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508369/2023-8755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区农业农村局 发文日期 2023-11-30
统一编号 有效性
实干强农 奋进争先
在争创乡村振兴全国示范中开启高水平建设农业强区新篇章
日期:
2023-11-30 15:57
来源:
区农业农村局
浏览量:


同志们:

去年年底开始,中央和省市相继召开了农村工作会议,围绕全年“三农”工作作出部署安排,上个月底,区里也召开了区委农村工作会议。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农业农村系统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深化认识,抓好各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总结 2022 年农业农村工作取得的成绩,对2023年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确保全年目标任务落实落细。下面,根据局党委的意见,报告如下:

2022 年农业农村工作回顾

2022年,全区农业农村系统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行动为总抓手,大力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六大行动,加快培育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筑牢“三农”压舱石,为高水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临安样板。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47.7亿元、增长2.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837元、增长5.9%,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61:1。连续5年获得全市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优秀。

一、稳产保供的基础更加牢固。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全面完成5.17万亩粮食功能区优化整治,新建高标准农田和提标改造粮食生产功能区2.07万亩,推进於潜、天目山省级绿色农田试点,打造万亩“天目粮仓”。提升农田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国家农作物区试站数字化改造,建成粮油高产示范方12个,发展稻渔综合种养960亩,完成酸化耕地治理4.07万亩,承办全省土壤健康试点现场会。加大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新建和提升“菜篮子”蔬菜基地502亩,生猪出栏19.5万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1万亩、产量突破4万吨,荣获全省“河姆渡杯”粮食生产先进区。

二、农业发展的动能更加强劲。持续推进山核桃、竹笋、茶叶等传统产业升级,山核桃产业园入选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建成天目雷笋产业大脑。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板桥镇入选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昌化镇入选全省首批林业共同富裕综合体,承办全国达标合格农产品亮证行动启动仪式。深入推进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上线“临农一件事”,於潜农事服务中心入选首批省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获全省农业“双强”行动“赛马”激励。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立全市首个农创园,培育高素质农民3604人、农创客324名,姚生记、帝龙创成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

三、美丽乡村的颜值更加靓丽。全面推行林长制,建立区镇村三级林长制管理体系,创新“五色图”考核机制,完成绿化造林3700亩,建成健康森林5.8万亩,创成龙岗省级森林城镇,新增省级“一村万树”示范村4个、森林氧吧7个,入选全省首批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体验地,获全省2022年林长制工作考核优秀。全面推进“美丽村社”创建,创成省级垃圾分类高标准示范村4个、巩固村71个,省级星级公厕14座。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建成未来乡村6个、数字乡村样板村10个,新时代美丽乡村实现全覆盖,“天目叠翠”共富带入选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共同富裕示范带。

四、乡村共富的步伐更加坚实。创新“国企+村集体经济”合作模式,“共富广场”项目全面启动,82%的行政村完成集体经济“8050”目标。组建“强村”公司146家,帮助村集体增收3000余万元,入选全市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试点。加大农民增收帮促,实施区市协作项目23个、总投资1.76亿,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12.6%。深化“三块地”改革,盘活农村闲置农房256宗,带动农民增收480万元,成交农村集体产权交易167宗、交易额突破3亿元。加快数字化改革提质,“天目云农”迭代升级,山核桃产业大脑入选全省数字经济系统优秀案例,连续3年获评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

五、三农干部的作为更加彰显。深化开展“党旗引 乡村行”活动,举办春耕备耕服务月等系列为农服务活动,服务基层1021次、解决问题383个。扎实开展“解放思想、唯实惟先”大讨论活动,接受新一轮区委巡察,高质量完成反馈问题整改。统筹推进农村疫情防控和农产品应急保供,选派100余名党员干部参与卡口值守、隔离点服务等工作。推进农业农村领域除险保安,全年未发生森林火灾和重大农林业生产事故,入选全省护林员规范化建设试点县。提升审批服务水平和执法监管能力,抓好329国道改建等重大项目林地指标保障和农业设施用地审批服务,纵深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获评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窗口。

在充分肯定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区农业农村工作依然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农业产业大而不强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扭转,传统产业转型之路仍然任重道远;二是乡村建设的特色不够鲜明,美丽环境转化为美丽经济的通道还有待进一步拓展;三是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压力持续加大,改革促富的手段需要进一步深化。因此,我们必须以更坚定的决心、更务实的作风、更有力的措施,认真解决这些问题,全力以赴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2023年农业农村工作安排

