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508123/2022-82985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区发改局 成文日期 2022-06-19
统一编号 有效性
临安市“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日期:
2022-06-19 15:02
来源:
区发改局
浏览量:

前   言

现代服务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依托,也是城市核心功能的集中体现。“十二五”时期是临安市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既是我市顺应经济转型趋势、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市实现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建设大跨越、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为推动我市现代服务业在“十二五”时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省、杭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和《临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制定本规划,以进一步明确临安服务业“十二五”时期的主要思路、发展重点、重点举措,并为编制相关产业专项规划提供依据。本规划期限为2011—2015年,规划范围为临安市行政区域。

 

一、发展背景

(一)现实基础

1.总量规模不断扩大

“十一五”期间,服务业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增加值年均增长14.6%,高出“十五”增幅1.2个百分点,高出同期GDP增幅1.6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作用持续增强,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1.9%,服务业从业人口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达到27.4%,服务业税收占全市财政总收入比重40.8%,限额以上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部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重42.5%。服务业已成长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带动投资的重要力量和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商贸物流业、文化创意产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旅游产业五大支柱行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70%。商贸物流业总量规模快速增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十一五”年均增长17.7%,高于“十五”期间平均增幅3.3个百分点;金融业实现较快发展,先后引进杭州银行、兴业银行等分支机构,2010年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89.68亿元和254.46亿元;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初步形成“一园一城一街”发展格局,产业增加值达到20.97亿元;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生态卧城”品牌效应不断显现;旅游休闲产业快速增长,旅游接待人次从330万上升到580万,综合收入从15.6亿元上升到33.11亿元。

3.整体布局日趋合理

服务业空间布局结构逐步优化,加快向城市中心、产业带集聚,科技城、锦南新城、城市有机更新重点区块等成为服务业发展的新空间,科技创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园、现代物流园、生产性服务集聚区和新型专业市场等各类集聚区建设开始起步。全市服务业逐步呈现以城区为中心,以昌化、於潜为副中心,其他镇(街道)齐头并进的总体发展格局。

4.重大项目加快实施

“十一五”期间,昌化国石文化城一期、中都青山湖畔大酒店(五星级)、大明山滑雪场、金沙湾大型户外拓展基地等一批重大服务业项目相继建成,锦南文体会展中心、太湖源国际动漫文化创意产业园、华兴复合型商业中心、湍口众安氡温泉、龙岗坚果炒货食品城、康顺家政培训基地、天目山旅游综合体等项目加快建设。2010年,全市实现限额以上服务业投资40.62亿元,占全市限上投资的42.5%。

5.发展环境逐步优化

制定实施现代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研究出台针对九大产业、总部经济和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等十余个综合性和专项扶持政策,每年落实5000万元专项资金和政策扶持服务业发展。建立并有效运作了“1+9”现代服务业组织工作体系,实施服务业例会制度和年度专项考核制度。发展服务业的政策环境和工作机制日益完善。

(二)存在问题

1.整体实力相对偏低

我市服务业总体规模依然偏小,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为92.4亿元,在杭州七县(市、区)中仅居中游,分别是萧山的22%、余杭的36.8%、富阳的68.7%。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2.1%,与“十一五”规划确定的38%的目标尚有差距,远低于杭州市48.7%的水平,也低于全省43.1%的平均水平,在杭州七县(市、区)中居第六位。

2.产业层次有待提高

当前,我市服务业中传统服务业比重较大,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占全市服务业总量的23.6%。对产业转型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生产性服务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比重还较低,科技服务业和信息软件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都不到5%。健康医疗、电子商务、文化娱乐等新兴业态发展不足,服务业创新能力不强。

3.基础投入仍显不足

服务业投资机构尚不合理,我市服务业投资中青山湖科技城建设和房地产业投资比重过大,缺少“大好高”、有较大影响力、带动力的服务业项目,尤其是缺少一些有品位、高档次的服务业设施及高档星级宾馆、饭店。服务业发展的要素制约不断加剧,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尚未完善,保障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投入有待进一步提高。

 

4.城镇集聚效应不明显

城市化是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城市、人口的集聚能有效带动服务业的发展。临安市东西狭长、城乡区域发展差异较大,18个镇(街道)中2—5万人的镇(街道)有14个,1-2万人的4个,城镇规模偏小,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中心镇少。主城区、中心镇产业、人口集聚度不够,无法对服务业形成强有力的带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业的发展。

(三)发展机遇

1.外部发展环境良好

世界经济已进入服务经济时代,全球服务业国际化、知识化、专业化、融合化趋势日益明显。服务业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知识密集、高技术含量的服务业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服务业,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推动特大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省提出重点发展十大服务业行业,创建100个左右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重点扶持杭州等中心城市增强服务业集聚辐射能力。杭州市围绕国务院确定的“四中心”目标定位,深入实施“服务业优先”战略,“十二五”期间将着力培育壮大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电子商务、信息软件等在内的十大产业。这些对我市顺应产业发展潮流,加快推动服务业的结构调整和高端化升级具有重要的引导示范作用。

2.城市化步伐加快

杭州都市经济圈建设进一步深化,特别是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的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将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作为重要着力点,服务业统筹发展力度空前加大。“十二五”期间,我市“一心一核两城三区”的城市发展框架将进一步拉开,这些区块承载的高端商贸、居住休闲等生活服务,文体娱乐等公共服务,科技研发、现代金融、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等生产服务功能将进一步提升,为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3.工业经济规模扩张

“十二五”时期,我市规模工业产值预计上千亿,将产生大量的研发、设计、物流、营销、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需求,这对实现工业与服务业两轮驱动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也为我市生产性服务业跨越发展提供了更为宽广的需求基础和发展平台。

4.青山湖科技城加快建设

青山湖科技城作为定位为全省科技创新体系重要增长极的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其规划建设将迅速壮大我市科技研发、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总量,并带来能级的跨越提升;同时院所、团队和人才的进驻,也将对生活性服务业形成高端化的倒逼需求,从而推动我市传统服务业转型提升。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贯彻落实省、杭州市服务业相关战略部署,围绕构建“杭州西郊现代服务业高地”总目标,坚持以“扩量提质、转型升级”为导向,以融合、集聚、创新、联动发展为路径,以九大服务产业为重点,以服务业集聚区和重点项目建设为载体,全面构筑体现时代特征和临安特色,高增长、强辐射、广就业的现代服务产业体系,为临安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强化投入、优先发展。坚持把推动服务业优先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政策体系、优化发展环境,将现代服务业打造成为临安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实现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坚持产业融合、集聚发展。以三次产业互动发展为方向,实现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举,传统服务业与新兴服务业互动发展;优化空间布局,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实现专业楼宇建设和城市综合体建设有机结合,使之成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重要平台。

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推进。放大生态优势,注入科技含量,加快旅游休闲、商贸物流等传统服务业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依托青山湖科技城,在科技服务、信息软件等发展潜力大、发展机遇良好的重点领域,实现突破发展。创新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服务外包、会展经济等新型服务业态,以青山湖科技城总部商务区块、滨湖新区和锦城总部(楼宇)经济区为主要平台,大力培育总部经济。

坚持强化龙头、扶持品牌。实施扶优扶强战略,通过招商引进、联合重组和制造企业分离发展,重点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特色鲜明、带动能力强的服务业龙头企业,发挥大企业示范作用;加快实施服务业品牌化,加大对重点品牌产品、品牌企业的扶持力度,大力培育省级以上服务业名牌,积极争创国家级名牌。

坚持融入都市、差异发展。积极承接上海、杭州等大都市要素溢出和服务业辐射,吸纳先进服务业企业入驻,完善服务业业态和功能。加强与沪杭等都市服务业分工协作,主动补位,适度错位,实现特色、差异化发展,努力提供差异化服务供给,共同推进服务业发展,完善大都市服务功能。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按照“扩量提质,转型升级”的要求,加快发展九大服务产业,到规划期末实现产业规模、结构、功能、布局全面提升,全面打造杭州西郊现代服务业高地。

2、具体目标

总量倍增。“十二五”期间,服务经济加速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7%左右,到2015年,力争服务业增加值比2010年翻一番,达到184亿元左右,服务业投资增速高于社会投资增速。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年均递增1.4个百分点,到2015年达到39%以上,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45%,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明显提高。

结构优化。促进形成以现代商贸物流、休闲旅游业、金融服务业为支柱,文化创意产业、科技服务业、信息软件产业为先导,房地产业、中介服务业、社区服务业等为配套的发展格局,努力使重点服务业增幅高于服务业平均增幅,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培育一批较大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打响“生态临安”品牌。

集群凸显。服务业发展空间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一核一带两心八区”服务业发展空间格局。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青山湖科技城、锦南新城、城东滨湖新区等八大服务业集聚区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各大城市综合体建设形成一定规模。

体制完善。政府职能转变到位,发展服务业的氛围浓厚、推进服务业的领导机制、协调机制、考核机制较为完善,人才、资本、土地等要素保障有力。一些垄断性公共服务行业开放度进一步提高,形成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区域服务业市场体系。

三、重点领域

(一)大力发展三大支柱产业

1、休闲旅游产业

思路目标:

强化“森林氧吧、绿色临安”特色,以历史文化名城、山地生态休闲为主线,以“一心三区”建设为重点,丰富旅游产品系列、完善要素支撑体系、强化旅游品牌营销,着力打造长三角独具魅力的山地度假休闲旅游目的地。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实现休闲旅游产业增加值23亿元、年均增长15%,旅游总收入突破50亿元、年均增长10%;全市旅游年接待人次达到800万,年均增长8%。休闲旅游业初步成为我市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

重点举措:

