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508369/2021-79044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区农业农村局 成文日期 2021-12-13
统一编号 有效性
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 浙江省乡村振兴局关于印发《农业农村领域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日期:
2021-12-13 10:55
来源:
浏览量:

各市、县(市、区)农办、农业农村局(渔业主管局)、乡村振兴局(扶贫办),厅各单位:

现将《农业农村领域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此页无正文)


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  


浙江省乡村振兴局

2021年7月5日




农业农村领域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

行动计划(2021-2025年)


为深入贯彻省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深入实施新时代浙江“三农”工作“369”行动,奋力打造农业农村领域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标志性成果,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目标

到2025年,乡村振兴示范省高质量建成,共同富裕现代化乡村基本单元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高效生态农业质量效益明显提高,新时代美丽乡村全域创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农民全生命周期需求普遍得到更高水平满足,争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先行示范。

(一)实现三个“万元新增”。农业劳动生产率从4.1万元/人增加到5.5万元/人,农民收入从31930元增加到4.4万元,低收入农户收入从14365元增加到2.4万元。

(二)实现三个“持续缩小”。城乡收入倍差从1.96缩小到1.9以内,低收入农户与全省农民收入倍差从2.22缩小到1.9以内,山区26县农民与全省农民收入倍差从1.32缩小到1.2以内。

(三)实现三个“基本翻番”。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创建行政村覆盖率由57%增到100%,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最低收入水平从10万元增到20万元,省级善治(示范)村覆盖率由29.5%增到50%以上。

二、主要举措

(一)实施产业促共富行动。

1.实施强村惠民行动。研究制定强村惠民专项行动方案,深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推行村庄经营模式,规范发展强村公司,完善“飞地”抱团机制,大力推进强村带弱村,实现集体经济年收入20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全覆盖,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50%以上。(厅政策改革处。排第一位的处室为牵头处室,下同)启动实施农民致富增收行动,统筹推进万户农家旅游致富计划、乡村百万屋顶光伏工程等,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户自愿以土地经营权、林权等入股,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厅政策改革处、厅乡村振兴协调处、厅产业信息处、厅社会事业处)强化村集体经济富民惠民功能,积极发挥支持带动小农户增收和推动养老、救助等公共服务普及普惠作用。(厅乡村振兴协调处、厅政策改革处、厅社会事业处)

2.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位一体”合作经济组织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厅政策改革处)深入推进百万高素质农民培训工程和万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工程,促进农民创业创新。制定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倍增计划,制定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政策,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000家左右。(厅政策改革处、厅科教处、厅产业信息处、厅合作经济处、省农业农村宣传中心、省农广校)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强化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比重提高到80%左右。(厅产业信息处、厅政策改革处、厅合作经济处)。启动实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计划,推广生产托管、代耕代种等服务模式,加快培育多元化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行土地流转风险保障金制度,提高规模经营水平。(厅政策改革处、厅产业信息处、厅合作经济处)

3.深化农业“两区”建设。实施粮食生产功能区整治优化,严格保护81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充分发挥种粮主平台作用,强化“吨粮标准”“优地增粮”,实施地力提升、设施配套、功能协同项目,确保每年种植一季以上粮食作物,统筹相关资金项目向粮食生产功能区倾斜。(厅农田建设处、厅种植业处)推进乡村产业“一县一平台”建设,统筹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农业强镇、渔港经济区、农业科技园等整合提升,建成100个现代农业园区,实现涉农县省级平台全覆盖。以县为单位梯次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厅规划处、厅产业信息处)

4.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农业全产业链。推进“农业+”行动,健全农业价值拓展实现机制,丰富乡村经济业态,培育发展“十业万亿”现代乡村产业。开展农业全产业链“链长”制试点,组织梳理农业全产业链图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担任“链主”,推动农业区域特色主导产业打造成为重点全产业链,打造百亿元以上的标志性产业链10条(厅产业信息处、厅种植业处、厅畜牧兽医处、厅渔业渔政处)。围绕粮食生产功能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畜牧、水产品主产区等布局农产品加工基地,优化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引导有实力涉农企业总部、研发机构、加工园区等在县域以下布局,把更多乡村产业增值收益留给农村、留给农民。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计划,建立品牌目录制度,重点支持地方培育区域公用品牌,打造知名企业品牌,推进“一标一品一产业”融合发展,加大农产品地理标志和绿色食品培育力度。规范提升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业,实施省级休闲乡村建设,持续推介休闲农业精品线路,打响“浙里田园”休闲农业品牌,休闲农业产值提高到700亿元。有序开展农业及相关产业统计监测。(厅产业信息处、省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省农场管理站)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评价监测体系建设,科学设置农业生产效率等监测类目。(厅规划处、厅产业信息处)

