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508369/2022-8291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单位 | 区农业农村局 | 发文日期 | 2022-06-17 |
尊敬的程永明、王灵敏等代表:
你们在区人大十七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要求实施山核桃林地“山头戴帽”,确保生态安全的建议》,已由区政府交由我局主办,我局对你们的议案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你们对我区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你们针对山核桃发展现实情况进行了客观分析,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山核桃是我省优势特色干果,是我区的传统特产,栽培历史悠久、区域优势明显,也是临安山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政府和农民十分重视山核桃生产,一直来将山核桃作为农业生产重点来抓。山核桃发展速度非常之快,面积已达57万亩。但由于山核桃林地过度开发,有的林地植被单一,有的山头植被缺失,造成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山核桃林地生态环境逐渐恶化,2019年的“利奇马”台风袭击临安,造成山洪暴发,山体滑坡,不少山核桃林遭受重创,给林农带来巨大的损失。全区共有11万多亩山核桃林生态条件遭受破坏。可见山核桃林地生态修复迫在眉睫。
一、具体解决措施、方法
为恢复和优化山核桃林地生态条件,于2019年9月区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山核桃林地生态治理的实施方案》,山核桃林区走上了以水土保持、改良土壤为中心的生态治理之路,以补上对大自然的生态欠账,保障山核桃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主要采取了下述技术措施:
严格划定禁止经营区和生态经营区,分类实施生态化治理。
禁止在不适宜地带和危险区域营造山核桃林。对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条件被破坏的林地和地质灾害点及其连片区域的山核桃林地以及山核桃枯死区、村庄附近风险区等划为禁止经营区,启动6.2万亩禁止经营区的“退果还林+封山育林”的林地生态治理工程。通过长期封山育林,形成林分结构合理、生态功能完善的复层混交林,最终使禁止经营区成为集景观效应、生态效应和社会效应于一体的山核桃林的防护林体系。
为实施禁止经营区的山核桃林的“退果还林+封山育林”的生态治理,修复山核桃林地生态,实施区域统一飞播造林。2020年5月在龙岗、岛石、清凉峰等镇的1.5万亩“退果还林+封山育林”区域,采用直升飞机乔灌草混播的方式,进行立体空间复绿,播下3.5万多公斤马尾松、胡枝子、紫穗槐等种子。2020年8月,全区共完成“退果还林+封山育林”工程2.15万亩,到2024年将完成6.2万亩的目标任务,并建成长效管理机制。
对禁止经营区以外的山核桃林地划为生态经营区,对生态经营区实施多举措生态治理。
1、生态经营区,全面提倡“山顶戴帽、山腰扎带、山脚穿靴”的水土保持措施。对缓坡林地通过抚育逐步形成水平带。坡度较陡的宜林地在树下石砌树盘。以减少山核桃林地水、肥、土流失,促进山核桃稳产优质。
2、优化山核桃林地生态,以人工割草代替除草剂除草。区政府于2020年发出“关于强化山核桃林地禁用除草剂宣传工作的通知”。严格禁止在山核桃林地使用除草剂,提倡留草保肥,需要除草时用人刈草代替除草剂除草。各镇村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禁用除草剂的工作。农资销售网点采用智慧农资购买管理线上平台,严格实施购买除草剂实名制,使用承诺制,两年来严格查处多起山核桃林地违规使用除草剂案件,确保禁用除草剂工作真正入村入组入户,深入人心。现在林农以人工刈草代替除草剂除草,为保护山核桃林土壤环境,为山核桃林地净土作出贡献。
3、持续推进林下套种和肥药两制改革。为改良林地土壤,优化林地生态,持续实施了林下套种黑麦草、大巢菜、野油菜、紫云英、紫穗槐、三叶草等绿肥;套种了山茱蓃、於术、七叶一枝花、白芨、黄精、玉竹等多种药材和经济树种及林禽、林菌等林下经济,全区现已套种绿肥15万亩,药材5800亩,2021年冬季套种绿肥5.2万亩。肥药两制改革也在持续推进。2020年我区率先发布了山核桃和“8种主要作物化肥定额制限量标准”,明确了山核桃和8种主要作物亩均化肥最高用量,为推进化肥定额制规范化、实现施肥标准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同时进行了免费测土、精准化测土配方、有机肥替代、优化肥料品种等治理工程。我区普通化肥施用量已连续8年实现负增长,据山核桃第一镇——岛石镇调查统计8年总降幅达48%。目前我区普遍用山核桃专用肥替代普通化肥,并逐步向“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的模式转变。2020年完成测土配方施肥13000亩,2022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5万亩,并在全区推广。
4、对退化严重或山顶山脊的山核桃林地进行补植混交改造,建成多种模式的混交林,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常绿、彩色的红叶石楠、红枫、浙江楠、浙江樟等适生树种,或香榧、油茶等经济树种。引导山核桃林相改造和近自然经营。2020年建立生态化经营示范点6个,2022年建立生态化经营示范点10个,完成生态化经营试点5万亩,到2024年全区完成生态化经营试点10万亩以上,并逐步向全区推广,实现山核桃产区生态环境大转变。
二、下一步工作
1、继续加快生态化治理。以《关于加快推进山核桃林地生态治理的实施方案》为推手,对山核桃林下除草剂一律禁用、侵占林地一律予以清退等“八个一律”新规,继续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大力推行生态化经营,建设集林下植被修复、测土配方施肥、张网采收、设备设施完善的生态化经营综合示范区。积极引导山核桃林相改造,深化近自然经营方式,大力推广山核桃张网采收模式,2021年全区新增张网采收面积12000亩,累计突破8万余亩.通过以上措施来改善山核桃林相、土壤结构、恢复山核桃林的植物多样性。
2、进一步加大推进规模化经营。制定出台山核桃经济林地流转扶持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流转经营,引导农民依法通过转包、入股、抵押等方式将山核桃林地进行流转,推进适度规模化经营,2021年最大一块流转面积达到4408亩。
3、探索数字化赋能。紧紧围绕“哪里合适种”、“如何种得好”、“如何加工好产品”、“如何卖得好”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问题,建成“山核桃产业大脑”。通过搭建“1+1+N”平台总体架构,梳理形成产业地图,建设林地生态化治理、病虫害防治智能预警、原料交易服务、消费者画像、品牌管理、数字农证贷等6个多跨应用场景,实现种植、生产到销售的一二三产数据融合。
我们相信随着我区山核桃产业不断的发展壮大,政府和农民也会越来越重视山核桃生产,通过适度控制山核桃种植规模、加快山核桃生态经营等式逻辑措施,促使山核桃基地建设从单一追求经济效益向生态与经济双赢转变,从注重短期效益向可持续经营转变。从而真正解决山核桃产业发展中生态系统受损的一系列问题。
感谢您对我们的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承办领导:潘朝晖
承 办 人:汪智勇
联系电话:63923827 138680117511
杭州市临安区农业农村局
2022年6月13日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