——优化旅游空间布局。形成“一心三区”空间格局。一心即:以锦城城区为中心,结合滨湖新区、锦南新城建设,完善形成文化娱乐、特色购物、商务会议、咨询集散、旅游接待、市民游憩等服务功能的城市休闲中心。三区即:重点打造以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为核心,以青山湖科技城、太湖源国际动漫文化创意产业园、太湖源乡村旅游为重点的东部商务休闲旅游区;以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以东、西天目山为重点的中部生态文化旅游区;以浙西大峡谷、大明山、柳溪江、清凉峰、湍口温泉等丰富旅游资源为重点的大西部山地休闲度假旅游区。

——强势推进品牌景区建设。将培育品牌景区摆到突出重要位置,实现品牌核心景区的强势发展。临安城市休闲中心重点打造钱王历史文化街区;东部商务休闲旅游区加快构建青山湖科技城旅游综合项目、神龙川二期工程、洞霄宫旅游度假区项目;中部生态文化旅游区积极打造天目山生态旅游综合体、天目大峡谷风景旅游区、金沙湾大型户外运动基地等重点旅游项目;大西部山地休闲度假旅游区重点推进大明山高山度假旅游区、清凉峰森林自驾车与户外运动探险基地、浙西大峡谷生态观光旅游区和柳溪江乡村旅游度假区等重点旅游景区项目。不断丰富景区产品和功能,做精森林生态观光类旅游产品,重点培育高山避暑养生、山村休闲度假、康体疗养会议、特色文化体验、户外运动探险等六大系列产品品牌。

——规范提升乡村旅游业态。以“绿色家园、富丽山村”建设为契机,坚持“景村一体”,稳步推进高虹、龙岗、太湖源、天目山、清凉峰、太阳、河桥、湍口等镇特色村与邻近风景旅游区实现“景村共建共享”功能、设施一体化,实现“村即是景、景即是村”。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围绕竹乡文化、森林文化、徽杭古道文化等,积极培育山地(村)娱乐休闲、山村民宿休闲、乡村民俗体验等新型乡村旅游产品。依托现代农业,推进乡村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综合体、休闲农业观光园等融合高科技农业、休闲度假、美食养生、商务会议、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现代业态,努力促进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

——完善旅游配套和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完善杭州城区、临安中心城区至各中心镇、重要景区(点)和市郊乡村旅游点的水陆并举、便捷通达的现代化旅游交通网络,预留杭州市区至临安的轨道交通通道。着力提升接待设施档次,推进青山湖郡原列岛花园度假酒店等高星级酒店项目建设,推动现有星级酒店的提档升级,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立体化旅游接待服务网络。完善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网络建设,建设锦城新天地特色街区、大峡谷工艺美术品街区等特色旅游商品购物设施,扶持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建设和研发基地建设。

2、商贸与物流业

思路目标:

坚持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配套,与城乡统筹发展相协调,与城市化进程相融合,与产业和居民需求相适应,力争把我市建设成为业态齐全、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商贸物流强市。“十二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商贸与物流业增加值分别年均增长17%和16%左右,到2015年分别达到160亿元和50亿元。

重点举措:

——优化商贸网点和业态布局。形成“一主二副三基点”发展格局。一主即市级商贸服务业主中心,由锦城中心功能区、锦南新城功能区、锦北高教园区功能区、玲珑综合功能区、科技城—经济技术开发功能区五大区块构成,发挥全市商贸发展龙头作用。二副即於潜商贸服务业副中心和昌化商贸服务业副中心,发挥辐射周边区域的次级商贸核心作用。三基点即中心村、社区、景区(点)的商贸服务业,形成广覆盖、便捷化的服务网络。培育新型商贸业态,在主城区和有条件的中心镇积极发展商业综合体、主题商场、购物中心精品零售等大型商贸业态,加快中小型超市、便利店等连锁业态发展,培育发展电子商务,促进商贸流通现代化。推进休闲娱乐特色街、美食夜市街、服装特色街等特色街区建设,创建杭州市级商业特色街3条。积极发展土特产品、茶楼美食、休闲康体等特色潜力行业。加大临安特色美食的宣传推介力度,打响“中国竹笋美食之都”品牌。

——加强农村现代商贸流通网络建设。深化农村“千万工程”, 培育农村商贸品牌和龙头企业,积极打造“农村沃尔玛”。巩固、规范、提升农村连锁经营,在全市镇、村连锁超市、便利店全覆盖的基础上,在中心镇建设大中型超市(卖场)和“商贸综合体”,在29个市级中心村建设小型商贸综合体。依托城乡商贸网络建设,重点推进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及信息系统的建设,加快推进农村连锁超市配送中心改造提升,着力提升门店联网率和商品配送率,营造更加便利实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推进农贸市场和专业市场提升。培育一批龙头专业市场,推进龙岗中国坚果炒货食品交易中心建设,打造有全国性影响的坚果食品加工基地和交易集散中心。推进临安高虹绿色照明专业市场建设,实现绿色照明产品展示、交易、物流、仓储功能一体化。加快锦北浙皖农特产品交易中心建设,推行农产品直销、连锁、配送等现代流通业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推进高虹竹笋交易市场等专业市场改造提升。扎实推进锦南街道、板桥镇等7个镇(街道)的新建农贸市场建设,改造提升现有农贸市场,到规划期末实现标准化农贸市场镇(街道)全覆盖。

——健全城乡现代物流体系。推进青山湖街道物流中心建设,融入省交通运输物流信息平台体系,打造重点服务青山湖科技城、高虹、横畈工业功能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辐射杭州西郊乃至整个浙北地区的物流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的重要中转地。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和专业市场配送物流需求,加快龙岗物流中心建设。推进玲珑、於潜、太阳配送中心建设,承担周边地区日用消费品、农资商品配送和输入分拨服务。推进青山湖、於潜北、太阳、龙岗等客货运一体站以及浒溪埠、大园里、乐平等水上作业区三个货运码头建设,提升青山五级航道,完善水陆联运设施建设。推动物流业的社会化、信息化、标准化,培育物流龙头企业。

3、金融服务业

思路目标:

以保障和促进临安经济较快平稳健康发展为目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构建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加大金融业开放力度,规范发展各类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机构,形成结构合理、竞争充分的金融服务体系。到2015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超过28亿元,年均增长15%。

重点举措:

——打造科技金融融合创新示范区。依托青山湖科技城的强大创新要素集聚功能,积极引进杭州和省内外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来临安发展,形成创投、(私募)股权投资发展的新兴区和杭州市乃至浙江省科技金融融合发展的示范区。

——打造金融环境优化区。加强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着力打造“信用临安”。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各类融资性担保机构达到10家,成立小额贷款公司3家以上。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严厉打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加强与监管部门合作,强化银行外部监管,保证金融安全平稳运行;加强风险控制,进一步降低金融不良资产率。

——打造金融资本集聚区。积极发展证券、期货、保险、信托、金融租赁、担保等行业,每年引进至少1-2家银行、保险、证券或典当类机构;积极培育、大力支持辖区内金融机构发展壮大,加快完成临安市农村商业银行的组建。以钱王大街为主轴,加快建设金融机构集聚平台。

——打造金融创新引领区。积极推进金融服务创新,引导各金融机构主动在产业转型升级、支农支小、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上提供组团式、个性化服务。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十二五”期间争取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10至15家。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健全风险防范机制,着力提高金融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

(二)培育壮大三大新兴产业

1、文化创意产业 

思路目标:

以“创意、创业、创新”为主题,以吴越文化为底蕴,以生态资源为依托,以优势行业为引导,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把临安建设成为长三角首选的文化创意产业体验基地、浙江省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研发基地、杭州市主要的文化创意产业转移承接基地。到2015年,力争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50亿元、年均增长20%,初步形成生态特色鲜明、文化品位较高、创业环境一流、创意企业集聚、文化品牌汇集、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的文化创意产业群。

重点举措:

——优化文创产业空间布局。按照统一布局、集约发展、梯度开发、彰显特色的原则,构建青山湖科技城和锦南新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两城集聚”、 杭徽高速与科技大道文创产业发展带“两轴带动”、文化创意特色镇村“多点支撑”的文化创意产业空间总体布局。着力建设太湖源动漫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加快动漫创意街、动漫主题乐园和动漫制作中心等核心区块建设。做强昌化国石文化城,打造国石专业鉴定、展示拍卖、市场信息、贸易交易、原石加工五大平台。集聚研发设计、信息传媒人才,积极培育青山湖国际创意园。以钱王文化广场、钱王历史文化街区、吴越文化节、吴越文化博物馆、佛文化博物馆等为载体,整合建设吴越文化创意基地。

——聚焦文创重点产业领域。依托生态人文优势,重点发展文化休闲旅游、国石艺术品业、节庆文化业、设计服务业、现代传媒业、动漫游戏业、教育培训业、信息服务等八大行业。充分发挥临安高新技术产业园、青山湖科技城、大学生创业园等的人才优势、资金优势,积极引进动漫设计、广告设计、艺术品展示、传媒制作、信息服务等相关企业,形成新兴创意产业发展的“主引擎”。依托生态人文优势,引进创意人才,挖掘吴越文化、国石艺术等特色资源,提高原创能力,推动文化与旅游、会展业的综合发展。依托浙江农林大学等高校资源,发展现代传媒、动漫游戏、工艺美术等特色潜力行业,增强广告、艺术等创意经济的辐射能力。

——优化文创发展外部环境。构建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导企业的文化产业运行模式,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推动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全面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实施文创企业成长工程,推动全市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加快实现转企改制,重塑一批自主经营、富有活力的文化市场主体,打造一批文创品牌龙头企业,培育一批文化创意潜力型企业。完善政策扶持体系,打造人才服务、信息、技术、文化产品交易、融资等公共性平台,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资本进入文化创意产业。

2、科技服务业

思路目标:

