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在刚刚落幕的杭州市第二十一届运动会上,临安区荣获“优秀赛区”称号,临安代表团以卓越的表现惊艳全场。
本次运动会,临安区代表团共派出350人队伍,参与田径、游泳、自行车、散打、跆拳道、柔道等项目角逐,最终斩获金牌45.5枚、银牌46枚、铜牌59枚的亮眼成绩。其中,柔道项目拿下7金7银9铜,跆拳道项目收获6金2银3铜,成为代表团成绩单上最耀眼的“双星”,临安健儿用坚韧不拔的意志、精湛技艺与团结协作精神,在赛场上书写了属于自己的辉煌。
站在冠军领奖台上,跆拳道小将张潘弘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可冠军的背后,有汗水也有泪水。从锦城二中体育学校到杭州市队,从小练习跆拳道的张潘弘一步步走得并不容易,随着升入高年级后学业越来越繁忙,张潘弘萌生了退队的想法。
“你甘心吗?”作为张潘弘的跆拳道教练奚彬璐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她认为张潘弘是个不可多得的好苗子,在张潘弘退出杭州市队后反复劝说,最终她又回到了杭州市队。在教练和队友的鼓励下,张潘弘调整心态与训练计划,逐步找回状态。“站在赛场的那一刻,我只想着为自己而战,为临安而战!”决赛中,她以一记漂亮的回旋踢终结比赛,用金牌证明了自己的坚持。
另一位跆拳道金牌获得者张振宇,不久前考入杭州陈经纶体育学校。在奚彬璐眼中,这个少年“用功得让人心疼”。训练馆内没有空调、风扇,他每天坚持数小时高强度训练,过年仅休息几天便投入备战。汗水浸透道服,双腿因反复踢击红肿,但他从未喊苦。“每次累到想放弃时,我就告诉自己,再坚持一秒,胜利就在下一秒。”这份坚持,最终为张振宇赢得市运会金牌。
“孩子们的训练条件很艰苦,夏天训练馆像蒸笼一样,但他们从未抱怨。”奚彬璐教练说,训练结束后,他们会跑到室外深呼吸,用这种方式缓解疲劳,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让我对孩子们充满信心。作为教练,奚彬璐也会针对不同选手的特点制定个性化方案,同时注重心理素质培养,通过模拟赛、团队拓展等活动增强队员的凝聚力。在她的带领下,小将们在各种比赛中屡创佳绩,更形成“老带新”的良性循环,为临安跆拳道储备了雄厚的人才梯队。
如果说跆拳道是速度与技巧的较量,那么柔道则是力量与智慧的博弈。在临安柔道队的赛场上,选手们以“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在摔、抱、滚、绞等技法中展现竞技之美。
在女子乙组70公斤级决赛现场,当洪梓涵用双手死死锁住对手肩部,以一记干脆利落的“横四方固”结束比赛时,看台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位临安姑娘攥紧金牌,指尖因过度用力微微发白——没人知道,她的腰间还有之前省锦标赛留下的“伤痕”。洪梓涵轻抚着仍隐隐作痛的腰部,语气却带着少年特有的倔强,“市运会四年一次,我怎么能错过?”决赛中,她的下肢因腰伤几乎使不上力,只能依靠上半身的手技与对手周旋,硬是靠着双手的缠斗能力连赢三场,将金牌收入囊中。
赛场上,其实这样的“柔道智慧”随处可见:有的选手以迅雷不及掩耳的“背负投”瞬间压制对手,有的则在地面缠斗中通过“袈裟固”或“十字绞”寻找制胜机会。
“备战期间,我们的队员们每天要完成上百次摔打练习,练不好就要挨摔,摔疼了才能长记性。”然而,更艰难的是训练环境,训练馆室内温度常常超过40度,队员们的道服每天都能拧出水来。“中暑了,孩子们喝完藿香正气水接着练。”柔道教练谢少初说,但正是这种“把自己逼到绝境”的训练,让他们在赛场上有了“绝处逢生”的底气。
不仅是洪梓涵,团队中还有伍梓丞、石小康、章敏、姚宇泽、朱峻磊等优秀选手,在不久前结束的浙江省柔道锦标赛中,杭州市队共斩获10枚金牌,其中5枚由临安籍选手获得。“他们中有人曾因体重超标每天只吃水煮菜,有人因技术瓶颈连续数月加练到深夜,但共同的是,他们从未因困难退缩。”谢少初说,柔道不仅是身体的对抗,更是心灵的磨砺,孩子们在训练中学会了坚持,希望孩子们能通过柔道强健体魄,更能在对抗中培养不屈的意志,为未来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基础。
接下来,临安继续将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引进优质教练资源、举办品牌赛事等举措,营造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让体育精神在临安大地上生生不息,绽放光芒。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