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508668/2022-8337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区公安分局 发文日期 2022-06-29
统一编号 有效性
关于区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第98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
2022-06-29 11:19
来源:
区公安分局
浏览量:

汪成委员:

    您在区政协第十届第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交通管理减少亡人事故发生的建议》提案,已由区政府交由我局主办,交通运输局、卫生健康局协办。现答复如下: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2021年,全区上下统一认识、通力协作,紧扣稳中有进的总基调,秉持道路交通安全主责意识、主业意识和主角意识,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全区道路交通综合治理集中攻坚行动,进一步巩固了党政领导、上下协同、部门联动、公安主抓、社会参与综合治理新格局。期间,大力开展综合治理集中攻坚行动,事故亡人数从6月底的同比上升93.3%,回落至同比上升55.6%(较2019年与2018年的平均数同比下降6.25%),亡人事故高发态势得到 了有效遏制。

    (一)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区委常委会多次专题研究,在全区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集中攻坚行动。区委书记杨国正亲自挂帅总路长,其他区领导分别任5条重点道路路长,先后召开推进会15次,投入治理资金1700余万元,下发督查通报16期,发现并整改问题120余个。

    (二)上下协同,持续发力。通过健全交通安全管理五大责任体系,推出领导到场、挂牌治理、限期整改等八大机制,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四清两提升行动。全区共建成镇街交治中心18个,村社交治站183个,开展实有人口普宣57.28万人,普宣率达77.53%;锦城街道、玲珑街道、於潜镇、天目山镇均顺利完成摘牌脱帽

    (三)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各相关部门积极协作,相继在各自领域开展交通安全源头治理、联合执法、专项整治、救援救治等工作,开展黄牌货车、工程车、电动自行车等重点车辆联合执法37次,在全市率先开启挂车联合整治先河;联合完成了1处省级、1处市级和1690处区级挂牌隐患治理;国省道2.5米以上、农村公路4米以上落差路段安防设施覆盖率达100%;对5家亡人事故企业开展部门联动一案双查;对接浙一医院,在我区确定交通事故救援救治定点医院4家,全面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四)强化主业,严格执法。2021年,公安交警始终保持严查严处态势,累计查处交通违法行为58.8万起、同比上升57%,交通警情与去年同比下降0.62%。针对亡人事故多发情况,交警部门全员停休、全警上路,针对黄牌货车、工程运输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等重点车辆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四类车辆重点违法查处数分别同比上升104%67%102%18%;参照黄牌货车,联合交通部门创新试点拖挂货车整治工作,开出全省首张货源企业罚单;大力排治道路隐患,完成五个提升、海松湾2.0Z字形斑马线等重点项目3746处。

    (五)社会参与,浓厚氛围。我们秉承宣传是最长效的预防理念,持续同步推进交通安全线上媒体引导和线下七进宣传;组织党员群众志愿者积极开展城区、集镇包路口的交通文明劝导;建立企业交治站227家,驾校交治站7家,压实运输企业、驾校等源头主体责任,建立一人一车一企一档。期间,制作交通安全宣传微视频35期,曝光交通违法人员160人,发布交通违法及事故案例120个,发放宣传资料10万余册,人车企建档7500余份。

    二、存在的问题

    面对2021年严峻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综合分析事故多发因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管理上还存在盲区。2021年,我区亡人交通事故84%以上集中在农村地区和重点公路,事故主要原因有酒驾、闯红灯、超速、驶入对向车道、未按规定让行等交通违法行为,且凌晨5-7时、夜间18-22时事故多发易发,占比高达68%。上述区域和时段管理力量相对薄弱,无法实施全覆盖管控,导致管理盲点较多、事故频发。

    (二)农村地区基础薄弱。农村公路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60周岁以上老年人亡人事故高发。2021年亡人事故居住地为农村的占75%60周岁以上老年人占43%17起涉行人死亡事故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占71%。另一方面是安防设施不足。农村地区道路缺口、路口多,临水临崖、窄桥等复杂路段多,照明等安防设施不足,易形成事故隐患,特别是在夜间和恶劣天气情况下,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三)行人、非机动车缺乏有效管理。对行人、非机动车,特别是二三轮电动自行车缺乏有效管理,交通违法多发,易引发交通事故,2021年全区涉及行人、非机动车事故占事故总量的59%以上。

