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508406/2022-8369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区教育局 发文日期 2022-07-11
统一编号 有效性
临安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日期:
2022-07-11 14:17
来源:
区教育局
浏览量: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教育现代化战略,打造“美好教育”临安样板,根据《临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杭州市“十四五”教育改革发展规划》和《杭州教育现代化2035行动纲要》,制订本规划。

本规划是政府履行公共教育管理职能,确定年度工作计划的重要依据。

 

一、现实基础

(一)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效

“十三五”期间,区委区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化教育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教育现代化程度大幅提升,全各级各类教育主要发展指标达到预定目标。相继创成“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浙江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区”“浙江省学习型城市”“浙江省区域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区”,“十三五”规划的各项预期目标任务已全面完成。

1.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加强。区委区政府高规格召开全区教育大会,出台《杭州市临安区教育人才工作实施意见(试行)》,实施优秀教育人才引进、“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培育、中小学班主任培育、教育质量提升四个“千万”工程。成立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全面理顺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全区公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实现全覆盖。

2.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落实。“天目少年思政学院”作为思政教育品牌,研发“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思政主题课程,形成“70堂精品思政课”。全区中小学各级文明学校实现全覆盖,其中市级文明学校21所。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幼儿园)4所、省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0所,全国青少年校园排球传统特色学校1所,健康促进金牌、银牌学校14所,浙江省绿色学校17所。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实施意见》,推进体艺“2+1”项目常态化开展艺术素养监测和体质健康检测,创建杭州市艺术特色学校8所。2所中小学入选浙江省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项目试点学校,推出周恩来抗日演讲纪念亭等13条研学路线。创建省级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1个省首批机器人教学示范学校1所、“浙江省突出贡献红十字基层组织”荣誉称号学校1所、杭州市科技特色学校4所。重视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创建省中小学数字家长学校7所、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点学校13所。

3.教育公共服务保障更加有力。实施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项目26个,总投资30.36亿。2020年底全区共完成中小学建设项目13个、幼儿园建设项目6个,累计完成投资19.4亿元,竣工面积达244109平方米。公办幼儿园覆盖率由43.5%提升到58.2%,优质幼儿园覆盖率由46.9%提升到79.7%,91.6%的幼儿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全区义务教育中小学城乡互助共同体全覆盖;互联网+义务教育城乡学校结对帮扶覆盖乡村学校75%。实施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居住证积分入学政策。加快教育融杭步伐,实现主城区8所重点普高与临安中学双向定额招生。实行公民同招,推进阳光均衡分班。出台《关于推进深化课程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积极稳妥统筹推进高中教育、义务教育、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特殊教育学校创建为省标准化学校。依法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实行“公民同招”政策。推进培训机构检查“双随机、一公开”,实行“阳光执法”。不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有效完成“入学入园一件事”办理。以“护校安园”工作为抓手,推进平安学校建设。

4.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新提升。推进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建设,完善师德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和惩处机制,进一步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实现教师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法定要求。全面推进“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工程”培养计划,实施与北师大、浙师大、杭师大合作培养临安区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计划建立“三大系列、四级梯队”的师干训培养体系,共351人进入区级培养体系。“时代楷模”陈立群、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等名师工作室助力临安教育,着力破题教师专业培养困境。建立较为完善的研训一体的培训培养制度成立46个名师乡村工作室,实现全区所有镇街全覆盖。

5.教育合作开放迈出新步伐。扩大教育合作交流,引进中国传媒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合作共建锦南新城小学、西林小学和天目初中;成功引进青山湖科技城育才小学;推进职业高中和高职院校合作办学。展现教育帮扶新高度,与贵州施秉县开展组团式教育帮扶。推进教育国际化行动,以“千校结好”“百校结对”为载体,推动与境外姐妹学校开展互访交流,全区10所中小学校与境外20所学校结对,创建杭州市教育国际化示范校2所,杭州市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品牌3个。

6.职教成教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整合职教资源,实现四校合并,形成“一中心两校区”的办学格局11个专业实现“中高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拓宽了中职学生升学的通道职教中心成为省中职教改示范单位。启动区职教中心建设,总投资7.3亿元,将于2022年启用新校区。完善成人教育、社区教育三级工作网络,完成4所镇街成人学校独立法人建制,270个村和38个社区建有村(市)民学校。建设老年学堂1所。

尽管“十三五”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教育发展“短板”。一是教师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既有数量不足问题,也有结构性短缺问题,还有城乡之间整体素质差距问题。队伍建设中也存在机制固化,协调乏力等现象,系统、学校内部绩效评估、督导考核制度机制尚需优化。二是教育资源供给有待进一步优化。东部教育资源因城镇化进程加快、外来人员随迁子女数量持续增长、生育政策调整等新情况面临结构性短缺矛盾,“城镇挤,乡村空”的不均衡布局依然存在并有加剧趋势,城区义务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幼儿园公办率仍然偏低,城区教育资源有效供给机制急需完善。各级各类教育优质资源总量相对不足,优质品牌学校不够响亮。三是教育现代化内涵有待进一步提升。教师教育理念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要求,应试教育倾向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仍然存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任务艰巨。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亟需建立,校园文化的建设力度还需加大,师生国际意识以及跨文化理解与沟通能力亟需普及.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尚待加强。四是良好的教育社会生态有待进一步营造。在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发展体系背景下,社会、家庭、学校联动,部门、镇街共管的机制还需优化,氛围还需浓厚。

(二)机遇与挑战

临安是底蕴深厚的人文之境,吴越文化、天目山文化和浙西民俗文化交相辉映,是环境优美的品质之城、潜力无限的创新之区。面对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和“大杭州、高质量、共富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临安将坚决锚定“城西科创新城·美丽幸福临安”目标,争当区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排头兵。坚持融杭发展主旋律,着力打造“临安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科创之城、美丽之城、文化之城、智慧之城、幸福之城。要从一体化、大杭州的格局深刻把握临安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地位与作用、形势和机遇,从扬优势、激潜能、补短板的要求深刻把握临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力争在教育配套上“比肩大城西、高于主城区”。

1.国家及省教育战略的升级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战略支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这一布局强化了教育现代化的“全局性、先导性、基础性”战略地位,为教育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战略支撑。随着国家、省、市、县教育大会的召开,对于教育优先、均衡公平、协调同步、高质量等教育发展要求的共识进一步凝聚,一系列利好的教育政策相继出台。政府对教育发展的履职要求进一步加强,督导评估抓手日益稳固,教育发展的实践环境不断向好。

2.城西科创大走廊和“一化三名五区”的建设为临安教育发展提供了新机遇。青山湖科技城成为杭州创新策源重要增长极,在承接杭州旅游、科技、交通、文创、人才等“西进战略”的同时也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教育也为临安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能级助力。但东部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致使经济增速变缓和财政收入增量缩减,进而导致教育供给整体不足将成为新常态。外来人口的涌入、三孩政策的实施导致学龄人口持续增长,并逐步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段向高中教育段传递,导致教育需求的激增,入学需求与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对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教育治理提出更高的要求。西部农村学校建设与发展为临安力争在发展教育高端配套目标提出了时代新命题,受东部融杭发展影响,临安学校东西差异面临进一步加大的可能,这既是制约临安教育发展的瓶颈,也是临安教育化蛹成蝶的历史机遇。

3.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外部动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程度持续提高,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突出矛盾,在对教育发展提出严峻挑战的同时,也为开展教育供给侧改革、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的发展差距、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辐射、提高各类教育发展的协调性提供了强大的外部动力。随着人们经济收入提升,人们对美好生活、美好教育的需求也在更新迭代,对高水平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推动优质服务共享走在全省前列,实现有质量的公平教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使命,促进人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成为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重要导向。

4.教育综合改革对教育理念与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国家至省市,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业已确立,这些政策的新走向及新要求不仅挑战现有的课程设计与评价体系,同时也拷问校长和教师的教育智慧,应坚持把教育强区作为关系未来的重大发展战略,构建“五育并举”全面发展育人体系。但从当前区域教育发展态势来看,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仍面临困难和阻力,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以及大教育观尚未深入人心,不少教育工作者在贯彻教育思想、落实教育政策、运用教学手段等方面存在滞后,偏重学业成绩等问题依然存在,如何高水平打造“择临优学”以及一体化德育的局面有待巩固。

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和省市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以高水平建设“美好教育”为主线,以让每个受教育者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目标,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聚焦教育发展的紧迫性问题、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进一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学生健康发展、教师职业幸福、人民感受公平、服务社会进步的“美好教育”临安样板,为加快推进“城西科创新城·美丽幸福临安”建设、争当区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排头兵提供坚实教育支撑。

(二)总体目标

“十四五”期间,力争创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高教育多样特色、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特殊教育两头延伸,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续围绕教育现代化战略目标,努力抢抓教育领域数字化转型的机遇,大力推动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构建类型特征更加鲜明,教育体制充满活力,教育体系科学完备,教育资源优质充裕,教育机会公平均等,教育环境人文和谐,教育质量位居前列,教育品牌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指数85以上,高水平打造“择临优学”教育品牌,全面建设美好教育“临安样板”。

——建设美好校园样板。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学校,彰显现代化和信息化,现代化学校创建数不断增加。构建绿色优美的校园环境,促进各校建设优良校园文化。

——建设美好课堂样板。树立轻负高质教育理念,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和学科课程规划,推进拓展性课程建设。探索课程实施新形态、新模式,推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现代化,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建设美好师生样板。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让教师有更好的待遇、更高的荣誉、更大的发展空间,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深入践行素质教育,持续推进中小学生减负工作,让学生负担合理,美好快乐成长。

临安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指标

类型

指标

2025

指标属性

学前教育

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督导评估人大

通过

预期性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

90

约束性

公办幼儿园覆盖率(%

75

约束性

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

90

约束性

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元/生)