以青山湖科技城为主载体,打造创新平台,集聚创新要素,提升全市科研创新与应用能力,进一步强化对产业转型升级的科技支撑,到2015年,科技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5亿元,年均增长20%。远期随着青山湖科技城的逐步建设完善,进一步提升科技服务业规模和辐射能力,努力成为杭州乃至全省科技服务业新兴增长极。

重点举措:

——合力构建科技服务产业集聚区。把青山湖科技城发展作为引领临安科技发展和转型升级的主要动力,加快推进科技城科技研发区块建设,充分发挥全省智力密集区优势和优越生态人居环境优势,集聚高端科技创新要素,使之成为面向产业集群、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科技服务集聚区,成为全省科技资源的集聚区、技术创新的源头区、高新企业的孵化区、低碳经济的示范区。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科技孵化器建设,打响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留学生创业园品牌,5年内新建10万平方米的孵化器和加速器。搭建政产学研合作平台,积极与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十二五”期间新建10个产学研合作创新载体。继续加强电线电缆、环保涂料等特色行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引导和扶持有条件的规模企业、骨干企业建立企业研发(技术)中心,力争“十二五”末建成3~5个国家级、10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机构,30%以上的规模企业拥有专门的技术开发机构。

——突出科技服务重点领域。科技研发服务以青山湖科技城高等院校和省部属科研机构为依托,加快完善公共技术平台、科技融资、技术产权交易、质量认证、综合培训等高层次服务功能,成为国内重要的科技研发产业基地。鼓励发展其他各类专业化的信息咨询、技术检测、科技培训、技术推广、节能减排服务等科技服务业。加强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集聚工业设计机构、人才、资金及工业设计相关资源,重点面向装备制造、装饰材料、照明器械、精密元器件等领域,以设计提升产业层次和附加值,打造长三角重要的工业设计产业基地。

3、信息软件服务业

思路目标:

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积极培育软件及外包服务,加快形成结构合理、便捷高效、功能完善的城乡一体化信息服务体系,着力建设杭州地区软件产业次中心,成为杭州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的新兴组成部分。到2015年,信息软件业增加值达到1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6%。

重点举措

——完善信息网络设施。依托现有的信息产业基础,改造提升传统信息服务业,重点实施3G网络、无线宽带、IP城域网优化等工程,逐步实现全覆盖。到2015年,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移动电话普及率、有线电视普及率、互联网用户普及率、家庭宽带接入率和城域网出口带宽等设施服务指标达到发达国家中等城市水平。

——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加快推进开发区和工业功能区产业信息化示范点建设,全面建设电子政务、便民服务等软硬件服务平台,实施“数字城管”和“数字社区”试点工作,在主城区着力培育电子信息服务街区。继续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政府采购。“十二五”时期新增杭州市级以上信息化示范试点企业45家和信息港备案企业25家。

——大力发展软件及外包服务。积极引进软件开发、服务外包等企业,重点依托青山湖科技城和高新技术产业园两大平台,建立特色鲜明的信息服务与软件产业集聚区。青山湖科技城依托高水平科研院所集聚优势,重点发展新型电子信息和服务外包,重点突破应用软件开发、托管应用管理外包,积极推进嵌入式软件、动漫游戏制作、电信运营服务外包,成为国际知名的服务外包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园以自然生态环境和高端配套服务功能为特色,主要开发和推广为各行业信息化提供服务的软件产品。

(三)提升发展三大成长产业

1、房地产业

思路目标:

以建设“最适宜人居和生态休闲城市”为目标,以增加居民住宅有效供给为重点,以强化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载体建设为支撑,形成供需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和物业规范、调控有效的房地产业发展格局,促进房地产业与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十二五”期间,完成房地产投资额150亿元,到2015年,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24亿元、年均增长15%,人均居住面积达到45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占全部住房的20%。

重点举措: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建立健全低收入困难家庭的住房保障体系,继续推进以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房、廉租房为主的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在应保尽保的基础上实现住房由生存型需求向舒适型需求转变。重点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多层或小高层公寓。围绕确保低收入人群住房要求,发展小户型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围绕“城中村”改造、旧城改造,适度建造农民安置房、拆迁安置房。

——优化房地产开发结构。立足生态优势,高起点规划建设好青山湖科技城、锦南新城,抓好钱王文化广场、滨湖商住中心等城综合体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景观和精品房产,大力发展商业地产、工业地产和创意地产,发展宜居宜业、宜游宜学的生态品质型楼宇经济。建立合理的梯级消费房产结构完善满足高、中、低档不同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加快旧城改造,建设面向广大中低收入家庭的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积极发展房产信息、交易中介、物业管理等服务,完善房地产市场服务体系。

——塑造临安生态人居品牌。通过政策扶持,推动住宅产业化和集约化,积极培育一批知名度高、信誉度好、市场占有率高的房地产品牌企业,建设一批工程质量可靠、建筑设计超前、环境布局优美、地方特色鲜明、物业管理到位的品牌住宅小区,打响“生态人居”品牌。进一步推广节能型建筑材料,研发和确立适合本地区的节能省地型住宅产业化发展模式和建筑体系,推行“节能建筑”、“绿色建筑”等项目。

2、中介服务业

思路目标:

引导推动中介服务企业优化发展、集聚发展、品牌化发展,逐步形成充满活力、公平竞争、运作规范、辐射力强的中介服务市场体系,基本确立与临安城镇化进程相适应的中介服务业发展格局。到2015年,实现中介服务业增加值2.9亿元、年均增长14%。

重点举措:

——优化中介服务业发展重点。全面提升改造传统中介服务业,促进我市中介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及其它产业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与我市先进制造业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着力培育和发展市场交易、财务鉴证、评估检测、科技信息、法律服务、咨询策划等中介服务机构。

——推动中介服务业集聚发展。引导中介服务企业进驻发展中心,发挥其集聚辐射作用,服务临安经济。锦城主城区重点发展法律、财务、信息咨询、中介交易等中介服务业。在城北区域着力培育发展规划设计、评估咨询等中介服务业。副中心城区和青山湖街道重点发展商务代理、转口贸易、仓储服务、政策咨询、人才交流等中介服务业。

——引导中介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引进或培育省内外知名中介服务企业,重点扶持有实力、有品牌、有信誉的中介机构向综合型、规模化发展,引导一般性中介服务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培育中介服务企业创驰(著)名商标、知名商号。

——优化中介服务业发展环境。完善中介服务机构管理法规体系,简化审批程序,放宽市场准入。创新中介服务业行业管理模式,大力发展行业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促进开放市场、加强监管、行业自律三者结合。完善中介服务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中介执业信用档案,形成中介机构及执业人员信用信息的采集、评价、应用、奖惩机制,推动行业信用水平提升。

3、社区服务业

思路目标:

不断加快社区服务产业化、社会化进程,进一步拓展服务内容、健全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基础设施,逐步形成广覆盖、多层次、低成本、高效率的社区服务体系。到2015年,实现社区服务业增加值0.2亿元、年均增长16%,社区服务业企业达到60家以上,新建社区服务设施面积5000平米以上。

重点举措:

——加强社区公益性服务。健全社会福利和社会扶助服务网络,保障社区特殊群体和优抚对象的基本权益。全面建成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辅助、覆盖全体老年人的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以诊疗、防疫、保健为主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拓展社区经营性服务。组织社区居民“以服务养服务”,“以实业养事业”,增强自助自强能力,鼓励和规范发展社区家政服务业和社区物业管理业,有序开放社区文体娱乐市场,大力开发应急特服型和拾遗补漏型社区便民服务项目。深入开展“社区服务业示范一条街”建设,形成一批门类齐全、功能完善、管理规范、价格公道、服务诚信的特色街(区)

——健全社区服务工作网络。市区以区、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为龙头,完善四级社区服务工作网络,提高社区服务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促进和带动社区服务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农村地区依托供销合作社经营的日用品和农资连锁经营网络,结合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农技服务、卫生室、老年活动室、文化室等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资源,配套建设,综合利用,将村级综合服务社成为综合性、多功能的农村便民服务载体。

——完善社区服务基础设施。切实加强社区配套用房和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全面落实城区社区配套用房按每百户不低于30平方米标准配置政策。农村社区配套服务用房按不低于500平方米的标准配备,“十二五”末,85%的村建立村级社区服务中心。

四、空间布局

(一)布局目标

遵循“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并辅以适时适度的政府宏观调控”的要求,按照临安“一主两副特色镇村”的城乡发展架构,“十二五”期间,基本形成以临安中心城区为核心,区域功能明确、产业节点分明、配套服务齐全、有效实现差别化竞争和错位化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产业空间格局。

(二)布局架构

依托临安中心城区、中心镇区和社区三个相互依赖的层级,打破行政区划和条块局限,以自然禀赋、经济基础和区位条件为前提,全力营造“一核一带两心八区”格局,即形成“1个区域服务业极核”, 构建“1条服务业核心增长轴带”,建设“2个服务业中心镇区”, 打造“8大服务业集聚区”,形成层级结构分明、功能完整突出的服务业空间布局主架构。

1.形成一个区域服务极核

中心城区是临安服务业发展的主导区域,要依托产业基础和交通区域优势,突出鲜明的城市个性,优先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形成集聚服务产业、人才、资本和信息的服务业高地。

主城区:培育以滨湖新区为核心的中央商务区,重点吸纳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投资管理中心,着力打造CBD。全力打造锦城楼宇经济(总部)区,加快各类企业总部集聚,积极发展楼宇业态经济,提升我市服务业总体能级。构筑“双核一带若干条商业特色街(区)”的主城商贸流通发展网络体系,不断完善商贸网点布局规划。

城市新区:锦南新城建成以商贸(物流)产业为主导,行政、教育(体育)等城市服务功能为支撑,创业人群居住为主体,集工贸、公共服务、体闲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新城区;锦北高教区建成为以文教功能为主导,集人居、人才交流与培养、科技研发等功能为一体的功能区。青山湖科技城重点建设科技研发区块、总部商务区块,重点发展科技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总部经济,成为汇集高端人才、高端产业,以科技创新和生态和谐为特色的“科技新区、品质新城”。