5.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革新。实施农业生产效率提升计划,区分粮油、蔬菜、畜牧、水产等产业,逐个环节梳理短板和薄弱环节,推进专项攻关。(厅产业信息处、厅规划处、厅种植业处、厅畜牧兽医处、厅渔业渔政处、省农技推广中心)牵头成立适用小型农机具研制推广协调小组,研究制定小型农机具开发发展专项行动方案,建立我省农机装备薄弱环节需求和科研导向目录。实施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行动,分产业、分品种布局若干个农机新产品试验基地、建设300个区域农机综合服务中心,加快农机装备推广应用。(厅农机化处与数字化处、省畜牧农机发展中心)加快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支撑,推动建立与科技、经信等部门及省农科院、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校(所)协同研发推广机制,参与实施“双尖双领”农业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子与风险防控及亚热带森林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布局建设高能级农业科创平台10个以上,大力培育发展农业科技企业,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8%。(厅科教处)启动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推动开展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基因编辑等“卡脖子”关键技术研究攻关,培育现代种业企业20家以上。(厅种植业处、厅畜牧兽医处、厅渔业渔政处、省种子管理站、省淡水水产所、省海洋水产所)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开展百个数字农业工厂试点,推广无土栽培、汽雾栽培等新型农业种植模式和技术。(厅农机化与数字化处、省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启动健康土壤行动计划,推广障碍土壤治理、耕地地力提升技术,全面提升耕地质量水平。(省耕肥管理站)全面推进“肥药两制”改革,培育试点主体1万家,推广测土配方、肥水一体等模式。(厅科教处、省耕肥管理站、省植保农药站)推进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一件事”改革,打通农机、农技应用“最后一公里”。(厅科教处、厅农机化与数字化处、省畜牧农机发展中心、省农技推广中心、省水产推广站)

6.提高重要农产品保供综合能力。实施重要农产品区域布局和分品种生产供给方案,推动优质粮食工程建设,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500万亩左右。(厅产业信息处、厅种植业处、厅畜牧兽医处、厅渔业渔政处)坚持“六化”引领推动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年出栏生猪稳定在1400万头以上,支持大型养殖、屠宰企业建设全产业链,发展湖羊、优质家禽等特色畜牧业产业集群(厅畜牧兽医处、省畜牧农机发展中心)。加快渔业转型升级,建设一批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发展绿色健康养殖,推广新型洁水渔业、稻鱼综合种养、贝藻养殖等绿色养殖模式,创建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50个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200家。(厅渔业渔政处、省水产推广站、省淡水水产所、省海洋水产养殖所)

(二)实施建设促共富行动。

7.开展未来乡村建设试点。持续深化“千万工程”,赋予共同富裕新内涵和数字化未来元素,高质量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乡村基本单元。制定未来乡村建设指导意见,迭代建设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融合化、共享化和未来邻里、文化、健康、低碳、生产、建筑、交通、智慧、治理、党建“五化十场景”,建成一批引领品质生活体验、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江南韵味的示范性乡村新社区。(厅社会事业处、省生态能源站)

8.全域创建新时代美丽乡村。以全面推进全域党建联盟为牵引,推广“大下姜”乡村联合体共富模式,推进乡村片区化、组团式发展,探索党建统领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机制和路径。持续深化“五美联创”,每年创建新时代美丽乡村标杆县10个、示范乡镇100个、美丽乡村共同富裕示范带20条、特色精品村300个。全面开展“人人做园丁、户户讲文明、村村是花园”美丽庭院创建行动,美丽庭院比例35%以上。(厅社会事业处、省生态能源站)

9.实施乡村风貌微改造提升行动。加快“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和修编,实现应编尽编,逐一明确村庄类型,建立村庄发展数据库。持续实施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创建,统筹推进村庄空间梳理、建筑改造、设施植入、设施标志、杆线序化等,科学植入现代功能,彰显美丽乡村的浙江气质。高水平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配置标准化、公共服务配套标准化、工程建设质量标准化和长效管护机制标准化,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分类处理行政村基本全覆盖。全面普及无害化卫生户厕,每年创建省级星级公厕2000座。(厅社会事业处、省生态能源站)

10.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强化与宣传、文旅、体育等部门联动推进的乡村文化建设机制,推动百城万村文化惠民工程在乡村落地。积极开展农民喜闻乐见、参与广泛的农村文化体育活动,打响农民讲故事大赛、乡村春晚等乡村文化活动品牌。深入推进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活化传承农耕文化、传统农耕民俗,持续开展“跟着节气游乡村”等活动。(厅社会事业处、省农业农村宣传中心)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厅直机关党委、省农业农村宣传中心)

11.建设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善治乡村。深入实施万村善治示范工程,5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省级善治(示范)村。深入推进农村党组织建设,积极配合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提升行动,强化党组织全面领导村级组织和村级事务的作用,健全完善“一肩挑”后村社治理体系,推动村社班子高效运转。深化清廉村居建设,完善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推进村级组织与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创新。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建设,推广线上“村民说事”等一批新模式,提升乡村整体智治效能。(厅合作经济处)

(三)实施帮扶促共富行动。

12.创新实施先富带后富“三同步”行动。制定实施先富带后富“三同步”行动方案,统筹推进绿色发展重点县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低收入农户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厅乡村振兴协调处、省生态能源站)对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内的11个县(市),推行“GEP论英雄”改革。出台支持山区县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政策,推进“一县一策”。更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发展,加强对水库库区、移民安置区后期扶持。全面推进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厅乡村振兴协调处)对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8万元以下的行政村开展动态监测。(厅政策改革处)健全进一步做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机制,建立分类改善城乡低收入群体生活的精准政策体系,对有劳动能力的,强化开发式帮促,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对劳动增收能力较弱的,强化“帮扶+保障”,探索建立低收入人群个人发展账户,逐步改善生活;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强化兜底保障,提高生活幸福感,消除年家庭人均收入13000元以下情况。(厅乡村振兴协调处、省生态能源站)

