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508748/2021-8138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单位 | 青山湖街道 | 发文日期 | 2021-12-24 |
“十三五”规划总结
“十三五”期间,是青山湖街道应对重大挑战、经受重大考验、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也是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五年来,青山湖街道在区委、区政府和科技城的正确领导下,以服务保障科技城建设为首要任务,紧紧围绕“科技新城、品质新区”目标,抓住科技城建设发展之机遇,发挥党建统领作用,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力打造“四清”青山,有力地保障了科技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较好发展。五年来,相继获得国家卫生镇、浙江省书香城镇、杭州市语言文字规范化乡镇(街道);杭州市第一批数字赋能基层社会治理十佳乡镇(街道)等30余项荣誉称号。主要经济指标始终保持在合理增长区间,预计2020年全年实现财政收入36.54亿元(含科技城);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20.5亿元,同比增长17.1%;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亿元;完成服务业增加值56.54亿元(含科技城),同比增长14.5%;实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49万元。各项指标均居全区18个镇(街)前列,谱写出了青山湖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
五年来,始终坚持打造“清朗”青山,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十三五”以来,青山湖街道始终坚持党建统领全局,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方针,发挥纪组宣统工青妇各方力量,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为推进各项中心重点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思想理论建设持续深化。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理念,抓紧抓实党的群众路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贯彻,切实提高全体党员的党性修养。
干部队伍建设成效明显。注重在各项中心工作中培养锻炼干部,牢固树立“一个党员一面旗”的意识,“十三五”期间共创成五星级党组织1个,四星级党组织2个,发展党员105人,23名一般干部走上中层岗位,5名优秀年轻干部走上区管干部岗位,5名区管干部走上更重要的岗位。
党风廉政建设有效推进。按照“党委领导、纪委主抓”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和中央八项规定,坚持不懈纠正“四风”,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全力推动实现村级“小微权力”规范运行有效监督。
五年来,始终坚持打造“清零”青山,服务科技城坚强有力。街道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科技城,为了科技城一切”理念,持续深入开展四大攻坚战,为科技城建设做好要素保障。五年来,累计完成房屋拆迁1709户、征地和青苗兑现近19000亩,存量土地盘活21宗284亩,闲置土地收储318亩,置换空间700余亩,开展安置户分房选房5次,累计安置人口3000余人,确保了科技城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加快产城融合发展步伐,开展青山老集镇有机更新,越秀城市综合体、宝龙城市广场、创业广场等陆续登场,中天、旭辉、保亿、中粮、绿城、蓝城等房产入住开发,万豪酒店、航站楼陆续投用。创新推进村级留用地开发,每年可为10个村创收3500万元。
五年来,始终坚持打造“清丽”青山,城乡面貌全面升级。十三五以来青山湖街道以“乡村振兴”为统领,全域景区化为目标,统筹城乡一体发展。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截至2020年10月,2020年全年实现财政收入36.54亿元(含科技城);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20.5亿元,预计全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9万元。产业能级不断提升。五年来共淘汰落后产能企业92家,整治低小散企业84家,完成雷竹低产改造8000亩,扶持发展蔬菜、水果基地3275亩,科技示范基地13个(户),成功创建杭州市级美丽农业示范工程项目2个、区级3个。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地铁5号线、绕城西复线、科技大道改扩建全面完工,交通融杭先行一步。累计投入1.5亿元,完成美丽公路建设95.7公里,农村路网不断完善。完成青山、泉口安置小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幸福家园等三个安置小区配套。青山公园、狮山公园、南干渠生态健身走廊精彩亮相。环境治理成效明显。打好“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国卫创建”等系列组合拳,累计拆除各类违法建筑6300余处82万平方米,完成危房解危430处;开展集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和全域截污纳管工作,实现生活污水截污纳管全覆盖;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全力开展剿劣行动,全域水体基本达到Ⅲ类水以上。创新开展环卫市场化运作,成功通过国家卫生镇创建。