2.构建沿杭徽高速服务业增长轴带

杭徽高速公路由东向西横贯临安全境,东起临安中心城区锦城街道,中连於潜镇和昌化镇,西出清凉峰镇,对天目山、太阳、岛石、龙岗等镇具有重大辐射作用。沿轴线集中布局商贸物流业、休闲旅游业、美术工艺品等行业,打造辐射临安全境的重要交通、金融、信息、商贸和物流之轴,推动临安城乡现代服务业统筹发展。

3.建设两个服务业中心镇区

——於潜副中心:充分发挥交通优势,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促进商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等重点领域多样化、立体化发展,加大品牌专卖店和便民便利店发展引进力度,培育一批商贸骨干企业,努力打造临安连接皖、赣地区的商贸重镇

——昌化副中心: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加快发展与当地旅游消费相配套的餐饮、旅游商品展销等行业,打造浙西生态旅游集散地和旅游商品购销中心;依托区位优势,发展休闲旅游、物流、农特产品交易市场为主导的商贸服务业,成为临安商贸和旅游服务的重要副中心。

4.打造八大服务集聚区

即全面打造以青山湖科技城研发核心区块为依托的科技服务业集聚区,以锦南新城为依托的行政服务和文体会展集聚区,以滨湖新区为核心的中央商务区,以锦北高教园区为依托的高教服务区,以青山湖为中心的商务休闲居住集聚区,以太湖源动漫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依托的文化动漫创意服务区,以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的生态文化旅游区,以大明山、清凉峰、浙西大峡谷、柳溪江、湍口温泉为依托的大西部山地度假旅游区,使之成为我市“十二五”时期服务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的主要平台。

五、主要举措

(一)扶持重点企业

1、培育一批。落实企业扶优扶强政策,建立服务业重点企业库,跟踪监测服务业企业成长情况,制定服务业企业梯队式培育计划,引导企业做大做强。着力扶持若干家服务业重点龙头企业,至“十二五”末,努力争取3-5家企业进入杭州市级服务业企业百强;积极扶持30家左右行业龙头企业,成为各自行业内的重点企业;广泛扶持一批业态模式新、成长性高的创新型服务业中小企业和特色知名服务业企业、老商号、老字号,使之成为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新增长点。

2、引进一批。以新城和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积极引入央企、省属和杭州市属服务业大企业,鼓励各类社会资本通过合资、合作、联营、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临安服务业发展。实施针对性专项招商,努力在引进区域性企业总部、国内外知名服务企业、服务外包企业等重点领域实现突破。

3、提升一批。积极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推动服务业企业围绕新兴领域、新型业态、新型商业模式实现创新发展。大力推进研发设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向制造业、农业渗透和延伸,鼓励有条件企业探索制造业服务化试点,实现一二三产联动发展。鼓励企业深入实施品牌战略、标准化战略,抢占市场制高点。引导服务业企业创建一批省级以上知名品牌、商标、商号,积极应用并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积极实施特定行业的标准化试点,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建设。

4、分离一批。进一步强化政策扶持,编制实施新一轮推进服务业剥离发展的具体行动方案,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点商贸企业、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为主要分离对象,以科技研发、信息咨询、工业设计、现代物流、国际贸易、专业配套服务为分离重点,继续有层次、分步骤、多形式推进企业主辅分离发展服务业。鼓励有条件的大型制造业企业在服务业领域二次创业。

(二)推进重点项目

1、精心谋划。着眼于建设20万人口中等城市、改善人民生活、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建设科技城等现实需求,按照“建设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滚动发展原则,精心谋划、生成一批关联度大、带动力强、附加值高的服务业项目,形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支撑,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分行业建立充实服务业重点项目库,并争取列入省、市重点项目储备。加强项目招商,着力引进业态高端、辐射力强、填补产业发展空白的服务业项目。

2、强势推进。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健全服务业重点项目协调机制和重点项目责任制考核办法,通过领导挂钩联系、进度定期通报、年度目标考核等举措,统筹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十二五”期间积极推动青山湖科技城核心区块、锦江国际会展中心、高新产业园总部经济区块、坚果炒货食品交易中心、绿色照明市场、昌化国石文化创意集聚区、太湖源动漫文创园、天目世界休闲乐园、开发区天柱街商业中心、湍口众安氡温泉度假酒店等一批重大项目尽快开工、加快建成、及早发挥效益。

(三)构筑重大平台

1、重点建设服务业集聚区。把服务业集聚区作为推进服务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按照浙江省、杭州市关于服务业集聚区(集聚示范区)认定条件,依托滨湖CBD、总部经济区、生态创意园、休闲度假区等重点区块,选取发展基础坚实、发展前景看好的集聚区加以重点关注和扶持,争取到2015年全市新增省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和杭州市重点服务业集聚区3家以上。制定实施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专项计划,明确近期建设任务和实施重点。通过投资补助、土地出让金返还等形式,支持服务业集聚区公共平台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带动效应,提升集聚区集聚辐射力。

2、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平台建设。围绕临安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依托科技城、开发区、特色工业功能区和特色产业集群,重点建设企业孵化、信息服务、科技研发、知识产权、网络电子交易等生产性服务业平台,为企业提供专业化、公共化的高质量服务。对行业协会、高校、科研院所等主体参与共建的服务平台,给予一定配套补助。对发展初期的公共服务平台,可适当减免其租金费用。

(四)组织重大活动

1、积极策划。积极组织策划各类有影响的重大产业活动,使之成为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重要展示、交流、招商平台。进一步提升森博会等龙头会展品牌影响力,积极培育山地休闲、竹笋美食、国石创意、生态文化等具有临安特色的会展、节庆品牌,带动休闲旅游、生态创意等产业发展。依托青山湖科技城大平台,积极鼓励在临安的部、省属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在临安举办各种国际、全国性会议、论坛,带动科技研发、创新孵化、信息服务等产业发展。

2、主动借势。充分利用和借助西湖博览会、世界休闲博览会、中国动漫节、网商大会、对外招商推介会等各类省市举办的论坛、展览会、研讨会等有影响力的平台,通过开设分会场、组团参与等多种方式,加大对临安服务业的宣传推介力度,提高临安优势服务业品牌的区域影响力。并通过优化招商环境,创新招商方式,为旅游休闲、商贸物流、科技研发、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等重要领域的项目招商、人才引进、社会宣传服务。

3、加大扶持。高标准推进锦江国际会展中心、锦南新城体育文化会展中心建设,结合青山湖科技城和滨湖新区建设,加快完善会议会展场馆及配套设施,推动会展社会化运作,提升展会服务能级。对申报并经认定在杭州市、浙江省乃至全国有重大影响、市场潜力较大、能产生较好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节庆、论坛、会展、表演赛事、宣传研究等重大活动,由财政进行适当资助。

六、保障措施

(一)健全工作推进机制

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大意义,进一步营造服务业大发展的浓厚氛围,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识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市发展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和决策作用,发挥市发展服务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协调作用和各产业重点推进小组的责任主体作用,积极制定实施各重点领域的行动计划。加强对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的统筹规划和跟踪服务,进一步健全服务业统计体系,加大服务业工作监测、考核力度。各镇(街道)要明确落实分管服务业工作的专职负责人,设立相应机构,配备必要人员,形成市、镇(街)联动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局面。

(二)完善服务业政策体系

整合设立5000万元服务业扶持资金,并根据财力增长和发展需求逐步提高,加大对服务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投入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服务业领域。全面落实国家、省、杭州市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梳理、整合现有政策体系,根据需要完善扶持发展九大现代服务业和服务业集聚区的专项政策和实施细则,在土地指标、财政投入、人才政策、融资支持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加强研究权限范围内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减免政策和对形成地方财力贡献大的服务业企业的财政激励政策。积极调整和形成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用地、用水,用电、用气价格体系。各行业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要主动配合,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相应的政策服务工作。

(三)强化资源要素保障

    强化服务业用地保障,根据服务业发展需要,在年度用地计划编制和建设用地指标配置中逐步提高服务业用地比例,到规划期末达到40%左右。规划内服务业重点项目用地指标要优先安排。结合实施“天目彩虹”引智工程、“天目金桥”人才协作,采取多种形式加大与名校大所以及余杭、下城等发达地区的人才合作,拓宽高层次人才智力柔性引进渠道,积极引进紧缺急需的各类服务业人才,落实重点高层次人才相关待遇,充分依托在临安的院校,引进知名培训机构,推进服务业人才培养培训。着力构建科技、旅游、物流、社区、信用、人力资源等公共服务平台,为全社会提供公正、透明、便捷的信息服务。积极支持和帮助优质规模型服务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合资合作、融资租赁以及产权交易等方式向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鼓励发展创业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和主要为中小服务企业提供贷款服务的担保机构。

(四)加强区域统筹合作

市域范围内,要积极推动城乡服务业统筹发展,强化主城区、中心镇的服务辐射能力,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网络,推动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农村特色服务业,健全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网络,构建绿色顺畅、覆盖城乡的商品流通网络。市际之间,要充分发挥临安的区位、产业、人文、机制等比较优势,加强与周边县市区合作,积极参与杭州都市经济圈和长三角区域基础设施、物流、旅游、会展、培训等方面的合作。通过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区块建设等有效载体,大力吸引沪杭地区资金、人才等要素,积极承接上海、杭州现代服务业的转移和延伸,与上海、杭州等服务业中心城市实现阶段有别、重点有别、规模有别的错位分工关系。扶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品牌输出、企业并购“走出去”发展。