13.打造新型帮共体。制定实施《关于加强山区26县结对帮扶工作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指导意见》政策,在保持现行帮促机制稳定的前提下,推进帮促工作由部门结对帮促为主向社会广泛参与的开放式、开发式帮促转变,完善县村户一体帮促机制,构建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大帮促体系。(厅乡村振兴协调处)派强用好第一书记、农村工作指导员和驻村工作组,牵头推进千个单位扶千村、千个企业结千村、千个侨团(企)帮千村帮扶行动。(厅乡村振兴协调处、厅政策改革处)统筹协调、督促推进高效生态农业、重大项目推进和招引、山海协作、交通水利支持、金融帮扶、科技帮扶、消费帮扶、医疗卫生帮扶、教育事业帮扶、国企结对“手拉手”和民企结对帮扶光彩等重要项目行动,“十四五”期间,每个帮共体通过各种渠道筹集的项目各类资金不少于1亿元,每个县有1个以上的产业飞地。(厅乡村振兴协调处、厅政策改革处、厅计财处、厅产业信息处、厅科教处)

14.构建省内帮促数字化监测体系。加快制定实施省内帮促数字化监测平台建设方案,在一期低收入农户监测系统基础上,进一步打通部门、省市县数据壁垒,迭代拓展到绿色发展重点县、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形成省内帮促综合数据库、低收入农户帮促数字化应用场景、结对村帮促数字化应用场景、绿色发展重点县帮促数字化应用场景“一库三应用”。创新开展低收入农户持续增收数字化重大应用场景建设,建立标准化清单化帮促制度,推进帮促对象集成、帮促政策集成、帮促资金集成、帮促体系集成,加快实现低收入农户帮促需求“一键即达”、部门帮促“一单即联”、社会帮促“一点即上”、帮促工作责任“一查即明”。(厅乡村振兴协调处、省生态能源站)

(四)实施农村改革促共富行动。

15.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办法,全面推开土地经营权抵押。争取扩大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国家试点范围。总结推广义乌等地的农业“标准地”改革经验,创新标准农地制度。(厅政策改革处)深入实施国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稳慎探索农房财产权(含宅基地使用权)更丰富的权能实现形式。开展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通过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盘活闲置农房10万幢以上。(厅合作经济处)配合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在充分保障本村农民居住需求的前提下,探索村集体将农民自愿有偿退出的闲置宅基地和废弃的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转变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建立健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厅政策改革处、厅合作经济处)

16.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建立集体经济组织经营风险防控机制,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体系。实施农民持股计划,探索集体经济股权流转、抵押等实现形式。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制度体系,建立全省一体化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推动长三角互联互通。加快建设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联网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系统,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厅政策改革处)

17.大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集成改革。深化“三权到人(户)、权随人(户)走”改革,全面推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登记备案制度,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坚持稳慎原则,探索推进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退出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在嘉兴、湖州等地探索开展农业转移人口“三权”退出试点。(厅政策改革处、厅合作经济处)

18.健全“两进两回”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健全推进“两进两回”部门联动机制,实施专项推进。(省农办秘书处)组织实施乡村人才振兴行动计划,突出培育乡村振兴领军人才,引进一批乡村振兴领域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领军型团队。全面培育提升乡村产业经营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万人和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四支队伍,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形成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乡村人才体系。(厅人事处、省农广校)

19.开展海洋渔业综合管理改革试点。研究制定开展海洋渔业综合管理改革试点方案,围绕提升渔船本质安全和渔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深化渔船渔港综合管理、渔业资源修复保护、生产安全系统治理等改革创新,探索推进海洋捕捞许可改革、船员培训发证、老旧渔船强制报废、渔船分级管理、省以下捕捞许可审批权限调整、限额捕捞等工作,适当放宽职务船员资质取得、试行老旧渔船强制报废等,构建“渔船投入和渔获产出双向控制”的制度框架。(厅渔业渔政处、省渔业执法总队)

20.开展农业农村投资“一件事”+“明白纸”集成示范试点。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制定土地出让收入10%以上用于农业农村具体办法(省农办秘书处、厅计财处)。率先建立农业农村投资管理数字化平台,重点围绕高频次投资事项场景,编制好农业农村“明白纸”,打造农业最优营商环境。深入推进农业保险提质赠品扩面。(厅计财处)健全涉农金融机构和涉农金融产品体系,推广“无感授信”“整村授信”模式。(厅政策改革处)以“标准农地”和“两区”等为主平台,加大农业重大项目招商推介,建设1000个以上打基础、增后劲的重大项目。(厅计财处)

(五)实施数字促共富行动。

21.加快推进乡村服务数字化。迭代建设多跨协同的乡村振兴重点应用场景,加快集成建设“肥药两制”改革、渔船精密智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农村宅基地管理、省内帮促数字化监测、美丽乡村数字服务、数字畜牧、农民信箱等多跨应用场景,加快构建“乡村大脑+产业地图+未来乡村”建设格局。围绕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推动探索农村公共服务数字化场景建设。(厅农机化与数字化处、厅政策改革处、厅乡村振兴协调处、厅社会事业处、厅科教处、厅畜牧兽医处、厅渔业渔政处、省畜牧农机发展中心、省渔业执法总队、省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

22.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数字化。推进数字技术与种植业、畜牧、渔业生产深度融合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终端监测和数据分析能力,推进生产经营全链条数字化,形成“产业大脑+产业地图+数字农业工厂(基地)”发展模式,建成数字农业园区50个、数字农业工厂400个和电子商务专业村2200个,示范带动种养基地数字化改造3000个,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1800亿元。(厅农机化与数字化处、厅产业信息处、厅种植业处、厅畜牧兽医处、厅渔业渔政处、省畜牧农机发展中心、省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

23.迭代升级数字三农协同应用平台建设。依托全省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覆盖全省、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数字三农协同应用平台,建设1个数据仓、绘制1张乡村重要资源全域地理信息图、打造1个数字化工具箱,推进生产管理、产品流通、行业监管、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等五大领域数字化应用,推广“浙农码”150万次。制定实施全省农业农村系统数字化平台建设规范指引。(厅农机化与数字化处、省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

