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508174/2009-3385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单位 | 区财政局 | 发文日期 | 2009-07-16 |
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文件(3)
临安市200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09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书面)
——2009年2月11日在临安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临安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我市2008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09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宏观环境趋紧、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和遭受自然灾害等困难,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拓展“树创”主题实践活动和开展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行动为载体,通过财税改革的逐步深化、财政体制机制的调整完善、财税政策的有效运用、财税管理的持续加强和财税对外服务的不断提升,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财政收支任务,为加快构建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提供了财力保障。由于2008年财政决算尚在编制中,现将200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提请大会审议。
(一)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8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224436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3.2%,比上年增长20.0%。其中,上划中央“四税”收入107837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2.5%,比上年增长21.1%;地方财政收入116599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3.9%,比上年增长19.1%,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1.4%,其中市本级收入80628万元。地方财政收入中主要收入项目的完成情况是:
1、税收收入114374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4.4%,比上年增长20.3%。其中,增值税25%部分24179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1.4%,比上年增长20.7%;营业税3624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5.7%,比上年增长17.6%;企业所得税40%部分16454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10.6%,比上年增长30.9%;个人所得税40%部分7007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93.2%,比上年增长6.6%;城市维护建设税等七个地方小税种20097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98.0%,比上年增长31.7%;契税9295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23.1%,比上年增长15.5%;耕地占用税1102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10.2%,比上年下降38.5%。
2、非税收入2225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84.6%,比上年下降21.7%。其中,罚没收入4656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10.9%,比上年下降2.6%;行政事业性收入15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0.0%,与上年持平;专项收入4419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3.3%,比上年增长13.0%;国有企业亏损补贴-7000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16.7%,比上年增长16.7%。
2008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4815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1%,比上年增长26.9%,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3.9%,其中市本级支出118987万元。主要支出项目的完成情况是: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127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6.2%,比上年增长11.7%;公共安全支出1126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3.6%,比上年增长12.6%;教育支出3775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2.9%,比上年增长24.9%;科学技术支出690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8.6%,比上年增长19.1%;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65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4.7%,比上年增长22.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72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6.0%,比上年增长61.7%;医疗卫生支出1186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14.1%,比上年增长62.1%;环境保护支出558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5.4%,比上年增长36.3%;城乡社区事务支出668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6.5%,比上年增长48.1%;农林水事务支出1352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1.7%,比上年增长24.1%。
按照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计算,2008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116599万元,加上中央税收返还、省市补助和上年结余30749万元,减去上缴中央和省市财政部分,预计2008年全市财政可用资金为160609万元,收支相抵,2008年全市财政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
(二)基金执行情况
2008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89066万元,完成预算的66.5%,比上年增长430.0%。其中,地方教育附加收入2830万元,比上年增长22.1%;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收入3531万元,比上年增长11.5%;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77341万元,比上年增长861.4%。
2008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101439万元,完成预算的73.3%,比上年增长299.8%。其中,地方教育附加支出2388万元,比上年下降28.0%;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支出4264万元,比上年增长3.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81508万元,比上年增长1052.2%。
2008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47124万元,比上年增长53.5%。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支出47124万元,比上年增长53.5%。
