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508369/2022-8291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单位 | 区农业农村局 | 发文日期 | 2022-06-17 |
尊敬的顾晓波代表:
你在区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数字农业建设的意见》已交我局主办,区数据资源管理局协办,现答复如下:
首先,对您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数字乡村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您针对我区近年来数字农业发展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从数字农业的数据归集、设施应用、财政投入等方面提出了下一步的建议。根据您对现状的分析以及提出的建议,现将有关办理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夯实数字农业基础”建议的答复
1.提升农村基础设施能级。实施乡村信息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加快农村网络普及覆盖与升级换代。加快乡村5G基站建设,推动5G网络与泛在感知、万物互联等物联网技术融合应用,扩大农业农村场景应用,目前,临安已建成通信基站1369个、5G基站579个,实现光纤入户全覆盖、村级应急发布全覆盖。推动乡村水利、公路、电力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加快自动感知终端广泛应用。加强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数据完整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2.构建跨部门数据资源体系。在浙江乡村大脑的构架下,按照“12个统一”原则,贯通省、市、区、镇、村五级数据,归集18个涉农部门数据近6500万条,如农业自然资源大数据、重要农业种质资源大数据、农村集体资产大数据、农村宅基地大数据、全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数据等,深化并集成以数字经济、数字治理、数字服务三大模块为主要内容的典型应用32个,服务于全区数字乡村整体打造和农业产业提升。
3.建设并运用好各农业产业大脑。迭代升级临安山核桃产业大脑,建设山核桃脱蒲中心管理系统、市场行情分析系统、“临农一件事”和直播电商大数据,实现山核桃原料市场行情分析预警,为销售端提供更精准的消费者画像,提升产业大脑分析与预警能力,提高农民获得感。打造天目雷笋产业大脑,以太湖源镇省级农业现代园绿色食品认证和天目雷笋区域公用品牌授权管理为抓手,深入实施5朵云,把数字技术嵌入产业链全程,通过测土配方、绿色标准化生产解决品质问题,通过产品溯源、IP 形象打造解决品牌建设问题,通过线上渠道开拓、本土网红打造解决传统销售市场不畅问题。对于临安数字大田、临安畜牧产业大脑,保障省级统建应用率先落地,做到了省厅浙农田、浙农牧应用开发完毕,同步在天目云农平台承接,现已上线并服务于临安粮食产业、畜牧产业的生产管理。
二、关于“强化数字农业创新”建议的答复
1.打造物联网设备云平台。依托信息化技术水平和数字乡村建设发展的理论与成果,制定了临安区农业物联网设备平台和数据相关标准,建成农业物联网设备云平台,使分散的农业生产监测分析设备集中管理,汇聚、清洗农业物联网监测数据,为农业农村局等业务主管部门提供一张图服务,也可对外提供大数据分析基础信息,达成涉农设备统一掌控、监测数据汇聚管理、涉农信息一图展示、标准体系初步建成等目标。
2.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将数字新技术引入农业生产全过程,持续推进农业投入品精准高效利用,促进农业节本增效、节约增收。通过卫星遥感、定期无人机巡视、地面监测设备等智能手段,辅助进行科学决策,以及农业投入品精准投放、生产过程精准控制、农产品全程可追溯和全环节精益化管理,实现标准化生产和资源高效利用,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重点推进山核桃、畜牧、竹笋等特色产业数字化转型,构建产业标准模型,实现生产、流通过程数据智能化采集,推进生产标准化与管理数字化,提升产业全链条、全流程的数字化发展水平。
3.促进两化融合新业态。创新“互联网+农产品加工业”形式,大力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推动农产品加工和数字化加速融合。推进农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设备互联、数据集成、智能管控,促进生产过程精准化、柔性化、敏捷化,推进数字化车间、智能农业工厂建设。加快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上云”行动,鼓励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上云,打造农业企业“一张网”。建立数据规范和标准,推动农业企业从物料采购、物流、加工、零售、配送和服务等业务流程全链条数字化,打通生产、供应链和销售端数据通道,搭建区块链溯源平台,追溯生产过程和流通数据,保护农产品品牌和监督食品安全,形成数字化产业链生态。
三、关于“加大数字农业投入”建议的答复
1.加强财政资金等要素保障。为加强数字乡村建设的资金投入保障,在2021年争取省级乡村振兴集成创新示范建设项目,省财政奖补资金7000万元的基础上,全面统合区级涉农资金1.6亿元,始终立足乡村振兴实际,围绕数字乡村建设重点领域,确保主要资金用于公共平台搭建和农村数字能力的提升,其中相当一部分资金用于数字农业建设,比如“山核桃产业大脑”等平台建设,物联网设备的铺设和连接等,另外打造了青山湖全域治理、高虹数字村落景区、太湖源产业融合、於潜数字田园、昌化未来乡村共5个示范区,12个数字乡村样板村,
实现全区农业农村数字化的全面提升。
2.做好已建平台的运维升级。在平台建立之初就规定好项目资金的5%留作质保金,用于天目云农平台、山核桃产业大脑等农业产业数字化平台的运维资金,由项目开发公司保障至少三年内的平台运营和维护工作,后续将由区级财政统筹安排相应资金用于平台的日常运维。始终保持对已有平台功能的拓展开发和迭代升级,如山核桃产业大脑1.0作为管理端,针对服务林农不足的问题,去年底以来我们就服务端谋划了2.0开发,主要建设内容是“浙里办山核桃一件事”,现已统一命名为“临农一件事”,由17项我要系列服务组成,目前已经在浙里办上线。
3.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贷款贴息等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引导工商资本、金融资本投入数字乡村建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改善临安区数字乡村建设融资环境。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指正。希望你们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和监督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承办领导:金海燕
承 办 人:罗煦钦
联系电话:0571—63738110
杭州市临安区农业农村局
2022年6月8日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