    (四)外埠车辆管理难度较大。货运大流通与道路慢增长矛盾持续突显,过境车流量大幅增加,驾驶人安全教育、车辆安全性能等源头管理难度大,成为事故隐患。2021年,涉及外埠驾驶人、车辆的事故亡人数占亡人总数的53%

    (五)企业交通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运输企业特别是黄牌货车运输企业,在从事道路运输生产经营活动中,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未履行主体责任,存在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制度落实不到位、车辆和驾驶人管理缺失、动态监控不力等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2022年,我局将围绕党的二十大安保工作主线,履行主责主业,团结部门镇街,积极发动群众,全力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整治行动。

    (一)提高政治站位,打好挂牌整治攻坚战。一是树立交通事故可防可控的决心。坚决转变以往工作中存在的事故预防听天由命”“凭靠运气”“无力回天等错误观念,切实树牢靠前一步、主动作为的理念,把减少事故、保护生命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盯减量控大目标,全力化解事故风险,消除事故隐患,坚决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二是做好打持久战攻坚战的准备。充分认识交通安全防控工作的顽固性、反复性,不可能一蹴而就,稍一放松就会出现反弹。临安区公路里程长、过境车辆多、弯道坡道多,治理难度大,提升道路交通安全,绝不是靠一场运动、一阵风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久久为功,持之以恒的长期坚持,做好打持久战、攻坚战的充分准备。三是建立综合治理常态化的机制。构建完善党政领导、上下协同、部门联动、公安主抓、社会参与的交通安全综合治理体系,在全区营造安全有序,健康良性的交通运输环境。深入开展道路隐患大治理、重点违法大清剿、文明交通大宣教、救援救治大提升四大行动。积极联动各职能部门、镇街,完善一路一方案整治,共同筑牢道路交通安全防线。

    (二)加强源头防控,打好安全防控阵地战。一是在重点上找突破点。紧盯交通违法行为人,针对酒驾、超速行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的情况,常态化开展集中整治行动,提高设卡检查的频率,做好以案宣教工作,有效震慑交通违法人员。加大对老年人群体交通安全防范宣传,坚持守土有责,充分利用村社交治站,加强对本辖区老年群体的常态化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切实提升老年人的交通安全意识。二是在重点上找着力点。严管农村道路,持续推广农村路口五个一设置,用最低的建设成本,起最大的安防效果。严管重点公路,结合一路一方案对重点道路照明条件缺失隐患开展全量排查,落实责任单位完成治理,确保重点公路看得见、亮起来。严管城镇道路,针对城市道路中涉及工地、学校、综合体、菜场等人车流密的重点路口,在一早一晚重点时段落实人员值守劝导,切实铸牢安全防线。三是在重点上找下降点。严管电动自行车,按照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对电动自行车违法载人、逆向行驶、非法改装、违反交通信号灯等行为加大执法力度,减少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发生。严管货车,持续加大工程车、黄牌货车整治力度,以七定”“七个一律为核心,保持严管严查严处的高压态势;重点推进蓝牌货车整治,参照黄牌货车探索蓝牌货车规范管理,减少各类货车交通事故发生。严管营运客车,坚决堵塞安全漏洞,补齐短板,通过企业源头管理和路面联合执法双管齐下来落实监管。严管农村面包车,加强农村地区面包车车主的安全教育和宣传力度,加大检查执法力度,坚决查处非法营运、超员超载等违法行为。