(三)专项资金执行情况
2008年市级专项资金支出32622万元,完成预算的121.0%,比上年增长61.2%。其中,新农村建设专项支出5277万元,比上年增长18.1%;工业发展专项支出6179万元,比上年增长25.7%;商贸旅游专项支出698万元,比上年增长3.9%。
一年来,为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和各项财税任务的完成,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为重点,财税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一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严重冲击,我们积极运用政策引导、体制激励、资金扶持和服务优化等措施,切实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稳定增长。
——政策扶持取得新进展。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对现有扶持经济发展的政策进行整合,制定工业经济发展、“强龙兴农”和现代服务业“三年行动方案”;针对当前企业面临的严峻困难,及时调整完善外贸发展扶持政策,出台扶持经济发展的“18条”措施,开展“十送十问十帮”向企业送温暖活动,多形式加强对财税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及时有效地把各项减税让利政策落到实处。不断发挥资金的杠杆作用,全年安排工业发展专项资金6000万元,比上年增加1000万元;向上争取和市本级兑现技改贴息、科技创新、商贸业发展等资金8871万元;落实各类支农资金24578万元,其中农业综合开发1700万元;国地税审核办理各类减免税8654万元、退税12523万元、出口退税38500万元和免抵调19841万元,有力地促进了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体制创新迈出新步伐。充分发挥体制的激励作用,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制定临安市经济开发区财政体制,调整完善新一轮市乡财政体制,既较好地解决了属地管理、拉税等问题,又调动了经济开发区和乡镇(街道)发展经济、组织收入的积极性。
——服务优化推出新举措。努力发挥服务的助推作用,开展“访百家企业·促和谐发展”活动,在办税服务厅推广POS机卡缴税(费)便民服务,实行扣款凭证网上打印和代征、代扣税款手续费网上支付,制定征管、稽查联系工作制度,与国税部门联合办理税务登记、联合评定纳税信用等级和联合税务稽查,有效减少了纳税人“多次跑”、“多头跑”等问题。
2、以做大做优收入蛋糕为重点,税费征管质量进一步提高。一年来,面对减收因素增多的困难形势,我们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发展态势,科学把握税收运行趋势,既坚持依法规范征收,又注重落实减税让利政策,有效促进了收入的稳定增长和结构的持续优化。
——收入分析机制日趋健全。深入研究金融危机蔓延、财税政策调整对税费收入的影响,加强对新形势下税费的调查、分析、预测和监控工作,税源监控企业增加到567家,监控面达到70%以上,切实增强组织收入的前瞻性、主动性和有效性,实现了税费收入的均衡增长。
——税收管理办法持续完善。巩固完善《税友2006》操作系统,积极推广全省地税普通发票管理软件,调研制定最低税负预警机制和个体税收参数定税法,建立健全纳税评估体系,认真贯彻新企业所得税法、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税新条例,深入推进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继续抓好个人所得税全员管理和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工作,有效提高了征管水平。开展房地产、建筑安装业等税收专项检查,加大对各种偷逃税案的查处力度,全年共查补税款1418万元,有效提高了依法诚信纳税意识。
——非税收入征管更加规范。认真执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办法,与人民银行、国土部门建立土地出让金实时联网操作系统,使土地出让金收支全额纳入监管体系。认真落实上级关于暂停或停征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政策,注重完善非税收入征管办法,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和财政专户管理,全年征收行政事业性收费24017万元,比上年增长0.3%。巩固社会保险费“五费合征”成果,制定实施工伤保险全覆盖实施方案,积极做好税费比对分析工作,全年共征收社会保险费收入47568万元,同比增长53.4%。
——减税让利政策有效实施。在依法治税的前提下,积极探索税收管理创新,切实帮助企业用足用好税收政策,实施困难企业房产税、土地使用税、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减免政策,调低企业(个人)所得税核定征收应税所得率,暂停执行节能灯、五金工具行业最低税负标准,对企业社会保险费缴费比例实行相当于一个月征收额度的临时性下调,制定税收政策执行绩效评价管理办法,促进各项减税让利政策的实施到位,全年减轻企业负担10500万元,有力地支持了企业持续发展。
3、 以改善和保障民生为重点,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一年来,我们按照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财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体系建设和资金保障,使民生问题在财力允许的范围内逐步得到解决。
认真做好“控、压、保”工作,积极开展“三节两降双控”活动,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过快增长,努力压缩政府运行成本,全力保障改善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需要。全年一般公共服务经费支出增幅低于一般预算支出15.2个百分点,新农村建设、科教文卫、社会保障、节能环保和平安创建等重点领域支出108941万元,比上年增长31.4%,占一般预算支出的73.6%。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办法及实施细则,制定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和城镇老年居民生活保障等办法,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困难人员医疗救助管理职能合并到劳动保障部门,从而建立健全了覆盖城乡的较为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4、以推进财政科学管理为重点,公共财政体系进一步健全。一年来,我们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不断创新财政管理思路,逐步完善以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支付和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三位一体”管理体制,财政管理绩效继续提高。
——“三位一体”框架初步建立。建立健全预算编制、管理、执行网络一体化运行机制,细化一般预算、专项预算和基建项目预算编制,对各项非税收入实行收支脱钩管理,预算管理更趋规范。调研制定国库管理改革方案和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办法,为加快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奠定了基础。制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单位自评、财政抽评的绩效评价体系,对10万元以上40多个支农项目、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和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等8337万元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评价,有效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财政监督管理不断加强。建立健全覆盖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监督制度,全面推进政府采购一般货物协议供货制度,全年政府采购节约资金852万元。制定政府性投资项目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全年核减工程造价1656万元。认真执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逐步构建财税权力阳光运行机制。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逐步推进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制定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评议和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积极开展财政专项资金使用、部门预算执行、财税政策落实和乡镇(街道)财政财务管理等专项检查,有效规范了财税管理秩序。继续深化会计管理新模式,形成财政、国地税、审计和人民银行齐抓共管会计工作的格局,积极开展对财会人员的考核评工作,全年评出先进会计20名,共培训财会人员7250人次,促进了财会队伍素质的提高。