党的二十大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易炼红书记指出“高水平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强省。”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刘捷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区委一届四次全会,要求“坚定产业强区,奋力实干争先”,其中,农业强区是产业强区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委农村工作会议,杨书记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争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目标,罗区长作出了乡村共富“1339”行动工作部署。

因此,围绕上述精神,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区委一届四次全会、区委农村工作会议要求,主动适应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安全”的关系,坚持“实干”和“争先”导向,以实施乡村共富“1339”行动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力以赴争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在建设农业强区的新征程上书写“吴越名城·幸福临安”的“三农”篇章。

主要发展目标是: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城乡居民收入比持续缩小,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85%行政村完成集体经济两项收入“8050”目标。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扎实推进“实干强农”十大行动:

一、守安全、明底线,稳住农业农村基本盘

1.推进“稳粮保供”提级行动。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以万亩“天目粮仓”建设为抓手,全面做好“非粮化”整治后半篇文章,新建高标准农田和粮食功能区提标改造1.18万亩,打造万亩“天目粮仓”示范区2个,推进於潜、天目山省级绿色农田试点,实施农田杆线整治综合试点。发展高产高效种养模式。推进高产示范和新品种推广,示范推广粮油新品种2个、新技术示范方1200亩,打造“天目好味稻”优质稻米品牌。大力发展稻麦油菜生态化种植,适度发展稻田养殖、菜稻轮作等稻田增效模式,以良种良法提升粮食生产综合效益。稳定“米袋子”“菜篮子”。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8万亩、粮食产量8000万斤,油菜播种面积2.1万亩。加快推进板桥蔬菜数字工厂、畜禽粪污整区推进等重点项目,新建菜篮子基地500亩,生猪出栏19万头以上。

2.推进“除险保安”攻坚行动。抓好农林业安全生产。围绕“迎亚运·保安全”,巩固农林业安全生产监管长效机制,加强农田作业机械安全管理,实施农村沼气设施专项整治行动。抓好非洲猪瘟、红火蚁等重大动植物疫情监测防控,推进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保护区建设,全力打好松材线虫病防控攻坚战。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持续实施“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绿剑”执法行动等,加大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监督抽检,确保农产品质量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创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压实森林防火镇村责任,加大野外火源管控,开展森林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和查处违规用火行为专项行动。提升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实施“以水灭火”提升工程,推进省级护林员规范化建设试点。

二、抓发展、提质效,推进高效生态农业

3.推进农业“双强”提升行动。推动机械强农。实施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等省级“双强”项目2个,建成省级农机服务中心、应用基地以及试验基地等“一县三基地”4个。加大先进适用农机具的补贴力度,新增补贴机具3000台(套),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72%以上。推动科技转化。完善与科研院校产学研共推、国有公司基地共建机制,重点培育锦海农业、鼎新农业等科技型农业企业,加大农业“三新”技术推广,建成区域性良种展示窗口2个、建设育苗(秧)工厂(中心)3个、引进示范农作物新品种50个。推动创新试点。深化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培育农作物统防统治服务组织2家,启动建设农产品集配中心,打造区级“三位一体”为农服务中心1家,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等创新模式。

4.推进“产业提能”攻坚行动。做实农业基础。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土地规模化流转率65%以上。加快农业标准地改革,推进龙岗“雪乡菜园”、於潜“耕织原乡”等市级农业标准地建设。做强特色产业。推进太阳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板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培育提升特色农业园10个、规模农业基地100个。推动“农业+”多业态发展,推进清凉峰、潜川整乡镇农业产业和昌化林共体等建设,建立“特而精、特而优”的集优融合型产业村10个。做优农业主体。深化“两进两回”行动,建立临安农创园长效运营机制,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和高素质农民2000人、培育农创客320人。支持姚生记、正兴牧业、锦海农业、赛诺湖羊等晋级提升,新增农业农机高新技术企业3家、现代农业经营龙头企业10家、示范性家庭农场10家。

5.推进“项目招引”落地行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区级资金统筹整合,引导金融机构灵活运用政策工具,构建财政投入撬动、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落实农业重大产业项目用地保障机制,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的比例不低于5%。加大项目招引力度。落地农业项目11个,其中,亿元龙头企业1家,3000万元以上农业产业项目2个、500万以上8个。开辟农业产业招商新赛道,突出农业标准地运营、仓储冷链物流、农产品预制菜中央厨房、现代种业等重点领域开展精准招商。大力发展地瓜经济。坚持开放提升,立足“项目引进来、产品走出去”,培育壮大富民优势产业,提升发展山核桃、竹笋等土特产,着力打造“一镇一品”。优化乡村产业人才振兴政策,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创业创新。

