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临安区锦南新城小学(中国传媒大学附属临安小学)
徐俊
日期:
2025-04-01 15:50
来源:
事业登记系统
浏览量:
单位名称 | 杭州市临安区锦南新城小学(中国传媒大学附属临安小学) | 法定代表人 | 徐俊 |
住所 | 杭州市临安区锦南街道福兴街 | ||
开办资金(万元) | 1000 | 经费来源 | 财政全额补助 |
年初数(万元) | 88.53 | 期末数(万元) | 1007.99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相关服务)。 |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112MB1K73154A | 举办单位 | 杭州市临安区教育局 |
开展业务情况 | |||
一、基本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区教育局领导下,严格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具体活动,具体有关情况如下: |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一)执行本单位章程情况:按照本单位章程,严格落实各项会议制度,若有重要事项,及时向举办单位请示汇报。(二)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以下业务活动情况:1.落实常规,提升教育质量。学校积极落实“双减”政策,确保减负提质,通过师徒结对、党员结对、双导师制、教师自组织等教师专业发展组织形式,培养教师认真做好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教研和评价六要求,积极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积极打通临水学社、与崇文的共同体、与河桥、龙岗的教共体等结对机制,借助各平台展示活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促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学校重视“传美”特色课程的建设,从2021学年15门,逐年发展到了2024学年的59门,开出了音、体、美、科技、劳动、朗诵等,传媒特色课程成为了学校的特色。2.以德为先,完善思政体系。学校积极打造“传美”课程特色建设和“美好”教育品牌,整合中传优势资源和临安地域特色资源,建设指向“五美少年”养成的“新传美课程群”:以“成长博物馆”为标志的“传美德育+”课程群,以“轻负高质”为标志的“传美新智育”课程群,以“1+2+4”为标志的“传美新体育”课程群,以“校园小六一”为标志的“传美新美育”课程群,以“生活与创造”为标志的“传美新劳动”课程群;学校将以区教育局“天目思政学院”相关指导思想为依据,打造“传媒、传美、传传、承薪”四维一体的区域传媒思政课程,形成完善的校园艺术月、戏剧月、新闻节等“节月课程”体系;学校坚持以学生媒介素养培养为目标,按照“课程设置—学科融合—活动实践—评价研究—课题引路”的思路梳理形成学生媒介素养培养的体系。小记者团、小主持人、小朗诵家等课程在中传新闻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指导下逐渐成熟;学校劳动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完善,形成“舌尖上的传美”、“汗水中的传美”、“木工课程”、“神兽园课程”、“桃李园课程”等五大劳动教育课程群,让学生在不同课程的劳动教育中得到锻炼。3.提炼文化,着力环境建设。学校根据”传美“特色,结合校园环境完成学校核心文化的外显性表现,设计符合学校文化内涵的校园空间革命项目。根据校园环境区域的主题内容设计:校门口传美小景,落地校歌墙、美好墙、教师形象墙、学生成长墙、校门口“学径路”、北门“书写美好”景观群、庭院“多彩未来之门”、“希望之窗”景观群、传美全墙形象、耕植园、养殖园、桃李园等显性文化形象。通过学校“传美”校园空间革命充分挖掘学校文化底蕴,将其融入到校园设计的每一处景观,逐步建设具有教育方式的户外教学空间、农业空间和学生舞台展示空间。4.开展暑期研学,大力推进宣传报道。8月初,中传媒附小的90余名师生来到中国传媒大学,开启了一段非凡的社会实践之旅。朗诵、表演、音乐、舞蹈……传媒大学教育基金会精心设计的系列素质教育课程使社会实践充实而快乐。此次社会实践除了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之外,以创设情境和互动教学等方式,为学生和老师分别量身定制个性化课程,深入探究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打造了学校之外的生动课堂。通过集体生活的历练、大学校园的浸润,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下拓展认知思维,提升表达素养,培养实践能力,在紧凑又丰富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收获满满。老师们也在与中传教师面对面互动学习中,对基础教育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和感悟,提升了美育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能力。这次北京中传研学得到“新华社”大力报道,传递学校“美好”教育品牌。(三)资源投入情况1.机构编制投入情况:在编人员64人,编外人员23人。2.财政、其他资源投入情况:2024年安澜工程投入180000元(防止学生坠楼的),学生笼式足球场建造投入8972元。(四)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学校以省级教育课题《迭代式研修:城市新建小学教师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研究》为抓手,迭代美好教师夜沙龙、两课三磨、推门课、教研训一体等校本研修项目,以“团队成长+课题研究+学科教学”的思路整体设计学校校本研修路径,实现教师专业素养的迭代提升。开展年轻教师走出去引进来的培养策略,利用本校语文特级教师和外校各学科专家对年轻教师进行“把脉诊断”,提高年轻教师快速成长。2024年度在课堂展示、论文撰写、教学比赛等活动中获得不少成绩:作品《诗行杭州˙非遗时光旅》获得2024年浙江省“走读浙江”优秀作品,省级课题一个,教学专题论文和教育科研成果论文获奖合计20篇,其中一等奖4篇,二等奖9篇,三等奖7篇;各类教学设计、展示课等获奖达到130人次,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获得一个综合一等奖,5个单项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等,学校努力打造积极向上、成果丰硕的“传美教师”团体。 |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年轻的外地教师较多,需要提升经验及归属感 | ||
四、下一步打算 | 1.进一步推进学校文化的校本化表达,成长博物馆平台的进一步开发与推进,通过“新闻会客厅”平台、“成长博物馆”空间、AI校长课堂、数字人讲吴越文化等,产生一批立体宣传展示学校文化的典型代言人。2.进一步优化“传媒优秀毕业生进校园、附小教师专业提升、未来国嘴进校园、师生双向研修”等,深化少儿新闻采编播课程、AI动画课程、教育戏剧课程。3.“天目少年思政工程”课程持续研究与推进:继续丰富“天目少年思政工程”课程,进一步开发具有传媒特色的主题思政项目课程。4.设计每个梯队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规划每个教师的三年发展,引导每个教师有目标、有方法、有追求。5.逐步推进学校空间革命校园文化建设项目,力争再增添国防教育基地、路演场景群等具有“传美特色”的户外教育教学空间。6.结合学校“传媒传美”特色,进一步优化学校门口、连廊墙面、墙柱等,让更多成长元素以“传媒传美”的方式看得见、摸得着。 |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04月09日办理了章程审批备案。 | ||
相关资质认可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我校2024年在教育局的考核为良好 |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