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508123/2022-82986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区发改局 成文日期 2022-06-19
统一编号 有效性
临安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日期:
2022-06-19 15:05
来源:
区发改局
浏览量:


目   录

一、“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背景和基础

(一)发展背景与机遇

(二)发展基础

(三)发展瓶颈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二)完善公共性科技基础设施

(三)培育创新创业人才

(四)完善创新创业环境

四、重点领域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产业转型升级

(三)民生科技与社会发展

五、重大工程

(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程

(二)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工程

(三)共性及关键技术突破工程

(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工程

(五)产学研合作联盟创建工程

(六)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工程

(七)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工程

(八)服务业科技创新工程

(九)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工程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保障

(二)资金条件保障

(三)体制机制保障


临安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加快发展科学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是临安市在“十二五”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本规划以《临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指南,规划期为2011-2015年,是“十二五”时期促进临安市科技发展的总体方案。

一、“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背景和基础

(一)发展背景与机遇

1、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对科技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科技创新已成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环境、人口等全球性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激活科技创新要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把创新成果更多地运用到临安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管理的方方面面,是“十二五”时期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的关键支撑。

2、临安生态文明建设对科技发展提出了新任务

生态环境是临安的最大优势、最大特色,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生态环保型经济发展、强化森林生态系统维护和水生态环境保护、推广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把临安潜在的生态优势转化为集聚资源的优势、转化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优势,是 “十二五”时期实现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建设大跨越的重要保障。

3、青山湖科技城为科技资源融合创造了新契机

青山湖科技城是浙江省重点建设的14个产业集聚区大平台之一,是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的核心区块。强势推进青山湖科技城建设,充分发挥科技资源集聚区、技术创新源头区、高新企业孵化区、低碳经济示范区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将为临安集聚科技创新要素、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增强市域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提供重要的基础平台。

4、杭州城乡统筹发展为临安科技创新提供了新动力

“十二五”时期是杭州共建共享全面小康社会、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关键时期,杭州市已把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上升到战略层面加以推进,不断联动壮大郊区经济。依托杭临走廊的交通优势,充分利用同城效应,通过借力、移植等多种途径充分利用杭州市雄厚的信息、技术、人才等科技创新资源,为临安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

(二)发展基础

1、科技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科技工作,通过采取“创建省级科技强市”、“党政领导科技进步考核”等举措,促进了全市科技综合实力快速进步。我市已成功创建了省级科技强市,并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科技实力位居全省各县市前列。

2、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突显

我市立足生态、区位、人文和后发四大优势,抓住杭州高新技术产业由“点”到“面”发展的良好机遇,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引导企业加强技术与产品创新。全市已有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44家,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引领临安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3、创新平台建设不断推进

青山湖科技城正在加快建设,市科技孵化中心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成功创建了国家火炬计划电线电缆特色产业基地,省级绿色照明、重型装备制造特色产业基地;电线电缆、装饰材料、绿色照明、环保涂料、精密元器件等5个行业研发中心进入深度建设,创新平台有效集聚整合了科技资源,为创新创业提供了科技支撑条件。

4、产学研合作持续深化

政府大力推进政产学研合作工作,有效提升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和需求;启动了“天目彩虹”引智工程,充分发挥杭州市领导联系的科技人员“智力库、创新源、人才泵”等三大优势,累计到临安实地指导服务200多人次,有力促进了临安经济转型升级。

5、科技创新环境日趋完善

“十一五”以来,我市出台了《临安市专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临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增强工业企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临安市专利权质押贷款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认真贯彻国家《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构建了良好的科技发展政策环境。

6、农业农村科技稳步推进

“十一五”期间,我市成为国家首批启动的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市,8个村镇培育成为省级和杭州市级的科技示范试点,培育4个杭州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省市农业科技企业36家,农业科技产出能力不断增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步伐不断加快。

(三)发展瓶颈

“十二五”时期,临安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加速转型期,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生态市建设,推进经济社会、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都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需求。虽然“十一五”期间我市科技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从区域比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看,我市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高层次创新人才严重不足,科技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有待增强,科技投入不能有效满足创新需求。“十二五”时期,我市科技工作必须把握机遇,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突破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障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走上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道路。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以服务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青山湖科技城建设为主引擎,全面推进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突破制约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改善科技基础条件和创新环境,全面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为实现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建设大跨越、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提供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科学发展、自主创新。围绕临安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需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任务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确立科技创新在全市发展战略中的关键地位,全面推进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加速科技成果的创造和应用奠定基础。

——统筹安排、重点突破。选择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关键与先导作用的重要科技领域,重点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及产业化成果,以局部突破和跨越发展带动临安核心竞争力的整体跃升。

——企业主体、项目带动。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以企业为主体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以项目为载体,精心组织实施一批具有高度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重大项目,通过技术、人才和资金聚集快速提升创新能力。

——以人为本,环境营造。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发展中的核心作用,集聚和培育高层次创新人才;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和各类创新载体建设,提高科技创新的实验试验装备和公共服务水平,为创新创业提供完善的基础条件。

(三)发展目标

经过五年的努力,进一步确立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完善自主创新体系,掌握和转化推广一批关系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节能减排、健康安全的关键核心技术,使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和区域综合竞争力全面增强,把临安建设成为浙江省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的重要基地和杭州市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

力争到2015年,研发经费总量、专业技术人员总量、发明专利授权量、等主要指标比 2010年翻番, R&D经费占GDP的比重力争超过2%,规模工业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占比达到45%,规模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25%以上,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1、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对接国家、浙江省、杭州市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工程,进一步推进创新型企业培育工作,推进我市技术创新工程工作;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确立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为各类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社会化、市场化服务;鼓励企业建立各种类型的企业研发机构,支持企业承担或参与重大专项、重大科技攻关等研发任务,力争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

2、完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系,加强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有效维护科技创新主体的合法权益;完善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的申请代理、评估投资、推广应用、信息检索咨询、纠纷代理和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市场对知识产权资源的优化配置;完善知识产权创造激励机制,促进企业加大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工作力度,推进企业实施专利战略和标准战略。

3、创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推动建立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其他组织机构共同参与的技术创新联盟,实现各创新组织的优势互补;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导作用,培育分工协作的产业创新链和创新企业群落,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引导产业链合作创新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推进产业链与价值链向高端跃升。