6.推进“品牌提质”创响行动。做优产品质量。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加大农产品地理标志和绿色食品培育,完成有机、绿色等认证企业103家以上、产品157个以上,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3个、临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 个、地理标志商标5 个。培育公用品牌。构建“天目山宝”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管理体系,探索以政府背书为基础的赔付机制,规范品牌授权企业52个。加强品牌推广,推动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实现品牌农产品销售5000万元,带动优质农品销售2.5亿元。优化产业链条。加强农产品产供销体系建设,建成临安山核桃、天目笋干、天目雷笋等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物流、仓储一体的产供销体系,推进“天目雷笋共富体”等冷链物流园、鲜笋冷冻产地仓建设。延长农产品销售链条,加强“云上田园·天目优选”、“共享经济·数字潜东”等运行。

三、保稳定、抓和美,推动“千万工程”再升级

7.推进“和美乡村”打造行动。加快城乡协调发展。实施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方位推进区市协作、联乡结村、三百帮促等工作,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加大省级试点争取力度,争创全省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开展和美乡村创建。深化美丽村社创建,持续推进农村星级公厕、生活垃圾示范创建,争创国家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新建美丽乡村精品村30个、数字乡村样板村13个、未来乡村4个、特色村4个,高标准推进省级“天目叠翠”新时代美丽乡村共同富裕示范带建设,争创全省和美乡村示范县。推进乡村文明善治。持续抓好善治(示范)村认定监测,70%以上行政村创成清廉村居,争创全省清廉村居标杆区。加强“天目耕织”等农业文化遗产挖掘保护提升,建设历史文化村落重点村1个、一般村8个。

8.推进“林业双增”建设行动。推进绿化造林扩面。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新增国土绿化1000亩、千万亩森林质量提升1万亩,推进省级林业碳汇先行基地建设。加强生态公益林管理,试点开展天然林商品林停伐管护补助资金确权和发放。深化推行“林长制”。一体推进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自然保护地等保护管理,高标准完成森林督查工作,完成新一轮林地保护规划,推进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建成保护地融合发展示范镇村2个。抓好里畈水库等重大项目林地指标保障和审批服务,新修建林道60公里。打响森林系列品牌。实施“名山公园带富行动”,持续推进天目山和清凉峰省级名山公园建设。支持岛石镇创建省级森林城镇,创成省级生态文化基地1个、“一村万树”示范村4个、森林康养基地1个、森林氧吧3个,建成古树名木文化公园2个。

四、推改革、激活力,加快乡村共同富裕

9.推进“强村富民”深化行动。打造“天目共富帮共体”。统筹推动部门、国企、民企与60个共富创建村结对,确保年底半数以上共富创建村完成创建任务,着力打造政企协同、三级联动、资源下沉、社会参与的“乡村共富新型帮共体”。发展村集体经济。精准实施“一村一策”,加快推进“共富广场”等村集体经济发展重点项目。深化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健全“强村”公司长效运营制度,探索分级管理和淘汰退出机制。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利用闲置农房200幢,农村产权交易额突破1亿元。促进农民增收。以开展就业增薪、产业提能、改革活财、帮扶强基4个工程为抓手,落实促进农民增收12条举措,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帮促行动,推进“金融、岗位、结对”三个帮扶,全面消除14000元以下现象。

10.推进“数字赋能”增效行动。推进乡村数字产业。深化国家数字乡村试点,推进省级乡村振兴集成创新示范项目二期,加快生产经营全链条数字化,形成“产业大脑+产业地图+数字农业工厂(基地)”发展模式,迭代升级“天目云农”“山核桃产业大脑”等,建成数字农业工厂、未来农场等3家。推进乡村数字服务。完善“浙建事”应用,规范建房审批流程,深化“临农一件事”,推广应用“浙农码”。推进审批“一网通办”改革,推行电子证照,让更多审批事项申请零材料、填报零字段、审批零人工、领证零上门、存档零纸质。推进乡村数字管理。提升农业执法监管数字化水平,搭建渔政天网工程、优化农药智慧监管体系、全面推行“数字农安”。开发推广乡村“e治理”数字化治理平台,加大未来乡村四治融合组件应用,推进村级标准驾驶舱统建。