三、组织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单位要切实提高站位,坚决扛起使命担当,把推进乡村共同富裕摆在重中之重,对标对表、压实责任,建立上下联动、高效协同、一抓到底的贯彻落实机制。省农办、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成立农业农村领域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厅各单位要密切协同,形成合力。各地要抽调精干力量,同步建立相应工作机制。

(二)加大先行先试。充分发挥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省机制,聚焦重点领域,积极配合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文件。系统梳理需要授权的改革清单,积极争取承担全国性的改革试点、探索示范任务,努力在农村宅基地等土地制度改革、农民权益价值实现机制、农业价值拓展实现机制、城乡融合体制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形成创新性、突破性制度成果。

(三)清单推进落实。建立健全清单化推进机制,迭代实施重点任务清单、突破性抓手清单、重大改革清单,明确责任处室、实施闭环管理,工作进展实行一月一报。

(四)健全考评机制。结合乡村振兴绩效考核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建立健全农业农村领域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的综合评价办法。厅各单位推进情况纳入厅年度考核;各地推进情况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


附件: 列入《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重点任务清单和突破性抓    

手清单》责任分解



附件


列入《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重点任务清单和突破性抓手清单》责任分解


一、重要指标(5项)

1.全员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厅产业信息处)

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之比。(厅产业信息处)

3.城乡居民收入倍差。(厅产业信息处)

4.山区26县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省平均之比。(厅乡村振兴协调处)

5.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厅社会事业处)

二、重点任务(22项)

1.启动实施农民致富增收行动,完善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培育10万名农创客,激活闲置农房10万幢以上,推进万户农家旅游致富计划,引导农户自愿以土地经营权、林权等入股企业。(厅政策改革处、厅乡村振兴协调处、厅产业信息处、厅合作经济处、省农业农村宣传中心)

2.全域推进乡村新社区建设,持续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所有行政村实现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创建,建设万个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厅社会事业处)

3.开展未来乡村建设试点,迭代升级未来邻里、现代产业、公共服务、乡村文化、特色风貌、绿色低碳、乡村善治等场景,建成一批引领品质生活体验、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江南韵味的示范性乡村新社区。(厅社会事业处)

4.坚持稳慎原则,探索推进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退出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厅政策改革处、厅合作经济处)

5.配合推行人地钱挂钩、以人定地、钱随人走制度,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分类管理政策,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和新增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厅政策改革处)

6.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系统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厅政策改革处、厅合作经济处)

7.深入实施国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积极稳慎探索农房财产权(含宅基地使用权)更丰富的权能实现形式。(厅合作经济处)

8.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通过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厅合作经济处)

9.配合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建立健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厅政策改革处)

10.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位一体”合作经济组织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立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机制。(厅政策改革处)

11.实施农民持股计划,探索农村集体资产股权流转、抵押等实现形式,建立全省一体化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推动长三角互联互通。(厅政策改革处)

12.统筹推进高效生态农业、现代乡村产业、村级集体经济等协同发展,梯次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厅规划处)

13.实施稳粮保供综合能力提升工程,推动优质粮食工程建设,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加快渔业、畜牧业转型升级,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到5.5万元/人。(厅种植业处、厅畜牧兽医处、厅渔业渔政处)

14.推进“农业+”行动,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农业全产业链,推进乡村产业“一县一平台”建设。(厅产业信息处、厅种植业处、厅畜牧兽医处、厅渔业渔政处、厅规划处)

15.健全“两进两回”长效机制,实施新乡贤带富工程,培养一批乡土人才。(省农办秘书处)

16.健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长长效机制,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组建强村公司,实现集体经济年收入20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全覆盖,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到50%以上。(厅政策改革处)

17.强化村集体经济富民惠民功能,积极发挥支持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和推动养老、救助等公共服务普及普惠的作用。(厅乡村振兴协调处、厅政策改革处、厅社会事业处)

18.全面开展城乡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动态消除危房安全隐患,完善常态化长效治理改造机制,探索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基本住房安全保障机制,在传统村落科学保护前提下,深入实施“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厅乡村振兴协调处)

19.实施先富带后富“三同步”行动,在绿色发展重点县推行“GEP论英雄”改革,开展千个单位扶千村、千个企业结千村、千个侨团(企)帮千村帮扶,建立低收入群体标准化清单化帮促制度,强化“帮扶+保障”。(厅乡村振兴协调处)

20.全面推进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深化景宁全国民族地区城乡融合发展试点。(厅乡村振兴协调处)

21.深入实施万村善治工程,全省5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省级善治(示范)村。(厅合作经济处)

22.全面加强经济安全,强化资源、能源、粮食安全保障,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经济金融风险的底线。(厅种植业处)

三、突破性抓手(4项)

1.新一轮乡村集成改革。2021年度目标:批复绍兴、衢州2市和杭州市萧山区等16个县(市、区)为第一批省级新时代乡村集成改革试点,启动第二批省级试点申报,扩大农村土地第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范围。(厅政策改革处)

2.持续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2021年度目标:①创建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5000个、其中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占比达到30%。②新培育新时代美丽乡村标杆县10个、示范乡镇100个、特色精品村300个。③省级善治(示范)村占比达到40%。(厅社会事业处、厅合作经济处)

3.强村惠民行动。2021年度目标:①全省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到60%以上。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95。③农业劳动生产率4.3万元/人。(厅政策改革处、厅产业信息处)

4.先富带后富“三同步”行动。2021年度目标:①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5万元,增长10%。②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收入最低水平9000元。(厅乡村振兴协调处)