五年来,始终坚持打造“清静”青山,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共享科技城发展成果。社会保障不断扩面,基本实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全覆盖;制定完善青山湖街道长寿金、大病救助、困难家庭救助等办法,累计发放低保金、救助金等各类补助资金近1亿元;完成失地农民退款人员6029人,退款金额1.38亿元。社会事业蓬勃发展。顺利完成“撤村建居”工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完成大园新城幼儿园、科技城二小、杭氧和苑幼儿园等一批教学工程建设,发放各类教育补助、奖教金3000余万元。作为浙江省种文化的发起地,成功打造青山农民管乐团和街道图书分馆两张文化“金名片”。深入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投入1000万元,开展区、街道两级4个美丽乡村建设,白水涧村创成3A级村落景区。社会治理扎实有效。全力推进智慧安防建设,组建运行66个全科网格队伍及285名平安巡防力量,创新实施“三快”工作法;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线上与线下融合、用自治推动共治”的模式,推动数字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成功打造 “青和翼”智慧青山管理平台和“青山湖卫士”服务公众号;以信访包保大比拼为载体,减积重化,积极开展街道信访矛盾问题的处置化解,顺利完成杭州市社会治安挂牌乡镇整改,群众安全感、满意率明显增强。
存在的短板和问题
即将过去的 “十三五”是街道干群奋发进取,埋头苦干的五年,我们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在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街道自身发展缺乏统一规划,提前谋划不够。
如科技城核心区块以外的11个村没有相应的发展规划编制和目标定位,科技城核心区与城中村发展不均匀,横畈老集镇建设没有规划等,在社区建设和城市化进程方面,也没有统一的规划。在各类民生需求上没能做到提前谋划,未能跟上科技城发展的步伐。比如:教育资源、医疗医院的滞后无法满足需求。这几年每年都有一百多个学生分流到横畈小学,这两年随着科技城二小建设完成后,小学就学有所缓解但马上又面临中学的饱和。街道只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民办专科医院,没有一家综合性医院落地。
二、街道自身发展与科技城发展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一)街道自身产业发展还需努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还需加快,产业发展受到要素瓶颈制约较大,特别是土地要素的制约,严重制约青山湖街道小微企业扩量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推进不够,规模化农业和高端农业发展还没有形成自身特色。
(二)配套设施建设不足,三产服务水平还需提升。如农村路网建设、安置小区建设、教育、医疗等相关配套建设和休闲、娱乐等三产服务业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与科技城发展要求还有差距。全域景区化建设还不到位,还没有充分利用径山、白水涧、洞霄宫等自然、历史、人文资源进行开发建设,与打造科技城的后花园要求有较大差距。
三、乡村振兴力度不够,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一是科技城内外发展不平衡。从这几年消薄情况看,科技城核心区块村社的发展和距离较偏远村社(尤其是横畈区块)发展存在较大差距,8个集体经济薄弱村7个在横畈区块。二是科技城新城与老集镇发展不平衡。老集镇无论是在城市建设、城市整体面貌、城市管理等各方面都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十四五工作思路:
街道将根据区委、区政府和科技城管委会的部署要求,把精力集中到抓社会治理和城市能级提升,推动街道各项事业更好发展,为科技城发展做好内当家和贤内助。重点抓好“四城建设”:
一、加快新城建设,推进城市有机更新
(一)牢固树立服务科技城的大局意识,全力做好科技城要素保障工作。严格按照“一表清”的工作要求,科学安排,克难攻坚,脚踏实地,主动迎接科技城“高强度、快节奏、大规模”征迁任务的新考验。实施土地要素保障四大攻坚战,全力做好科技城项目落地服务保障,加快横畈平台等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步伐,积极做好城中村改造和区政府、科技城交给的各项拆迁、土地征收、青苗兑现和坟墓迁移任务;高度重视安置工作,根据安置房建设进展情况及时完成安置房分房工作,为科技城的发展打开新空间。