700

预期性

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

≥65

预期性

义务教育

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督导评估认定

通过

预期性

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就读比例(%

90

约束性

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

99


校际优质均衡系数

小学

0.30

约束性

初中

0.25

约束性

生均日常公用经费

(元/生)

小学

1000

约束性

初中

1200

约束性

教师学历(%

小学本科

>90

预期性

初中研究生

>10

预期性

高中教育

高校新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与优良率(%

>95>30

约束性

职业中学升入高校就读比例(%

70

预期性

师资

中职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

≥96.6

预期性

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比(%

≥22

预期性

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教师接受专业教育比例(%

≥90

约束性

适龄持证儿童少年入学率(%

学前段

96

约束性

义务段

99

约束性

高中段

94

约束性

成人教育

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

≥50

预期性

老年人继续教育参与率(%

≥20

预期性

综合发展

儿童预期受教育年限(年)

15

约束性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2.5

约束性

现代化学校创建数(所)

15

预期性

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得分

85

预期性

社会公众教育工作满意度(%

>90

预期性

 

三、深化三大改革:创树美好教育的临安样板

“十四五”期间,谋划三项重大改革行动,聚焦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优化学校空间布局;着眼于立德树人,提高教育质量;侧重在激发教育活力,促进学校内涵建设。

(一)深化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将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规划,强化督导督查,狠抓工作落实,将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工作纳入各部门考核。加强县域内教共体内部师资的统筹管理、调配和交流,优先满足教共体内教师的双向交流和城乡有序调动,优化教共体内各学校的师资结构。将精简收回和挖潜调剂出来的各类事业编制资源根据实际情况统筹用于补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并向教共体适当倾斜。建立教共体内学生交流的长效机制,定期选派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学习交流、互动体验。将城镇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到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激发乡村学校办学活力,提升乡村学校师资、管理、质量、文化等整体水平,着力破解义务教育在均衡、质量方面“乡村弱”的突出问题,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乡村学校与城镇学校基本达到同一教育质量水平,让乡村孩子就近“上好学”,保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等方式,向乡村学校输送优质教育资源,扩大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评价、国内外交流等方面的功能,推动乡村教育课程改革,促进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二)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提升教育质量

积极探索教育评价改革,形成临安方案。改革学校办学成效评价,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评价学校根本标准,以现代化学校评估为标准,引导学校办出特色。推进教育智能化管理转型,完善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应用成效。改革教师评价,把师德师风作为首要标准,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强化一线学生工作,注重学术贡献和社会贡献,引导教师潜心教学、全心育人。改革学生评价,树立科学成才观,建立以“五育并举”为核心的学生全过程评价,完善德育评价,强化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评价;关注学生发展的全过程,实施发展性评价,探索综合素质评价在升学环节的科学应用;深化中考制度改革,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进高中分类办学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探索多元录取机制。

(三)深化教育综合治理改革,激活学校办学活力

深化幼儿园办园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公办幼儿园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管理,破除公办幼儿园发展体制机制障碍,构建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符合地方实际、可持续的公办幼儿园办园体制。深化管办评分离教育治理综合改革,落实中小学办学主体地位,增强学校发展动力,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提升办学支撑保障能力,充分激发广大校长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师生才智充分涌流、学校活力竞相迸发的良好局面,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培育“教育家”型校长。

四、统筹六类教育:创建公平优质的临安教育新格局

(一)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扩容提质

推动学前教育扩容提质,坚持建设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区域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幼儿园科学保教质量显著提升,较好地满足适龄儿童就近享受优质普惠学前教育的需求。

学前教育发展任务表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1.普及普惠县创建项目

通过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督导评估验收。

2.普惠幼儿园建设项目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保持在90%以上,公办幼儿园覆盖达到75%以上,优质学前教育覆盖达到90%以上。

3.优质教师成长培育项目

专任教师拥有专科以上学历教师达到98.5%以上,拥有本科以上学历教师达到65%以上,逐年提高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

优化学前教育布局。科学谋划学前教育布局,缓解局部区域入园压力。持续推进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严格规范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使用,确保办成公办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鼓励街道、村集体、国有企事业单位、高等学校举办普惠性幼儿园。

加强学前保教队伍建设。逐年提高事业编制教师占比,加强幼儿教师多渠道培养,实施学前教育一体化培养模式。加强对幼儿园保育和教科研实践的研究与指导,不断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逐步提高学前教师待遇水平,研究试行“非编教师薪酬待遇实施意见”等保障机制,努力保障幼儿园劳动合同制教师人均年收入逐步达到事业编制教师水平。为公办园非编教师和民办园教师在评优评先、在职培训等方面提供政策保障。加强保育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提升其专业素养。

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树立科学保教理念,开展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的教育活动,坚决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建立幼儿园课程备案审核制,推动全区幼儿园课程改革全覆盖。完善幼儿园等级评定和质量监测机制,加强对幼儿园保教质量、规范办园、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监测评估。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加强保育教育管理。

完善学前教育投入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健全学前教育生均日常公用经费投入机制,优化民办幼儿园扶持机制。加大对农村公办幼儿园、二级及以上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的补助,完善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奖补政策。健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健全公办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和其他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收费动态调整机制。大力提升农村学前教育办学条件,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

(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提质强校 

办好每一所家门口学校,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发展、公办民办学校协调发展,为每个孩子提供合适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发展任务表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1.农村小而优学校建设项目

创建所乡村小而优学校

2.初中提质强校项目

初中资源配置优质均衡校际差异系数均小于0.305~7所初中创成现代化学校,公办初中名校集团(含互助共同体)全覆盖,同步课堂覆盖80%以上乡村薄弱初中学校。

3.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项目

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全覆盖,其中融合型和共建型教共体比例不低于80%

大力推进学校办学条件建设均衡学校资源配置,全面落实学校基本建设、设施设备配置、信息化装备、教师配置、生均经费等五个方面的城乡基本均衡。优化有限资源,重点更新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等资源,在省标准化学校的基础上优化升级。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

促进义务教育提质增效。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开齐开好基础性课程。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坚决防止学生学业负担过重。营造提质强校环境,整体提升校长教师水平,促进教学科研工作,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培育特色项目,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全面提升公民办学校办学质量,实施公办初中提质强校行动,激发公办初中办学活力。推动名校集团化办学,努力提升提质强校试点校,带动全域初中发展。

深化新时代教育共同体。加大对优质教育的统筹力度,提高校际均衡水平。落实经费、人事、激励、考核制度保障,建立学生交流长效机制,深化“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乡(镇)中心学校带村校。推进城区学校与镇区、乡村学校结对共建全覆盖,以强带弱共同发展,整体提升乡村学校水平。高质量推进“小而优”乡村学校建设,逐步推进城区学区连片学校集团化办学或组建办学联盟。

(三)普高教育:育人改革,特色发展

以新课程新教材国家级示范区建设为抓手,进一步优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推动普通高中分类办学,实现多样化特色发展。完善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的评价制度,鼓励普通高中错位发展和多样化发展。

高中教育发展任务表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1.现代化高中创建项目

现代化学校(普高、中职)比例达到30%以上。

2.创新实验室建设项目

普通高中创新实验室覆盖率达到80%以上。

3.数字校园规范建设项目

开展1个区域和学校整体推进智慧教育综合试点,10个基于技术的教育学方式变革试点,所有学校实现无线校园网全覆盖,实现信息化平台统一。

4.体质健康保障项目

确保学生每天锻炼至少1小时;近视率每年下降1%;学生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

推进现代化特色高中建设。加强普通高中办学分类指导和条件资源差异化配置,建设科技、人文、体艺、综合等不同类型的特色高中。着力建设高中国际课程项目,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通过特色课程建设、优势学科建设、资源差异化配置、精准教学等项目建设,逐步建立特色高中的孵化、创建和评估机制,促进高中教育从分层向分类转型,形成高中学校多样化发展,学生个性化成长的教育格局。努力建设成为省现代化学校。

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基于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加强跨学科综合性教学,推进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进教学组织形式变革,构建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实现“网上选课、一生一表、走班上课”普通高中教学新常态。加强学生选课指导、全面实施导师制。加大新名校集团化办学力度,积极支持并推动临安区高中与杭州市优质高中结对“联姻”,开展紧密型合作办学。

推动区域高中均衡发展。按照“管理不变、招生一体”的原则,继续实施优质普通高中双向定额招生。加大新名校集团化办学力度,积极推动与市属优质高中紧密型合作办学,积极引进杭十四中等市属优质高中来临建设分校。加强区域统筹力度,优化区域高中阶段教育结构。

(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质赋能

“十四五”期间,坚持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办学导向,推动职业教育成为经济活动的内生变量,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进一步创造条件。

职业教育发展任务表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1.产教融合促进项目

争创1所省级高水平中职和2个高水平专业;培育1-2个服务区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专业群;积极参与省产教融合五个一批项目建设,重点培育1个省市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成2个省市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和3个产教融合工程项目和省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2.高水平专业、名师、名校建设项目

打造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和2个优势特色专业;2~3个省级名师工作室,2~3个省级大师工作室,1个市级及以上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育2-3名名师名校长。

促进职教一体化发展。积极申报并建成省高水平专业群,争创省高水平院校。实施以“公共课程+核心课程+项目教学”类型为主的课程新模式,院校、校企联袂开发一批精品课程。积极探索书证衔接和融通机制,认真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引导学校深度参与行业企业的技术研发,力争申报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成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和水平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普教职教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中高职一体化发展进程。

实施中职“提质赋能”计划。以省中职“双高计划”建设为抓手,推进中职学校内涵建设。推动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增强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建好办强做特中职学校。实施“中职教师赋能”计划,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数字+”教师培养工程。构建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三级网络体系,加大名校长、名师、名教学团队的培养力度。完善技术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将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纳入杭州工匠、名城工匠等政策体系范畴。评选一批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教育典型,定期开展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强化学科专业改造,形成适应临安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要求的学科专业体系。鼓励各级各类职业院校以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形式,通过“引企入校”“前校后厂、前店后校”等途径,建立实习工厂、研发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等经济实体,实现“政、企、校、会”深度合作。以开展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改革为重点,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五)特殊教育:两头延伸,高度融合  