分享:
字体: [

]
打印
索引号 002508369/2021-79044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区农业农村局
成文日期 2021-12-13
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 浙江省乡村振兴局关于印发《农业农村领域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1-12-13
信息来源:
浏览量:

各市、县(市、区)农办、农业农村局(渔业主管局)、乡村振兴局(扶贫办),厅各单位:

现将《农业农村领域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此页无正文)


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  


浙江省乡村振兴局

2021年7月5日




农业农村领域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

行动计划(2021-2025年)


为深入贯彻省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深入实施新时代浙江“三农”工作“369”行动,奋力打造农业农村领域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标志性成果,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目标

到2025年,乡村振兴示范省高质量建成,共同富裕现代化乡村基本单元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高效生态农业质量效益明显提高,新时代美丽乡村全域创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农民全生命周期需求普遍得到更高水平满足,争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先行示范。

(一)实现三个“万元新增”。农业劳动生产率从4.1万元/人增加到5.5万元/人,农民收入从31930元增加到4.4万元,低收入农户收入从14365元增加到2.4万元。

(二)实现三个“持续缩小”。城乡收入倍差从1.96缩小到1.9以内,低收入农户与全省农民收入倍差从2.22缩小到1.9以内,山区26县农民与全省农民收入倍差从1.32缩小到1.2以内。

(三)实现三个“基本翻番”。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创建行政村覆盖率由57%增到100%,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最低收入水平从10万元增到20万元,省级善治(示范)村覆盖率由29.5%增到50%以上。

二、主要举措

(一)实施产业促共富行动。

1.实施强村惠民行动。研究制定强村惠民专项行动方案,深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推行村庄经营模式,规范发展强村公司,完善“飞地”抱团机制,大力推进强村带弱村,实现集体经济年收入20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全覆盖,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50%以上。(厅政策改革处。排第一位的处室为牵头处室,下同)启动实施农民致富增收行动,统筹推进万户农家旅游致富计划、乡村百万屋顶光伏工程等,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户自愿以土地经营权、林权等入股,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厅政策改革处、厅乡村振兴协调处、厅产业信息处、厅社会事业处)强化村集体经济富民惠民功能,积极发挥支持带动小农户增收和推动养老、救助等公共服务普及普惠作用。(厅乡村振兴协调处、厅政策改革处、厅社会事业处)

2.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位一体”合作经济组织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厅政策改革处)深入推进百万高素质农民培训工程和万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工程,促进农民创业创新。制定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倍增计划,制定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政策,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000家左右。(厅政策改革处、厅科教处、厅产业信息处、厅合作经济处、省农业农村宣传中心、省农广校)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强化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比重提高到80%左右。(厅产业信息处、厅政策改革处、厅合作经济处)。启动实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计划,推广生产托管、代耕代种等服务模式,加快培育多元化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行土地流转风险保障金制度,提高规模经营水平。(厅政策改革处、厅产业信息处、厅合作经济处)

3.深化农业“两区”建设。实施粮食生产功能区整治优化,严格保护81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充分发挥种粮主平台作用,强化“吨粮标准”“优地增粮”,实施地力提升、设施配套、功能协同项目,确保每年种植一季以上粮食作物,统筹相关资金项目向粮食生产功能区倾斜。(厅农田建设处、厅种植业处)推进乡村产业“一县一平台”建设,统筹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农业强镇、渔港经济区、农业科技园等整合提升,建成100个现代农业园区,实现涉农县省级平台全覆盖。以县为单位梯次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厅规划处、厅产业信息处)

4.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农业全产业链。推进“农业+”行动,健全农业价值拓展实现机制,丰富乡村经济业态,培育发展“十业万亿”现代乡村产业。开展农业全产业链“链长”制试点,组织梳理农业全产业链图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担任“链主”,推动农业区域特色主导产业打造成为重点全产业链,打造百亿元以上的标志性产业链10条(厅产业信息处、厅种植业处、厅畜牧兽医处、厅渔业渔政处)。围绕粮食生产功能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畜牧、水产品主产区等布局农产品加工基地,优化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引导有实力涉农企业总部、研发机构、加工园区等在县域以下布局,把更多乡村产业增值收益留给农村、留给农民。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计划,建立品牌目录制度,重点支持地方培育区域公用品牌,打造知名企业品牌,推进“一标一品一产业”融合发展,加大农产品地理标志和绿色食品培育力度。规范提升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业,实施省级休闲乡村建设,持续推介休闲农业精品线路,打响“浙里田园”休闲农业品牌,休闲农业产值提高到700亿元。有序开展农业及相关产业统计监测。(厅产业信息处、省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省农场管理站)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评价监测体系建设,科学设置农业生产效率等监测类目。(厅规划处、厅产业信息处)