    (三)突出宣管并举,打好综合治理持久战。一是推进文明交通大宣教。结合去年以来事故特点和我区实际,重点开展电动自行车、摩托车驾驶人以及60周岁以上老年人宣教。根据交安办下发的《临安区镇(街)、村(社)交通安全源头宣传教育工作方案》要求,结合辖区实际开展重点宣、常态宣、大众宣,确保按期完成各项宣教任务;围绕非机动车和行人闯红灯、随意横穿马路等10类交通不文明现象,组织开展文明交通提升专项行动,促进文明交通习惯养成。二是推进重点违法大清剿。灵活运用各类技战法,突出电动自行车、摩托车、工程车等重点车辆,酒驾、超速、闯红灯等重点违法,迅速在全区掀起严整严打的交通管理氛围;结合一路一方案,每周组织属地交警、交通、城管、市场监管、应急等部门开展重点违法联合整治行动,持续浓厚攻坚氛围。三是跟进整治行动大督查。将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工作列入全区大督查项目,实行每周分析、每周通报,通过明查暗访、重点抽查、专项督查等方式,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检查,并将督查结果与平安考核和干部评价相挂钩,对因工作不力造成较大亡人交通事故的,移交区纪委严肃追责。

    (四)提升应急联动,打好救援救治保卫战。一是强化警医联动。120急救分中心与区公安分局指挥中心建立道路交通事故信息互通互报和反馈制度,形成联动网络。建立区级道路交通事故医疗救治工作群,区域内发生交通事故后,根据事故性质和严重程度,由区交通事故医疗救治领导小组统筹指挥应急医疗救治工作,配合其他专业营救力量对伤员进行快速、准确、有效的医疗急救。二是强化应急能力。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人民医院作为交通创伤救治定点医院。发生交通事故后,由区120急救中心根据伤者伤情,统筹安全就近定点医院进行救治。定点医院成立多学科交通创伤医疗救治团队,开通绿色通道,制定相应应急处置机制。三是推进社区响应。针对区域地理特点、交通事故程度,紧急调派社区力量参与现场救援,形成社区联动救援的网格化反应机制,弥补院外救援资源不足的现状。

    再次感谢您对公安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承办领导:陈 

    承 人:李 

    联系电话:0571-63736700

                                                                                                                                        杭州市公安局临安区分局

                                                                                                                                             2022年5月20日

 


分享:
字体: [

]
打印
索引号 002508668/2022-83371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区公安分局
发文日期 2022-06-29
关于区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第98号提案的复函
发布时间:2022-06-29
信息来源: 区公安分局
浏览量:

汪成委员:

    您在区政协第十届第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交通管理减少亡人事故发生的建议》提案,已由区政府交由我局主办,交通运输局、卫生健康局协办。现答复如下: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2021年,全区上下统一认识、通力协作,紧扣稳中有进的总基调,秉持道路交通安全主责意识、主业意识和主角意识,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全区道路交通综合治理集中攻坚行动,进一步巩固了党政领导、上下协同、部门联动、公安主抓、社会参与综合治理新格局。期间,大力开展综合治理集中攻坚行动,事故亡人数从6月底的同比上升93.3%,回落至同比上升55.6%(较2019年与2018年的平均数同比下降6.25%),亡人事故高发态势得到 了有效遏制。

    (一)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区委常委会多次专题研究,在全区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集中攻坚行动。区委书记杨国正亲自挂帅总路长,其他区领导分别任5条重点道路路长,先后召开推进会15次,投入治理资金1700余万元,下发督查通报16期,发现并整改问题120余个。

    (二)上下协同,持续发力。通过健全交通安全管理五大责任体系,推出领导到场、挂牌治理、限期整改等八大机制,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四清两提升行动。全区共建成镇街交治中心18个,村社交治站183个,开展实有人口普宣57.28万人,普宣率达77.53%;锦城街道、玲珑街道、於潜镇、天目山镇均顺利完成摘牌脱帽

