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临近,临安藻天线生态廊道通过农文旅综合提升行动,让沿线1500亩农田实现蝶变,成为展示临安实践的魅力窗口。区农业农村局精心实施大地景观塑造、杆线系统整治、高标准农田提升三大工程,昔日寻常田野,如今正蜕变为靓丽的生态迎宾风景线。 01沃野“织”锦 大地绘就生态艺术 还记得藻天线交口岭节点那片略显单调的农田吗?如今,它已变身为充满生机的大地艺术舞台。通过土地流转25亩、改善灌溉条件,并精选彩色稻种,这片田野上“绘制”出了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的会徽和醒目的临安地域标识。这幅在沃野间铺展的巨型“生态画卷”,既为农民提供优质耕作平台,也成为游客打卡的网红地,鲜活诠释着生态田园与共同富裕的和谐共生关系。 02“蜘蛛网”消失 天际线重现清爽
曾受架空线路“蜘蛛网”困扰的藻天线,经杆线整治实现“颜值”与“安全值”双提升。政府、部门、企业专班联动,采取分段错峰施工,最大限度减少影响;运用精细化管理和智能监测,在保护既有设施和环境的基础上,高效推进管道建设和线缆入地。整治效果十分显著,目前已移除老旧弱电线杆1927根,消除强电隐患47处,整治弱电私接83个点位,新建强电电缆1.5公里、弱电管道19.2公里。如今,湛蓝天空与葱翠农田相融,天际线重归靓丽开阔。
03沃土深耕 夯实丰产根基
藻天线沿线的蜕变,更深植于土壤之中。区农业农村局扎实推进的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为农业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实施土地平整1405亩,深耕土壤改良1000亩;推广高效节水管灌技术覆盖310亩;通过“小田改大田”,显著提升耕作条件和土地利用效率;同步完善沟渠路网,衬砌标准化明渠5.8公里、建设通畅田间道路3.8公里,并新建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1条。这些举措共同构建起高效集约、生态环保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为粮食稳产增产和可持续发展筑牢了根基。
从交口岭的创意稻田艺术,到杆线入地的清爽视野,再到高标准农田蓬勃的生机,藻天线沿线农田的精彩蝶变,让这条生态迎宾廊道处处焕发光彩。这幅焕然一新的生态画卷,正以最美的姿态,静候八方宾朋,向世界传递临安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坚定实践与丰硕成果!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