5.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革新。实施农业生产效率提升计划,区分粮油、蔬菜、畜牧、水产等产业,逐个环节梳理短板和薄弱环节,推进专项攻关。(厅产业信息处、厅规划处、厅种植业处、厅畜牧兽医处、厅渔业渔政处、省农技推广中心)牵头成立适用小型农机具研制推广协调小组,研究制定小型农机具开发发展专项行动方案,建立我省农机装备薄弱环节需求和科研导向目录。实施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行动,分产业、分品种布局若干个农机新产品试验基地、建设300个区域农机综合服务中心,加快农机装备推广应用。(厅农机化处与数字化处、省畜牧农机发展中心)加快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支撑,推动建立与科技、经信等部门及省农科院、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校(所)协同研发推广机制,参与实施“双尖双领”农业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子与风险防控及亚热带森林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布局建设高能级农业科创平台10个以上,大力培育发展农业科技企业,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8%。(厅科教处)启动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推动开展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基因编辑等“卡脖子”关键技术研究攻关,培育现代种业企业20家以上。(厅种植业处、厅畜牧兽医处、厅渔业渔政处、省种子管理站、省淡水水产所、省海洋水产所)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开展百个数字农业工厂试点,推广无土栽培、汽雾栽培等新型农业种植模式和技术。(厅农机化与数字化处、省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启动健康土壤行动计划,推广障碍土壤治理、耕地地力提升技术,全面提升耕地质量水平。(省耕肥管理站)全面推进“肥药两制”改革,培育试点主体1万家,推广测土配方、肥水一体等模式。(厅科教处、省耕肥管理站、省植保农药站)推进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一件事”改革,打通农机、农技应用“最后一公里”。(厅科教处、厅农机化与数字化处、省畜牧农机发展中心、省农技推广中心、省水产推广站)

6.提高重要农产品保供综合能力。实施重要农产品区域布局和分品种生产供给方案,推动优质粮食工程建设,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500万亩左右。(厅产业信息处、厅种植业处、厅畜牧兽医处、厅渔业渔政处)坚持“六化”引领推动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年出栏生猪稳定在1400万头以上,支持大型养殖、屠宰企业建设全产业链,发展湖羊、优质家禽等特色畜牧业产业集群(厅畜牧兽医处、省畜牧农机发展中心)。加快渔业转型升级,建设一批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发展绿色健康养殖,推广新型洁水渔业、稻鱼综合种养、贝藻养殖等绿色养殖模式,创建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50个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200家。(厅渔业渔政处、省水产推广站、省淡水水产所、省海洋水产养殖所)

(二)实施建设促共富行动。

7.开展未来乡村建设试点。持续深化“千万工程”,赋予共同富裕新内涵和数字化未来元素,高质量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乡村基本单元。制定未来乡村建设指导意见,迭代建设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融合化、共享化和未来邻里、文化、健康、低碳、生产、建筑、交通、智慧、治理、党建“五化十场景”,建成一批引领品质生活体验、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江南韵味的示范性乡村新社区。(厅社会事业处、省生态能源站)

8.全域创建新时代美丽乡村。以全面推进全域党建联盟为牵引,推广“大下姜”乡村联合体共富模式,推进乡村片区化、组团式发展,探索党建统领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机制和路径。持续深化“五美联创”,每年创建新时代美丽乡村标杆县10个、示范乡镇100个、美丽乡村共同富裕示范带20条、特色精品村300个。全面开展“人人做园丁、户户讲文明、村村是花园”美丽庭院创建行动,美丽庭院比例35%以上。(厅社会事业处、省生态能源站)

9.实施乡村风貌微改造提升行动。加快“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和修编,实现应编尽编,逐一明确村庄类型,建立村庄发展数据库。持续实施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创建,统筹推进村庄空间梳理、建筑改造、设施植入、设施标志、杆线序化等,科学植入现代功能,彰显美丽乡村的浙江气质。高水平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配置标准化、公共服务配套标准化、工程建设质量标准化和长效管护机制标准化,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分类处理行政村基本全覆盖。全面普及无害化卫生户厕,每年创建省级星级公厕2000座。(厅社会事业处、省生态能源站)

10.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强化与宣传、文旅、体育等部门联动推进的乡村文化建设机制,推动百城万村文化惠民工程在乡村落地。积极开展农民喜闻乐见、参与广泛的农村文化体育活动,打响农民讲故事大赛、乡村春晚等乡村文化活动品牌。深入推进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活化传承农耕文化、传统农耕民俗,持续开展“跟着节气游乡村”等活动。(厅社会事业处、省农业农村宣传中心)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厅直机关党委、省农业农村宣传中心)

11.建设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善治乡村。深入实施万村善治示范工程,5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省级善治(示范)村。深入推进农村党组织建设,积极配合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提升行动,强化党组织全面领导村级组织和村级事务的作用,健全完善“一肩挑”后村社治理体系,推动村社班子高效运转。深化清廉村居建设,完善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推进村级组织与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创新。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建设,推广线上“村民说事”等一批新模式,提升乡村整体智治效能。(厅合作经济处)

(三)实施帮扶促共富行动。

12.创新实施先富带后富“三同步”行动。制定实施先富带后富“三同步”行动方案,统筹推进绿色发展重点县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低收入农户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厅乡村振兴协调处、省生态能源站)对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内的11个县(市),推行“GEP论英雄”改革。出台支持山区县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政策,推进“一县一策”。更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发展,加强对水库库区、移民安置区后期扶持。全面推进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厅乡村振兴协调处)对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8万元以下的行政村开展动态监测。(厅政策改革处)健全进一步做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机制,建立分类改善城乡低收入群体生活的精准政策体系,对有劳动能力的,强化开发式帮促,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对劳动增收能力较弱的,强化“帮扶+保障”,探索建立低收入人群个人发展账户,逐步改善生活;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强化兜底保障,提高生活幸福感,消除年家庭人均收入13000元以下情况。(厅乡村振兴协调处、省生态能源站)