(二)完善公共性科技基础设施

1、加快青山湖科技城建设

以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共建青山湖科教城为契机,重点建设青山湖科技城核心区块和高端制造产业区块,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和建立公共服务平台为核心,完善技术研发、技术转移、创业孵化、国际合作、中介服务、人才集聚等功能,全力打造科技创新为重点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以生态和谐为特色的现代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区,集聚更多国内外一流创新资源,创造高水平科技成果,培育孵化创新型企业。

2、推动技术研发平台建设

重点围绕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加大重大技术研发平台引进和培育力度。吸引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央企来我市创办研发机构,建立分院(所、中心);吸引国内外企业来我市建立研发与生产一体化基地,吸引国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及团队来我市建立研发中心、成果转化中心以及重点实验室;进一步鼓励我市企业以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方式合作共建行业重大技术研发平台,开展共性技术与关键技术研发。

3、统筹创业孵化平台建设

依托青山湖科技城建设综合性孵化器,重点依托省级创新基地建设专业性孵化器,形成错位互补、协同发展的创业平台网络;深化市科技孵化中心等孵化器向加速器转型,为创业提供加速成长的空间;鼓励企业投资建立科技孵化器,优化企业孵化器的建设与运行方式,提升孵化器服务功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规模做大。

4、加强科技服务平台建设

加快建设服务于技术创新的验证中心、测试中心和技术信息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大力引进和发展研发设计、中介咨询、科技金融、技术交易与人才交流等高端服务机构,加强科技服务业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优化科技服务平台的服务层次和提高服务水平。

(三)培育创新创业人才

1、加大创新型人才引进力度

推进招才引智、招院引所工作,大力引进科技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和重点产业紧缺创新人才;依托重点功能区、创业园区、重大产业项目、重点企业等,推进以科技孵化中心、产学研合作基地、大学生创业园等为重点的多层次、立体化、全覆盖的人才平台体系建设;深入实施“海外人才集聚工程”,研究制定有力度的激励政策,完善服务举措,全方位吸引海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来我市创新创业。

2、加大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培育

探索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做好省“151”、杭州市“131”、临安“812”等人才工程培养人才的选拔推荐工作,完善优秀科技人才的发现、培养、使用和资助机制;深入实施“天目春雨”和“天目彩虹”引智工程,制定工程技术人才向重点产业集聚的倾斜政策,组织“812”人才深入一线破解难题,推动高端科技人才向经济一线集聚。

3、加强创新创业团队建设

大力培养高新技术产业、农业与社会事业领域的各类科技创新团队,尤其重视在科技计划项目中形成创新人才团队建设机制,围绕重大科技项目打造创新团队;以“人才集聚、资源聚合、发展聚变”为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创新创业平台,为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集聚提供载体,在临安市重点产业领域形成全国一流的专业技术人才聚集地。

(四)完善创新创业环境

1、健全创新创业政策环境

全面分析各类创新创业主体对科技政策的需求状况,科学制定创新创业政策;深入分析各类创新政策执行细则,深入分析我市各类创新创业政策的效应机制,解决各类创新创业政策落实到位的瓶颈制约,提升政策执行的创新能力与水平;进一步改进我市创新创业政策服务体制机制,明确各级、各类部门提供创新创业政策服务的分工与协作关系,落实工作责任,提升创新创业政策服务的创新能力与水平。

2、优化创新创业合作环境

加强国内外产学研合作,探索产学研合作长期稳定机制,引入科技担保、创投等科技金融手段,探索“政产学研资介”一体化的合作体制;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探索国内国外两地同时建立“功能互补、两边一体”研发机构的合作模式,实现“信息—项目—人才—载体”的良性发展循环;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科技合作,利用科技资源共享机制实现产业技术发展和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共赢;通过优化创新创业的合作环境,全面提升吸纳和配置国内外创新资源的能力,努力争取高层次的科技创新资源落户我市。

3、完善创新创业服务环境

以市科技孵化中心等为依托,建设以技术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人才资源服务、金融服务、产品服务、管理咨询服务和综合配套服务为主要服务内容,以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服务为发展方向,以服务专业化、发展规模化、运行规范化的科技中介机构为支撑的科技服务联盟;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与创业企业的对接,建立起开放协作、功能完备、高效运行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按照服务型政府的执政理念,建立多部门、多层次、多形式服务于企业创新的体制机制。

四、重点领域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

紧抓国家和浙江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契机,以青山湖科技城为主要载体,加快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一批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凝练一批大项目,引导人才、技术、资金、土地等资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集聚,突破制约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加快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着力打造区域产业发展制高点,推进我市产业向高独占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价值链高端发展,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推动临安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1、高端装备制造

重点开展特大型空分设备、超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轨道交通设备的研究与集成,加强对机床高精度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等中高档数控加工设备的关键核心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化生产,开展汽车部件、大飞机零配件、关键基础零部件及铸锻件的研发及产业化,开发节能环保设备与大型工程机械,研究大型构件制造技术、高速与高精度加工工艺技术、精密数控加工技术。

2、新能源

重点加强对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的高端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加快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和核心组件的研发,积极推进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及核心组件装备国产化,研究开发高效率、低成本、新型太阳能光伏电池材料,加快兆瓦级以上风电机组及关键零、部件技术的规模化生产和推广应用,鼓励其他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3、新材料

重点研究、开发和应用纳米材料、电子信息新材料、背板材料、太阳能光伏新材料,LED等半导体照明新材料、新型电池材料、有机硅新材料、差别化纤维纺织材料、阻燃型覆铜箔板等复合材料,改性工程塑料树脂等功能材料,发展可降解塑料等环保材料,实现节能降耗、节约原料和土地的新型墙体材料的开发和产业化发展。

4、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

重点加强低功耗、小型化、高性能的先进传感器技术及物联网核心控制芯片与关键设备的设计制造,开展专用集成电路及嵌入式软件的开发应用,研究开发新一代移动通信终端产品及配套件,研究开发新型特种电缆光缆、半导体照明器件(LED)、新型电子元器件,重点支持城乡安防和资源管理、环境监测和灾害预警、智能交通、现代物流等重点领域的物联网应用。

(二)产业转型升级

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农业农村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加快服务业创新发展,为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技术支持,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实现临安的跨越式发展打造良好的产业基础。

1、农业农村科技创新

结合临安市的资源特点和农业产业基础,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农业生态条件改善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农产品科技含量和科技成果转化率为核心,重点围绕解决农业生产重大关键技术,加强农业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的引进、开发和推广,开展提升农产品加工增值技术、农产品安全以及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研究,着力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重点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作物种植技术、畜禽水产养殖技术、林业资源培育与利用技术、建立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加强生物育种、先进农业装备设施、现代农用物资、生物质能源与生物质综合利用等技术研发;发展节水农业,加快农林生态和循环农业技术的集成应用,提高农业生态保护能力;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加强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健康食品产业发展。