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临安市“十二五”服务业重大项目规划表.doc

分享:
字体: [

]
打印
索引号 002508123/2022-82985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区发改局区发展和改革局
成文日期 2022-06-19
临安市“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2-06-19
信息来源: 区发改局
浏览量:

前   言

现代服务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依托,也是城市核心功能的集中体现。“十二五”时期是临安市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既是我市顺应经济转型趋势、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市实现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建设大跨越、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为推动我市现代服务业在“十二五”时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省、杭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和《临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制定本规划,以进一步明确临安服务业“十二五”时期的主要思路、发展重点、重点举措,并为编制相关产业专项规划提供依据。本规划期限为2011—2015年,规划范围为临安市行政区域。

 

一、发展背景

(一)现实基础

1.总量规模不断扩大

“十一五”期间,服务业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增加值年均增长14.6%,高出“十五”增幅1.2个百分点,高出同期GDP增幅1.6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作用持续增强,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1.9%,服务业从业人口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达到27.4%,服务业税收占全市财政总收入比重40.8%,限额以上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部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重42.5%。服务业已成长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带动投资的重要力量和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商贸物流业、文化创意产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旅游产业五大支柱行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70%。商贸物流业总量规模快速增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十一五”年均增长17.7%,高于“十五”期间平均增幅3.3个百分点;金融业实现较快发展,先后引进杭州银行、兴业银行等分支机构,2010年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89.68亿元和254.46亿元;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初步形成“一园一城一街”发展格局,产业增加值达到20.97亿元;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生态卧城”品牌效应不断显现;旅游休闲产业快速增长,旅游接待人次从330万上升到580万,综合收入从15.6亿元上升到33.11亿元。

3.整体布局日趋合理

服务业空间布局结构逐步优化,加快向城市中心、产业带集聚,科技城、锦南新城、城市有机更新重点区块等成为服务业发展的新空间,科技创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园、现代物流园、生产性服务集聚区和新型专业市场等各类集聚区建设开始起步。全市服务业逐步呈现以城区为中心,以昌化、於潜为副中心,其他镇(街道)齐头并进的总体发展格局。

4.重大项目加快实施

“十一五”期间,昌化国石文化城一期、中都青山湖畔大酒店(五星级)、大明山滑雪场、金沙湾大型户外拓展基地等一批重大服务业项目相继建成,锦南文体会展中心、太湖源国际动漫文化创意产业园、华兴复合型商业中心、湍口众安氡温泉、龙岗坚果炒货食品城、康顺家政培训基地、天目山旅游综合体等项目加快建设。2010年,全市实现限额以上服务业投资40.62亿元,占全市限上投资的42.5%。

5.发展环境逐步优化

制定实施现代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研究出台针对九大产业、总部经济和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等十余个综合性和专项扶持政策,每年落实5000万元专项资金和政策扶持服务业发展。建立并有效运作了“1+9”现代服务业组织工作体系,实施服务业例会制度和年度专项考核制度。发展服务业的政策环境和工作机制日益完善。

(二)存在问题

1.整体实力相对偏低

我市服务业总体规模依然偏小,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为92.4亿元,在杭州七县(市、区)中仅居中游,分别是萧山的22%、余杭的36.8%、富阳的68.7%。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2.1%,与“十一五”规划确定的38%的目标尚有差距,远低于杭州市48.7%的水平,也低于全省43.1%的平均水平,在杭州七县(市、区)中居第六位。

2.产业层次有待提高

当前,我市服务业中传统服务业比重较大,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占全市服务业总量的23.6%。对产业转型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生产性服务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比重还较低,科技服务业和信息软件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都不到5%。健康医疗、电子商务、文化娱乐等新兴业态发展不足,服务业创新能力不强。

3.基础投入仍显不足

服务业投资机构尚不合理,我市服务业投资中青山湖科技城建设和房地产业投资比重过大,缺少“大好高”、有较大影响力、带动力的服务业项目,尤其是缺少一些有品位、高档次的服务业设施及高档星级宾馆、饭店。服务业发展的要素制约不断加剧,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尚未完善,保障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投入有待进一步提高。

 

4.城镇集聚效应不明显

城市化是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城市、人口的集聚能有效带动服务业的发展。临安市东西狭长、城乡区域发展差异较大,18个镇(街道)中2—5万人的镇(街道)有14个,1-2万人的4个,城镇规模偏小,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中心镇少。主城区、中心镇产业、人口集聚度不够,无法对服务业形成强有力的带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业的发展。

(三)发展机遇

1.外部发展环境良好

世界经济已进入服务经济时代,全球服务业国际化、知识化、专业化、融合化趋势日益明显。服务业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知识密集、高技术含量的服务业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服务业,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推动特大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省提出重点发展十大服务业行业,创建100个左右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重点扶持杭州等中心城市增强服务业集聚辐射能力。杭州市围绕国务院确定的“四中心”目标定位,深入实施“服务业优先”战略,“十二五”期间将着力培育壮大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电子商务、信息软件等在内的十大产业。这些对我市顺应产业发展潮流,加快推动服务业的结构调整和高端化升级具有重要的引导示范作用。

2.城市化步伐加快

杭州都市经济圈建设进一步深化,特别是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的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将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作为重要着力点,服务业统筹发展力度空前加大。“十二五”期间,我市“一心一核两城三区”的城市发展框架将进一步拉开,这些区块承载的高端商贸、居住休闲等生活服务,文体娱乐等公共服务,科技研发、现代金融、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等生产服务功能将进一步提升,为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3.工业经济规模扩张

“十二五”时期,我市规模工业产值预计上千亿,将产生大量的研发、设计、物流、营销、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需求,这对实现工业与服务业两轮驱动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也为我市生产性服务业跨越发展提供了更为宽广的需求基础和发展平台。

4.青山湖科技城加快建设

青山湖科技城作为定位为全省科技创新体系重要增长极的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其规划建设将迅速壮大我市科技研发、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总量,并带来能级的跨越提升;同时院所、团队和人才的进驻,也将对生活性服务业形成高端化的倒逼需求,从而推动我市传统服务业转型提升。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贯彻落实省、杭州市服务业相关战略部署,围绕构建“杭州西郊现代服务业高地”总目标,坚持以“扩量提质、转型升级”为导向,以融合、集聚、创新、联动发展为路径,以九大服务产业为重点,以服务业集聚区和重点项目建设为载体,全面构筑体现时代特征和临安特色,高增长、强辐射、广就业的现代服务产业体系,为临安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强化投入、优先发展。坚持把推动服务业优先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政策体系、优化发展环境,将现代服务业打造成为临安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实现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坚持产业融合、集聚发展。以三次产业互动发展为方向,实现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举,传统服务业与新兴服务业互动发展;优化空间布局,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实现专业楼宇建设和城市综合体建设有机结合,使之成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重要平台。

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推进。放大生态优势,注入科技含量,加快旅游休闲、商贸物流等传统服务业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依托青山湖科技城,在科技服务、信息软件等发展潜力大、发展机遇良好的重点领域,实现突破发展。创新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服务外包、会展经济等新型服务业态,以青山湖科技城总部商务区块、滨湖新区和锦城总部(楼宇)经济区为主要平台,大力培育总部经济。

坚持强化龙头、扶持品牌。实施扶优扶强战略,通过招商引进、联合重组和制造企业分离发展,重点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特色鲜明、带动能力强的服务业龙头企业,发挥大企业示范作用;加快实施服务业品牌化,加大对重点品牌产品、品牌企业的扶持力度,大力培育省级以上服务业名牌,积极争创国家级名牌。

坚持融入都市、差异发展。积极承接上海、杭州等大都市要素溢出和服务业辐射,吸纳先进服务业企业入驻,完善服务业业态和功能。加强与沪杭等都市服务业分工协作,主动补位,适度错位,实现特色、差异化发展,努力提供差异化服务供给,共同推进服务业发展,完善大都市服务功能。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按照“扩量提质,转型升级”的要求,加快发展九大服务产业,到规划期末实现产业规模、结构、功能、布局全面提升,全面打造杭州西郊现代服务业高地。

2、具体目标

总量倍增。“十二五”期间,服务经济加速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7%左右,到2015年,力争服务业增加值比2010年翻一番,达到184亿元左右,服务业投资增速高于社会投资增速。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年均递增1.4个百分点,到2015年达到39%以上,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45%,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明显提高。

结构优化。促进形成以现代商贸物流、休闲旅游业、金融服务业为支柱,文化创意产业、科技服务业、信息软件产业为先导,房地产业、中介服务业、社区服务业等为配套的发展格局,努力使重点服务业增幅高于服务业平均增幅,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培育一批较大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打响“生态临安”品牌。

集群凸显。服务业发展空间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一核一带两心八区”服务业发展空间格局。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青山湖科技城、锦南新城、城东滨湖新区等八大服务业集聚区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各大城市综合体建设形成一定规模。

体制完善。政府职能转变到位,发展服务业的氛围浓厚、推进服务业的领导机制、协调机制、考核机制较为完善,人才、资本、土地等要素保障有力。一些垄断性公共服务行业开放度进一步提高,形成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区域服务业市场体系。

三、重点领域

(一)大力发展三大支柱产业

1、休闲旅游产业

思路目标:

强化“森林氧吧、绿色临安”特色,以历史文化名城、山地生态休闲为主线,以“一心三区”建设为重点,丰富旅游产品系列、完善要素支撑体系、强化旅游品牌营销,着力打造长三角独具魅力的山地度假休闲旅游目的地。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实现休闲旅游产业增加值23亿元、年均增长15%,旅游总收入突破50亿元、年均增长10%;全市旅游年接待人次达到800万,年均增长8%。休闲旅游业初步成为我市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

重点举措:

——优化旅游空间布局。形成“一心三区”空间格局。一心即:以锦城城区为中心,结合滨湖新区、锦南新城建设,完善形成文化娱乐、特色购物、商务会议、咨询集散、旅游接待、市民游憩等服务功能的城市休闲中心。三区即:重点打造以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为核心,以青山湖科技城、太湖源国际动漫文化创意产业园、太湖源乡村旅游为重点的东部商务休闲旅游区;以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以东、西天目山为重点的中部生态文化旅游区;以浙西大峡谷、大明山、柳溪江、清凉峰、湍口温泉等丰富旅游资源为重点的大西部山地休闲度假旅游区。

——强势推进品牌景区建设。将培育品牌景区摆到突出重要位置,实现品牌核心景区的强势发展。临安城市休闲中心重点打造钱王历史文化街区;东部商务休闲旅游区加快构建青山湖科技城旅游综合项目、神龙川二期工程、洞霄宫旅游度假区项目;中部生态文化旅游区积极打造天目山生态旅游综合体、天目大峡谷风景旅游区、金沙湾大型户外运动基地等重点旅游项目;大西部山地休闲度假旅游区重点推进大明山高山度假旅游区、清凉峰森林自驾车与户外运动探险基地、浙西大峡谷生态观光旅游区和柳溪江乡村旅游度假区等重点旅游景区项目。不断丰富景区产品和功能,做精森林生态观光类旅游产品,重点培育高山避暑养生、山村休闲度假、康体疗养会议、特色文化体验、户外运动探险等六大系列产品品牌。

——规范提升乡村旅游业态。以“绿色家园、富丽山村”建设为契机,坚持“景村一体”,稳步推进高虹、龙岗、太湖源、天目山、清凉峰、太阳、河桥、湍口等镇特色村与邻近风景旅游区实现“景村共建共享”功能、设施一体化,实现“村即是景、景即是村”。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围绕竹乡文化、森林文化、徽杭古道文化等,积极培育山地(村)娱乐休闲、山村民宿休闲、乡村民俗体验等新型乡村旅游产品。依托现代农业,推进乡村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综合体、休闲农业观光园等融合高科技农业、休闲度假、美食养生、商务会议、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现代业态,努力促进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

——完善旅游配套和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完善杭州城区、临安中心城区至各中心镇、重要景区(点)和市郊乡村旅游点的水陆并举、便捷通达的现代化旅游交通网络,预留杭州市区至临安的轨道交通通道。着力提升接待设施档次,推进青山湖郡原列岛花园度假酒店等高星级酒店项目建设,推动现有星级酒店的提档升级,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立体化旅游接待服务网络。完善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网络建设,建设锦城新天地特色街区、大峡谷工艺美术品街区等特色旅游商品购物设施,扶持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建设和研发基地建设。

2、商贸与物流业

思路目标:

坚持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配套,与城乡统筹发展相协调,与城市化进程相融合,与产业和居民需求相适应,力争把我市建设成为业态齐全、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商贸物流强市。“十二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商贸与物流业增加值分别年均增长17%和16%左右,到2015年分别达到160亿元和50亿元。

重点举措:

——优化商贸网点和业态布局。形成“一主二副三基点”发展格局。一主即市级商贸服务业主中心,由锦城中心功能区、锦南新城功能区、锦北高教园区功能区、玲珑综合功能区、科技城—经济技术开发功能区五大区块构成,发挥全市商贸发展龙头作用。二副即於潜商贸服务业副中心和昌化商贸服务业副中心,发挥辐射周边区域的次级商贸核心作用。三基点即中心村、社区、景区(点)的商贸服务业,形成广覆盖、便捷化的服务网络。培育新型商贸业态,在主城区和有条件的中心镇积极发展商业综合体、主题商场、购物中心精品零售等大型商贸业态,加快中小型超市、便利店等连锁业态发展,培育发展电子商务,促进商贸流通现代化。推进休闲娱乐特色街、美食夜市街、服装特色街等特色街区建设,创建杭州市级商业特色街3条。积极发展土特产品、茶楼美食、休闲康体等特色潜力行业。加大临安特色美食的宣传推介力度,打响“中国竹笋美食之都”品牌。

——加强农村现代商贸流通网络建设。深化农村“千万工程”, 培育农村商贸品牌和龙头企业,积极打造“农村沃尔玛”。巩固、规范、提升农村连锁经营,在全市镇、村连锁超市、便利店全覆盖的基础上,在中心镇建设大中型超市(卖场)和“商贸综合体”,在29个市级中心村建设小型商贸综合体。依托城乡商贸网络建设,重点推进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及信息系统的建设,加快推进农村连锁超市配送中心改造提升,着力提升门店联网率和商品配送率,营造更加便利实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推进农贸市场和专业市场提升。培育一批龙头专业市场,推进龙岗中国坚果炒货食品交易中心建设,打造有全国性影响的坚果食品加工基地和交易集散中心。推进临安高虹绿色照明专业市场建设,实现绿色照明产品展示、交易、物流、仓储功能一体化。加快锦北浙皖农特产品交易中心建设,推行农产品直销、连锁、配送等现代流通业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推进高虹竹笋交易市场等专业市场改造提升。扎实推进锦南街道、板桥镇等7个镇(街道)的新建农贸市场建设,改造提升现有农贸市场,到规划期末实现标准化农贸市场镇(街道)全覆盖。

——健全城乡现代物流体系。推进青山湖街道物流中心建设,融入省交通运输物流信息平台体系,打造重点服务青山湖科技城、高虹、横畈工业功能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辐射杭州西郊乃至整个浙北地区的物流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的重要中转地。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和专业市场配送物流需求,加快龙岗物流中心建设。推进玲珑、於潜、太阳配送中心建设,承担周边地区日用消费品、农资商品配送和输入分拨服务。推进青山湖、於潜北、太阳、龙岗等客货运一体站以及浒溪埠、大园里、乐平等水上作业区三个货运码头建设,提升青山五级航道,完善水陆联运设施建设。推动物流业的社会化、信息化、标准化,培育物流龙头企业。

3、金融服务业

思路目标:

以保障和促进临安经济较快平稳健康发展为目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构建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加大金融业开放力度,规范发展各类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机构,形成结构合理、竞争充分的金融服务体系。到2015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超过28亿元,年均增长15%。

重点举措:

——打造科技金融融合创新示范区。依托青山湖科技城的强大创新要素集聚功能,积极引进杭州和省内外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来临安发展,形成创投、(私募)股权投资发展的新兴区和杭州市乃至浙江省科技金融融合发展的示范区。

——打造金融环境优化区。加强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着力打造“信用临安”。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各类融资性担保机构达到10家,成立小额贷款公司3家以上。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严厉打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加强与监管部门合作,强化银行外部监管,保证金融安全平稳运行;加强风险控制,进一步降低金融不良资产率。

——打造金融资本集聚区。积极发展证券、期货、保险、信托、金融租赁、担保等行业,每年引进至少1-2家银行、保险、证券或典当类机构;积极培育、大力支持辖区内金融机构发展壮大,加快完成临安市农村商业银行的组建。以钱王大街为主轴,加快建设金融机构集聚平台。

——打造金融创新引领区。积极推进金融服务创新,引导各金融机构主动在产业转型升级、支农支小、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上提供组团式、个性化服务。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十二五”期间争取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10至15家。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健全风险防范机制,着力提高金融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

(二)培育壮大三大新兴产业

1、文化创意产业 

思路目标:

以“创意、创业、创新”为主题,以吴越文化为底蕴,以生态资源为依托,以优势行业为引导,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把临安建设成为长三角首选的文化创意产业体验基地、浙江省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研发基地、杭州市主要的文化创意产业转移承接基地。到2015年,力争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50亿元、年均增长20%,初步形成生态特色鲜明、文化品位较高、创业环境一流、创意企业集聚、文化品牌汇集、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的文化创意产业群。

重点举措:

——优化文创产业空间布局。按照统一布局、集约发展、梯度开发、彰显特色的原则,构建青山湖科技城和锦南新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两城集聚”、 杭徽高速与科技大道文创产业发展带“两轴带动”、文化创意特色镇村“多点支撑”的文化创意产业空间总体布局。着力建设太湖源动漫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加快动漫创意街、动漫主题乐园和动漫制作中心等核心区块建设。做强昌化国石文化城,打造国石专业鉴定、展示拍卖、市场信息、贸易交易、原石加工五大平台。集聚研发设计、信息传媒人才,积极培育青山湖国际创意园。以钱王文化广场、钱王历史文化街区、吴越文化节、吴越文化博物馆、佛文化博物馆等为载体,整合建设吴越文化创意基地。

——聚焦文创重点产业领域。依托生态人文优势,重点发展文化休闲旅游、国石艺术品业、节庆文化业、设计服务业、现代传媒业、动漫游戏业、教育培训业、信息服务等八大行业。充分发挥临安高新技术产业园、青山湖科技城、大学生创业园等的人才优势、资金优势,积极引进动漫设计、广告设计、艺术品展示、传媒制作、信息服务等相关企业,形成新兴创意产业发展的“主引擎”。依托生态人文优势,引进创意人才,挖掘吴越文化、国石艺术等特色资源,提高原创能力,推动文化与旅游、会展业的综合发展。依托浙江农林大学等高校资源,发展现代传媒、动漫游戏、工艺美术等特色潜力行业,增强广告、艺术等创意经济的辐射能力。

——优化文创发展外部环境。构建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导企业的文化产业运行模式,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推动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全面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实施文创企业成长工程,推动全市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加快实现转企改制,重塑一批自主经营、富有活力的文化市场主体,打造一批文创品牌龙头企业,培育一批文化创意潜力型企业。完善政策扶持体系,打造人才服务、信息、技术、文化产品交易、融资等公共性平台,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资本进入文化创意产业。

2、科技服务业

思路目标:

以青山湖科技城为主载体,打造创新平台,集聚创新要素,提升全市科研创新与应用能力,进一步强化对产业转型升级的科技支撑,到2015年,科技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5亿元,年均增长20%。远期随着青山湖科技城的逐步建设完善,进一步提升科技服务业规模和辐射能力,努力成为杭州乃至全省科技服务业新兴增长极。

重点举措:

——合力构建科技服务产业集聚区。把青山湖科技城发展作为引领临安科技发展和转型升级的主要动力,加快推进科技城科技研发区块建设,充分发挥全省智力密集区优势和优越生态人居环境优势,集聚高端科技创新要素,使之成为面向产业集群、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科技服务集聚区,成为全省科技资源的集聚区、技术创新的源头区、高新企业的孵化区、低碳经济的示范区。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科技孵化器建设,打响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留学生创业园品牌,5年内新建10万平方米的孵化器和加速器。搭建政产学研合作平台,积极与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十二五”期间新建10个产学研合作创新载体。继续加强电线电缆、环保涂料等特色行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引导和扶持有条件的规模企业、骨干企业建立企业研发(技术)中心,力争“十二五”末建成3~5个国家级、10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机构,30%以上的规模企业拥有专门的技术开发机构。

——突出科技服务重点领域。科技研发服务以青山湖科技城高等院校和省部属科研机构为依托,加快完善公共技术平台、科技融资、技术产权交易、质量认证、综合培训等高层次服务功能,成为国内重要的科技研发产业基地。鼓励发展其他各类专业化的信息咨询、技术检测、科技培训、技术推广、节能减排服务等科技服务业。加强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集聚工业设计机构、人才、资金及工业设计相关资源,重点面向装备制造、装饰材料、照明器械、精密元器件等领域,以设计提升产业层次和附加值,打造长三角重要的工业设计产业基地。

3、信息软件服务业

思路目标:

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积极培育软件及外包服务,加快形成结构合理、便捷高效、功能完善的城乡一体化信息服务体系,着力建设杭州地区软件产业次中心,成为杭州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的新兴组成部分。到2015年,信息软件业增加值达到1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6%。

重点举措

——完善信息网络设施。依托现有的信息产业基础,改造提升传统信息服务业,重点实施3G网络、无线宽带、IP城域网优化等工程,逐步实现全覆盖。到2015年,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移动电话普及率、有线电视普及率、互联网用户普及率、家庭宽带接入率和城域网出口带宽等设施服务指标达到发达国家中等城市水平。

——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加快推进开发区和工业功能区产业信息化示范点建设,全面建设电子政务、便民服务等软硬件服务平台,实施“数字城管”和“数字社区”试点工作,在主城区着力培育电子信息服务街区。继续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政府采购。“十二五”时期新增杭州市级以上信息化示范试点企业45家和信息港备案企业25家。

——大力发展软件及外包服务。积极引进软件开发、服务外包等企业,重点依托青山湖科技城和高新技术产业园两大平台,建立特色鲜明的信息服务与软件产业集聚区。青山湖科技城依托高水平科研院所集聚优势,重点发展新型电子信息和服务外包,重点突破应用软件开发、托管应用管理外包,积极推进嵌入式软件、动漫游戏制作、电信运营服务外包,成为国际知名的服务外包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园以自然生态环境和高端配套服务功能为特色,主要开发和推广为各行业信息化提供服务的软件产品。

(三)提升发展三大成长产业

1、房地产业

思路目标:

以建设“最适宜人居和生态休闲城市”为目标,以增加居民住宅有效供给为重点,以强化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载体建设为支撑,形成供需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和物业规范、调控有效的房地产业发展格局,促进房地产业与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十二五”期间,完成房地产投资额150亿元,到2015年,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24亿元、年均增长15%,人均居住面积达到45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占全部住房的20%。

重点举措: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建立健全低收入困难家庭的住房保障体系,继续推进以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房、廉租房为主的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在应保尽保的基础上实现住房由生存型需求向舒适型需求转变。重点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多层或小高层公寓。围绕确保低收入人群住房要求,发展小户型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围绕“城中村”改造、旧城改造,适度建造农民安置房、拆迁安置房。

——优化房地产开发结构。立足生态优势,高起点规划建设好青山湖科技城、锦南新城,抓好钱王文化广场、滨湖商住中心等城综合体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景观和精品房产,大力发展商业地产、工业地产和创意地产,发展宜居宜业、宜游宜学的生态品质型楼宇经济。建立合理的梯级消费房产结构完善满足高、中、低档不同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加快旧城改造,建设面向广大中低收入家庭的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积极发展房产信息、交易中介、物业管理等服务,完善房地产市场服务体系。

——塑造临安生态人居品牌。通过政策扶持,推动住宅产业化和集约化,积极培育一批知名度高、信誉度好、市场占有率高的房地产品牌企业,建设一批工程质量可靠、建筑设计超前、环境布局优美、地方特色鲜明、物业管理到位的品牌住宅小区,打响“生态人居”品牌。进一步推广节能型建筑材料,研发和确立适合本地区的节能省地型住宅产业化发展模式和建筑体系,推行“节能建筑”、“绿色建筑”等项目。

2、中介服务业

思路目标:

引导推动中介服务企业优化发展、集聚发展、品牌化发展,逐步形成充满活力、公平竞争、运作规范、辐射力强的中介服务市场体系,基本确立与临安城镇化进程相适应的中介服务业发展格局。到2015年,实现中介服务业增加值2.9亿元、年均增长14%。

重点举措:

——优化中介服务业发展重点。全面提升改造传统中介服务业,促进我市中介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及其它产业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与我市先进制造业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着力培育和发展市场交易、财务鉴证、评估检测、科技信息、法律服务、咨询策划等中介服务机构。

——推动中介服务业集聚发展。引导中介服务企业进驻发展中心,发挥其集聚辐射作用,服务临安经济。锦城主城区重点发展法律、财务、信息咨询、中介交易等中介服务业。在城北区域着力培育发展规划设计、评估咨询等中介服务业。副中心城区和青山湖街道重点发展商务代理、转口贸易、仓储服务、政策咨询、人才交流等中介服务业。

——引导中介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引进或培育省内外知名中介服务企业,重点扶持有实力、有品牌、有信誉的中介机构向综合型、规模化发展,引导一般性中介服务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培育中介服务企业创驰(著)名商标、知名商号。

——优化中介服务业发展环境。完善中介服务机构管理法规体系,简化审批程序,放宽市场准入。创新中介服务业行业管理模式,大力发展行业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促进开放市场、加强监管、行业自律三者结合。完善中介服务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中介执业信用档案,形成中介机构及执业人员信用信息的采集、评价、应用、奖惩机制,推动行业信用水平提升。

3、社区服务业

思路目标:

不断加快社区服务产业化、社会化进程,进一步拓展服务内容、健全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基础设施,逐步形成广覆盖、多层次、低成本、高效率的社区服务体系。到2015年,实现社区服务业增加值0.2亿元、年均增长16%,社区服务业企业达到60家以上,新建社区服务设施面积5000平米以上。

重点举措:

——加强社区公益性服务。健全社会福利和社会扶助服务网络,保障社区特殊群体和优抚对象的基本权益。全面建成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辅助、覆盖全体老年人的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以诊疗、防疫、保健为主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拓展社区经营性服务。组织社区居民“以服务养服务”,“以实业养事业”,增强自助自强能力,鼓励和规范发展社区家政服务业和社区物业管理业,有序开放社区文体娱乐市场,大力开发应急特服型和拾遗补漏型社区便民服务项目。深入开展“社区服务业示范一条街”建设,形成一批门类齐全、功能完善、管理规范、价格公道、服务诚信的特色街(区)

——健全社区服务工作网络。市区以区、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为龙头,完善四级社区服务工作网络,提高社区服务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促进和带动社区服务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农村地区依托供销合作社经营的日用品和农资连锁经营网络,结合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农技服务、卫生室、老年活动室、文化室等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资源,配套建设,综合利用,将村级综合服务社成为综合性、多功能的农村便民服务载体。

——完善社区服务基础设施。切实加强社区配套用房和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全面落实城区社区配套用房按每百户不低于30平方米标准配置政策。农村社区配套服务用房按不低于500平方米的标准配备,“十二五”末,85%的村建立村级社区服务中心。

四、空间布局

(一)布局目标

遵循“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并辅以适时适度的政府宏观调控”的要求,按照临安“一主两副特色镇村”的城乡发展架构,“十二五”期间,基本形成以临安中心城区为核心,区域功能明确、产业节点分明、配套服务齐全、有效实现差别化竞争和错位化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产业空间格局。

(二)布局架构

依托临安中心城区、中心镇区和社区三个相互依赖的层级,打破行政区划和条块局限,以自然禀赋、经济基础和区位条件为前提,全力营造“一核一带两心八区”格局,即形成“1个区域服务业极核”, 构建“1条服务业核心增长轴带”,建设“2个服务业中心镇区”, 打造“8大服务业集聚区”,形成层级结构分明、功能完整突出的服务业空间布局主架构。

1.形成一个区域服务极核

中心城区是临安服务业发展的主导区域,要依托产业基础和交通区域优势,突出鲜明的城市个性,优先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形成集聚服务产业、人才、资本和信息的服务业高地。

主城区:培育以滨湖新区为核心的中央商务区,重点吸纳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投资管理中心,着力打造CBD。全力打造锦城楼宇经济(总部)区,加快各类企业总部集聚,积极发展楼宇业态经济,提升我市服务业总体能级。构筑“双核一带若干条商业特色街(区)”的主城商贸流通发展网络体系,不断完善商贸网点布局规划。

