新项目;对S218道路改建工程项目进行评价,形成全市首个《健康与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争创浙江省十大优秀案例和杭州市特色项目。全区270个礼堂阵地开展“四进”礼堂活动,覆盖率达100%。

7.聚焦“唯实惟先”,党建引领续写新篇章。高标准制定党纪学习教育实施方案,专班式推进具体工作部署,举办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26次,开展《条例》解读培训37场次,书记讲纪律党课90次。党组织书记“成长计划”对全系统百名党员干部进行回炉锻造。深入走访岛石镇太平里村、下许村、华川村,完成37万元帮扶资金筹措;引进企业合作开展黑松种植和冷库项目建设,预计年产值11万元以上,并开展义诊服务,高质量推动“天目乡村共富帮共体”目标。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自身存在短板和差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峰不高仍然存在。从当前发展情况来看,随着省市医院不断扩展,交通出行更加便利,加上我们一些危重疑难处置、综合疾病早诊早治、个体化多学科治疗等承接能力不足,使群众对基层信任度不断降低,群众趋高就诊趋势还在加剧。二是医疗人才依然短缺。虽然省市都出台了西部提升、西部补短等倾向性激励政策,但“人难招、人难留”问题依旧存在,特别是儿科、妇科等专科人才紧缺短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缓解。我区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还较低,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学科建设人才资源偏少。三是医共体建设还不够紧密。各医共体“一家人”“一盘棋”“一本账”有差距,特别是当前“内外吃紧”大环境下,牵头医院与成员单位紧密型合作呈现乏力,各自为战较多,管理、服务、责任、利益和文化“五大共同体”未真正形成。针对以上短板问题,我们将坚持问题为导向,靶向精准发力,在下一步工作中采取更有力、更有效的措施加以推进和解决。

1.持续推进健康浙江(杭州)行动。持续开展健康浙江专项行动推进和省级优秀案例培育,进一步强化健评环评的联合评价,结合临安实际,拟定《杭州市道路交通健康影响评价技术细则》,申报杭州市地方标准。同时,常态化推进国卫创建和重点场所控烟成果巩固提升工作。

2.着力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医联体建设。紧紧围绕“紧密型、同质化、促分工、提效能、保健康”5个方面14项指标,打造“利益共同体”,立足本地居民需求,通过各级民生实事、分级诊疗、资源下沉等手段,在延续性服务上找突破,围绕诊疗患者不出区、点单式专家服务、急救抢救快和医疗服务全而优等目标来增强综合医疗服务能力和竞争力。

3.全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到2025年,完成区中医院三甲创建,继续助力区第一人民医院自主创建三甲,启动第三人民医院、第四人民医院二级甲等医院建设。新增急救站点4家,配置救护车8辆,新增AED50台,力争急救反应时间达到城市地区9分钟,农村地区12分钟;持续推进“双百”人才培养、“1+3”人才政策、“百千”三年培训计划等措施,壮大各类人才“蓄水池”。

4.继续做好“天目医享”系列改革后半篇文章。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促进“好的医生”“好的技术”“好的服务”下到基层、留在基层,实现群众“家门口”看“好医”的期盼。不断健全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来满足群众多元健康需求,提升群众就医满意度。

5.深入开展基层网底提升行动。推进卫生院设施设备更新提档,提升基层辅助诊断水平;深化数字赋能,提升医疗服务效率,推进基层医疗服务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工作,以创建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基层专科能力、急救急诊能力。

6.不断健全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持续推进“七优享”工程,全面贯彻落实生育支持政策,继续开展对高危孕产妇进行分级管理,健全高危孕产妇综合救治服务。稳步推进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打造集婴幼儿早期发展、实训基地、特殊婴幼儿托育服务为一体的示范型托育服务中心。

7.守住守牢卫生安全底线。继续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健全应急物资储备机制,确保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有效处置。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综合管理,持续开展心理健康服务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单位、进老年大学的“五进”活动,确保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顺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