高质量普及“十五年”特殊教育,健全学前到高中阶段特殊教育服务体系,全面提升特殊教育质量,做到零拒绝、全覆盖、深融合、高质量,使每个残疾儿童少年都能接受适合的教育。

特殊教育发展任务表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1.特殊教育条件提升项目

特殊教育学校受过特教专业培训的专任教师比例达到90%,特殊学校生师比达到31实施特殊学校改扩建工程,提升办学环境设施条件。

2.特殊教育医教结合项目

实现3-18岁残疾儿童少年医教结合全覆盖。

构建特殊教育办学体制机制。坚持完善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构建跨部门特殊教育管理机制和专业服务体系,发展残疾儿童学前三年教育,实现基础教育学段特殊教育全覆盖。

完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加强区域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特殊教育职业实践基地、随班就读学校资源教室设施设备与功能建设。提供合适的个性化教育、康复、保健服务,建立跨学科、多部门合作机制,优化特殊教育教师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实现特殊教育机构中残障学生教育与康复的有机结合。

提升特殊教育保障水平。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指导服务能力,完善残疾儿童专业服务制度,灵活积极发展“1+X”普特融合教育新模式,实施“普校+特校”远程教育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送教上门,政府购买服务经费从特殊教育学籍儿童的公用经费中支出。坚持轻度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集中教育、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原则。

(六)终身教育:完善制度,扩面增效

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建设多元化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巩固“学习型城市”成果,完善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日常应用普及行动,建设“镇街30分钟市民学习圈”。

终身教育发展任务表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1.成人继续教育建设项目

区域性成教品牌项目1个、省级成教品牌项目2个,创建省级现代化成校2所。

2.三级市民学习圈的建设项目

区、镇(街道)、社区(村)三级市民学习圈的构建达到100%,成人学校培训率30%

3.老年教育提升项目

建立2-3老年大学(学堂),新增学位500

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与制度。善终身教育服务和保障体系。制定出台新时代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政策机制,促进不同类型教育成果互为认同和转换。进一步完善社区教育工作“党委领导、教育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运行机制,构建以教育系统服务资源为主体、各级政府服务资源为补充、社会组织及个人共同参与的社区教育基础资源供给体系。

提升老年教育服务能力。健全老年教育四级网络,实现老年教育机构全覆盖。鼓励各级各类老年教育机构参与老年教育课程建设,开发、整合、购买一批老年教育特色课程和学习资源。整合共享全区老年教育数字化资源,开发建设“银发教育”应用场景,实现老年教育场地、师资、课程、学习档案、学分认定等智慧化、一体化管理,切实提高老年教育的参与面与活跃度。

提高成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与实效。打造一支业务优良的终身教育队伍,强化课程改革、教学创新,提高质量调控、评价管理水平,深入推进社区教育“一校一品”特色品牌项目。扶持社区示范学习型社团,大力推进学习型社团、学共体建设。推进社区教育优质课程资源库建设,打造一批精品课程,进一步加强社区学校内涵建设。积极推动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文化家园)全覆盖,建立一批示范性培训基地、体验基地。支持和引导职业院校、各类社会培训机构参与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充分挖掘本社区人才,形成人才资源库,健全社区教育志愿者注册、培训和激励制度,打造社区教育志愿服务品牌。打造一支具有先进理念、精通业务、治理有方的社区教育人才队伍。广泛开展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尤其是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民的素质提升培训。

五、实施五大工程:创造全面保障的教育发展新动能

(一)党建工作: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十四五”期间,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把方向、议大事的政治核心作用,确保党的教育方针不折不扣得到贯彻落实,使学校党组织成为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

健全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推进全区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健全并完善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系统党建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建设,全面提高中小学校和新社会组织等各级各类基层党组织党建质量。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完善骨干教师和党员“双培养机制”。加强学校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导权。进一步加强统战工作,支持学校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强化党建带团建、队建,推进党、团、队一体化建设。推进学校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高质量全覆盖。不断创新三优双引领党建工程载体,深化党建示范工程,培育一批党建工作品牌,形成一校一品党建工作格局。严格落实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年度述职评议考核制度,从严落实学校各级党组织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的第一责任和领导班子成员的一岗双责 

打造优良党员干部队伍。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敢于担当、作用突出的党员干部队伍,选优配强学校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正职,推进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党政一肩挑的学校一般配备专职副书记。落实学校党建工作队伍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每年对学校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队伍进行培训,完善干部队伍年度考核制度。在教学科研管理骨干、学术带头人等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

全面推进清廉学校建设。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五个一”工程,着力打造一批清廉校园文化品牌、开发一批清廉教育校本课程、梳理一批学校权力清单、建设一批学校清廉宣传阵地、培育一批示范清廉学校,从党的建设、文化建设、思想建设、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等方面一体化推进清廉学校建设。打造“政风清明、校风清净、教风清正、学风清新”四位一体的清廉学校。

(二)教师队伍: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育铁军

“十四五”期间,实现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健全、职业发展通道畅通、管理体制机制科学高效、待遇保障机制完善、社会尊师重教蔚然成风,教师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建成一支思想政治过硬、业务能力精湛、服务保障有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发展任务表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1.教师队伍建设项目

学前教师100%持有教师资格证,专科及以上学历达到98%以上,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65%;小学教师本科学历以上达到90%,初中、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提高到10%22%。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不低于96.6%。生师比小学达到171,初中达到13.51,幼儿园班师比12。引进200名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教坛新秀、奥赛教练等名优教师和双一流大学优秀毕业生。

2.教师培训基地建设项目

建成2~3个省市示范性教师发展学校,高标准建设20名师乡村工作室10特级教师工作室5名班主任工作室

3.名师名校长培育项目

培养150名中小学35周岁以下各学科新锐教师,培养50名中小学各学科(领域)领军名师,培育5-10名中小学教育家型名师和卓越校长、20名优秀年轻骨干校长。

4.教师待遇提升项目

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高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全面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师德考核制度,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更加凸显。建立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落实师德失范行为典型案例通报警示制度,落实违反师德一票否决制。大力宣传最美教师”“师德标兵等师德典型,弘扬师德正能量。继续实施每年有重点、有主题的专题师德培训,创新师德教育的培训体系,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积极开展师德主题教育、师德承诺践诺、学校德育实践等活动,组织开展教师高尚师德评比,弘扬群体师德风貌,树立高尚师德典型。

构建高水平教师培养长效机制。健全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体系,努力实现研训一体。全面对标杭州中小学名师“151培养工程”和“名校长525培育工程”。健全完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和待遇保障机制,加大对乡村教师职称评审、岗位晋升、评先评优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力度,鼓励优秀教师长期扎根乡村、建功立业。城乡学校岗位结构比例保持总体平衡,高级岗位设置向乡村学校倾斜,进一步完善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加强名师乡村工作室建设,加大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扶持力度。

推进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加大教师招引力度,引进和培育一批高层次教育人才,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贯彻落实《临安区教育人才工作实施意见》,引进和培养10名以上省特级教师,引进和培养40名以上省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等骨干教师,引进“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或研究生200名。教师学历层次持续提高,高一层次学历比例达到省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要求。深入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置换校医、学校教辅、工勤等非教学岗位。进一步完善分级分类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逐步扩大学校在教师职称评审中的自主权,提高中小学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在培训、职称评聘、表彰奖励等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鼓励优秀教师、校长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

保障教师地位待遇。大力提高教师工资收入,改善教师工作环境。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绩效工资同步增长。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完善优化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推进建立科学长效的分配激励机制,加大对高端教师等人才群体的绩效奖励,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特岗津贴,改善农村教师生活条件。完善教师荣誉制度,开展临安区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标兵、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等选树活动。落实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切实减轻教师非教学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

(三)智慧教育:推进教育数字化改革

适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现代技术发展趋势,从基础层、数据层和应用层三个层面,推进建设努力为全区教育教学和管理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化网络环境保障。

智慧教育发展任务表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1.数字校园建设项目

开展智慧教育综合试点,所有学校实现无线校园网全覆盖。

2.智慧教育创新发展项目

每所初中都建有创新实验室;省级(区域)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教师活跃度100以上,建设1个省级在线教学名师空间,10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8互联网+教学省级教学改革案例;建成至少5个名师网络工作室,5个家庭教育专题数字资源空间,15个网络教学精品空间。

3.信息素养全面提升项目

50%以上的中小学生参与科技小发明与小论文活动;重点培育10名信息技术应用学科带头人。

构建教育信息化新基建。促进学校“三防”建设高标准均衡化发展,构建现代化校园安全技术防范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以“互联网+义务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网络共同体建设,构建实体空间和网络空间融合、线下设备和线上资源融通、应用实训与职场环境对接的新型教学空间,加快人工智能教育项目开展的物理环境建设。升级各级各类教育专网,加快物联网、人工智能、5G、IPv6等新一代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应用部署,全区中小学无线网络全覆盖,对全区公办学校进行校内网络改造。完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实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统筹开展网络安全协调指挥和应急防控等工作。

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变革。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体验式、个性化、自主探究等教与学模式,鼓励学校和教师开发互联网视野下的校本课程群,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跨学科学习和无边界学习成为新常态。鼓励教师通过记录和分析学生特征、学习行为和学习表现数据,及时调整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方法。试点引导“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精准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等应用探索,创设智能化服务场景,培育技术赋能的“未来学校”。融通省市区全民数字学习平台,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实现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全覆盖,积极做好在线开放课程、微课程等优质数字资源建设,加强名师网络工作室建设,构建网络研修共同体。

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建立电子校务平台,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实现教育政务信息系统全面整合和政务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构建全方面、全过程、全天候的支撑体系。全区小学公办学校全部开通并升级学校空间。建设若干示范性的家长网络学校。采取有效的内容安全防护措施,防止有害信息传播。