全面提升服务“三农”能力

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落实。全区农业农村系统要发扬“三农”干部务实肯干的优良作风,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以开局就是决战的姿态、起步就是冲刺的状态,奋力交出农业农村新的高分报表。

强化统筹协调。一要发挥农办统筹作用。要加快构建“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抓总、农办统常、各成员单位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高效运转、任务落实的工作机制。健全农办秘书科等机构建设、力量配备,确保党委农办机构力量与日常工作相适应。二要优化科室单位设置。机构改革以来,农业农村局总体运行还是比较顺畅的,随着中央启动新一轮机构改革工作,以及结合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接下来我们也将对部分科室单位设置和职能作出适当调整,近期我们也在积极与编办作沟通对接,待方案明确后,会第一时间印发给大家,届时希望相关科室单位服从局党委的统一部署。三要完善考核督促机制。今年乡村共富行动、美丽村社纳入区委五大行动,实行“季度比拼、督察考核”机制。同时,乡村振兴作为重点工作纳入综合考核体系。要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以科学务实的督查考评,凝聚各方合力、落实各项任务。

提升干部作风。一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听党话、跟党走,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全体党员干部要坚决维护全区农业农村工作核心,服从局党委统一指挥。二要践行为民服务宗旨。提高主动服务意识,经常组织首席专家、人才队伍、技术人员进村入户送政策、田间地头解难题、项目现场纾企困,保持清正廉洁的本心和服务三农的初心。三要狠抓机关党建。强化党建引领全局工作,局党委及下属党组织要定期研究党建工作,规范开展各项活动,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固定主题党日活动,打响“支部建在基地上”等党建品牌。

抓好任务落实。一要紧盯目标。工作是盯出来的,要盯目标、盯责任、盯进度,以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狠抓工作落实,才能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二要争先创优。今年,我们提出争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的目标,就要求我们必须拉高标杆、自我加压,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争当一流。要坚持创新改革,多推原创性改革、多谋特色性抓手、多出标志性成果,努力形成更多具有临安特色的农业农村经验样板。三要敢于担当。要保持“事事马上办、人人钉钉子、个个敢担当”的尽责精神,敢于碰硬、攻坚克难。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对碰到的矛盾问题不绕道、不回避、不退缩,真正做到敢想、敢做、敢当、敢为。

同志们,新征程催人奋进,新使命重任在肩!让我们以干 在实处的姿态、奋进争先的冲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先行,在高水平建设“吴越名城·幸福临安”的征程上奋力书写农业强区建设的新篇章!


分享:
字体: [

]
打印
索引号 002508369/2023-87552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区农业农村局
发文日期 2023-11-30
实干强农 奋进争先
在争创乡村振兴全国示范中开启高水平建设农业强区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3-11-30
信息来源: 区农业农村局
浏览量:


同志们:

去年年底开始,中央和省市相继召开了农村工作会议,围绕全年“三农”工作作出部署安排,上个月底,区里也召开了区委农村工作会议。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农业农村系统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深化认识,抓好各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总结 2022 年农业农村工作取得的成绩,对2023年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确保全年目标任务落实落细。下面,根据局党委的意见,报告如下:

2022 年农业农村工作回顾

2022年,全区农业农村系统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行动为总抓手,大力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六大行动,加快培育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筑牢“三农”压舱石,为高水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临安样板。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47.7亿元、增长2.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837元、增长5.9%,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61:1。连续5年获得全市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优秀。

一、稳产保供的基础更加牢固。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全面完成5.17万亩粮食功能区优化整治,新建高标准农田和提标改造粮食生产功能区2.07万亩,推进於潜、天目山省级绿色农田试点,打造万亩“天目粮仓”。提升农田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国家农作物区试站数字化改造,建成粮油高产示范方12个,发展稻渔综合种养960亩,完成酸化耕地治理4.07万亩,承办全省土壤健康试点现场会。加大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新建和提升“菜篮子”蔬菜基地502亩,生猪出栏19.5万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1万亩、产量突破4万吨,荣获全省“河姆渡杯”粮食生产先进区。