2、传统产业提升改造

立足我市的产业技术基础,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淘汰落后产能为重点,大力运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改造提升电线电缆、复合装饰材料、绿色照明、精密元器件、坚果食品等五大传统优势产业,组织力量攻关企业技术改造中的共性、关键性技术问题,加快行业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创新成果推广,以“零土地”技改为重点加快实施技改工程,改造传统产业、技术和产品,实现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

围绕促进行业节能减排、提高生产效能、改善工艺流程、降低生产成本,重点研发工业节能技术、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自动监测与控制技术、环保材料规模生产技术、绿色化无害化资源回收处理技术等量大面广的行业先进适用技术,支持技术创新成果在各行业的推广应用。围绕重点扶持的五大产业,加强系统优化与控制、工程装备制造、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工程技术的研发、集成和推广应用。

3、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

加强现代服务业的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运用信息技术构筑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技术平台,完善信息传输网络和运行系统等服务体系,重点发展在线物流、网上交易、产品研发设计集成、动漫游戏等关键技术,改造提升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商贸服务等传统服务业,积极培育信息与软件、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优化服务业结构,逐步提高现代服务业比重,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品质提升。

以三网融合为契机,积极开展多媒体综合业务和衍生增值服务;以构建融合网络环境下的新型生活消费服务平台为核心,推进移动生活服务关键支撑技术研发和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加强研究与试验发展、工程设计、工业设计、技术转移推广、科技金融、科技资源服务、新兴专业技术服务等重点领域的支撑和共性技术研究,提升整个服务业的知识层次和科技含量。

(三)民生科技与社会发展

 围绕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和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事业进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切实推进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进步。围绕人口发展、城镇建设、社会服务、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灾害预防、公共安全领域的发展需求,解决一批关键和重大技术问题,依靠科学技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公共安全

紧密围绕和服务于我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实施,突破公共安全监测监控、预测预警、指挥决策与处置等核心技术,建立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先进可靠、反应灵敏、实用高效的区域公共安全应急体系技术平台,为构建我市一体化、准确、快速应急决策指挥系统提供技术支撑。

紧密围绕目前食品安全科技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重点加强风险评估技术、检测技术以及溯源技术研究,开展食品安全综合科技示范,建立和完善“从农田到餐桌”全程控制体系和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提高对重大灾害天气和强地震监测预报与减灾技术水平,开展关键技术集成研究,建立集成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和应急救灾技术为一体的决策支持系统,提升我市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能力。

2、医疗卫生

积极开展重大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综合防治研究,建立预防保健信息网络,完善重大传染病监测、预报和快速有效的控制系统,开展对新发现和原因不明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研究,注重重大疫情、灾害快速救治技术研究,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技处置能力;

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进行预防,加强先进医疗技术的引进、吸收,积极应用先进医疗仪器设备,不断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水平,减少重大、多发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我市疾病防治水平。

开展常见病的社区预防与控制适宜技术规范研究,研究筛选一批适宜的卫生诊疗技术并进行示范推广,初步建立适合市情的科学、规范、可行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3、智能城市

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整合我市已有的市政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桥梁、隧道、高架等基础设施GIS数据库,集成道路监测系统、防汛指挥系统、防震减灾信息系统等,建立城市市政系统的管理和监控网络系统,提高我市市政管理水平。

发展智能交通,通过通信、控制、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建立交通网络平台和决策系统,全面实现城市交通智能化管理,提高道路交通网络有效通行能力。

建设智能社区,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远程传输和监控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等,实现网络图书馆、远程医疗、网上学校、股票网上实时交易和视频点播等社区服务。

建设公安信息化网络、通信、运行保障与信息共享技术体系和高效、完备、安全可靠的信息化基础设施、高密度集成与共享的信息化应用体系,提升公安信息化的实战应用水平。

4、生态环境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循环、节约、替代、修复和再利用等为发展方向,围绕资源再利用、环境污染控制、能源高效清洁利用等核心问题,建立符合循环经济特点的资源能源利用模式、环境保护体系及生态科技示范基地,促进自然生态保持和改善,人居环境的绿色化和宜人化,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环境。

重点加强水污染的控制、治理技术以及大气污染的控制与治理技术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技术,在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突出节能减排主题,把发展能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加强环境保护、资源循环与再生综合利用等方面技术的研发应用,研发清洁生产共性技术及废弃物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开展绿色制造与再制造,在节能降耗等清洁生产技术上取得突破,促进工业企业生产方式优化和转变。

五、重大工程

(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程

建设内容:加大投入力度,整合科技资源,以青山湖科技城为核心载体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企业规模,确保高新技术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

建设目标:国家级、省级创新型试点(示范)企业和创新型企业达到10 家;每年新认定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10家左右;到2015年,年产值亿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0家,规模工业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占比达到45%,。

(二)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工程

建设内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重点在我市5大传统优势产业领域和4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建立以企业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的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着力推进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设立技术研发中心,吸引跨国公司、大型外资企业在临安设立研发机构,鼓励国内外企业来临安设立研发中心和区域性技术支持中心,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和技术储备,培养、稳定、聚集高层次科技人才。

建设目标:建成3~5个国家级、10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机构,30%以上的规模企业拥有专门的技术开发机构;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其当年销售收入的5%以上,研发人员占职工比例达10%以上。

(三)共性及关键技术突破工程

建设内容:选择若干对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能显著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技术方向,开展一批重大公益技术、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项目;加快产业集聚基地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完善公共技术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形成对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合作攻关的长效机制,并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技术服务。

建设目标:针对临安产业发展及城市化进程中对科技的重大战略需求,组织和实施100项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的研究开发攻关,攻克和掌握相关核心技术,加快开发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和企业。

(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工程

建设内容:建立综合性孵化器与专业性孵化器协同发展的孵化器网络,为初创型企业提供完善的场地、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管理等多方位一体化服务,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科技企业。

建设目标:5年内新建10万平方的孵化器和加速器,以优质完善的配套服务吸引高科技企业及研发机构进驻,聚集一批高水平的创业人才,转化一批高层次科研成果,孵化一批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一批高素质的科技型企业家,使科技企业孵化器成为我市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和区域创新体系的核心。