——国有资产管理继续深化。为调动国有公司经营者的积极性,制定《临安市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经营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对国有投资公司的内部管理、融资情况和经营业绩进行定量定性考核,并与工资奖金分配相挂钩。积极开展国有林地调查清理工作,在锦城街道清查试点的基础上,各乡镇(街道)已全面推广实施,这项工作在全省尚属领先。启动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动态管理、实时监控和核销处置,全年按照“三公”原则处置国有资产965万元,促进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切实加强政府性债务预警指标、规模控制管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做好企业债券发行上市和还贷续贷工作,全年新增融资7.35亿元,努力防范财政风险。
过去的一年,我市财税工作在克难攻坚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导致世界经济衰退,对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还在继续增加,财税运行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税制改革的加快推进和各项减税让利政策的密集出台,使财政增收空间更加缩小;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建立和保障标准的持续提高,财政增支因素显著增多,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和社会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给财税管理工作带来新的难度;等等。对此,我们将认真分析研究,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采取措施,切实加以完善解决。
二、2009年财政预算草案
2009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和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的重要一年,做好这一年的财税工作意义重大。
从不利因素看,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对我市实体经济的冲击日益加剧,使原本就面临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承受要素趋紧、外需减弱、销售困难等严峻考验,今年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最为困难的一年,预计全市因企业销售下降、利润滑坡将减少税收1亿元以上。2008年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法》,内资企业所得税率下调8个百分点,其中中小型企业下调1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下调18个百分点(全市已有29家高新技术企业),其政策效应将在今年完全显现;自今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调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国家、省市最近相继取消或暂停300多项行政事业性收费,调高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退税率,落实扶持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预计各类减税让利政策将减少财政收入3亿元以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级政府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财政支出增长比以往任何时候要求更高、增势更猛、刚性更强,每年民生保障等经常性必须支出在2亿元以上。
从有利条件看,中央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10年来力度最大的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十项措施,省市也制定一系列保增长、调结构的配套政策,而且扩大投资的领域与民生息息相关,必将为我市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提供政策保障。我市确定了构建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的战略目标,确立了产业转型“三调三提”、产业发展四个“三年行动计划”、工业发展“三大方针”、大力发展“八大门类”服务业等新举措,建立健全了“项目化管理、制度化推进”工作机制,形成了“坚定有为、大干快上”的工作信念,全市企业充分利用“倒逼”机制,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着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我市经济必将走出低谷进入新一轮发展阶段。
根据对2009年经济及财税形势的分析,确定2009年我市财税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着力构建调结构促发展新机制;坚持依法规范征收,着力构建收入稳定增长新机制;全面改善和保障民生,着力构建公共服务均等化新机制;深化财政管理改革,着力构建“三位一体”运行新机制,不断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为加快构建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做出新贡献。
(一)全市财政预算草案
现提请审议的2009年全市财政预算草案是:全市财政总收入246881万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0081万元,比上年增长11.6%,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6.2%,其中市本级收入85537万元。主要收入项目的安排情况是:
1、税收收入125281万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增值税25%部分26234万元,比上年增长8.5%;营业税38000万元,比上年增长4.9%;企业所得税40%部分17659万元,比上年增长7.3%;个人所得税40%部分78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3%;城建税等七个地方小税种26788万元,比上年增长33.3%;契税、耕地占用税8800万元,比上年下降15.4%。
2、非税收入48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5.7%。其中,专项收入5650万元,比上年增长27.9%;行政事业性收费150万元,与上年持平;罚没收入5000万元,比上年增长7.4%。
按照现行财政体制计算,2009年全市财政地方收入130081万元,加上中央税收返还、省市补助和上年结余,减去上缴中央和省市财政部分,预计2009年全市财政可用资金为166160万元,拟安排2009年全市财政支出预算为163030万元,比上年增长10.0%,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5.1%,其中市本级支出132230万元。主要支出项目的安排情况是: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1590万元,比上年增长1.0%;公共安全支出11676万元,比上年增长3.7%;教育支出40730万元,比上年增长7.9%;科学技术支出7410万元,比上年增长7.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130万元,比上年增长11.1%;医疗卫生支出12690万元,比上年增长7.0%;环境保护支出5770万元,比上年增长3.3%;农林水事务支出14750万元,比上年增长9.1%。
(二)全市基金预算草案
2009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97973万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地方教育附加收入3113万元,比上年增长10.0%;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收入3884万元,比上年增长10.0%;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85075万元,比上年增长10.0%。
2009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00181万元,比上年下降1.2%。其中,地方教育附加支出3113万元,比上年增长30.4%;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支出3884万元,比上年下降8.9%;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85075万元,比上年增长4.4%。
