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街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动态 > 镇街动态
兴村富民新实践 “一镇一例”筑共富③|太阳镇太源村:“旧巢”引来“金凤凰”闲置资源“焕”新生
发布时间:2025-03-18 16:54:23  作者:区农业农村局  来源:区农业农村局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区新春第一会和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推进会暨缩小“三大差距”动员部署会要求,忠实践行“八八战略”,不断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区农业农村局聚焦缩小“三大差距”在临安的生动实践,推出《兴村富民新实践  “一镇一例”筑共富》专栏,深度报道各镇街兴村富民新理念新思路,深入挖掘联农带农富农新渠道,助力打造共同富裕临安样板。

在临安区太阳镇,太源村宛如一颗隐匿于山水间的生态明珠,由八亩、富源、斑竹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其南北跨度13公里,富源溪潺潺贯穿全村,坐拥2.9万亩山林,森林覆盖率超90%,生态环境得天独厚,荣获“国家森林乡村”的美誉。

近年来,乘着“千万工程”的强劲东风,太源村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见缝插绿、折旧建绿,新增银杏、罗汉松、桂花、紫薇等绿化面积万余平方米,还投资建设露营平台、生态停车场、“一米菜园”等设施,村庄颜值与内涵实现双提升,成为令人向往的乡村休闲胜地。然而,摆在太源村面前,仍有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就是如何将美丽乡村转换成美丽经济?这些年,村两委也一直苦苦探寻新的发展路径。

随着村里外出劳动人口的增多,有130多户农房长期闲置,村两委敏锐地意识到,这或许是一个发展良机。村子生态条件优越,若能盘活这些闲置农房,既能唤醒“沉睡”资源,又能依托生态优势吸引游客,发展民宿经济与乡村旅游潜力巨大。

探索之路:初试遇挫 另寻生机

2016年,“九龙坑”地区2个小组共41户、100余人,计划“下山移民”搬迁,村里顺势收购了这些闲置农房产权,准备用于招商。机缘巧合下,杭州富翊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有意在此开发民宿,并给出50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这对村子来说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也助力村民顺利完成搬迁。“可这几年民宿行业不景气,投资大不说,季节性还特别强,项目就搁置了。好在项目方守信,给的租金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村里的经济压力。”村书记卢文杰谈及此事,颇为感慨。

面对前期项目搁置、大量农房闲置的双重困境,村里将目光投向了在外创业且拥有丰富民宿运营经验的本村年轻人宋碧云。“村书记多次找我,说村里需要年轻人盘活那些闲置农房资源。我想着自己本身就有开民宿的经验,再加上对家乡有深厚感情,就把外面投资的民宿转让托管出去,一门心思回到村里,盼着能给家乡出份力。”宋碧云回忆道。就这样,宋碧云与村两委一拍即合,加入乡村运营公司,全身心投入村庄建设。

2023年,太源村成功申报区市协作闲置农房盘活利用项目,争取到协作资金180万元。宋碧云借此契机,依托斑竹水库鳕鱼养殖项目,结合自身民宿运营经验,秉持轻资产、重运营的理念,联合乡村运营公司,对水库周边5幢闲置农房进行改造提升。同时,优化完善配套设施,规划公厕、停车场,打造多个环境节点,让闲置农房成功变身为集民宿、餐饮、垂钓、游玩等一体的“斑竹小院”,并被选定为闲置农房盘活的示范点。

显著成效:收入攀升 示范凸显

“斑竹小院”示范点自建成后,便展现出强大的经济活力。宋碧云运营的山野斑竹民宿去年接待游客达8000人次,经营性收入达60万元。“这个示范点效果特别好,村民们亲眼瞧见改造后的新模样,打心眼里认可。如今,但凡有新建或装修房子的,都主动往民宿、农家乐方向规划,既能自家住得舒坦,又能借着经营增收,一举两得啊!”太阳镇副镇长石芳明看着村子的变化,满脸笑意。

在示范点的有力带动下,2024年全村经营性收入攀升至141万,其中闲置农房盘活带来的收入占了一半。村子的蓬勃发展,更是让一批有志青年看到了家乡的巨大潜力,纷纷选择回乡创业。90后大学生王鑫筹备的“天黑以后”民宿即将营业,张东军的“包点时光”网红馒头小作坊也已落地,为太源村源源不断地注入新活力。

未来蓝图:集群发展 青年引领

展望未来,太源村有着清晰的规划。一方面,针对一直搁置的“九龙坑”项目,村里计划与原老板协商,引入新投资商,摒弃单一开发模式,分类分块全力招商,形成集群效应,带动村民就业以及原有产业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利用政策吸引年轻人返乡,借助他们的新思维、新技术,助力村庄产业升级,实现共同富裕。

太源村在“千万工程”引领下,通过盘活闲置农房资源这一关键举措,在缩小“三大差距”上成效显著,为临安共同富裕样板建设贡献力量。未来,太源村将继续探索创新,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在共富路上稳步迈进,书写更加辉煌灿烂的篇章。




加入收藏】 【打印】 【  】 【背景颜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