(五)产学研合作联盟创建工程

建设内容:加大引进高水平院校、研究机构和重点实验室的力度,引导本地企业与引进的研发机构开展紧密合作,培育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盟,重点开展产业技术发展战略研究、关键技术集成、新兴产业孵化技术开发等工作。

建设目标:到2015年底,新建10个产学研合作创新载体,发展形成若干家自主创新能力强、自主知识产权产出水平高、在国内外市场上极具影响和竞争力的大企业;同时带动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的快速发展,提升临安企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

(六)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工程

建设内容:建设主要包括大型科学仪器、科学数据资源、科技文献资源、成果转化公共服务、网络科技环境等内容的科技基础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在实现科技信息交换共享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基础平台的协作单位的数量。信息系统主要包括:科技信息中心机房,信息交换中心的硬件系统、信息交换系统、网络安全系统、配套系统软件、数据库和应用系统等。

建设目标:按照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基本要求,充分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对临安市的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进行重组配置和系统优化,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七)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工程

建设内容:整合现存农业科技信息系统资源,完善集农业科技项目管理、乡镇一级科技工作网络管理、BBS论坛、短信平台、公告栏等功能的农村信息网络管理平台;建立由农业专家库、农业企业库和农业资源库三大数据库与供求信息联播系统、特色农产品展示、招商引资系统、专家在线咨询系统等构成的农业信息网络。

建设目标:建设、完善各类农业数据库,为辖区农村提供及时、准确的农业科技、经济信息。

(八)服务业科技创新工程

建设内容:抓住国家推进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契机,促进信息技术在服务业各领域广泛应用和集成,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强化服务业对于生产生活的提升作用,加快分离制造业企业里的服务业,形成高度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生产经营。

建设目标:探索和完善推进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工作思路,促进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化发展,到2015年,建成1-2个国家高技术服务产业基地,高技术服务业产值占服务业的比重超过10%。

(九)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工程

建设内容:全面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推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健全我市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知识产权管理、服务和保护工作体系;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构和执法协作机制,构筑有利于保护知识产权,促进技术创新、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建设目标:提高我市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的水平,将我市建设成为创新活力强劲,转化渠道顺畅,知识产权保护有力的知识产权强市。“十二五”期间,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15%,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总量比例达20%,培育国家、省、市级知识产权试点企业30家;围绕支柱产业,建立有效知识产权预警应对机制,推动5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企业内部设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保障

1、坚持科技工作的领导负责制度

健全领导责任制,进一步发挥市科教兴市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完善统筹协调机制。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发展求创新,创新促发展”的思想,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坚持将加快科学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来抓;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统一认识,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协调行动,提高对科技发展规划、科技工作计划以及科技创新政策的执行能力,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2、健全科技决策的专家咨询制度

重视科技政策与战略决策的专家咨询作用,整合社会各界力量,组织科技决策咨询队伍,动员各学科领域的专家为临安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出谋划策。成立“市科技发展战略专家委员会”,委员会由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业、金融机构等单位领导和专家组成,对重要产业的技术预见、产业技术发展目标和路径、产业布局和科技资源配置等复杂系统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以实现重大科技战略的超前部署、重大科技项目的超前安排,促进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开展。

3、完善科技发展的绩效评价制度

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科技创新环境改善等方面的绩效考核,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工作认识、工作措施与工作结果“三到位”;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动态观测、预报及预警体系,准确掌握高新技术产业运行态势,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更为充分的决策依据;加强和完善科技发展统计、评价与监测体系,建立重大科技计划项目、重要科技政策及重点科技工作的绩效评价和监测体系,引导科技资源配置、科技政策实施和科技工作部署的合理调整。

4、加强科技政策的宣传督察制度

调动科技管理部门、企业和社会中介力量的积极性,大力宣传国家、浙江省、杭州市及临安的各项科技政策,强化各类科技创新创业主体充分利用科技政策的意识与能力;继续实施好已经建立的科技创新政策落实联席会议制度,完善科技政策实施的督察督办机制,严格落实各类、各项政策的贯彻执行。

(二)资金条件保障

1、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的增长保障

完善市本级财政科技支出的稳定增长机制,把财政科技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切实保证财政科技投入及其中的研发经费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发挥好财政科技投入的杠杆和激励作用,以引导企业和全社会积极增加科技投入,促进科技投入多元化体系的完善。

2、科技金融支持创新的渠道保障

健全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创业投资、银行、保险、担保等主体共同参与的科技投融资信息交流沟通机制,畅通金融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渠道,制订并落实有关激发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的政策措施,促进企业积极寻求科技金融支持,鼓励科技型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推进科技金融对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的扶持,初步建立起适应我市科技创新要求的科技金融体系,为企业有效开展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为宗旨的研发及科技成果产业化活动提供服务和保障。

3、上级科技投入资源的争取保障

积极整合项目承担单位、科技服务机构、政府管理部门的力量,提高对国家、浙江省、杭州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和立项工作的组织化程度,择优选取和推荐优秀科技创新项目;进一步加强对国家、省、杭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管理和验收管理工作,加大地方政府和企业配套资金的落实力度,确保各级科技计划项目的顺利实施,确保政府科技投入资金效益的稳步提高。

4、市级科技经费投向的引导保障

从我市科技创新与科技发展的需求出发,并借鉴先进地区科技计划体系运行的成功经验,以强化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持重大共性及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为主线,以加强科技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强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重要内容,进一步优化市级科技计划体系,集中集成有限资源,提高政府科技经费的管理效率和对科技创新与发展的支撑引导作用。

(三)体制机制保障

1、资源配置机制

选择重点发展的科技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社会科技发展领域,进一步整合协调配置区域内外、政府与企业等各种科技资源,集中有限科技资源,加快突破区域科技进步的重点目标,形成科技资源作用的集成效应。

2、政策引导机制

全面梳理制约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等的关键因素,进一步强化有关资金扶持、税费优惠、政府服务、规划制订、环保督察、舆论宣传等调控手段的导向性,修订或出台新政策,使政策形成相互匹配的体系,聚焦实施相关的科技政策,优化政策对科技发展的引导作用。

3、部门联动机制

针对自主创新与低碳环保、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自主知识产权获得与保护、经济社会和谐与发展等目标任务,加强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强化土地资源配置、财税政策执行、科技政策引导、招商引资筛选、科技人才引进、科技目标考核等一系列工作的针对性,使各项工作之间紧密关联、相互促进,形成科技工作开展的联动效应。