加快教育数智治理转型。突出“整体智治”,探索教育治理数字化。建立教育大数据中心,强化教数据的归集整理分析运用。完善工作台,从服务学校管理、服务教师管理、服务学生和家长三个维度加快教育“实体业务掌上映射”。依托第三方平台,开展校园精密智控管理。

(四)教育开放:打造教育开放高地

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能级,全面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深化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建设一批高质量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

教育开放发展任务表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1.教育合作交流推进项目

与境外城市签订教育交流合作协议,累计实施10个以上区域性合作项目。40%的学校与海外同类学校建立友好关系,其中建设千校结好特色品牌项目学校比例达到20%以上。

2.教师国际素养提升项目

义务段专任教师拥有境外学习研修经历的比例不低于3%,高中不低于10%

3.学生国际素养提升项目

15%以上的学校拥有全职外籍教师。开设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建设示范性国际理解课程50门以上。

提升对外开放能级。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擦亮“美好教育临安样板。持续推进“千校结好”“百校结对”行动,深化姐妹学校实质性交流。支持职业教育探索引进先进专业和国际通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测试项目。加强教师海外研修,实现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教师海外研修全覆盖。

推进教育国际交流。依托境外杭州友好城市,以教育交流为载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积极参加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机制,加快培育本土国际教育交流平台。鼓励中小学校将国际理解教育与学校育人目标、学生素养培养、学校课程建设等相结合,逐步建设一批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品牌项目。

充分挖掘驻地高校资源。推动驻区高校与临安区对接,推进校、区合作,完善协同发展机制,推动与驻区高校的“合作、联动、发展”的新模式。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领域开展项目合作,在学术研讨、资源共享、教育改革、师资培训、基地共建、联合办学以及合作招生等方面,开展务实交流与合作。建立“中小学校+高校”模式,鼓励中小学与驻地高校进行合作,借用高校教育资源合作开设研究性学习、创客课程,开展科研课题和创客教育实践活动。积极支持和服务驻区高校发展,支持驻区高校大力提升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能力水平。建立高校联席会议制度,加大政府与高校间的交流沟通互动,扩充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创新“院校合作”教学与研究机制,与驻区内高校建立教研论坛与交流机制。

(五)教育治理:全面提升能力建设水平

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教育政策决策、执行、评估机制,优化教育治理结构体系,推动教育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全面建成政府、学校、社会组织多元主体参与的依法治教、民主管理教育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水平明显提升,人民满意度显著增强。

深入实践教育管办评分离。实施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事业单位机构优化调整,贯彻落实教师“县管校聘”和“校长职级制”改革,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加强教育督导和教育评价的专业化建设,培育社会第三方评估机构,建立基础教育年度质量报告制度,着力构建政府依法宏观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依法广泛参与的现代教育治理格局,基本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加强学校章程建设,建立健全章程执行、监督机制,引导学校切实依章程自主规范办学。完善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监督制度。完善校务公开制度,保证教职工、学生、社会公众对学校重大事项、重要制度的知情权。全面推行学校法律顾问制度,加强学校法治教育宣传,深化依法治校示范校建设。健全学校公共安全教育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以“平安校园”建设为抓手,强化学校安全工作的法治化和标准化建设,进一步织密安全管理网络。

加强培训机构管理。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综合治理,强化超标超前负面清单监管,教育、人社、文旅、卫健等部门充分发挥在标准制定、审批备案、风险研判、人员资质和培训内容监管等方面的统筹协调作用。加强教师管理。把好教师入口关,注重教师品德、心理的前置考察。强化“互联网+”、部门“一网通管”,实行属地为本、网格为基、条块结合的综合防控机制。建立镇街分管领导担任指挥长的“临安区培训机构镇街网格管理、部门联动体系”。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形成“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社会监督”的机制。运用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邀请社区和企业顾问等方式,构建“家校社一体化”育人,倡导校外各方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贯彻落实《浙江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探索并形成家校社一体化育人运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开展家长学校评优评先工作。协助社区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建设,为家长提供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以村社模式和学校模式加快推进儿童之家建设,镇街和部门合力加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

六、谋划重大项目:创设设施优良的现代办学条件

(一)学前教育计划建设项目

“十四五”期间,谋划幼儿园实施“8310工程”(续建8个,新建3个,小区配套10个,合计21个项目,投资估算约5亿元。)

学前教育计划建设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

建设地点

起止年限

总投资(万元)

1

马溪幼儿园

15班幼儿园

锦北街道

2020-2021

2784

2

苕溪幼儿园

12班幼儿园

锦北街道

2019-2021

2300

3

锦南新城幼儿园项目

18班幼儿园

玲珑街道

2020-2021

5200

4

滨湖幼儿园

15班幼儿园

滨湖新城

2019-2021

7200

5

长路畈幼儿园项目

12班幼儿园

锦城街道

2020-2021

3000

6

兰锦幼儿园

9班幼儿园

锦南街道

2020-2021

3000

7

岛石镇中心幼儿园

9班幼儿园

岛石镇

2020-2021

1900

8

青山湖科技城第一幼儿园

12班幼儿园

青山湖科技城

2020-2022

6000

9

天目山镇中心幼儿园新建

9班幼儿园

天目山镇

2021-2022

1750

10

於潜镇中心幼儿园新建

18班幼儿园

於潜镇

2021-2023

5000

11

福兴街幼儿园(暂名)

12班幼儿园

锦南街道

2022-2024

2500

12

滨湖天地幼儿园装修项目

36班幼儿园

锦城街道

2020-2021

2500

13

中天珺府幼儿园装修项目

12班幼儿园

青山湖街道

2020-2021

1211

14

吴越府幼儿园装修项目

6班幼儿园

锦南街道

2020-2021

480

15

宝龙幼儿园装修项目

9班幼儿园

锦北街道

2020-2021

720

16

优樾府幼儿园装修项目

6班幼儿园

锦城街道

2020-2021

480

17

昌化8300安置小区幼儿园装修项目

12班幼儿园

昌化镇

2020-2021

1000

18

蔚辰悦城幼儿园装修项目

9班幼儿园

青山湖街道

2022-2023

720

19

天阳蔚蓝幼儿园装修项目

6班幼儿园

青山湖街道

2023-2024

480

20

学府路幼儿园装修项目

12班幼儿园

锦南街道

2021-2022

960

21

春天华府幼儿园装修项目

12班幼儿园

锦北街道

2021-2022

960

(二)中小学计划建设项目

“十四五”期间,临安区谋划中小学实施“567工程”(改扩建5,新建6,续建7,合计18个项目,投资估算约34亿元。)

中小学计划建设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

建设地点

起止年限

总投资(万元)

1

城南小学迁建项目

24班小学

锦城街道

2019-2021

12200

2

於潜一小迁建项目

30班小学

於潜镇

2019-2021

13400

3

昌化一小迁建项目

30班小学

昌化镇

2019-2021

14000

4

锦南新城小学(中传媒附小)

36班小学

锦南新城

2019-2021

26000

5

科技城第三小学

36班小学

青山湖科技城

2020-2023

22000

6

戚家桥小学

36班小学

锦城街道

2021-2023

15000

7

第六初级中学

36班初中

锦北街道

2021-2023

20000

8

天目路小学

36班小学

锦城街道

2021-2023

15000

9

科技城第二初级中学

36班初中

青山湖街道

2022-2024

20000

10

科技城第四小学

24班小学

青山湖街道

2023-2025

12000

11

晨曦小学东校区扩建

扩建食堂等

锦城街道

2021-2023

3688

12

锦城四中扩建

扩建报告厅等

锦城街道

2021-2023

3451

13

锦城二中改扩建

42班初中

锦北街道

2022-2024

7500

14

昌化初中改扩建

36班初中

昌化镇

2022-2024

2000

15

杭州第十四中学青山湖学校

48班高中

青山湖街道

2021-2023

48950

16

钱锦学校(含研训中心)

54班一贯制+5000㎡研训中心

滨湖新城

2022-2024

30000

17

临安区职业教育中心新建项目

100班职高

锦北街道

2018-2022

73400

18

特殊学校扩建项目

16

玲珑街道

2021-2022

1000

七、保障与实施  

(一)加强教育组织保障

完善教育工作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建立“区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工作领导体制和全区党政领导定点联系学校制度,为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坚强保障。建立健全教育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把关心重视教育情况纳入领导干部年度工作考核,促进各街道及区政府相关部门积极为教育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二)凝聚社会广泛共识

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建设“美好教育”和“十四五”时期的教育现代化发展。统筹协调社会资源,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宣传、网信、文化、广电等部门配合教育部门做好教育宣传工作,引导新闻媒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教育发展改革的良好局面。加强对规划的学习与宣传,汇聚共识,凝聚合力,确保教育规划落地生根,引导形成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教育发展与改革、推进教育规划全面实施的局面。

(三)加大教育支持力度

按照“两个只增不减”要求,完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依法确保教育投入的优先和稳定增长,按照“三增长一提高”的要求,把全区教育经费全额纳入区级财政预算,切实保证区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落实教育经费重点保障要求,大力提高对学校基本建设的经费投入,严格落实教育设施建设“四同步”要求,切实保障义务教育配套学校和幼儿园建设。健全教育经费使用和绩效考核机制,切实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完善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逐年提高中小学教师工资收入,切实保证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本地公务员工资水平。

(四)完善教育督导评估

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强化程序意识、细化工作规范,完善督导流程,使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督导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规划实施的监管机制,做好专项督导,加强对规划执行的过程监控和定期考核。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改革,积极选用资质较优的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开展跟踪评估,重视发挥社会各界对规划实施的监督作用,扩大社会参与评价的领域。组织对规划实施情况开展跟踪监测和中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优化实施策略,调整规划目标任务,健全政策措施。推进督评结果与资源配置、表彰奖励的紧密结合,确保各项计划与工程落实到位。强化规划督评结果的运用,在问责体制、问责方式、问责程序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落实规划督导问责机制规范化和法治化。