二、农业发展的动能更加强劲。持续推进山核桃、竹笋、茶叶等传统产业升级,山核桃产业园入选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建成天目雷笋产业大脑。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板桥镇入选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昌化镇入选全省首批林业共同富裕综合体,承办全国达标合格农产品亮证行动启动仪式。深入推进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上线“临农一件事”,於潜农事服务中心入选首批省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获全省农业“双强”行动“赛马”激励。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立全市首个农创园,培育高素质农民3604人、农创客324名,姚生记、帝龙创成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

三、美丽乡村的颜值更加靓丽。全面推行林长制,建立区镇村三级林长制管理体系,创新“五色图”考核机制,完成绿化造林3700亩,建成健康森林5.8万亩,创成龙岗省级森林城镇,新增省级“一村万树”示范村4个、森林氧吧7个,入选全省首批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体验地,获全省2022年林长制工作考核优秀。全面推进“美丽村社”创建,创成省级垃圾分类高标准示范村4个、巩固村71个,省级星级公厕14座。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建成未来乡村6个、数字乡村样板村10个,新时代美丽乡村实现全覆盖,“天目叠翠”共富带入选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共同富裕示范带。

四、乡村共富的步伐更加坚实。创新“国企+村集体经济”合作模式,“共富广场”项目全面启动,82%的行政村完成集体经济“8050”目标。组建“强村”公司146家,帮助村集体增收3000余万元,入选全市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试点。加大农民增收帮促,实施区市协作项目23个、总投资1.76亿,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12.6%。深化“三块地”改革,盘活农村闲置农房256宗,带动农民增收480万元,成交农村集体产权交易167宗、交易额突破3亿元。加快数字化改革提质,“天目云农”迭代升级,山核桃产业大脑入选全省数字经济系统优秀案例,连续3年获评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

五、三农干部的作为更加彰显。深化开展“党旗引 乡村行”活动,举办春耕备耕服务月等系列为农服务活动,服务基层1021次、解决问题383个。扎实开展“解放思想、唯实惟先”大讨论活动,接受新一轮区委巡察,高质量完成反馈问题整改。统筹推进农村疫情防控和农产品应急保供,选派100余名党员干部参与卡口值守、隔离点服务等工作。推进农业农村领域除险保安,全年未发生森林火灾和重大农林业生产事故,入选全省护林员规范化建设试点县。提升审批服务水平和执法监管能力,抓好329国道改建等重大项目林地指标保障和农业设施用地审批服务,纵深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获评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窗口。

在充分肯定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区农业农村工作依然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农业产业大而不强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扭转,传统产业转型之路仍然任重道远;二是乡村建设的特色不够鲜明,美丽环境转化为美丽经济的通道还有待进一步拓展;三是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压力持续加大,改革促富的手段需要进一步深化。因此,我们必须以更坚定的决心、更务实的作风、更有力的措施,认真解决这些问题,全力以赴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2023年农业农村工作安排

党的二十大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易炼红书记指出“高水平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强省。”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刘捷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区委一届四次全会,要求“坚定产业强区,奋力实干争先”,其中,农业强区是产业强区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委农村工作会议,杨书记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争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目标,罗区长作出了乡村共富“1339”行动工作部署。

因此,围绕上述精神,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区委一届四次全会、区委农村工作会议要求,主动适应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安全”的关系,坚持“实干”和“争先”导向,以实施乡村共富“1339”行动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力以赴争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在建设农业强区的新征程上书写“吴越名城·幸福临安”的“三农”篇章。

主要发展目标是: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城乡居民收入比持续缩小,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85%行政村完成集体经济两项收入“8050”目标。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扎实推进“实干强农”十大行动:

一、守安全、明底线,稳住农业农村基本盘

1.推进“稳粮保供”提级行动。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以万亩“天目粮仓”建设为抓手,全面做好“非粮化”整治后半篇文章,新建高标准农田和粮食功能区提标改造1.18万亩,打造万亩“天目粮仓”示范区2个,推进於潜、天目山省级绿色农田试点,实施农田杆线整治综合试点。发展高产高效种养模式。推进高产示范和新品种推广,示范推广粮油新品种2个、新技术示范方1200亩,打造“天目好味稻”优质稻米品牌。大力发展稻麦油菜生态化种植,适度发展稻田养殖、菜稻轮作等稻田增效模式,以良种良法提升粮食生产综合效益。稳定“米袋子”“菜篮子”。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8万亩、粮食产量8000万斤,油菜播种面积2.1万亩。加快推进板桥蔬菜数字工厂、畜禽粪污整区推进等重点项目,新建菜篮子基地500亩,生猪出栏19万头以上。

