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50830X/2025-7732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单位 | 区交通运输局 | 发文日期 | 2025-03-25 |
2024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交通运输局按照区委一届六次、七次全会的决策部署,紧扣区委“三区”战略、“五个年”行动等主题主线,围绕“党建引领、建设强基、治理提效、创新赋能、安全守底”总思路,推动交通运输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一、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强基础、提能级,交通路网在有序推进中逐步完善
一是交通建设投资稳步提升。全年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3.45亿元,同比增幅39.1%。多方积极争取资金要素保障,成功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13.823亿元,省、市补助9.39亿元。二是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有力。我区自行投资规模最大的329国道(一期)项目建成通车,横乐线潜川段、昌坑线河桥段等县道建成通车,214省道(胥高线)已全线开工,218省道(一期)先行节点开工,环天目山交通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年底前完成总工程量的60%。我局在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城市工作中被杭州市人民政府授予行政嘉奖。三是公路提质升级成效显著。全年完成国省道大中修45.3公里,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和大中修134.9公里,获评浙江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区。
(二)突出抓治理、精施策,行业环境在精抓细管中持续优化
一是公路抗灾能力逐步提升。对重要点位布设监控并实施“实时监测+实时反馈”管理,开展100%常态化巡查,做到隐患“早发现早处治”,全年完成公路安防工程24公里,完成边坡抗灾能力提升10处、病危桥修复改造11座、农村公路平交口整治提升24处,完成17条线路共88处隐患点位治理。二是行业绿色指数逐步上涨。推进老旧营运(柴油)货车淘汰更新、新能源营运货车推广应用,累计补助资金518万余元。持续推动公交车、出租车、教练车等领域新能源化,出租车“油改电”率达80.2%,提前完成2025年目标任务。推进维修行业减污降碳,建成全区第二家集中式钣喷中心,完成“无废4S店”申报和M站清理整治工作。三是执法监督成效逐步凸显。强化“两客一危一重”、维修驾培及货物运输等领域整治,执法效能和执法绩效分别位居各区县第一、第二。探索实施“一控二强三联合”治超模式(一控:源头管控;二强:强队伍、强业务;三联合:片区联合、部门联合、省际联合),累计查处超限治理类案件922起,其中查处外省籍违法超限案件359起,较2024年案件量增长223%,有效遏制了省际违法超限车辆的输入。四是企业营商环境逐步优化。全省推广应用治超非现场执法“自助办”项目,为企业减少处罚金额超2千万元。实施“信用+非现场核验”大件运输核查机制,帮助企业减少运输成本超220万元。拨付农村客运、城市交通发展补贴资金1819万元。
(三)积极谋创新、促改革,内生动力在固本兴新中有效激发
一是在“低空经济”上探索发力。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战略机遇,结合杭州市发展建设方向和我区低空经济发展实际,以区政府名义出台《临安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同步推进市级任务,举办无人机竞赛1场,建设完成末端起降点41个,推动建设无人机政务飞行平台,目前已对公安、城管等部门开展服务。二是在“融合发展”上多向发力。持续推动各项资源要素互通流动、多元融合。出租车“巡网融合”月均订单较去年上涨1.8万余单,月均订单营收总额较去年上涨21.6万元;开通交邮合作线路,试运营客货邮专线,全年完成包裹运输超9千件,推动实现运力共享、农村物流效率提升;积极探索“交通+”多元融合发展路径,大鱼线入选全省“四好农村路”交旅融合优秀案例,天目山公路服务站全面焕新,将交通优势转化为旅游优势、经济优势,助力当地农户增收200余万元。三是在“降本增效”上精准发力。积极探索公交领域降本、提质、增效的发展路径,在全省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现场推进会上作典型经验交流。在横路“微枢纽”运输模式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试点预约响应式公交,运营效率大幅提升,同时复制推广节点运输模式,完成天目山公交“微枢纽”前期建设;创新推出预约“云公交”,实施响应式停靠、准时公交、错时发车等运营模式,客流量均增幅明显。
(四)扎实办实事、惠民生,民生福祉在普惠共享中不断增进