分享:
字体: [

]
打印
索引号 002508406/2022-83699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区教育局
发文日期 2022-07-11
临安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发布时间:2022-07-11
信息来源: 区教育局
浏览量: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教育现代化战略,打造“美好教育”临安样板,根据《临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杭州市“十四五”教育改革发展规划》和《杭州教育现代化2035行动纲要》,制订本规划。

本规划是政府履行公共教育管理职能,确定年度工作计划的重要依据。

 

一、现实基础

(一)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效

“十三五”期间,区委区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化教育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教育现代化程度大幅提升,全各级各类教育主要发展指标达到预定目标。相继创成“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浙江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区”“浙江省学习型城市”“浙江省区域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区”,“十三五”规划的各项预期目标任务已全面完成。

1.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加强。区委区政府高规格召开全区教育大会,出台《杭州市临安区教育人才工作实施意见(试行)》,实施优秀教育人才引进、“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培育、中小学班主任培育、教育质量提升四个“千万”工程。成立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全面理顺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全区公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实现全覆盖。

2.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落实。“天目少年思政学院”作为思政教育品牌,研发“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思政主题课程,形成“70堂精品思政课”。全区中小学各级文明学校实现全覆盖,其中市级文明学校21所。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幼儿园)4所、省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0所,全国青少年校园排球传统特色学校1所,健康促进金牌、银牌学校14所,浙江省绿色学校17所。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实施意见》,推进体艺“2+1”项目常态化开展艺术素养监测和体质健康检测,创建杭州市艺术特色学校8所。2所中小学入选浙江省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项目试点学校,推出周恩来抗日演讲纪念亭等13条研学路线。创建省级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1个省首批机器人教学示范学校1所、“浙江省突出贡献红十字基层组织”荣誉称号学校1所、杭州市科技特色学校4所。重视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创建省中小学数字家长学校7所、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点学校13所。

3.教育公共服务保障更加有力。实施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项目26个,总投资30.36亿。2020年底全区共完成中小学建设项目13个、幼儿园建设项目6个,累计完成投资19.4亿元,竣工面积达244109平方米。公办幼儿园覆盖率由43.5%提升到58.2%,优质幼儿园覆盖率由46.9%提升到79.7%,91.6%的幼儿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全区义务教育中小学城乡互助共同体全覆盖;互联网+义务教育城乡学校结对帮扶覆盖乡村学校75%。实施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居住证积分入学政策。加快教育融杭步伐,实现主城区8所重点普高与临安中学双向定额招生。实行公民同招,推进阳光均衡分班。出台《关于推进深化课程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积极稳妥统筹推进高中教育、义务教育、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特殊教育学校创建为省标准化学校。依法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实行“公民同招”政策。推进培训机构检查“双随机、一公开”,实行“阳光执法”。不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有效完成“入学入园一件事”办理。以“护校安园”工作为抓手,推进平安学校建设。

4.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新提升。推进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建设,完善师德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和惩处机制,进一步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实现教师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法定要求。全面推进“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工程”培养计划,实施与北师大、浙师大、杭师大合作培养临安区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计划建立“三大系列、四级梯队”的师干训培养体系,共351人进入区级培养体系。“时代楷模”陈立群、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等名师工作室助力临安教育,着力破题教师专业培养困境。建立较为完善的研训一体的培训培养制度成立46个名师乡村工作室,实现全区所有镇街全覆盖。

5.教育合作开放迈出新步伐。扩大教育合作交流,引进中国传媒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合作共建锦南新城小学、西林小学和天目初中;成功引进青山湖科技城育才小学;推进职业高中和高职院校合作办学。展现教育帮扶新高度,与贵州施秉县开展组团式教育帮扶。推进教育国际化行动,以“千校结好”“百校结对”为载体,推动与境外姐妹学校开展互访交流,全区10所中小学校与境外20所学校结对,创建杭州市教育国际化示范校2所,杭州市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品牌3个。

6.职教成教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整合职教资源,实现四校合并,形成“一中心两校区”的办学格局11个专业实现“中高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拓宽了中职学生升学的通道职教中心成为省中职教改示范单位。启动区职教中心建设,总投资7.3亿元,将于2022年启用新校区。完善成人教育、社区教育三级工作网络,完成4所镇街成人学校独立法人建制,270个村和38个社区建有村(市)民学校。建设老年学堂1所。

尽管“十三五”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教育发展“短板”。一是教师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既有数量不足问题,也有结构性短缺问题,还有城乡之间整体素质差距问题。队伍建设中也存在机制固化,协调乏力等现象,系统、学校内部绩效评估、督导考核制度机制尚需优化。二是教育资源供给有待进一步优化。东部教育资源因城镇化进程加快、外来人员随迁子女数量持续增长、生育政策调整等新情况面临结构性短缺矛盾,“城镇挤,乡村空”的不均衡布局依然存在并有加剧趋势,城区义务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幼儿园公办率仍然偏低,城区教育资源有效供给机制急需完善。各级各类教育优质资源总量相对不足,优质品牌学校不够响亮。三是教育现代化内涵有待进一步提升。教师教育理念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要求,应试教育倾向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仍然存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任务艰巨。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亟需建立,校园文化的建设力度还需加大,师生国际意识以及跨文化理解与沟通能力亟需普及.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尚待加强。四是良好的教育社会生态有待进一步营造。在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发展体系背景下,社会、家庭、学校联动,部门、镇街共管的机制还需优化,氛围还需浓厚。

(二)机遇与挑战

临安是底蕴深厚的人文之境,吴越文化、天目山文化和浙西民俗文化交相辉映,是环境优美的品质之城、潜力无限的创新之区。面对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和“大杭州、高质量、共富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临安将坚决锚定“城西科创新城·美丽幸福临安”目标,争当区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排头兵。坚持融杭发展主旋律,着力打造“临安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科创之城、美丽之城、文化之城、智慧之城、幸福之城。要从一体化、大杭州的格局深刻把握临安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地位与作用、形势和机遇,从扬优势、激潜能、补短板的要求深刻把握临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力争在教育配套上“比肩大城西、高于主城区”。

1.国家及省教育战略的升级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战略支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这一布局强化了教育现代化的“全局性、先导性、基础性”战略地位,为教育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战略支撑。随着国家、省、市、县教育大会的召开,对于教育优先、均衡公平、协调同步、高质量等教育发展要求的共识进一步凝聚,一系列利好的教育政策相继出台。政府对教育发展的履职要求进一步加强,督导评估抓手日益稳固,教育发展的实践环境不断向好。

2.城西科创大走廊和“一化三名五区”的建设为临安教育发展提供了新机遇。青山湖科技城成为杭州创新策源重要增长极,在承接杭州旅游、科技、交通、文创、人才等“西进战略”的同时也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教育也为临安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能级助力。但东部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致使经济增速变缓和财政收入增量缩减,进而导致教育供给整体不足将成为新常态。外来人口的涌入、三孩政策的实施导致学龄人口持续增长,并逐步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段向高中教育段传递,导致教育需求的激增,入学需求与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对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教育治理提出更高的要求。西部农村学校建设与发展为临安力争在发展教育高端配套目标提出了时代新命题,受东部融杭发展影响,临安学校东西差异面临进一步加大的可能,这既是制约临安教育发展的瓶颈,也是临安教育化蛹成蝶的历史机遇。

3.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外部动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程度持续提高,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突出矛盾,在对教育发展提出严峻挑战的同时,也为开展教育供给侧改革、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的发展差距、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辐射、提高各类教育发展的协调性提供了强大的外部动力。随着人们经济收入提升,人们对美好生活、美好教育的需求也在更新迭代,对高水平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推动优质服务共享走在全省前列,实现有质量的公平教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使命,促进人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成为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重要导向。

4.教育综合改革对教育理念与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国家至省市,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业已确立,这些政策的新走向及新要求不仅挑战现有的课程设计与评价体系,同时也拷问校长和教师的教育智慧,应坚持把教育强区作为关系未来的重大发展战略,构建“五育并举”全面发展育人体系。但从当前区域教育发展态势来看,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仍面临困难和阻力,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以及大教育观尚未深入人心,不少教育工作者在贯彻教育思想、落实教育政策、运用教学手段等方面存在滞后,偏重学业成绩等问题依然存在,如何高水平打造“择临优学”以及一体化德育的局面有待巩固。

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和省市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以高水平建设“美好教育”为主线,以让每个受教育者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目标,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聚焦教育发展的紧迫性问题、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进一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学生健康发展、教师职业幸福、人民感受公平、服务社会进步的“美好教育”临安样板,为加快推进“城西科创新城·美丽幸福临安”建设、争当区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排头兵提供坚实教育支撑。

(二)总体目标

“十四五”期间,力争创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高教育多样特色、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特殊教育两头延伸,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续围绕教育现代化战略目标,努力抢抓教育领域数字化转型的机遇,大力推动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构建类型特征更加鲜明,教育体制充满活力,教育体系科学完备,教育资源优质充裕,教育机会公平均等,教育环境人文和谐,教育质量位居前列,教育品牌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指数85以上,高水平打造“择临优学”教育品牌,全面建设美好教育“临安样板”。

——建设美好校园样板。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学校,彰显现代化和信息化,现代化学校创建数不断增加。构建绿色优美的校园环境,促进各校建设优良校园文化。

——建设美好课堂样板。树立轻负高质教育理念,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和学科课程规划,推进拓展性课程建设。探索课程实施新形态、新模式,推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现代化,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建设美好师生样板。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让教师有更好的待遇、更高的荣誉、更大的发展空间,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深入践行素质教育,持续推进中小学生减负工作,让学生负担合理,美好快乐成长。

临安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指标

类型

指标

2025

指标属性

学前教育

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督导评估人大

通过

预期性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

90

约束性

公办幼儿园覆盖率(%

75

约束性

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

90

约束性

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元/生)