城市新区:锦南新城建成以商贸(物流)产业为主导,行政、教育(体育)等城市服务功能为支撑,创业人群居住为主体,集工贸、公共服务、体闲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新城区;锦北高教区建成为以文教功能为主导,集人居、人才交流与培养、科技研发等功能为一体的功能区。青山湖科技城重点建设科技研发区块、总部商务区块,重点发展科技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总部经济,成为汇集高端人才、高端产业,以科技创新和生态和谐为特色的“科技新区、品质新城”。

2.构建沿杭徽高速服务业增长轴带

杭徽高速公路由东向西横贯临安全境,东起临安中心城区锦城街道,中连於潜镇和昌化镇,西出清凉峰镇,对天目山、太阳、岛石、龙岗等镇具有重大辐射作用。沿轴线集中布局商贸物流业、休闲旅游业、美术工艺品等行业,打造辐射临安全境的重要交通、金融、信息、商贸和物流之轴,推动临安城乡现代服务业统筹发展。

3.建设两个服务业中心镇区

——於潜副中心:充分发挥交通优势,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促进商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等重点领域多样化、立体化发展,加大品牌专卖店和便民便利店发展引进力度,培育一批商贸骨干企业,努力打造临安连接皖、赣地区的商贸重镇

——昌化副中心: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加快发展与当地旅游消费相配套的餐饮、旅游商品展销等行业,打造浙西生态旅游集散地和旅游商品购销中心;依托区位优势,发展休闲旅游、物流、农特产品交易市场为主导的商贸服务业,成为临安商贸和旅游服务的重要副中心。

4.打造八大服务集聚区

即全面打造以青山湖科技城研发核心区块为依托的科技服务业集聚区,以锦南新城为依托的行政服务和文体会展集聚区,以滨湖新区为核心的中央商务区,以锦北高教园区为依托的高教服务区,以青山湖为中心的商务休闲居住集聚区,以太湖源动漫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依托的文化动漫创意服务区,以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的生态文化旅游区,以大明山、清凉峰、浙西大峡谷、柳溪江、湍口温泉为依托的大西部山地度假旅游区,使之成为我市“十二五”时期服务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的主要平台。

五、主要举措

(一)扶持重点企业

1、培育一批。落实企业扶优扶强政策,建立服务业重点企业库,跟踪监测服务业企业成长情况,制定服务业企业梯队式培育计划,引导企业做大做强。着力扶持若干家服务业重点龙头企业,至“十二五”末,努力争取3-5家企业进入杭州市级服务业企业百强;积极扶持30家左右行业龙头企业,成为各自行业内的重点企业;广泛扶持一批业态模式新、成长性高的创新型服务业中小企业和特色知名服务业企业、老商号、老字号,使之成为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新增长点。

2、引进一批。以新城和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积极引入央企、省属和杭州市属服务业大企业,鼓励各类社会资本通过合资、合作、联营、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临安服务业发展。实施针对性专项招商,努力在引进区域性企业总部、国内外知名服务企业、服务外包企业等重点领域实现突破。

3、提升一批。积极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推动服务业企业围绕新兴领域、新型业态、新型商业模式实现创新发展。大力推进研发设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向制造业、农业渗透和延伸,鼓励有条件企业探索制造业服务化试点,实现一二三产联动发展。鼓励企业深入实施品牌战略、标准化战略,抢占市场制高点。引导服务业企业创建一批省级以上知名品牌、商标、商号,积极应用并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积极实施特定行业的标准化试点,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建设。

4、分离一批。进一步强化政策扶持,编制实施新一轮推进服务业剥离发展的具体行动方案,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点商贸企业、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为主要分离对象,以科技研发、信息咨询、工业设计、现代物流、国际贸易、专业配套服务为分离重点,继续有层次、分步骤、多形式推进企业主辅分离发展服务业。鼓励有条件的大型制造业企业在服务业领域二次创业。

(二)推进重点项目

1、精心谋划。着眼于建设20万人口中等城市、改善人民生活、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建设科技城等现实需求,按照“建设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滚动发展原则,精心谋划、生成一批关联度大、带动力强、附加值高的服务业项目,形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支撑,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分行业建立充实服务业重点项目库,并争取列入省、市重点项目储备。加强项目招商,着力引进业态高端、辐射力强、填补产业发展空白的服务业项目。

2、强势推进。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健全服务业重点项目协调机制和重点项目责任制考核办法,通过领导挂钩联系、进度定期通报、年度目标考核等举措,统筹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十二五”期间积极推动青山湖科技城核心区块、锦江国际会展中心、高新产业园总部经济区块、坚果炒货食品交易中心、绿色照明市场、昌化国石文化创意集聚区、太湖源动漫文创园、天目世界休闲乐园、开发区天柱街商业中心、湍口众安氡温泉度假酒店等一批重大项目尽快开工、加快建成、及早发挥效益。

(三)构筑重大平台

1、重点建设服务业集聚区。把服务业集聚区作为推进服务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按照浙江省、杭州市关于服务业集聚区(集聚示范区)认定条件,依托滨湖CBD、总部经济区、生态创意园、休闲度假区等重点区块,选取发展基础坚实、发展前景看好的集聚区加以重点关注和扶持,争取到2015年全市新增省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和杭州市重点服务业集聚区3家以上。制定实施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专项计划,明确近期建设任务和实施重点。通过投资补助、土地出让金返还等形式,支持服务业集聚区公共平台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带动效应,提升集聚区集聚辐射力。

2、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平台建设。围绕临安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依托科技城、开发区、特色工业功能区和特色产业集群,重点建设企业孵化、信息服务、科技研发、知识产权、网络电子交易等生产性服务业平台,为企业提供专业化、公共化的高质量服务。对行业协会、高校、科研院所等主体参与共建的服务平台,给予一定配套补助。对发展初期的公共服务平台,可适当减免其租金费用。

(四)组织重大活动

1、积极策划。积极组织策划各类有影响的重大产业活动,使之成为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重要展示、交流、招商平台。进一步提升森博会等龙头会展品牌影响力,积极培育山地休闲、竹笋美食、国石创意、生态文化等具有临安特色的会展、节庆品牌,带动休闲旅游、生态创意等产业发展。依托青山湖科技城大平台,积极鼓励在临安的部、省属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在临安举办各种国际、全国性会议、论坛,带动科技研发、创新孵化、信息服务等产业发展。

2、主动借势。充分利用和借助西湖博览会、世界休闲博览会、中国动漫节、网商大会、对外招商推介会等各类省市举办的论坛、展览会、研讨会等有影响力的平台,通过开设分会场、组团参与等多种方式,加大对临安服务业的宣传推介力度,提高临安优势服务业品牌的区域影响力。并通过优化招商环境,创新招商方式,为旅游休闲、商贸物流、科技研发、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等重要领域的项目招商、人才引进、社会宣传服务。

3、加大扶持。高标准推进锦江国际会展中心、锦南新城体育文化会展中心建设,结合青山湖科技城和滨湖新区建设,加快完善会议会展场馆及配套设施,推动会展社会化运作,提升展会服务能级。对申报并经认定在杭州市、浙江省乃至全国有重大影响、市场潜力较大、能产生较好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节庆、论坛、会展、表演赛事、宣传研究等重大活动,由财政进行适当资助。

六、保障措施

(一)健全工作推进机制

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大意义,进一步营造服务业大发展的浓厚氛围,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识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市发展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和决策作用,发挥市发展服务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协调作用和各产业重点推进小组的责任主体作用,积极制定实施各重点领域的行动计划。加强对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的统筹规划和跟踪服务,进一步健全服务业统计体系,加大服务业工作监测、考核力度。各镇(街道)要明确落实分管服务业工作的专职负责人,设立相应机构,配备必要人员,形成市、镇(街)联动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局面。

(二)完善服务业政策体系

整合设立5000万元服务业扶持资金,并根据财力增长和发展需求逐步提高,加大对服务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投入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服务业领域。全面落实国家、省、杭州市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梳理、整合现有政策体系,根据需要完善扶持发展九大现代服务业和服务业集聚区的专项政策和实施细则,在土地指标、财政投入、人才政策、融资支持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加强研究权限范围内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减免政策和对形成地方财力贡献大的服务业企业的财政激励政策。积极调整和形成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用地、用水,用电、用气价格体系。各行业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要主动配合,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相应的政策服务工作。

(三)强化资源要素保障

    强化服务业用地保障,根据服务业发展需要,在年度用地计划编制和建设用地指标配置中逐步提高服务业用地比例,到规划期末达到40%左右。规划内服务业重点项目用地指标要优先安排。结合实施“天目彩虹”引智工程、“天目金桥”人才协作,采取多种形式加大与名校大所以及余杭、下城等发达地区的人才合作,拓宽高层次人才智力柔性引进渠道,积极引进紧缺急需的各类服务业人才,落实重点高层次人才相关待遇,充分依托在临安的院校,引进知名培训机构,推进服务业人才培养培训。着力构建科技、旅游、物流、社区、信用、人力资源等公共服务平台,为全社会提供公正、透明、便捷的信息服务。积极支持和帮助优质规模型服务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合资合作、融资租赁以及产权交易等方式向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鼓励发展创业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和主要为中小服务企业提供贷款服务的担保机构。

(四)加强区域统筹合作

市域范围内,要积极推动城乡服务业统筹发展,强化主城区、中心镇的服务辐射能力,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网络,推动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农村特色服务业,健全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网络,构建绿色顺畅、覆盖城乡的商品流通网络。市际之间,要充分发挥临安的区位、产业、人文、机制等比较优势,加强与周边县市区合作,积极参与杭州都市经济圈和长三角区域基础设施、物流、旅游、会展、培训等方面的合作。通过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区块建设等有效载体,大力吸引沪杭地区资金、人才等要素,积极承接上海、杭州现代服务业的转移和延伸,与上海、杭州等服务业中心城市实现阶段有别、重点有别、规模有别的错位分工关系。扶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品牌输出、企业并购“走出去”发展。

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临安市“十二五”服务业重大项目规划表.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