一是重视民意民声。全年办理交通审批业务共计14985件,协调落实“七张问题清单”、建议提案、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信访问题等48件,妥善处置群众来电来信来访1942件。二是重视民惠民富。继续落实杭徽高速免费通行政策,全年政府购买服务支出超1.15亿元。累计新辟优化公交线路34条,新增自然村通达13个,提前并超额90%完成市区两级民生实事任务。聚焦差异化出行,推出“敬老爱老”、扫墓、企业通勤、景区接驳等多种特色定制专线。建成村级物流服务点4个,全区“一村一站率”达87.4%,“临安坚果”和“天目山小香薯”被国家邮政局授予2023年邮政快递业服务现代农业金牌项目。三是重视民安民康。联动发挥“1+2+3+18”公路应急保障体系作用,科学调配应急物资及人员配备,全力做好恶劣天气下的道路保通保畅任务,全年应急处置积雪积冰、边坡塌方等问题260余处,涉及道路32条。推广农村公路灾毁保险,全区共计2527公里农村公路投保灾毁保险,2024年合同段累计赔付金额超1千万元。
(五)着力固根基、强引领,党的建设在严抓深推中全面加强
一是抓实“巡察整改”这个重大政治任务。围绕巡察反馈意见的4个方面35个问题,研究制定97项整改举措,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人,警示谈话2人,建立完善制度机制19项。二是抓精“党建品牌”这个关键形象标识。“大道锋行·心路为民”党建品牌入选杭州2024年“一路共富”党建子品牌,昌化公路服务中心和“天目月乡”公路共富驿站分别入选杭州“一路共富”党建联建培训基地和实践基地,“天目红运”党建工作入选全省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群体党建工作典型案例。三是抓牢“清廉建设”这个核心作风根基。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十个一”任务,深化“天目廉运”廉勤数智平台运用,动态开展廉政教育、警示谈话、风险排查、政治体检、政治家访等专项活动。“清廉交通助共富”“天目廉运”列为市局2024年度清廉交通建设先进典型培育项目。四是抓好“干部队伍”这个主力发展引擎。加强干部队伍攻坚破难抓落实的能力,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宣贯和“解放思想、唯实惟先”大讨论等主题活动;持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做好中层干部调整、“小青交”青年干部成长计划、选派锻炼和招录等工作。15名干部获评省市区先进个人。
二、2025年工作思路
(一)围绕“双抓双促”强党建
一是深化巡察整改工作。深挖巡察反馈问题的根源,举一反三,推动抓到底、改到位、治到根。二是亮化党建品牌建设。深化机关“大道锋行”、行业“天目红运”党建品牌建设,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三是强化清廉交通建设。依托“天目廉运”平台,将党纪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扎实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和廉政教育。四是优化干部队伍建设。全面做好干部的梯队培养,推进年轻干部综合素质能力提升。
(二)围绕“外联内畅”强建设
一是高起点谋划“十五五”规划。以外联为重点,以推动“一铁两高两国道”项目为主导,全力做好临安区“十五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二是高标准推进重点项目。
计划交通投资19.8亿元,做好329国道(一期)三改及附属工程,建成214省道(胥高线),全线开工218省道(一期),完成环天目山道路提升改造。三是高质量打造“四好农村路”2.0版。围绕“畅达、平安、智慧、共享”,推进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实施农村公路新改建、大中修129公里。
(三)围绕“降本增效”强治理
一是全方位提升公共交通质效。完善“单元化+微枢纽”“固定+预约”“常规+定制”的公交运行机制,构建覆盖“居、学、医、业、景、商”等多层次公交服务体系,推动公交降本增效提质。二是多维度激活运输行业潜能。深化出租车“巡网融合”、客货邮融合、智能驾校创建等工作,推进行业绿色智慧转型、新旧业态融合,助力企业拓市场、增效益、保稳定。三是深层次推进物流体系建设。做好项目招引和培育,推动分拨中心、规范化末端网点、“一点多能”物流服务点的建设,加快推进“快递进村”,提升农产品配送能力。
(四)围绕“多元驱动”强创新
一是聚焦低空经济引育。围绕文旅、物流、应急等领域,打造特色低空应用场景,建设无人机政务飞行一体化平台,加大产业引育,推动形成低空产业链。二是聚焦交旅融合发展。有机融合交通、景观、历史、科创、文化、旅游、生态等因素,打造一批“公路+”融合发展示范路,重点围绕环天目山路网体系,争创杭州市级“四好农村路”精品示范线。三是聚焦项目管理创新。统筹交通建设职能,探索形成“发展中心+项目管理团队”的项目运行模式,做好重大项目包装,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及交通专项资金等上级补助。
(五)围绕“守底筑稳”强安全
一是强化风险管控。完善健全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高质量做好省市区级事故多发点段整治、危旧桥梁改造、边坡抗灾能力提升等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二是强化执法监督。重点加强“两客一危”、公交出租车等高风险行业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营运、站外组客和“三超一疲劳”违规动火作业等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强化应急保障。做好重大活动、重要节假日及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下的保通保畅,不断完善应急预防、联动、处置机制,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