700

预期性

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

≥65

预期性

义务教育

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督导评估认定

通过

预期性

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就读比例(%

90

约束性

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

99


校际优质均衡系数

小学

0.30

约束性

初中

0.25

约束性

生均日常公用经费

(元/生)

小学

1000

约束性

初中

1200

约束性

教师学历(%

小学本科

>90

预期性

初中研究生

>10

预期性

高中教育

高校新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与优良率(%

>95>30

约束性

职业中学升入高校就读比例(%

70

预期性

师资

中职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

≥96.6

预期性

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比(%

≥22

预期性

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教师接受专业教育比例(%

≥90

约束性

适龄持证儿童少年入学率(%

学前段

96

约束性

义务段

99

约束性

高中段

94

约束性

成人教育

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

≥50

预期性

老年人继续教育参与率(%

≥20

预期性

综合发展

儿童预期受教育年限(年)

15

约束性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2.5

约束性

现代化学校创建数(所)

15

预期性

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得分

85

预期性

社会公众教育工作满意度(%

>90

预期性

 

三、深化三大改革:创树美好教育的临安样板

“十四五”期间,谋划三项重大改革行动,聚焦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优化学校空间布局;着眼于立德树人,提高教育质量;侧重在激发教育活力,促进学校内涵建设。

(一)深化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将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规划,强化督导督查,狠抓工作落实,将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工作纳入各部门考核。加强县域内教共体内部师资的统筹管理、调配和交流,优先满足教共体内教师的双向交流和城乡有序调动,优化教共体内各学校的师资结构。将精简收回和挖潜调剂出来的各类事业编制资源根据实际情况统筹用于补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并向教共体适当倾斜。建立教共体内学生交流的长效机制,定期选派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学习交流、互动体验。将城镇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到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激发乡村学校办学活力,提升乡村学校师资、管理、质量、文化等整体水平,着力破解义务教育在均衡、质量方面“乡村弱”的突出问题,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乡村学校与城镇学校基本达到同一教育质量水平,让乡村孩子就近“上好学”,保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等方式,向乡村学校输送优质教育资源,扩大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评价、国内外交流等方面的功能,推动乡村教育课程改革,促进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二)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提升教育质量

积极探索教育评价改革,形成临安方案。改革学校办学成效评价,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评价学校根本标准,以现代化学校评估为标准,引导学校办出特色。推进教育智能化管理转型,完善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应用成效。改革教师评价,把师德师风作为首要标准,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强化一线学生工作,注重学术贡献和社会贡献,引导教师潜心教学、全心育人。改革学生评价,树立科学成才观,建立以“五育并举”为核心的学生全过程评价,完善德育评价,强化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评价;关注学生发展的全过程,实施发展性评价,探索综合素质评价在升学环节的科学应用;深化中考制度改革,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进高中分类办学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探索多元录取机制。

(三)深化教育综合治理改革,激活学校办学活力

深化幼儿园办园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公办幼儿园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管理,破除公办幼儿园发展体制机制障碍,构建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符合地方实际、可持续的公办幼儿园办园体制。深化管办评分离教育治理综合改革,落实中小学办学主体地位,增强学校发展动力,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提升办学支撑保障能力,充分激发广大校长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师生才智充分涌流、学校活力竞相迸发的良好局面,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培育“教育家”型校长。

四、统筹六类教育:创建公平优质的临安教育新格局

(一)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扩容提质

推动学前教育扩容提质,坚持建设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区域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幼儿园科学保教质量显著提升,较好地满足适龄儿童就近享受优质普惠学前教育的需求。

学前教育发展任务表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1.普及普惠县创建项目

通过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督导评估验收。

2.普惠幼儿园建设项目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保持在90%以上,公办幼儿园覆盖达到75%以上,优质学前教育覆盖达到90%以上。

3.优质教师成长培育项目

专任教师拥有专科以上学历教师达到98.5%以上,拥有本科以上学历教师达到65%以上,逐年提高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

优化学前教育布局。科学谋划学前教育布局,缓解局部区域入园压力。持续推进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严格规范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使用,确保办成公办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鼓励街道、村集体、国有企事业单位、高等学校举办普惠性幼儿园。

加强学前保教队伍建设。逐年提高事业编制教师占比,加强幼儿教师多渠道培养,实施学前教育一体化培养模式。加强对幼儿园保育和教科研实践的研究与指导,不断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逐步提高学前教师待遇水平,研究试行“非编教师薪酬待遇实施意见”等保障机制,努力保障幼儿园劳动合同制教师人均年收入逐步达到事业编制教师水平。为公办园非编教师和民办园教师在评优评先、在职培训等方面提供政策保障。加强保育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提升其专业素养。

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树立科学保教理念,开展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的教育活动,坚决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建立幼儿园课程备案审核制,推动全区幼儿园课程改革全覆盖。完善幼儿园等级评定和质量监测机制,加强对幼儿园保教质量、规范办园、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监测评估。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加强保育教育管理。

完善学前教育投入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健全学前教育生均日常公用经费投入机制,优化民办幼儿园扶持机制。加大对农村公办幼儿园、二级及以上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的补助,完善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奖补政策。健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健全公办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和其他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收费动态调整机制。大力提升农村学前教育办学条件,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

(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提质强校 

办好每一所家门口学校,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发展、公办民办学校协调发展,为每个孩子提供合适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发展任务表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1.农村小而优学校建设项目

创建所乡村小而优学校

2.初中提质强校项目

初中资源配置优质均衡校际差异系数均小于0.305~7所初中创成现代化学校,公办初中名校集团(含互助共同体)全覆盖,同步课堂覆盖80%以上乡村薄弱初中学校。

3.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项目

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全覆盖,其中融合型和共建型教共体比例不低于80%

大力推进学校办学条件建设均衡学校资源配置,全面落实学校基本建设、设施设备配置、信息化装备、教师配置、生均经费等五个方面的城乡基本均衡。优化有限资源,重点更新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等资源,在省标准化学校的基础上优化升级。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

促进义务教育提质增效。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开齐开好基础性课程。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坚决防止学生学业负担过重。营造提质强校环境,整体提升校长教师水平,促进教学科研工作,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培育特色项目,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全面提升公民办学校办学质量,实施公办初中提质强校行动,激发公办初中办学活力。推动名校集团化办学,努力提升提质强校试点校,带动全域初中发展。

深化新时代教育共同体。加大对优质教育的统筹力度,提高校际均衡水平。落实经费、人事、激励、考核制度保障,建立学生交流长效机制,深化“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乡(镇)中心学校带村校。推进城区学校与镇区、乡村学校结对共建全覆盖,以强带弱共同发展,整体提升乡村学校水平。高质量推进“小而优”乡村学校建设,逐步推进城区学区连片学校集团化办学或组建办学联盟。

(三)普高教育:育人改革,特色发展

以新课程新教材国家级示范区建设为抓手,进一步优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推动普通高中分类办学,实现多样化特色发展。完善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的评价制度,鼓励普通高中错位发展和多样化发展。

高中教育发展任务表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1.现代化高中创建项目

现代化学校(普高、中职)比例达到30%以上。

2.创新实验室建设项目

普通高中创新实验室覆盖率达到80%以上。

3.数字校园规范建设项目

开展1个区域和学校整体推进智慧教育综合试点,10个基于技术的教育学方式变革试点,所有学校实现无线校园网全覆盖,实现信息化平台统一。

4.体质健康保障项目

确保学生每天锻炼至少1小时;近视率每年下降1%;学生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

推进现代化特色高中建设。加强普通高中办学分类指导和条件资源差异化配置,建设科技、人文、体艺、综合等不同类型的特色高中。着力建设高中国际课程项目,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通过特色课程建设、优势学科建设、资源差异化配置、精准教学等项目建设,逐步建立特色高中的孵化、创建和评估机制,促进高中教育从分层向分类转型,形成高中学校多样化发展,学生个性化成长的教育格局。努力建设成为省现代化学校。

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基于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加强跨学科综合性教学,推进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进教学组织形式变革,构建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实现“网上选课、一生一表、走班上课”普通高中教学新常态。加强学生选课指导、全面实施导师制。加大新名校集团化办学力度,积极支持并推动临安区高中与杭州市优质高中结对“联姻”,开展紧密型合作办学。

推动区域高中均衡发展。按照“管理不变、招生一体”的原则,继续实施优质普通高中双向定额招生。加大新名校集团化办学力度,积极推动与市属优质高中紧密型合作办学,积极引进杭十四中等市属优质高中来临建设分校。加强区域统筹力度,优化区域高中阶段教育结构。

(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质赋能

“十四五”期间,坚持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办学导向,推动职业教育成为经济活动的内生变量,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进一步创造条件。

职业教育发展任务表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1.产教融合促进项目

争创1所省级高水平中职和2个高水平专业;培育1-2个服务区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专业群;积极参与省产教融合五个一批项目建设,重点培育1个省市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成2个省市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和3个产教融合工程项目和省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2.高水平专业、名师、名校建设项目

打造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和2个优势特色专业;2~3个省级名师工作室,2~3个省级大师工作室,1个市级及以上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育2-3名名师名校长。

促进职教一体化发展。积极申报并建成省高水平专业群,争创省高水平院校。实施以“公共课程+核心课程+项目教学”类型为主的课程新模式,院校、校企联袂开发一批精品课程。积极探索书证衔接和融通机制,认真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引导学校深度参与行业企业的技术研发,力争申报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成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和水平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普教职教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中高职一体化发展进程。

实施中职“提质赋能”计划。以省中职“双高计划”建设为抓手,推进中职学校内涵建设。推动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增强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建好办强做特中职学校。实施“中职教师赋能”计划,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数字+”教师培养工程。构建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三级网络体系,加大名校长、名师、名教学团队的培养力度。完善技术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将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纳入杭州工匠、名城工匠等政策体系范畴。评选一批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教育典型,定期开展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强化学科专业改造,形成适应临安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要求的学科专业体系。鼓励各级各类职业院校以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形式,通过“引企入校”“前校后厂、前店后校”等途径,建立实习工厂、研发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等经济实体,实现“政、企、校、会”深度合作。以开展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改革为重点,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五)特殊教育:两头延伸,高度融合  