2.推进“除险保安”攻坚行动。抓好农林业安全生产。围绕“迎亚运·保安全”,巩固农林业安全生产监管长效机制,加强农田作业机械安全管理,实施农村沼气设施专项整治行动。抓好非洲猪瘟、红火蚁等重大动植物疫情监测防控,推进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保护区建设,全力打好松材线虫病防控攻坚战。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持续实施“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绿剑”执法行动等,加大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监督抽检,确保农产品质量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创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压实森林防火镇村责任,加大野外火源管控,开展森林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和查处违规用火行为专项行动。提升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实施“以水灭火”提升工程,推进省级护林员规范化建设试点。

二、抓发展、提质效,推进高效生态农业

3.推进农业“双强”提升行动。推动机械强农。实施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等省级“双强”项目2个,建成省级农机服务中心、应用基地以及试验基地等“一县三基地”4个。加大先进适用农机具的补贴力度,新增补贴机具3000台(套),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72%以上。推动科技转化。完善与科研院校产学研共推、国有公司基地共建机制,重点培育锦海农业、鼎新农业等科技型农业企业,加大农业“三新”技术推广,建成区域性良种展示窗口2个、建设育苗(秧)工厂(中心)3个、引进示范农作物新品种50个。推动创新试点。深化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培育农作物统防统治服务组织2家,启动建设农产品集配中心,打造区级“三位一体”为农服务中心1家,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等创新模式。

4.推进“产业提能”攻坚行动。做实农业基础。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土地规模化流转率65%以上。加快农业标准地改革,推进龙岗“雪乡菜园”、於潜“耕织原乡”等市级农业标准地建设。做强特色产业。推进太阳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板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培育提升特色农业园10个、规模农业基地100个。推动“农业+”多业态发展,推进清凉峰、潜川整乡镇农业产业和昌化林共体等建设,建立“特而精、特而优”的集优融合型产业村10个。做优农业主体。深化“两进两回”行动,建立临安农创园长效运营机制,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和高素质农民2000人、培育农创客320人。支持姚生记、正兴牧业、锦海农业、赛诺湖羊等晋级提升,新增农业农机高新技术企业3家、现代农业经营龙头企业10家、示范性家庭农场10家。

5.推进“项目招引”落地行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区级资金统筹整合,引导金融机构灵活运用政策工具,构建财政投入撬动、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落实农业重大产业项目用地保障机制,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的比例不低于5%。加大项目招引力度。落地农业项目11个,其中,亿元龙头企业1家,3000万元以上农业产业项目2个、500万以上8个。开辟农业产业招商新赛道,突出农业标准地运营、仓储冷链物流、农产品预制菜中央厨房、现代种业等重点领域开展精准招商。大力发展地瓜经济。坚持开放提升,立足“项目引进来、产品走出去”,培育壮大富民优势产业,提升发展山核桃、竹笋等土特产,着力打造“一镇一品”。优化乡村产业人才振兴政策,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创业创新。

6.推进“品牌提质”创响行动。做优产品质量。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加大农产品地理标志和绿色食品培育,完成有机、绿色等认证企业103家以上、产品157个以上,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3个、临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 个、地理标志商标5 个。培育公用品牌。构建“天目山宝”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管理体系,探索以政府背书为基础的赔付机制,规范品牌授权企业52个。加强品牌推广,推动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实现品牌农产品销售5000万元,带动优质农品销售2.5亿元。优化产业链条。加强农产品产供销体系建设,建成临安山核桃、天目笋干、天目雷笋等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物流、仓储一体的产供销体系,推进“天目雷笋共富体”等冷链物流园、鲜笋冷冻产地仓建设。延长农产品销售链条,加强“云上田园·天目优选”、“共享经济·数字潜东”等运行。

三、保稳定、抓和美,推动“千万工程”再升级

7.推进“和美乡村”打造行动。加快城乡协调发展。实施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方位推进区市协作、联乡结村、三百帮促等工作,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加大省级试点争取力度,争创全省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开展和美乡村创建。深化美丽村社创建,持续推进农村星级公厕、生活垃圾示范创建,争创国家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新建美丽乡村精品村30个、数字乡村样板村13个、未来乡村4个、特色村4个,高标准推进省级“天目叠翠”新时代美丽乡村共同富裕示范带建设,争创全省和美乡村示范县。推进乡村文明善治。持续抓好善治(示范)村认定监测,70%以上行政村创成清廉村居,争创全省清廉村居标杆区。加强“天目耕织”等农业文化遗产挖掘保护提升,建设历史文化村落重点村1个、一般村8个。