13.打造新型帮共体。制定实施《关于加强山区26县结对帮扶工作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指导意见》政策,在保持现行帮促机制稳定的前提下,推进帮促工作由部门结对帮促为主向社会广泛参与的开放式、开发式帮促转变,完善县村户一体帮促机制,构建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大帮促体系。(厅乡村振兴协调处)派强用好第一书记、农村工作指导员和驻村工作组,牵头推进千个单位扶千村、千个企业结千村、千个侨团(企)帮千村帮扶行动。(厅乡村振兴协调处、厅政策改革处)统筹协调、督促推进高效生态农业、重大项目推进和招引、山海协作、交通水利支持、金融帮扶、科技帮扶、消费帮扶、医疗卫生帮扶、教育事业帮扶、国企结对“手拉手”和民企结对帮扶光彩等重要项目行动,“十四五”期间,每个帮共体通过各种渠道筹集的项目各类资金不少于1亿元,每个县有1个以上的产业飞地。(厅乡村振兴协调处、厅政策改革处、厅计财处、厅产业信息处、厅科教处)

14.构建省内帮促数字化监测体系。加快制定实施省内帮促数字化监测平台建设方案,在一期低收入农户监测系统基础上,进一步打通部门、省市县数据壁垒,迭代拓展到绿色发展重点县、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形成省内帮促综合数据库、低收入农户帮促数字化应用场景、结对村帮促数字化应用场景、绿色发展重点县帮促数字化应用场景“一库三应用”。创新开展低收入农户持续增收数字化重大应用场景建设,建立标准化清单化帮促制度,推进帮促对象集成、帮促政策集成、帮促资金集成、帮促体系集成,加快实现低收入农户帮促需求“一键即达”、部门帮促“一单即联”、社会帮促“一点即上”、帮促工作责任“一查即明”。(厅乡村振兴协调处、省生态能源站)

(四)实施农村改革促共富行动。

15.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办法,全面推开土地经营权抵押。争取扩大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国家试点范围。总结推广义乌等地的农业“标准地”改革经验,创新标准农地制度。(厅政策改革处)深入实施国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稳慎探索农房财产权(含宅基地使用权)更丰富的权能实现形式。开展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通过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盘活闲置农房10万幢以上。(厅合作经济处)配合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在充分保障本村农民居住需求的前提下,探索村集体将农民自愿有偿退出的闲置宅基地和废弃的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转变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建立健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厅政策改革处、厅合作经济处)

16.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建立集体经济组织经营风险防控机制,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体系。实施农民持股计划,探索集体经济股权流转、抵押等实现形式。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制度体系,建立全省一体化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推动长三角互联互通。加快建设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联网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系统,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厅政策改革处)

17.大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集成改革。深化“三权到人(户)、权随人(户)走”改革,全面推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登记备案制度,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坚持稳慎原则,探索推进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退出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在嘉兴、湖州等地探索开展农业转移人口“三权”退出试点。(厅政策改革处、厅合作经济处)

18.健全“两进两回”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健全推进“两进两回”部门联动机制,实施专项推进。(省农办秘书处)组织实施乡村人才振兴行动计划,突出培育乡村振兴领军人才,引进一批乡村振兴领域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领军型团队。全面培育提升乡村产业经营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万人和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四支队伍,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形成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乡村人才体系。(厅人事处、省农广校)

19.开展海洋渔业综合管理改革试点。研究制定开展海洋渔业综合管理改革试点方案,围绕提升渔船本质安全和渔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深化渔船渔港综合管理、渔业资源修复保护、生产安全系统治理等改革创新,探索推进海洋捕捞许可改革、船员培训发证、老旧渔船强制报废、渔船分级管理、省以下捕捞许可审批权限调整、限额捕捞等工作,适当放宽职务船员资质取得、试行老旧渔船强制报废等,构建“渔船投入和渔获产出双向控制”的制度框架。(厅渔业渔政处、省渔业执法总队)

20.开展农业农村投资“一件事”+“明白纸”集成示范试点。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制定土地出让收入10%以上用于农业农村具体办法(省农办秘书处、厅计财处)。率先建立农业农村投资管理数字化平台,重点围绕高频次投资事项场景,编制好农业农村“明白纸”,打造农业最优营商环境。深入推进农业保险提质赠品扩面。(厅计财处)健全涉农金融机构和涉农金融产品体系,推广“无感授信”“整村授信”模式。(厅政策改革处)以“标准农地”和“两区”等为主平台,加大农业重大项目招商推介,建设1000个以上打基础、增后劲的重大项目。(厅计财处)

(五)实施数字促共富行动。

21.加快推进乡村服务数字化。迭代建设多跨协同的乡村振兴重点应用场景,加快集成建设“肥药两制”改革、渔船精密智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农村宅基地管理、省内帮促数字化监测、美丽乡村数字服务、数字畜牧、农民信箱等多跨应用场景,加快构建“乡村大脑+产业地图+未来乡村”建设格局。围绕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推动探索农村公共服务数字化场景建设。(厅农机化与数字化处、厅政策改革处、厅乡村振兴协调处、厅社会事业处、厅科教处、厅畜牧兽医处、厅渔业渔政处、省畜牧农机发展中心、省渔业执法总队、省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

22.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数字化。推进数字技术与种植业、畜牧、渔业生产深度融合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终端监测和数据分析能力,推进生产经营全链条数字化,形成“产业大脑+产业地图+数字农业工厂(基地)”发展模式,建成数字农业园区50个、数字农业工厂400个和电子商务专业村2200个,示范带动种养基地数字化改造3000个,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1800亿元。(厅农机化与数字化处、厅产业信息处、厅种植业处、厅畜牧兽医处、厅渔业渔政处、省畜牧农机发展中心、省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

23.迭代升级数字三农协同应用平台建设。依托全省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覆盖全省、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数字三农协同应用平台,建设1个数据仓、绘制1张乡村重要资源全域地理信息图、打造1个数字化工具箱,推进生产管理、产品流通、行业监管、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等五大领域数字化应用,推广“浙农码”150万次。制定实施全省农业农村系统数字化平台建设规范指引。(厅农机化与数字化处、省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

