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杭州市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到临安区调研了《道地於术原产地种质资源提纯复壮繁种育苗》项目的实施情况,市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安志云、第一副理事长陈品南、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何有良、副秘书长胡新光参加,临安区基金会理事长翁东潮、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大斌、副理事长苏锡生、曹关跃,於潜镇政府、镇农办负责人等陪同调研。
史上临安区(原於潜县)种植的白术称之为於术,具有健脾整胃,去湿利尿,补气安神,增进食欲,延年益寿之功效,是中国著名滋补中药白术的分支极品。“白术,道地杭州於潜佳”,清代於术已经列为贡品”,明代《本草品汇精要》曾如此记载,民间亦素有“北参南术”之称,列“浙八味”之首。2012年,临安於术研究所已成功申报於术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并获证明商标,被国家质量监督局命名为原产地域的保护品种。
由于长期无序采挖,野生於术已非常稀少,而人工种植因种苗选育、病害防治、产品开发、经济效益等原因,於术产业经历了大起大落之后一直难有起色,渐趋萎靡。针对於术产业濒临绝种的境况,临安区基金会从2010年就开始着手於术的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当年物色了2个传统种植户开展为期5年的保种工作,每户保种面积不少于0.5亩,并资助区农技推广部门制订了《於术生产栽培技术规程》地方标准,还立项资助於术种质资源提纯复壮与育苗扩繁,提出了於术研究方向(建议),经过15年的持续努力,为拯救和发展於术产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种植农户已扩大到20余户,育种面积近100亩,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种子种苗供不应求。
2025年,杭州市农技推广基金会资助临安区於术研究所实施《道地於术原产地种质资源提纯复壮繁种育苗》项目,重点开展於术种苗的选育、绿色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病害防治研究、於术产品开发等工作。
参加调研的同志听取了项目负责人余峰关于项目进展情况的汇报,并到育苗基地和种植园进行了实地查看。项目地位于於潜镇横鑫村、昔口村,今年已种植於术30余亩,其中籽播育苗6亩,出苗率和苗情都达到了预期,到年底采收后作为下一年的种子使用;一年生块茎种植30余亩,将进行当年采挖销售与部分留地作多年种植的试验,以探索最佳种植模式和连作障碍的防控技术研究,目前於术长势良好。座谈时安志云名誉理事长指出,於术是临安传统特色中药材,种质资源的保护意义重大。振兴於术,繁种育苗当是关键,希望项目业主一是要认真负责,切实抓好项目实施,根据合同书约定的经济技术指标,落实责任,确保项目达到预期目标;二是要认真选育,根据不同植株的性状,优选丰产性、抗病性、经济性好的品种,达到提纯复壮的目标;三是要积极探索绿色栽培技术,通过科学轮作、土壤消毒、合理施肥等措施有效控制於术的连作障碍,减少各种病虫害的发生,提升於术产量和品质;四是要深入研究於术的开发利用,积极开展於术酒及於术保健品的开发,不断提升於术价值,以带动乡村增效增收,促进共同富裕。
於潜镇对於术保护和发展工作十分重视,成功申报了省级“於术原产地康养共富”项目,出台了於术原产地种植奖补政策,鼓励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户等参与於术种植;鼓励与加工商贸企业采用订单农业,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支持与科研院所、企业合作开发以於术为原料的功能食品饮料、康养及研学,已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下一步,将建设於潜镇於术产业园,以於术为核心产业资源,以文化为魂、产业为基、共富为本,通过文化赋能、科技创新与产业链延伸,致力于构建集种植科研、产品研发、文化体验、康养旅游等于一体的於术全产业链,打造长三角地区中医药健康产业新地标。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