(二)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动能。作为“东部领跑”的主战场之一,我们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构建“北中南区域布局优化、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公共服务保障有力”的发展新格局,推动经济向形态更高、结构更优、质效更好的方向发展。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依托科技城产业集聚优势,以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为方向,积极开拓新领域、新产业、新空间,盘活存量土地,扶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深化服务内容,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软环境。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深入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结合党建统领乡村振兴工作,积极打造安村村、研里村、朱村村等多个水果、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争取更多美丽农业项目落户青山湖街道。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为科技城做强配套为目标,发展商贸服务业、现代旅游业。推动青山老集镇改造提升,招引培育高端餐饮、住宿、娱乐、休闲等项目,优化提升商圈业态。推动旅游景区整治提升和农家乐转型升级,发展高端民宿,推进村落景区项目申报、建设,打造农村生活体验样板区。
二、推进靓城建设,提升城乡面貌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牢固树立全街域景区化理念,着力提升城乡形象,建成以青山湖为中心,以地铁交通为轴,“含山纳水、城湖相映”的田园城市,使城镇更具品质、更有活力,使农村更具特色、更有魅力。全面开展新时代美丽青山湖建设。与科技城国土规划局、科投公司共同谋划“靓城行动”三年计划。顺利完成区和街道两级四个美丽乡村和精品村、特色村建设。不断深化生态环境治理。深化“三改一拆”,强化依法治违拆违长效机制,加强农民建房审批及监管,严格落实农民建房“三带图四到场”机制,继续完善“四到场”一挂牌制度。持续发力“五水共治”,重点推进青山湖综合保护,实施农村饮用水达标提升工程,长效落实“河长制”,确保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持续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继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持续完善农村路网建设;加快完成横畈集镇市政配套及环境整治提升工程,不断完善居住配套设施。
三、提升治城建设,优化社会治理
高质量完成村社组织换届工作。把村社换届工作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确保选举稳定有效,村社负责人“一肩挑”全面完成。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持续实施精密智控,对首次进入青山湖街道境内的外来人员进行短信提醒;对外来人员继续实行出租房“双码”登记入住管理制度;继续做好重点地区的“测温+亮码+戴口罩”进入举措。创新开展社区城市治理工作。指导社区谋划好“城市党建日”各项活动,指导各小区排摸推选党员楼道长。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持续推进电瓶车智能停充电棚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设,不断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联动工作体系。加快产城融合,共享科技城发展成果。主动接受科技城的辐射、引领、示范,推动街道各村社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继续加大民生投入,逐步形成与科技城人口集聚和城市建设规模相配套、相适应的教育医疗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四、谋划智城建设,推进科技新城
(一)深入实施“雪亮工程”建设,完成智慧平安建设项目。启动公共区域“雪亮工程”四期视频监控增设项目;全面推广“青山湖卫士”平安巡防小程序和“青和翼”·智慧青山管理平台试运行;完成智慧安防社区(村)建设项目整体运行。进一步探索把智慧城管、民生服务、应急指挥等等纳入整个智慧平台中。
(二)理顺“大城管”管理体制,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
落实科技城、街道范围城市管理统一归口,明确与科技城安全生产、消防、生态环保等工作权责的划分;进一步理顺与平台公司资金运行及保障、运维保障等方面运行合作方式;组建整合现有城市管理相关社会力量,顺畅机制运行,防止管理真空或盲区。加快实施九个停车场建设,新增停车位约1500个。
(三)开展“城市大脑”工作尝试,探索智慧化治理模式。紧跟科技城发展步伐,参照学习周边成功案例,开展“城市大脑”工作尝试,不断探索智慧化治理模式,打造特色街区和社区,把城市大脑的触角延伸到最后一公里。更好地解决社会治理和“科产城人”融合中的难题,让市民更方便,政府更高效。
2021年12月24日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