    (三)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各相关部门积极协作,相继在各自领域开展交通安全源头治理、联合执法、专项整治、救援救治等工作,开展黄牌货车、工程车、电动自行车等重点车辆联合执法37次,在全市率先开启挂车联合整治先河;联合完成了1处省级、1处市级和1690处区级挂牌隐患治理;国省道2.5米以上、农村公路4米以上落差路段安防设施覆盖率达100%;对5家亡人事故企业开展部门联动一案双查;对接浙一医院,在我区确定交通事故救援救治定点医院4家,全面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四)强化主业,严格执法。2021年,公安交警始终保持严查严处态势,累计查处交通违法行为58.8万起、同比上升57%,交通警情与去年同比下降0.62%。针对亡人事故多发情况,交警部门全员停休、全警上路,针对黄牌货车、工程运输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等重点车辆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四类车辆重点违法查处数分别同比上升104%67%102%18%;参照黄牌货车,联合交通部门创新试点拖挂货车整治工作,开出全省首张货源企业罚单;大力排治道路隐患,完成五个提升、海松湾2.0Z字形斑马线等重点项目3746处。

    (五)社会参与,浓厚氛围。我们秉承宣传是最长效的预防理念,持续同步推进交通安全线上媒体引导和线下七进宣传;组织党员群众志愿者积极开展城区、集镇包路口的交通文明劝导;建立企业交治站227家,驾校交治站7家,压实运输企业、驾校等源头主体责任,建立一人一车一企一档。期间,制作交通安全宣传微视频35期,曝光交通违法人员160人,发布交通违法及事故案例120个,发放宣传资料10万余册,人车企建档7500余份。

    二、存在的问题

    面对2021年严峻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综合分析事故多发因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管理上还存在盲区。2021年,我区亡人交通事故84%以上集中在农村地区和重点公路,事故主要原因有酒驾、闯红灯、超速、驶入对向车道、未按规定让行等交通违法行为,且凌晨5-7时、夜间18-22时事故多发易发,占比高达68%。上述区域和时段管理力量相对薄弱,无法实施全覆盖管控,导致管理盲点较多、事故频发。

    (二)农村地区基础薄弱。农村公路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60周岁以上老年人亡人事故高发。2021年亡人事故居住地为农村的占75%60周岁以上老年人占43%17起涉行人死亡事故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占71%。另一方面是安防设施不足。农村地区道路缺口、路口多,临水临崖、窄桥等复杂路段多,照明等安防设施不足,易形成事故隐患,特别是在夜间和恶劣天气情况下,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三)行人、非机动车缺乏有效管理。对行人、非机动车,特别是二三轮电动自行车缺乏有效管理,交通违法多发,易引发交通事故,2021年全区涉及行人、非机动车事故占事故总量的59%以上。

    (四)外埠车辆管理难度较大。货运大流通与道路慢增长矛盾持续突显,过境车流量大幅增加,驾驶人安全教育、车辆安全性能等源头管理难度大,成为事故隐患。2021年,涉及外埠驾驶人、车辆的事故亡人数占亡人总数的53%

    (五)企业交通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运输企业特别是黄牌货车运输企业,在从事道路运输生产经营活动中,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未履行主体责任,存在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制度落实不到位、车辆和驾驶人管理缺失、动态监控不力等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2022年,我局将围绕党的二十大安保工作主线,履行主责主业,团结部门镇街,积极发动群众,全力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整治行动。

    (一)提高政治站位,打好挂牌整治攻坚战。一是树立交通事故可防可控的决心。坚决转变以往工作中存在的事故预防听天由命”“凭靠运气”“无力回天等错误观念,切实树牢靠前一步、主动作为的理念,把减少事故、保护生命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盯减量控大目标,全力化解事故风险,消除事故隐患,坚决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二是做好打持久战攻坚战的准备。充分认识交通安全防控工作的顽固性、反复性,不可能一蹴而就,稍一放松就会出现反弹。临安区公路里程长、过境车辆多、弯道坡道多,治理难度大,提升道路交通安全,绝不是靠一场运动、一阵风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久久为功,持之以恒的长期坚持,做好打持久战、攻坚战的充分准备。三是建立综合治理常态化的机制。构建完善党政领导、上下协同、部门联动、公安主抓、社会参与的交通安全综合治理体系,在全区营造安全有序,健康良性的交通运输环境。深入开展道路隐患大治理、重点违法大清剿、文明交通大宣教、救援救治大提升四大行动。积极联动各职能部门、镇街,完善一路一方案整治,共同筑牢道路交通安全防线。