高质量普及“十五年”特殊教育,健全学前到高中阶段特殊教育服务体系,全面提升特殊教育质量,做到零拒绝、全覆盖、深融合、高质量,使每个残疾儿童少年都能接受适合的教育。

特殊教育发展任务表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1.特殊教育条件提升项目

特殊教育学校受过特教专业培训的专任教师比例达到90%,特殊学校生师比达到31实施特殊学校改扩建工程,提升办学环境设施条件。

2.特殊教育医教结合项目

实现3-18岁残疾儿童少年医教结合全覆盖。

构建特殊教育办学体制机制。坚持完善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构建跨部门特殊教育管理机制和专业服务体系,发展残疾儿童学前三年教育,实现基础教育学段特殊教育全覆盖。

完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加强区域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特殊教育职业实践基地、随班就读学校资源教室设施设备与功能建设。提供合适的个性化教育、康复、保健服务,建立跨学科、多部门合作机制,优化特殊教育教师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实现特殊教育机构中残障学生教育与康复的有机结合。

提升特殊教育保障水平。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指导服务能力,完善残疾儿童专业服务制度,灵活积极发展“1+X”普特融合教育新模式,实施“普校+特校”远程教育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送教上门,政府购买服务经费从特殊教育学籍儿童的公用经费中支出。坚持轻度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集中教育、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原则。

(六)终身教育:完善制度,扩面增效

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建设多元化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巩固“学习型城市”成果,完善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日常应用普及行动,建设“镇街30分钟市民学习圈”。

终身教育发展任务表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1.成人继续教育建设项目

区域性成教品牌项目1个、省级成教品牌项目2个,创建省级现代化成校2所。

2.三级市民学习圈的建设项目

区、镇(街道)、社区(村)三级市民学习圈的构建达到100%,成人学校培训率30%

3.老年教育提升项目

建立2-3老年大学(学堂),新增学位500

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与制度。善终身教育服务和保障体系。制定出台新时代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政策机制,促进不同类型教育成果互为认同和转换。进一步完善社区教育工作“党委领导、教育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运行机制,构建以教育系统服务资源为主体、各级政府服务资源为补充、社会组织及个人共同参与的社区教育基础资源供给体系。

提升老年教育服务能力。健全老年教育四级网络,实现老年教育机构全覆盖。鼓励各级各类老年教育机构参与老年教育课程建设,开发、整合、购买一批老年教育特色课程和学习资源。整合共享全区老年教育数字化资源,开发建设“银发教育”应用场景,实现老年教育场地、师资、课程、学习档案、学分认定等智慧化、一体化管理,切实提高老年教育的参与面与活跃度。

提高成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与实效。打造一支业务优良的终身教育队伍,强化课程改革、教学创新,提高质量调控、评价管理水平,深入推进社区教育“一校一品”特色品牌项目。扶持社区示范学习型社团,大力推进学习型社团、学共体建设。推进社区教育优质课程资源库建设,打造一批精品课程,进一步加强社区学校内涵建设。积极推动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文化家园)全覆盖,建立一批示范性培训基地、体验基地。支持和引导职业院校、各类社会培训机构参与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充分挖掘本社区人才,形成人才资源库,健全社区教育志愿者注册、培训和激励制度,打造社区教育志愿服务品牌。打造一支具有先进理念、精通业务、治理有方的社区教育人才队伍。广泛开展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尤其是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民的素质提升培训。

五、实施五大工程:创造全面保障的教育发展新动能

(一)党建工作: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十四五”期间,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把方向、议大事的政治核心作用,确保党的教育方针不折不扣得到贯彻落实,使学校党组织成为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

健全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推进全区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健全并完善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系统党建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建设,全面提高中小学校和新社会组织等各级各类基层党组织党建质量。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完善骨干教师和党员“双培养机制”。加强学校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导权。进一步加强统战工作,支持学校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强化党建带团建、队建,推进党、团、队一体化建设。推进学校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高质量全覆盖。不断创新三优双引领党建工程载体,深化党建示范工程,培育一批党建工作品牌,形成一校一品党建工作格局。严格落实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年度述职评议考核制度,从严落实学校各级党组织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的第一责任和领导班子成员的一岗双责 

打造优良党员干部队伍。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敢于担当、作用突出的党员干部队伍,选优配强学校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正职,推进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党政一肩挑的学校一般配备专职副书记。落实学校党建工作队伍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每年对学校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队伍进行培训,完善干部队伍年度考核制度。在教学科研管理骨干、学术带头人等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

全面推进清廉学校建设。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五个一”工程,着力打造一批清廉校园文化品牌、开发一批清廉教育校本课程、梳理一批学校权力清单、建设一批学校清廉宣传阵地、培育一批示范清廉学校,从党的建设、文化建设、思想建设、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等方面一体化推进清廉学校建设。打造“政风清明、校风清净、教风清正、学风清新”四位一体的清廉学校。

(二)教师队伍: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育铁军

“十四五”期间,实现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健全、职业发展通道畅通、管理体制机制科学高效、待遇保障机制完善、社会尊师重教蔚然成风,教师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建成一支思想政治过硬、业务能力精湛、服务保障有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发展任务表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1.教师队伍建设项目

学前教师100%持有教师资格证,专科及以上学历达到98%以上,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65%;小学教师本科学历以上达到90%,初中、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提高到10%22%。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不低于96.6%。生师比小学达到171,初中达到13.51,幼儿园班师比12。引进200名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教坛新秀、奥赛教练等名优教师和双一流大学优秀毕业生。

2.教师培训基地建设项目

建成2~3个省市示范性教师发展学校,高标准建设20名师乡村工作室10特级教师工作室5名班主任工作室

3.名师名校长培育项目

培养150名中小学35周岁以下各学科新锐教师,培养50名中小学各学科(领域)领军名师,培育5-10名中小学教育家型名师和卓越校长、20名优秀年轻骨干校长。

4.教师待遇提升项目

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高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全面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师德考核制度,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更加凸显。建立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落实师德失范行为典型案例通报警示制度,落实违反师德一票否决制。大力宣传最美教师”“师德标兵等师德典型,弘扬师德正能量。继续实施每年有重点、有主题的专题师德培训,创新师德教育的培训体系,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积极开展师德主题教育、师德承诺践诺、学校德育实践等活动,组织开展教师高尚师德评比,弘扬群体师德风貌,树立高尚师德典型。

构建高水平教师培养长效机制。健全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体系,努力实现研训一体。全面对标杭州中小学名师“151培养工程”和“名校长525培育工程”。健全完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和待遇保障机制,加大对乡村教师职称评审、岗位晋升、评先评优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力度,鼓励优秀教师长期扎根乡村、建功立业。城乡学校岗位结构比例保持总体平衡,高级岗位设置向乡村学校倾斜,进一步完善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加强名师乡村工作室建设,加大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扶持力度。

推进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加大教师招引力度,引进和培育一批高层次教育人才,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贯彻落实《临安区教育人才工作实施意见》,引进和培养10名以上省特级教师,引进和培养40名以上省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等骨干教师,引进“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或研究生200名。教师学历层次持续提高,高一层次学历比例达到省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要求。深入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置换校医、学校教辅、工勤等非教学岗位。进一步完善分级分类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逐步扩大学校在教师职称评审中的自主权,提高中小学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在培训、职称评聘、表彰奖励等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鼓励优秀教师、校长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

保障教师地位待遇。大力提高教师工资收入,改善教师工作环境。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绩效工资同步增长。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完善优化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推进建立科学长效的分配激励机制,加大对高端教师等人才群体的绩效奖励,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特岗津贴,改善农村教师生活条件。完善教师荣誉制度,开展临安区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标兵、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等选树活动。落实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切实减轻教师非教学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

(三)智慧教育:推进教育数字化改革

适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现代技术发展趋势,从基础层、数据层和应用层三个层面,推进建设努力为全区教育教学和管理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化网络环境保障。

智慧教育发展任务表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1.数字校园建设项目

开展智慧教育综合试点,所有学校实现无线校园网全覆盖。

2.智慧教育创新发展项目

每所初中都建有创新实验室;省级(区域)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教师活跃度100以上,建设1个省级在线教学名师空间,10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8互联网+教学省级教学改革案例;建成至少5个名师网络工作室,5个家庭教育专题数字资源空间,15个网络教学精品空间。

3.信息素养全面提升项目

50%以上的中小学生参与科技小发明与小论文活动;重点培育10名信息技术应用学科带头人。

构建教育信息化新基建。促进学校“三防”建设高标准均衡化发展,构建现代化校园安全技术防范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以“互联网+义务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网络共同体建设,构建实体空间和网络空间融合、线下设备和线上资源融通、应用实训与职场环境对接的新型教学空间,加快人工智能教育项目开展的物理环境建设。升级各级各类教育专网,加快物联网、人工智能、5G、IPv6等新一代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应用部署,全区中小学无线网络全覆盖,对全区公办学校进行校内网络改造。完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实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统筹开展网络安全协调指挥和应急防控等工作。

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变革。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体验式、个性化、自主探究等教与学模式,鼓励学校和教师开发互联网视野下的校本课程群,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跨学科学习和无边界学习成为新常态。鼓励教师通过记录和分析学生特征、学习行为和学习表现数据,及时调整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方法。试点引导“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精准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等应用探索,创设智能化服务场景,培育技术赋能的“未来学校”。融通省市区全民数字学习平台,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实现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全覆盖,积极做好在线开放课程、微课程等优质数字资源建设,加强名师网络工作室建设,构建网络研修共同体。

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建立电子校务平台,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实现教育政务信息系统全面整合和政务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构建全方面、全过程、全天候的支撑体系。全区小学公办学校全部开通并升级学校空间。建设若干示范性的家长网络学校。采取有效的内容安全防护措施,防止有害信息传播。