分享:
字体: [

]
打印
索引号 002508123/2022-82986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区发改局区发展和改革局
成文日期 2022-06-19
临安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2-06-19
信息来源: 区发改局
浏览量:


目   录

一、“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背景和基础

(一)发展背景与机遇

(二)发展基础

(三)发展瓶颈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二)完善公共性科技基础设施

(三)培育创新创业人才

(四)完善创新创业环境

四、重点领域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产业转型升级

(三)民生科技与社会发展

五、重大工程

(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程

(二)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工程

(三)共性及关键技术突破工程

(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工程

(五)产学研合作联盟创建工程

(六)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工程

(七)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工程

(八)服务业科技创新工程

(九)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工程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保障

(二)资金条件保障

(三)体制机制保障


临安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加快发展科学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是临安市在“十二五”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本规划以《临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指南,规划期为2011-2015年,是“十二五”时期促进临安市科技发展的总体方案。

一、“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背景和基础

(一)发展背景与机遇

1、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对科技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科技创新已成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环境、人口等全球性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激活科技创新要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把创新成果更多地运用到临安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管理的方方面面,是“十二五”时期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的关键支撑。

2、临安生态文明建设对科技发展提出了新任务

生态环境是临安的最大优势、最大特色,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生态环保型经济发展、强化森林生态系统维护和水生态环境保护、推广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把临安潜在的生态优势转化为集聚资源的优势、转化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优势,是 “十二五”时期实现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建设大跨越的重要保障。

3、青山湖科技城为科技资源融合创造了新契机

青山湖科技城是浙江省重点建设的14个产业集聚区大平台之一,是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的核心区块。强势推进青山湖科技城建设,充分发挥科技资源集聚区、技术创新源头区、高新企业孵化区、低碳经济示范区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将为临安集聚科技创新要素、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增强市域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提供重要的基础平台。

4、杭州城乡统筹发展为临安科技创新提供了新动力

“十二五”时期是杭州共建共享全面小康社会、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关键时期,杭州市已把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上升到战略层面加以推进,不断联动壮大郊区经济。依托杭临走廊的交通优势,充分利用同城效应,通过借力、移植等多种途径充分利用杭州市雄厚的信息、技术、人才等科技创新资源,为临安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

(二)发展基础

1、科技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科技工作,通过采取“创建省级科技强市”、“党政领导科技进步考核”等举措,促进了全市科技综合实力快速进步。我市已成功创建了省级科技强市,并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科技实力位居全省各县市前列。

2、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突显

我市立足生态、区位、人文和后发四大优势,抓住杭州高新技术产业由“点”到“面”发展的良好机遇,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引导企业加强技术与产品创新。全市已有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44家,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引领临安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3、创新平台建设不断推进

青山湖科技城正在加快建设,市科技孵化中心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成功创建了国家火炬计划电线电缆特色产业基地,省级绿色照明、重型装备制造特色产业基地;电线电缆、装饰材料、绿色照明、环保涂料、精密元器件等5个行业研发中心进入深度建设,创新平台有效集聚整合了科技资源,为创新创业提供了科技支撑条件。

4、产学研合作持续深化

政府大力推进政产学研合作工作,有效提升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和需求;启动了“天目彩虹”引智工程,充分发挥杭州市领导联系的科技人员“智力库、创新源、人才泵”等三大优势,累计到临安实地指导服务200多人次,有力促进了临安经济转型升级。

5、科技创新环境日趋完善

“十一五”以来,我市出台了《临安市专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临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增强工业企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临安市专利权质押贷款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认真贯彻国家《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构建了良好的科技发展政策环境。

6、农业农村科技稳步推进

“十一五”期间,我市成为国家首批启动的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市,8个村镇培育成为省级和杭州市级的科技示范试点,培育4个杭州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省市农业科技企业36家,农业科技产出能力不断增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步伐不断加快。

(三)发展瓶颈

“十二五”时期,临安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加速转型期,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生态市建设,推进经济社会、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都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需求。虽然“十一五”期间我市科技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从区域比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看,我市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高层次创新人才严重不足,科技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有待增强,科技投入不能有效满足创新需求。“十二五”时期,我市科技工作必须把握机遇,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突破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障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走上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道路。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以服务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青山湖科技城建设为主引擎,全面推进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突破制约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改善科技基础条件和创新环境,全面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为实现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建设大跨越、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提供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科学发展、自主创新。围绕临安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需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任务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确立科技创新在全市发展战略中的关键地位,全面推进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加速科技成果的创造和应用奠定基础。

——统筹安排、重点突破。选择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关键与先导作用的重要科技领域,重点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及产业化成果,以局部突破和跨越发展带动临安核心竞争力的整体跃升。

——企业主体、项目带动。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以企业为主体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以项目为载体,精心组织实施一批具有高度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重大项目,通过技术、人才和资金聚集快速提升创新能力。

——以人为本,环境营造。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发展中的核心作用,集聚和培育高层次创新人才;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和各类创新载体建设,提高科技创新的实验试验装备和公共服务水平,为创新创业提供完善的基础条件。

(三)发展目标

经过五年的努力,进一步确立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完善自主创新体系,掌握和转化推广一批关系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节能减排、健康安全的关键核心技术,使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和区域综合竞争力全面增强,把临安建设成为浙江省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的重要基地和杭州市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

力争到2015年,研发经费总量、专业技术人员总量、发明专利授权量、等主要指标比 2010年翻番, R&D经费占GDP的比重力争超过2%,规模工业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占比达到45%,规模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25%以上,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1、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对接国家、浙江省、杭州市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工程,进一步推进创新型企业培育工作,推进我市技术创新工程工作;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确立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为各类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社会化、市场化服务;鼓励企业建立各种类型的企业研发机构,支持企业承担或参与重大专项、重大科技攻关等研发任务,力争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

2、完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系,加强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有效维护科技创新主体的合法权益;完善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的申请代理、评估投资、推广应用、信息检索咨询、纠纷代理和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市场对知识产权资源的优化配置;完善知识产权创造激励机制,促进企业加大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工作力度,推进企业实施专利战略和标准战略。

3、创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推动建立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其他组织机构共同参与的技术创新联盟,实现各创新组织的优势互补;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导作用,培育分工协作的产业创新链和创新企业群落,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引导产业链合作创新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推进产业链与价值链向高端跃升。