    (二)加强源头防控,打好安全防控阵地战。一是在重点上找突破点。紧盯交通违法行为人,针对酒驾、超速行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的情况,常态化开展集中整治行动,提高设卡检查的频率,做好以案宣教工作,有效震慑交通违法人员。加大对老年人群体交通安全防范宣传,坚持守土有责,充分利用村社交治站,加强对本辖区老年群体的常态化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切实提升老年人的交通安全意识。二是在重点上找着力点。严管农村道路,持续推广农村路口五个一设置,用最低的建设成本,起最大的安防效果。严管重点公路,结合一路一方案对重点道路照明条件缺失隐患开展全量排查,落实责任单位完成治理,确保重点公路看得见、亮起来。严管城镇道路,针对城市道路中涉及工地、学校、综合体、菜场等人车流密的重点路口,在一早一晚重点时段落实人员值守劝导,切实铸牢安全防线。三是在重点上找下降点。严管电动自行车,按照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对电动自行车违法载人、逆向行驶、非法改装、违反交通信号灯等行为加大执法力度,减少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发生。严管货车,持续加大工程车、黄牌货车整治力度,以七定”“七个一律为核心,保持严管严查严处的高压态势;重点推进蓝牌货车整治,参照黄牌货车探索蓝牌货车规范管理,减少各类货车交通事故发生。严管营运客车,坚决堵塞安全漏洞,补齐短板,通过企业源头管理和路面联合执法双管齐下来落实监管。严管农村面包车,加强农村地区面包车车主的安全教育和宣传力度,加大检查执法力度,坚决查处非法营运、超员超载等违法行为。

    (三)突出宣管并举,打好综合治理持久战。一是推进文明交通大宣教。结合去年以来事故特点和我区实际,重点开展电动自行车、摩托车驾驶人以及60周岁以上老年人宣教。根据交安办下发的《临安区镇(街)、村(社)交通安全源头宣传教育工作方案》要求,结合辖区实际开展重点宣、常态宣、大众宣,确保按期完成各项宣教任务;围绕非机动车和行人闯红灯、随意横穿马路等10类交通不文明现象,组织开展文明交通提升专项行动,促进文明交通习惯养成。二是推进重点违法大清剿。灵活运用各类技战法,突出电动自行车、摩托车、工程车等重点车辆,酒驾、超速、闯红灯等重点违法,迅速在全区掀起严整严打的交通管理氛围;结合一路一方案,每周组织属地交警、交通、城管、市场监管、应急等部门开展重点违法联合整治行动,持续浓厚攻坚氛围。三是跟进整治行动大督查。将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工作列入全区大督查项目,实行每周分析、每周通报,通过明查暗访、重点抽查、专项督查等方式,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检查,并将督查结果与平安考核和干部评价相挂钩,对因工作不力造成较大亡人交通事故的,移交区纪委严肃追责。

    (四)提升应急联动,打好救援救治保卫战。一是强化警医联动。120急救分中心与区公安分局指挥中心建立道路交通事故信息互通互报和反馈制度,形成联动网络。建立区级道路交通事故医疗救治工作群,区域内发生交通事故后,根据事故性质和严重程度,由区交通事故医疗救治领导小组统筹指挥应急医疗救治工作,配合其他专业营救力量对伤员进行快速、准确、有效的医疗急救。二是强化应急能力。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人民医院作为交通创伤救治定点医院。发生交通事故后,由区120急救中心根据伤者伤情,统筹安全就近定点医院进行救治。定点医院成立多学科交通创伤医疗救治团队,开通绿色通道,制定相应应急处置机制。三是推进社区响应。针对区域地理特点、交通事故程度,紧急调派社区力量参与现场救援,形成社区联动救援的网格化反应机制,弥补院外救援资源不足的现状。

    再次感谢您对公安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承办领导:陈 

    承 人:李 

    联系电话:0571-63736700

                                                                                                                                        杭州市公安局临安区分局

                                                                                                                                             2022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