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千万工程”的重要论述精神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区新春第一会和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推进会暨缩小“三大差距”动员部署会要求,区委农办推出《缩小“三大差距”》专栏,聚焦各地各部门围绕“富民”统筹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深度挖掘在推进缩小“三大差距”上的创新做法和生动实践,助力打造共同富裕临安样板。
在临安城区西北部连绵的青山间,一条条城乡公交线路如银丝穿山越岭,将散落的村庄串联成网。曾经,这些公交车的车厢常常空荡冷清,如今却满载着快递包裹与村民的笑颜——这正是高虹镇探索“客货邮”融合模式的生动写照。一条线路既能送村民进城,又能运山货出村,闲置农房变身快递综合服务站。物流畅通的背后,是城乡资源的“双向奔赴”。
公交带货闲置运力激活乡村经济
“以前去镇上取快递,来回得花半天工夫,现在到家门口就能拿到!”在龙上村“客货邮”服务点,村民王大姐一边扫码取件一边感慨。驿站前,2705/2705B公交车缓缓停靠,司机老李熟练地将几十件快递搬进驿站货架。这些包裹来自韵达、中通、圆通等区内六家快递公司,经区级分拣中心整合后,搭上了每天中午的公交班车,仅用1小时便从城区直达深山村落。 “城乡公交车行李舱平时很多空间用不着,现在顺路带货,每天能帮村民省下不少取件路程。”老李笑着说道。自“客货邮融合”模式推行以来,偏远村落快递时效从“次日达”跃升为“当日达”。 过去,村民取一袋化肥要辗转十几公里自提,如今客货邮专线直接送到村口;木公山的高山蔬菜,也是搭上物流快车48小时直达城市餐桌;更意想不到的是,外地攀岩爱好者纷纷涌来——民宿推出“装备代收”服务,游客轻装出行,提前将沉重的登山绳、岩钉寄到客栈,玩得更尽兴,住得更长久!一条融合了客货运输、邮政服务的物流网,让“山货出山、农资进村”更轻松,更意外激活了民宿、攀岩等文旅业态经济。 资源整合优质服务下沉乡村一线 走进龙上村的“客货邮”服务点,货架上快递包裹整齐码放,墙上还贴着"代理通信业务"的告示,门口“天目医享”巡回诊疗点的标识格外醒目。站长盛大姐原是村委干部,如今又多了一个身份——驿站管家。“村民来取快递时,只需要根据收到的取件短信查找快递位置,扫描快递条形码就能出库了,方便得很!”她指着系统屏幕介绍,服务站接入了第三方管理平台,可同时处理多家快递公司订单,操作简单到“扫个码就能入库”。 每月20号这里更热闹,城区医院的医生会带着设备来驿站,为村民量血压、测血糖,包括简单的B超检查都能现场完成。“以前体检得跑几十里去医院排队,有的项目要求空腹,肚子得饿很久,现在正常早上起床检查完也不耽误吃早饭”一位排队取快递的村民笑着说。 这座由村集体闲置办公房改造的驿站,如今成了村里的“人气中心”。50岁的张大姐刚在驿站学会用网购软件下单,她乐呵呵地说:“儿子教了几次没学会,盛大姐手把手教,现在我也能网购了!”据统计,龙上村“客货邮”驿站日均配送量超50件,部分月收件量可达到1800件。 政策搭桥 实现多方资源优化配置 “靠单个企业运作跑不通,必须整合资源。”快递分拣站点负责人透露,当地政府将“客货邮”融合纳入省级民生项目,协调公交公司、邮政分公司、快递企业签订合作协议,通过“一车多送、一网多用”降低整体成本。村干部兼职管理驿站、村民参与物流配送,既节省人力开支,又创造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 眼下,高虹镇的探索已初见成效:龙上村客货邮融合线路途径4个行政村,运行长度21公里,从镇到村的物流成本下降70%,农村网购下单量翻了两番,连留守老人也在积极学习使用智能手机融入数字生活。接下来,临安区进一步扩大农村“客货邮”覆盖范围,建设农村客货邮综合性服务站点5个,推动实现运力共享、农村物流效率提升。 从空车返程到“客货两旺”,从“快递难”到“当日达”,高虹镇以公交线路撬动城乡大循环,让资源下沉、服务上山、经济活水润泽深林。这不仅是物流模式的创新,更是一场推动城乡融合的生动实践。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