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扎实推动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临安区责任督学对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进行了专项督查,为区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注入“心”动力。
机制建设,从“零散缺位”到“闭环管理”。筑牢心育根基,各校以“三机制三清单”为核心:建立专项调度、数据日更新、预警复盘机制,配套资源服务、学校责任、教师任务清单。校长领衔组建工作专班,心理教师与班主任、学科教师形成双轨队伍,实现“发现-干预-跟踪”全闭环。全区中小学严格执行每日小学1小时,中学2小时心理咨询值班,让心育有章可循。
课程渗透,从“单一课堂”到“立体融合”。让心育无死角,除两周1节标准课外,各校推进“心理+学科”融合:语文、道法等融入抗挫折教育,体育、劳动教育等强化团队协作。於潜一小每月2节课程覆盖情绪管理等场景,采用角色扮演教学。农林大附小推出游戏化课程《养育幸福鸡》,高段开展《支持系统》团辅课。职教中心依托“青春健康基地”,通过沙盘游戏、职场体验为青春期学生定制方案。
活动赋能,从“单向输出”到“双向互动”。激活心育活力,借“5·25心理健康月”等节点,各校创新活动形式:天目高中天心社自编《心语心园》小报、编排心理剧;於潜二小开设“心灵树洞信箱”,以亲子绘画促进沟通;锦南小学分学段设计“美好时光”“团结力量”主题活动,覆盖不同年龄层。
精准干预,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织密心理防护网,“筛查-评估-干预-跟踪”四级机制全面落地:学校利用两轮筛查精准锁定重点学生,“一生一档”及时化解危机;24小时心理热线与线上平台随时响应需求。
协同育人,从“学校独唱”到“家校社合唱”。延伸心育半径,职教中心邀请专家开展“情绪管理”讲座,家长课堂《沟通之道》培训超百人次;於潜二中、博世凯小学创设“校长有约”互动机制,共育健康学生。
当前全区中小学心育工作已日渐成熟,但仍存在专业师资不足、校际课程失衡、家校协同深度有限等问题。下一步督学回头看将着力推动数字化心育平台升级,强化师资专项培训,优化校际资源调配,深化家校社协同机制,持续夯实心育根基,为学生心灵成长筑牢“防护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