(二)完善公共性科技基础设施

1、加快青山湖科技城建设

以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共建青山湖科教城为契机,重点建设青山湖科技城核心区块和高端制造产业区块,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和建立公共服务平台为核心,完善技术研发、技术转移、创业孵化、国际合作、中介服务、人才集聚等功能,全力打造科技创新为重点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以生态和谐为特色的现代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区,集聚更多国内外一流创新资源,创造高水平科技成果,培育孵化创新型企业。

2、推动技术研发平台建设

重点围绕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加大重大技术研发平台引进和培育力度。吸引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央企来我市创办研发机构,建立分院(所、中心);吸引国内外企业来我市建立研发与生产一体化基地,吸引国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及团队来我市建立研发中心、成果转化中心以及重点实验室;进一步鼓励我市企业以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方式合作共建行业重大技术研发平台,开展共性技术与关键技术研发。

3、统筹创业孵化平台建设

依托青山湖科技城建设综合性孵化器,重点依托省级创新基地建设专业性孵化器,形成错位互补、协同发展的创业平台网络;深化市科技孵化中心等孵化器向加速器转型,为创业提供加速成长的空间;鼓励企业投资建立科技孵化器,优化企业孵化器的建设与运行方式,提升孵化器服务功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规模做大。

4、加强科技服务平台建设

加快建设服务于技术创新的验证中心、测试中心和技术信息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大力引进和发展研发设计、中介咨询、科技金融、技术交易与人才交流等高端服务机构,加强科技服务业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优化科技服务平台的服务层次和提高服务水平。

(三)培育创新创业人才

1、加大创新型人才引进力度

推进招才引智、招院引所工作,大力引进科技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和重点产业紧缺创新人才;依托重点功能区、创业园区、重大产业项目、重点企业等,推进以科技孵化中心、产学研合作基地、大学生创业园等为重点的多层次、立体化、全覆盖的人才平台体系建设;深入实施“海外人才集聚工程”,研究制定有力度的激励政策,完善服务举措,全方位吸引海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来我市创新创业。

2、加大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培育

探索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做好省“151”、杭州市“131”、临安“812”等人才工程培养人才的选拔推荐工作,完善优秀科技人才的发现、培养、使用和资助机制;深入实施“天目春雨”和“天目彩虹”引智工程,制定工程技术人才向重点产业集聚的倾斜政策,组织“812”人才深入一线破解难题,推动高端科技人才向经济一线集聚。

3、加强创新创业团队建设

大力培养高新技术产业、农业与社会事业领域的各类科技创新团队,尤其重视在科技计划项目中形成创新人才团队建设机制,围绕重大科技项目打造创新团队;以“人才集聚、资源聚合、发展聚变”为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创新创业平台,为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集聚提供载体,在临安市重点产业领域形成全国一流的专业技术人才聚集地。

(四)完善创新创业环境

1、健全创新创业政策环境

全面分析各类创新创业主体对科技政策的需求状况,科学制定创新创业政策;深入分析各类创新政策执行细则,深入分析我市各类创新创业政策的效应机制,解决各类创新创业政策落实到位的瓶颈制约,提升政策执行的创新能力与水平;进一步改进我市创新创业政策服务体制机制,明确各级、各类部门提供创新创业政策服务的分工与协作关系,落实工作责任,提升创新创业政策服务的创新能力与水平。

2、优化创新创业合作环境

加强国内外产学研合作,探索产学研合作长期稳定机制,引入科技担保、创投等科技金融手段,探索“政产学研资介”一体化的合作体制;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探索国内国外两地同时建立“功能互补、两边一体”研发机构的合作模式,实现“信息—项目—人才—载体”的良性发展循环;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科技合作,利用科技资源共享机制实现产业技术发展和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共赢;通过优化创新创业的合作环境,全面提升吸纳和配置国内外创新资源的能力,努力争取高层次的科技创新资源落户我市。

3、完善创新创业服务环境

以市科技孵化中心等为依托,建设以技术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人才资源服务、金融服务、产品服务、管理咨询服务和综合配套服务为主要服务内容,以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服务为发展方向,以服务专业化、发展规模化、运行规范化的科技中介机构为支撑的科技服务联盟;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与创业企业的对接,建立起开放协作、功能完备、高效运行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按照服务型政府的执政理念,建立多部门、多层次、多形式服务于企业创新的体制机制。

四、重点领域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

紧抓国家和浙江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契机,以青山湖科技城为主要载体,加快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一批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凝练一批大项目,引导人才、技术、资金、土地等资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集聚,突破制约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加快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着力打造区域产业发展制高点,推进我市产业向高独占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价值链高端发展,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推动临安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1、高端装备制造

重点开展特大型空分设备、超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轨道交通设备的研究与集成,加强对机床高精度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等中高档数控加工设备的关键核心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化生产,开展汽车部件、大飞机零配件、关键基础零部件及铸锻件的研发及产业化,开发节能环保设备与大型工程机械,研究大型构件制造技术、高速与高精度加工工艺技术、精密数控加工技术。

2、新能源

重点加强对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的高端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加快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和核心组件的研发,积极推进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及核心组件装备国产化,研究开发高效率、低成本、新型太阳能光伏电池材料,加快兆瓦级以上风电机组及关键零、部件技术的规模化生产和推广应用,鼓励其他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3、新材料

重点研究、开发和应用纳米材料、电子信息新材料、背板材料、太阳能光伏新材料,LED等半导体照明新材料、新型电池材料、有机硅新材料、差别化纤维纺织材料、阻燃型覆铜箔板等复合材料,改性工程塑料树脂等功能材料,发展可降解塑料等环保材料,实现节能降耗、节约原料和土地的新型墙体材料的开发和产业化发展。

4、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

重点加强低功耗、小型化、高性能的先进传感器技术及物联网核心控制芯片与关键设备的设计制造,开展专用集成电路及嵌入式软件的开发应用,研究开发新一代移动通信终端产品及配套件,研究开发新型特种电缆光缆、半导体照明器件(LED)、新型电子元器件,重点支持城乡安防和资源管理、环境监测和灾害预警、智能交通、现代物流等重点领域的物联网应用。

(二)产业转型升级

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农业农村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加快服务业创新发展,为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技术支持,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实现临安的跨越式发展打造良好的产业基础。

1、农业农村科技创新

结合临安市的资源特点和农业产业基础,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农业生态条件改善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农产品科技含量和科技成果转化率为核心,重点围绕解决农业生产重大关键技术,加强农业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的引进、开发和推广,开展提升农产品加工增值技术、农产品安全以及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研究,着力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重点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作物种植技术、畜禽水产养殖技术、林业资源培育与利用技术、建立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加强生物育种、先进农业装备设施、现代农用物资、生物质能源与生物质综合利用等技术研发;发展节水农业,加快农林生态和循环农业技术的集成应用,提高农业生态保护能力;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加强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健康食品产业发展。