加快教育数智治理转型。突出“整体智治”,探索教育治理数字化。建立教育大数据中心,强化教数据的归集整理分析运用。完善工作台,从服务学校管理、服务教师管理、服务学生和家长三个维度加快教育“实体业务掌上映射”。依托第三方平台,开展校园精密智控管理。

(四)教育开放:打造教育开放高地

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能级,全面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深化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建设一批高质量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

教育开放发展任务表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1.教育合作交流推进项目

与境外城市签订教育交流合作协议,累计实施10个以上区域性合作项目。40%的学校与海外同类学校建立友好关系,其中建设千校结好特色品牌项目学校比例达到20%以上。

2.教师国际素养提升项目

义务段专任教师拥有境外学习研修经历的比例不低于3%,高中不低于10%

3.学生国际素养提升项目

15%以上的学校拥有全职外籍教师。开设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建设示范性国际理解课程50门以上。

提升对外开放能级。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擦亮“美好教育临安样板。持续推进“千校结好”“百校结对”行动,深化姐妹学校实质性交流。支持职业教育探索引进先进专业和国际通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测试项目。加强教师海外研修,实现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教师海外研修全覆盖。

推进教育国际交流。依托境外杭州友好城市,以教育交流为载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积极参加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机制,加快培育本土国际教育交流平台。鼓励中小学校将国际理解教育与学校育人目标、学生素养培养、学校课程建设等相结合,逐步建设一批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品牌项目。

充分挖掘驻地高校资源。推动驻区高校与临安区对接,推进校、区合作,完善协同发展机制,推动与驻区高校的“合作、联动、发展”的新模式。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领域开展项目合作,在学术研讨、资源共享、教育改革、师资培训、基地共建、联合办学以及合作招生等方面,开展务实交流与合作。建立“中小学校+高校”模式,鼓励中小学与驻地高校进行合作,借用高校教育资源合作开设研究性学习、创客课程,开展科研课题和创客教育实践活动。积极支持和服务驻区高校发展,支持驻区高校大力提升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能力水平。建立高校联席会议制度,加大政府与高校间的交流沟通互动,扩充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创新“院校合作”教学与研究机制,与驻区内高校建立教研论坛与交流机制。

(五)教育治理:全面提升能力建设水平

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教育政策决策、执行、评估机制,优化教育治理结构体系,推动教育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全面建成政府、学校、社会组织多元主体参与的依法治教、民主管理教育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水平明显提升,人民满意度显著增强。

深入实践教育管办评分离。实施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事业单位机构优化调整,贯彻落实教师“县管校聘”和“校长职级制”改革,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加强教育督导和教育评价的专业化建设,培育社会第三方评估机构,建立基础教育年度质量报告制度,着力构建政府依法宏观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依法广泛参与的现代教育治理格局,基本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加强学校章程建设,建立健全章程执行、监督机制,引导学校切实依章程自主规范办学。完善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监督制度。完善校务公开制度,保证教职工、学生、社会公众对学校重大事项、重要制度的知情权。全面推行学校法律顾问制度,加强学校法治教育宣传,深化依法治校示范校建设。健全学校公共安全教育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以“平安校园”建设为抓手,强化学校安全工作的法治化和标准化建设,进一步织密安全管理网络。

加强培训机构管理。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综合治理,强化超标超前负面清单监管,教育、人社、文旅、卫健等部门充分发挥在标准制定、审批备案、风险研判、人员资质和培训内容监管等方面的统筹协调作用。加强教师管理。把好教师入口关,注重教师品德、心理的前置考察。强化“互联网+”、部门“一网通管”,实行属地为本、网格为基、条块结合的综合防控机制。建立镇街分管领导担任指挥长的“临安区培训机构镇街网格管理、部门联动体系”。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形成“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社会监督”的机制。运用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邀请社区和企业顾问等方式,构建“家校社一体化”育人,倡导校外各方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贯彻落实《浙江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探索并形成家校社一体化育人运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开展家长学校评优评先工作。协助社区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建设,为家长提供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以村社模式和学校模式加快推进儿童之家建设,镇街和部门合力加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

六、谋划重大项目:创设设施优良的现代办学条件

(一)学前教育计划建设项目

“十四五”期间,谋划幼儿园实施“8310工程”(续建8个,新建3个,小区配套10个,合计21个项目,投资估算约5亿元。)

学前教育计划建设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

建设地点

起止年限

总投资(万元)

1

马溪幼儿园

15班幼儿园

锦北街道

2020-2021

2784

2

苕溪幼儿园

12班幼儿园

锦北街道

2019-2021

2300

3

锦南新城幼儿园项目

18班幼儿园

玲珑街道

2020-2021

5200

4

滨湖幼儿园

15班幼儿园

滨湖新城

2019-2021

7200

5

长路畈幼儿园项目

12班幼儿园

锦城街道

2020-2021

3000

6

兰锦幼儿园

9班幼儿园

锦南街道

2020-2021

3000

7

岛石镇中心幼儿园

9班幼儿园

岛石镇

2020-2021

1900

8

青山湖科技城第一幼儿园

12班幼儿园

青山湖科技城

2020-2022

6000

9

天目山镇中心幼儿园新建

9班幼儿园

天目山镇

2021-2022

1750

10

於潜镇中心幼儿园新建

18班幼儿园

於潜镇

2021-2023

5000

11

福兴街幼儿园(暂名)

12班幼儿园

锦南街道

2022-2024

2500

12

滨湖天地幼儿园装修项目

36班幼儿园

锦城街道

2020-2021

2500

13

中天珺府幼儿园装修项目

12班幼儿园

青山湖街道

2020-2021

1211

14

吴越府幼儿园装修项目

6班幼儿园

锦南街道

2020-2021

480

15

宝龙幼儿园装修项目

9班幼儿园

锦北街道

2020-2021

720

16

优樾府幼儿园装修项目

6班幼儿园

锦城街道

2020-2021

480

17

昌化8300安置小区幼儿园装修项目

12班幼儿园

昌化镇

2020-2021

1000

18

蔚辰悦城幼儿园装修项目

9班幼儿园

青山湖街道

2022-2023

720

19

天阳蔚蓝幼儿园装修项目

6班幼儿园

青山湖街道

2023-2024

480

20

学府路幼儿园装修项目

12班幼儿园

锦南街道

2021-2022

960

21

春天华府幼儿园装修项目

12班幼儿园

锦北街道

2021-2022

960

(二)中小学计划建设项目

“十四五”期间,临安区谋划中小学实施“567工程”(改扩建5,新建6,续建7,合计18个项目,投资估算约34亿元。)

中小学计划建设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

建设地点

起止年限

总投资(万元)

1

城南小学迁建项目

24班小学

锦城街道

2019-2021

12200

2

於潜一小迁建项目

30班小学

於潜镇

2019-2021

13400

3

昌化一小迁建项目

30班小学

昌化镇

2019-2021

14000

4

锦南新城小学(中传媒附小)

36班小学

锦南新城

2019-2021

26000

5

科技城第三小学

36班小学

青山湖科技城

2020-2023

22000

6

戚家桥小学

36班小学

锦城街道

2021-2023

15000

7

第六初级中学

36班初中

锦北街道

2021-2023

20000

8

天目路小学

36班小学

锦城街道

2021-2023

15000

9

科技城第二初级中学

36班初中

青山湖街道

2022-2024

20000

10

科技城第四小学

24班小学

青山湖街道

2023-2025

12000

11

晨曦小学东校区扩建

扩建食堂等

锦城街道

2021-2023

3688

12

锦城四中扩建

扩建报告厅等

锦城街道

2021-2023

3451

13

锦城二中改扩建

42班初中

锦北街道

2022-2024

7500

14

昌化初中改扩建

36班初中

昌化镇

2022-2024

2000

15

杭州第十四中学青山湖学校

48班高中

青山湖街道

2021-2023

48950

16

钱锦学校(含研训中心)

54班一贯制+5000㎡研训中心

滨湖新城

2022-2024

30000

17

临安区职业教育中心新建项目

100班职高

锦北街道

2018-2022

73400

18

特殊学校扩建项目

16

玲珑街道

2021-2022

1000

七、保障与实施  

(一)加强教育组织保障

完善教育工作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建立“区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工作领导体制和全区党政领导定点联系学校制度,为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坚强保障。建立健全教育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把关心重视教育情况纳入领导干部年度工作考核,促进各街道及区政府相关部门积极为教育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二)凝聚社会广泛共识

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建设“美好教育”和“十四五”时期的教育现代化发展。统筹协调社会资源,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宣传、网信、文化、广电等部门配合教育部门做好教育宣传工作,引导新闻媒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教育发展改革的良好局面。加强对规划的学习与宣传,汇聚共识,凝聚合力,确保教育规划落地生根,引导形成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教育发展与改革、推进教育规划全面实施的局面。

(三)加大教育支持力度

按照“两个只增不减”要求,完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依法确保教育投入的优先和稳定增长,按照“三增长一提高”的要求,把全区教育经费全额纳入区级财政预算,切实保证区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落实教育经费重点保障要求,大力提高对学校基本建设的经费投入,严格落实教育设施建设“四同步”要求,切实保障义务教育配套学校和幼儿园建设。健全教育经费使用和绩效考核机制,切实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完善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逐年提高中小学教师工资收入,切实保证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本地公务员工资水平。

(四)完善教育督导评估

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强化程序意识、细化工作规范,完善督导流程,使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督导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规划实施的监管机制,做好专项督导,加强对规划执行的过程监控和定期考核。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改革,积极选用资质较优的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开展跟踪评估,重视发挥社会各界对规划实施的监督作用,扩大社会参与评价的领域。组织对规划实施情况开展跟踪监测和中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优化实施策略,调整规划目标任务,健全政策措施。推进督评结果与资源配置、表彰奖励的紧密结合,确保各项计划与工程落实到位。强化规划督评结果的运用,在问责体制、问责方式、问责程序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落实规划督导问责机制规范化和法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