三、组织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单位要切实提高站位,坚决扛起使命担当,把推进乡村共同富裕摆在重中之重,对标对表、压实责任,建立上下联动、高效协同、一抓到底的贯彻落实机制。省农办、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成立农业农村领域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厅各单位要密切协同,形成合力。各地要抽调精干力量,同步建立相应工作机制。

(二)加大先行先试。充分发挥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省机制,聚焦重点领域,积极配合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文件。系统梳理需要授权的改革清单,积极争取承担全国性的改革试点、探索示范任务,努力在农村宅基地等土地制度改革、农民权益价值实现机制、农业价值拓展实现机制、城乡融合体制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形成创新性、突破性制度成果。

(三)清单推进落实。建立健全清单化推进机制,迭代实施重点任务清单、突破性抓手清单、重大改革清单,明确责任处室、实施闭环管理,工作进展实行一月一报。

(四)健全考评机制。结合乡村振兴绩效考核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建立健全农业农村领域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的综合评价办法。厅各单位推进情况纳入厅年度考核;各地推进情况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


附件: 列入《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重点任务清单和突破性抓    

手清单》责任分解



附件


列入《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重点任务清单和突破性抓手清单》责任分解


一、重要指标(5项)

1.全员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厅产业信息处)

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之比。(厅产业信息处)

3.城乡居民收入倍差。(厅产业信息处)

4.山区26县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省平均之比。(厅乡村振兴协调处)

5.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厅社会事业处)

二、重点任务(22项)

1.启动实施农民致富增收行动,完善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培育10万名农创客,激活闲置农房10万幢以上,推进万户农家旅游致富计划,引导农户自愿以土地经营权、林权等入股企业。(厅政策改革处、厅乡村振兴协调处、厅产业信息处、厅合作经济处、省农业农村宣传中心)

2.全域推进乡村新社区建设,持续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所有行政村实现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创建,建设万个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厅社会事业处)

3.开展未来乡村建设试点,迭代升级未来邻里、现代产业、公共服务、乡村文化、特色风貌、绿色低碳、乡村善治等场景,建成一批引领品质生活体验、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江南韵味的示范性乡村新社区。(厅社会事业处)

4.坚持稳慎原则,探索推进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退出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厅政策改革处、厅合作经济处)

5.配合推行人地钱挂钩、以人定地、钱随人走制度,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分类管理政策,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和新增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厅政策改革处)

6.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系统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厅政策改革处、厅合作经济处)

7.深入实施国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积极稳慎探索农房财产权(含宅基地使用权)更丰富的权能实现形式。(厅合作经济处)

8.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通过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厅合作经济处)

9.配合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建立健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厅政策改革处)

10.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位一体”合作经济组织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立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机制。(厅政策改革处)

11.实施农民持股计划,探索农村集体资产股权流转、抵押等实现形式,建立全省一体化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推动长三角互联互通。(厅政策改革处)

12.统筹推进高效生态农业、现代乡村产业、村级集体经济等协同发展,梯次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厅规划处)

13.实施稳粮保供综合能力提升工程,推动优质粮食工程建设,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加快渔业、畜牧业转型升级,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到5.5万元/人。(厅种植业处、厅畜牧兽医处、厅渔业渔政处)

14.推进“农业+”行动,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农业全产业链,推进乡村产业“一县一平台”建设。(厅产业信息处、厅种植业处、厅畜牧兽医处、厅渔业渔政处、厅规划处)

15.健全“两进两回”长效机制,实施新乡贤带富工程,培养一批乡土人才。(省农办秘书处)

16.健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长长效机制,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组建强村公司,实现集体经济年收入20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全覆盖,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到50%以上。(厅政策改革处)

17.强化村集体经济富民惠民功能,积极发挥支持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和推动养老、救助等公共服务普及普惠的作用。(厅乡村振兴协调处、厅政策改革处、厅社会事业处)

18.全面开展城乡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动态消除危房安全隐患,完善常态化长效治理改造机制,探索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基本住房安全保障机制,在传统村落科学保护前提下,深入实施“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厅乡村振兴协调处)

19.实施先富带后富“三同步”行动,在绿色发展重点县推行“GEP论英雄”改革,开展千个单位扶千村、千个企业结千村、千个侨团(企)帮千村帮扶,建立低收入群体标准化清单化帮促制度,强化“帮扶+保障”。(厅乡村振兴协调处)

20.全面推进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深化景宁全国民族地区城乡融合发展试点。(厅乡村振兴协调处)

21.深入实施万村善治工程,全省5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省级善治(示范)村。(厅合作经济处)

22.全面加强经济安全,强化资源、能源、粮食安全保障,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经济金融风险的底线。(厅种植业处)

三、突破性抓手(4项)

1.新一轮乡村集成改革。2021年度目标:批复绍兴、衢州2市和杭州市萧山区等16个县(市、区)为第一批省级新时代乡村集成改革试点,启动第二批省级试点申报,扩大农村土地第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范围。(厅政策改革处)

2.持续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2021年度目标:①创建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5000个、其中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占比达到30%。②新培育新时代美丽乡村标杆县10个、示范乡镇100个、特色精品村300个。③省级善治(示范)村占比达到40%。(厅社会事业处、厅合作经济处)

3.强村惠民行动。2021年度目标:①全省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到60%以上。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95。③农业劳动生产率4.3万元/人。(厅政策改革处、厅产业信息处)

4.先富带后富“三同步”行动。2021年度目标:①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5万元,增长10%。②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收入最低水平9000元。(厅乡村振兴协调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