2、传统产业提升改造

立足我市的产业技术基础,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淘汰落后产能为重点,大力运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改造提升电线电缆、复合装饰材料、绿色照明、精密元器件、坚果食品等五大传统优势产业,组织力量攻关企业技术改造中的共性、关键性技术问题,加快行业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创新成果推广,以“零土地”技改为重点加快实施技改工程,改造传统产业、技术和产品,实现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

围绕促进行业节能减排、提高生产效能、改善工艺流程、降低生产成本,重点研发工业节能技术、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自动监测与控制技术、环保材料规模生产技术、绿色化无害化资源回收处理技术等量大面广的行业先进适用技术,支持技术创新成果在各行业的推广应用。围绕重点扶持的五大产业,加强系统优化与控制、工程装备制造、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工程技术的研发、集成和推广应用。

3、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

加强现代服务业的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运用信息技术构筑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技术平台,完善信息传输网络和运行系统等服务体系,重点发展在线物流、网上交易、产品研发设计集成、动漫游戏等关键技术,改造提升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商贸服务等传统服务业,积极培育信息与软件、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优化服务业结构,逐步提高现代服务业比重,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品质提升。

以三网融合为契机,积极开展多媒体综合业务和衍生增值服务;以构建融合网络环境下的新型生活消费服务平台为核心,推进移动生活服务关键支撑技术研发和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加强研究与试验发展、工程设计、工业设计、技术转移推广、科技金融、科技资源服务、新兴专业技术服务等重点领域的支撑和共性技术研究,提升整个服务业的知识层次和科技含量。

(三)民生科技与社会发展

 围绕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和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事业进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切实推进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进步。围绕人口发展、城镇建设、社会服务、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灾害预防、公共安全领域的发展需求,解决一批关键和重大技术问题,依靠科学技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公共安全

紧密围绕和服务于我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实施,突破公共安全监测监控、预测预警、指挥决策与处置等核心技术,建立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先进可靠、反应灵敏、实用高效的区域公共安全应急体系技术平台,为构建我市一体化、准确、快速应急决策指挥系统提供技术支撑。

紧密围绕目前食品安全科技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重点加强风险评估技术、检测技术以及溯源技术研究,开展食品安全综合科技示范,建立和完善“从农田到餐桌”全程控制体系和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提高对重大灾害天气和强地震监测预报与减灾技术水平,开展关键技术集成研究,建立集成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和应急救灾技术为一体的决策支持系统,提升我市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能力。

2、医疗卫生

积极开展重大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综合防治研究,建立预防保健信息网络,完善重大传染病监测、预报和快速有效的控制系统,开展对新发现和原因不明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研究,注重重大疫情、灾害快速救治技术研究,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技处置能力;

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进行预防,加强先进医疗技术的引进、吸收,积极应用先进医疗仪器设备,不断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水平,减少重大、多发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我市疾病防治水平。

开展常见病的社区预防与控制适宜技术规范研究,研究筛选一批适宜的卫生诊疗技术并进行示范推广,初步建立适合市情的科学、规范、可行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3、智能城市

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整合我市已有的市政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桥梁、隧道、高架等基础设施GIS数据库,集成道路监测系统、防汛指挥系统、防震减灾信息系统等,建立城市市政系统的管理和监控网络系统,提高我市市政管理水平。

发展智能交通,通过通信、控制、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建立交通网络平台和决策系统,全面实现城市交通智能化管理,提高道路交通网络有效通行能力。

建设智能社区,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远程传输和监控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等,实现网络图书馆、远程医疗、网上学校、股票网上实时交易和视频点播等社区服务。

建设公安信息化网络、通信、运行保障与信息共享技术体系和高效、完备、安全可靠的信息化基础设施、高密度集成与共享的信息化应用体系,提升公安信息化的实战应用水平。

4、生态环境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循环、节约、替代、修复和再利用等为发展方向,围绕资源再利用、环境污染控制、能源高效清洁利用等核心问题,建立符合循环经济特点的资源能源利用模式、环境保护体系及生态科技示范基地,促进自然生态保持和改善,人居环境的绿色化和宜人化,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环境。

重点加强水污染的控制、治理技术以及大气污染的控制与治理技术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技术,在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突出节能减排主题,把发展能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加强环境保护、资源循环与再生综合利用等方面技术的研发应用,研发清洁生产共性技术及废弃物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开展绿色制造与再制造,在节能降耗等清洁生产技术上取得突破,促进工业企业生产方式优化和转变。

五、重大工程

(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程

建设内容:加大投入力度,整合科技资源,以青山湖科技城为核心载体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企业规模,确保高新技术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

建设目标:国家级、省级创新型试点(示范)企业和创新型企业达到10 家;每年新认定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10家左右;到2015年,年产值亿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0家,规模工业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占比达到45%,。

(二)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工程

建设内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重点在我市5大传统优势产业领域和4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建立以企业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的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着力推进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设立技术研发中心,吸引跨国公司、大型外资企业在临安设立研发机构,鼓励国内外企业来临安设立研发中心和区域性技术支持中心,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和技术储备,培养、稳定、聚集高层次科技人才。

建设目标:建成3~5个国家级、10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机构,30%以上的规模企业拥有专门的技术开发机构;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其当年销售收入的5%以上,研发人员占职工比例达10%以上。

(三)共性及关键技术突破工程

建设内容:选择若干对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能显著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技术方向,开展一批重大公益技术、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项目;加快产业集聚基地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完善公共技术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形成对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合作攻关的长效机制,并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技术服务。

建设目标:针对临安产业发展及城市化进程中对科技的重大战略需求,组织和实施100项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的研究开发攻关,攻克和掌握相关核心技术,加快开发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和企业。

(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工程

建设内容:建立综合性孵化器与专业性孵化器协同发展的孵化器网络,为初创型企业提供完善的场地、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管理等多方位一体化服务,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科技企业。

建设目标:5年内新建10万平方的孵化器和加速器,以优质完善的配套服务吸引高科技企业及研发机构进驻,聚集一批高水平的创业人才,转化一批高层次科研成果,孵化一批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一批高素质的科技型企业家,使科技企业孵化器成为我市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和区域创新体系的核心。