2009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51517万元,比上年增长9.3%;全市社会保障基金支出51517万元,比上年增长9.3%。
(三)全市专项资金预算草案
2009年全市专项资金预算安排33310万元,比上年增长23.6%。从资金来源看,财政预算安排21110万元,比上年增长27.9%;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净收益安排10000万元,与上年持平。预算外及其他资金安排2200万元,比上年增长389.0%。从主要项目看,工业创强专项资金6000万元,与上年持平;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5280万元,比上年增长10.0%;现代服务业专项资金3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79.8%。
为确保本次人代会提出的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各项财税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我们要着重抓好以下主要工作:
1、认真贯彻积极财政政策,着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财税经济观,把帮助企业减负解困作为首要工作来抓,充分发挥财税职能作用,用足用好用活各项减税让利政策,大力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围绕产业转型“三调三提”、产业发展四个“三年行动方案”,按照加快建立“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在制定完善现代服务业八大政策的同时,继续完善工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相关政策,通过向上争取资金补助、加大资金投入和抓好各项保增长财税优惠政策的宣传、辅导、落实工作,大力推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加快推进经济开发区扩容和重点工业区块建设,积极促进高新技术园区和省级科创基地建设,积极扶持现代农业、农业八大产业和农村新社区建设,不断加快大旅游产业、商贸流通与服务业、信息与软件业等八大服务业态发展,努力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坚持依法规范征收,着力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按照“均衡入库,持续增长,结构优化,调控有力”的组织收入原则,统筹兼顾助推发展与组织收入的关系,既加强税费精细化管理,又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不断优化税收收入和地方财力结构。
——夯实税收管理基础。不断创新税收管理办法,深入研究经济、政策变化对财税收入的影响,切实加强对税源的调查、分析、预测和监控工作,确保税收收入可持续增长。实施个体税收参数定税法,健全纳税评估体系,推行税收政策执行绩效评价办法,抓好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鉴定工作,开展营业税差额征收政策执行检查工作,做好个人所得税全员申报和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工作,不断提高征管质量。加大对举报案件的查处力度,开展税务专项检查,严厉打击各种偷逃税行为,努力营造依法诚信纳税的良好环境。
——强化非税收入征管。完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办法,制定土地储备中心财务管理办法,严格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净收益收支管理,推行非税收入收缴软件系统运用工作,加强对经营权拍卖等国有资产类非税收入的管理,努力把各项财政性收入及时、足额地征收入库。巩固完善“五费合征”征缴机制,探索制定社会保险费费源管理制度,开展对社会保险费的评估和稽核工作,切实落实社会保险费征缴比例下调工作,不断增强政府的社会保障能力。
——优化税收服务。加快推进办税大厅标准化建设,推广应用《税友2006》快捷查询管理软件,巩固扣款凭证网上打印和代征、代扣税款手续费网上支付办法,深化责成自查、查前辅导、税务约谈等工作,完善纳税信用单位评定办法,加强国地税在联合税法宣传、联合征管和联合稽查等方面的协作配合,不断降低纳税成本。
3、继续优化支出结构,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坚持有保有压,把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高档消费品和行政管理经费支出的增长,大力压缩会议、接待、差旅、国内外考察、公务用车等财政支出,实行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零增长”、出国费用缩减20%,冻结公务用车购置,把财政资源更多地用于提供公共服务、保障民生和维护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等方面,确保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保障。修改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制定新一轮促进就业再就业政策,加强乡镇(街道)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4、积极推进财政改革,着力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按照构建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不断创新财政管理思路,稳步推进财政管理改革,建立健全“三位一体”财政运行机制,实现财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健全“三位一体”管理机制。完善部门预算、专项预算和建设项目预算编制办法,实行“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管理,逐步试行部门预算提交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选择2-3个部门的预算编制执行由市人大常委会跟踪监督,不断增强预算编制的透明度和执行力。实施临安经济开发区财政体制、市乡财政管理体制,不断发挥体制的激励作用。建立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加大国库集中支付工作力度,稳步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项目自评为主、财政抽评为辅的绩效评价体系,逐步扩大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范围,试行对工业发展资金、农业产业化和重点建设项目资金的绩效评价,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细化财政监督管理办法。积极推行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网上申报审批和资金国库直拨,不断规范政府采购行为。贯彻基本建设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政府性投资项目评审中心,逐步实施政府性投资项目代建制,不断节约财政资金。制定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修改帮扶资金管理办法,开展对部门预算执行、财政专项资金使用、财税政策落实、乡镇(街道)财政财务管理和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检查,促进各项财税政策的执行到位和各项资金的安全使用。深化会计管理新模式,促进会计人员素质和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继续推进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工作,完善相关操作实施办法。
——推进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切实抓好国有林地的清理核实工作,制定《临安市国有林地管理办法》,为明晰产权、加强管理打下基础。完善国有投资公司绩效考核办法,进一步理顺体制、激活机制,不断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探索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集中统一管理、公开承租管理模式,规范国有资产处置程序,不断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切实加强市乡两级政府性债务管理,逐步控制和压缩政府债务规模,努力降低债务风险。
各位代表,2009年是充满希望和接受挑战的一年。我们的使命光荣而艰巨,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坚定有为,大干快上,为圆满完成全年财税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