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508748/2021-78428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单位 | 青山湖街道 | 成文日期 | 2021-11-12 |
“唉,在报你的车牌号呢,请赶紧开走吧,这条街有电子路长,不能随便停车哦。”水果店老板娘对顾客小王提醒道。小王凝神一听,喇叭里喊的果然是她的车牌号。
“哎呀!我只是来买点水果,想着停店门口方便一点。这里已经不能停车了吗?”
“是啊,这条马路两边不能随意停车了。你看,这儿安装了一个智能视频监控,实时报警提醒。”
小王赶紧把车开向不远处的停车场,停好车,小王决定买根甘蔗。削好甘蔗后,老板娘并不急着收钱,反而收拾起垃圾筐,拿进店里。小王好奇地问:“这些东西以前不就放在店门口吗?”“现在不行啦,有了电子路长,会提醒我们商铺,不能把商品及垃圾堆放在店门口,影响市容市貌。”“哦?这个电子路长还有这个功能。”小王特意看了看临街的这些商铺,果然,以前摆在店门口的一些商品都不见了。店门口的人行道变得通畅了许多,整条大街看上去宽敞整洁,美观有序。“大姐,你觉得这个电子路长怎么样啊?”“一开始觉得不方便,东西都堆在店里,后来觉得真不错,看到大街变得这么整洁,我们也高兴。”
这是发生在杭州市临安区青山湖街道天柱街上的一幕数字治理场景。长久以来,城市管理线长面广,各类问题层出不穷,出店经营、占道堆物、道路违停普遍存在,加上执法人员力量有限,一系列动态问题极易反弹。
城镇综合环境秩序治理和道路交通秩序治理是“美丽杭州”创建的重要板块,为扎实推进“美丽杭州”创建暨长效管理工作机制,着力破解城市管理痛点难点问题,今年以来,青山湖街道不断突出创新管理亮点,整合完善各类资源,以“青和翼”全域智治中心建设为基点,专题研发“智慧城管”数字模块,试点推行“电子路长”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现场执法设备等多维感知技术,将数字感知信息全面接入“青和翼”全域智治中心大脑,对城市治理给予数字赋能。
自“电子路长”试点道路推行以来,通过精准识别出店经营、占道堆物、游摊小贩、机动车违停、非机动车违停等多类违章事件,设定现场广播预报预警语音提醒功能,有效降低路面违规违章事件发生率,不断提升街面综合环境秩序整洁度,在最大限度节约执法部门现场处置成本的同时,也更好的引导广大市民朋友共同参与到城市治理工作中来,通过共治城市管理,实现共享治理成果。与去年同期相比,试点路段的沿街商铺出店经营、占道堆物发生率同比下降76.67%;机动车违停、非机动车违停率同比下降88.56%。目前,青山湖街道城市核心区3条主要道路(3.3公里)的40个“电子路长”已全面上线运行,预计在2022年底前实现城市管理区域道路全覆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而“电子路长”的全面推行,正是青山湖街道努力探索“共建、共治、共享”城市社会治理新模式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建设“无街不美景、无处不精细”的重要抓手,是夯实“美丽杭州”创建暨城市综合环境长效常态治理的重要基础。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