(五)产学研合作联盟创建工程

建设内容:加大引进高水平院校、研究机构和重点实验室的力度,引导本地企业与引进的研发机构开展紧密合作,培育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盟,重点开展产业技术发展战略研究、关键技术集成、新兴产业孵化技术开发等工作。

建设目标:到2015年底,新建10个产学研合作创新载体,发展形成若干家自主创新能力强、自主知识产权产出水平高、在国内外市场上极具影响和竞争力的大企业;同时带动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的快速发展,提升临安企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

(六)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工程

建设内容:建设主要包括大型科学仪器、科学数据资源、科技文献资源、成果转化公共服务、网络科技环境等内容的科技基础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在实现科技信息交换共享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基础平台的协作单位的数量。信息系统主要包括:科技信息中心机房,信息交换中心的硬件系统、信息交换系统、网络安全系统、配套系统软件、数据库和应用系统等。

建设目标:按照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基本要求,充分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对临安市的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进行重组配置和系统优化,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七)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工程

建设内容:整合现存农业科技信息系统资源,完善集农业科技项目管理、乡镇一级科技工作网络管理、BBS论坛、短信平台、公告栏等功能的农村信息网络管理平台;建立由农业专家库、农业企业库和农业资源库三大数据库与供求信息联播系统、特色农产品展示、招商引资系统、专家在线咨询系统等构成的农业信息网络。

建设目标:建设、完善各类农业数据库,为辖区农村提供及时、准确的农业科技、经济信息。

(八)服务业科技创新工程

建设内容:抓住国家推进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契机,促进信息技术在服务业各领域广泛应用和集成,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强化服务业对于生产生活的提升作用,加快分离制造业企业里的服务业,形成高度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生产经营。

建设目标:探索和完善推进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工作思路,促进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化发展,到2015年,建成1-2个国家高技术服务产业基地,高技术服务业产值占服务业的比重超过10%。

(九)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工程

建设内容:全面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推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健全我市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知识产权管理、服务和保护工作体系;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构和执法协作机制,构筑有利于保护知识产权,促进技术创新、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建设目标:提高我市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的水平,将我市建设成为创新活力强劲,转化渠道顺畅,知识产权保护有力的知识产权强市。“十二五”期间,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15%,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总量比例达20%,培育国家、省、市级知识产权试点企业30家;围绕支柱产业,建立有效知识产权预警应对机制,推动5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企业内部设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保障

1、坚持科技工作的领导负责制度

健全领导责任制,进一步发挥市科教兴市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完善统筹协调机制。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发展求创新,创新促发展”的思想,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坚持将加快科学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来抓;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统一认识,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协调行动,提高对科技发展规划、科技工作计划以及科技创新政策的执行能力,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2、健全科技决策的专家咨询制度

重视科技政策与战略决策的专家咨询作用,整合社会各界力量,组织科技决策咨询队伍,动员各学科领域的专家为临安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出谋划策。成立“市科技发展战略专家委员会”,委员会由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业、金融机构等单位领导和专家组成,对重要产业的技术预见、产业技术发展目标和路径、产业布局和科技资源配置等复杂系统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以实现重大科技战略的超前部署、重大科技项目的超前安排,促进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开展。

3、完善科技发展的绩效评价制度

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科技创新环境改善等方面的绩效考核,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工作认识、工作措施与工作结果“三到位”;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动态观测、预报及预警体系,准确掌握高新技术产业运行态势,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更为充分的决策依据;加强和完善科技发展统计、评价与监测体系,建立重大科技计划项目、重要科技政策及重点科技工作的绩效评价和监测体系,引导科技资源配置、科技政策实施和科技工作部署的合理调整。

4、加强科技政策的宣传督察制度

调动科技管理部门、企业和社会中介力量的积极性,大力宣传国家、浙江省、杭州市及临安的各项科技政策,强化各类科技创新创业主体充分利用科技政策的意识与能力;继续实施好已经建立的科技创新政策落实联席会议制度,完善科技政策实施的督察督办机制,严格落实各类、各项政策的贯彻执行。

(二)资金条件保障

1、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的增长保障

完善市本级财政科技支出的稳定增长机制,把财政科技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切实保证财政科技投入及其中的研发经费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发挥好财政科技投入的杠杆和激励作用,以引导企业和全社会积极增加科技投入,促进科技投入多元化体系的完善。

2、科技金融支持创新的渠道保障

健全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创业投资、银行、保险、担保等主体共同参与的科技投融资信息交流沟通机制,畅通金融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渠道,制订并落实有关激发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的政策措施,促进企业积极寻求科技金融支持,鼓励科技型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推进科技金融对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的扶持,初步建立起适应我市科技创新要求的科技金融体系,为企业有效开展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为宗旨的研发及科技成果产业化活动提供服务和保障。

3、上级科技投入资源的争取保障

积极整合项目承担单位、科技服务机构、政府管理部门的力量,提高对国家、浙江省、杭州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和立项工作的组织化程度,择优选取和推荐优秀科技创新项目;进一步加强对国家、省、杭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管理和验收管理工作,加大地方政府和企业配套资金的落实力度,确保各级科技计划项目的顺利实施,确保政府科技投入资金效益的稳步提高。

4、市级科技经费投向的引导保障

从我市科技创新与科技发展的需求出发,并借鉴先进地区科技计划体系运行的成功经验,以强化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持重大共性及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为主线,以加强科技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强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重要内容,进一步优化市级科技计划体系,集中集成有限资源,提高政府科技经费的管理效率和对科技创新与发展的支撑引导作用。

(三)体制机制保障

1、资源配置机制

选择重点发展的科技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社会科技发展领域,进一步整合协调配置区域内外、政府与企业等各种科技资源,集中有限科技资源,加快突破区域科技进步的重点目标,形成科技资源作用的集成效应。

2、政策引导机制

全面梳理制约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等的关键因素,进一步强化有关资金扶持、税费优惠、政府服务、规划制订、环保督察、舆论宣传等调控手段的导向性,修订或出台新政策,使政策形成相互匹配的体系,聚焦实施相关的科技政策,优化政策对科技发展的引导作用。

3、部门联动机制

针对自主创新与低碳环保、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自主知识产权获得与保护、经济社会和谐与发展等目标任务,加强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强化土地资源配置、财税政策执行、科技政策引导、招商引资筛选、科技人才引进、科技目标考核等一系列工作的针对性,使各项工作之间紧密关联、相互促进,形成科技工作开展的联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