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过春笋,方知春之味。”随着春季的到来,临安的雷笋种植基地迎来丰收季节。为确保雷笋的高产高质,临安区农林技术推广中心的专家们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面对面的技术指导服务,从林地管理到应对阴雨天气,专家们耐心细致地传授经验,助力竹农把握丰收良机。
来到太湖源镇横徐村,雷笋种植大户邵观夫正在自家的竹林地里挖笋,随着覆盖在竹林地的砻糠被翻开,一株株粗壮嫩白的笋破土而出。邵观夫家的雷竹林总面积近7亩,其中近5亩正在出笋。截至目前,他家的雷笋总产量已达到2500斤/亩。
邵观夫的雷笋迎来高产有何秘诀?据其介绍,他家的雷竹林地里,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砻糠,厚度约20厘米。这一精心铺设的覆盖层不仅有效保温保湿,为雷笋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这也是他家雷笋实现高产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这些技术细节,都离不开区农林技术推广中心专家的精心指导。
“这几天温度也低,如果连续阴雨天的话,就要及时清沟排水。”面对即将来临的连续阴雨天气,区农林技术推广中心竹子首席专家沈振明提醒笋农:首先,要加强林地的排水工作,确保积水能够及时排出,避免根系长时间浸泡导致腐烂;其次,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对突发的急剧降温,有条件的要及时做好保温工作,避免即将露头的笋尖冻坏而影响销售;对需要留笋养竹的农户,要关注随时可能发生的“倒春寒”,加强种笋的套袋保温工作,确保足够的新竹健康生长;最后,笋期结束后及时清理砻糠,对竹林进行全面垦复。
“竹林地的土壤水分要控制好,覆盖的砻糠要达到土壤温度,才能提早出笋,这个最要紧。”面对这几天的低温天气,沈振明也给出了建议。
雷笋迎来丰收季,交易市场也随之热闹非凡。记者在太湖源镇竹笋交易市场了解到,近期,雷笋的市场收购价平均每斤15-16元左右,最高时每斤23.5元,预计今年的好价格持续时间较长。这几天,每个收购点的雷笋收购量均有7000-8000斤。沈振明介绍,今年全区雷笋覆盖总面积维持在5-6万亩,尽管雷竹总产量比往年略微减少,但市场价格一直保持稳健态势,根据今年的天气情况和覆盖管理,雷笋的采挖期还将持续一个月左右,到三月中旬结束,而自然生长的雷笋可能会延续到四月份。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