8.推进“林业双增”建设行动。推进绿化造林扩面。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新增国土绿化1000亩、千万亩森林质量提升1万亩,推进省级林业碳汇先行基地建设。加强生态公益林管理,试点开展天然林商品林停伐管护补助资金确权和发放。深化推行“林长制”。一体推进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自然保护地等保护管理,高标准完成森林督查工作,完成新一轮林地保护规划,推进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建成保护地融合发展示范镇村2个。抓好里畈水库等重大项目林地指标保障和审批服务,新修建林道60公里。打响森林系列品牌。实施“名山公园带富行动”,持续推进天目山和清凉峰省级名山公园建设。支持岛石镇创建省级森林城镇,创成省级生态文化基地1个、“一村万树”示范村4个、森林康养基地1个、森林氧吧3个,建成古树名木文化公园2个。

四、推改革、激活力,加快乡村共同富裕

9.推进“强村富民”深化行动。打造“天目共富帮共体”。统筹推动部门、国企、民企与60个共富创建村结对,确保年底半数以上共富创建村完成创建任务,着力打造政企协同、三级联动、资源下沉、社会参与的“乡村共富新型帮共体”。发展村集体经济。精准实施“一村一策”,加快推进“共富广场”等村集体经济发展重点项目。深化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健全“强村”公司长效运营制度,探索分级管理和淘汰退出机制。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利用闲置农房200幢,农村产权交易额突破1亿元。促进农民增收。以开展就业增薪、产业提能、改革活财、帮扶强基4个工程为抓手,落实促进农民增收12条举措,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帮促行动,推进“金融、岗位、结对”三个帮扶,全面消除14000元以下现象。

10.推进“数字赋能”增效行动。推进乡村数字产业。深化国家数字乡村试点,推进省级乡村振兴集成创新示范项目二期,加快生产经营全链条数字化,形成“产业大脑+产业地图+数字农业工厂(基地)”发展模式,迭代升级“天目云农”“山核桃产业大脑”等,建成数字农业工厂、未来农场等3家。推进乡村数字服务。完善“浙建事”应用,规范建房审批流程,深化“临农一件事”,推广应用“浙农码”。推进审批“一网通办”改革,推行电子证照,让更多审批事项申请零材料、填报零字段、审批零人工、领证零上门、存档零纸质。推进乡村数字管理。提升农业执法监管数字化水平,搭建渔政天网工程、优化农药智慧监管体系、全面推行“数字农安”。开发推广乡村“e治理”数字化治理平台,加大未来乡村四治融合组件应用,推进村级标准驾驶舱统建。

全面提升服务“三农”能力

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落实。全区农业农村系统要发扬“三农”干部务实肯干的优良作风,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以开局就是决战的姿态、起步就是冲刺的状态,奋力交出农业农村新的高分报表。

强化统筹协调。一要发挥农办统筹作用。要加快构建“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抓总、农办统常、各成员单位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高效运转、任务落实的工作机制。健全农办秘书科等机构建设、力量配备,确保党委农办机构力量与日常工作相适应。二要优化科室单位设置。机构改革以来,农业农村局总体运行还是比较顺畅的,随着中央启动新一轮机构改革工作,以及结合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接下来我们也将对部分科室单位设置和职能作出适当调整,近期我们也在积极与编办作沟通对接,待方案明确后,会第一时间印发给大家,届时希望相关科室单位服从局党委的统一部署。三要完善考核督促机制。今年乡村共富行动、美丽村社纳入区委五大行动,实行“季度比拼、督察考核”机制。同时,乡村振兴作为重点工作纳入综合考核体系。要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以科学务实的督查考评,凝聚各方合力、落实各项任务。

提升干部作风。一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听党话、跟党走,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全体党员干部要坚决维护全区农业农村工作核心,服从局党委统一指挥。二要践行为民服务宗旨。提高主动服务意识,经常组织首席专家、人才队伍、技术人员进村入户送政策、田间地头解难题、项目现场纾企困,保持清正廉洁的本心和服务三农的初心。三要狠抓机关党建。强化党建引领全局工作,局党委及下属党组织要定期研究党建工作,规范开展各项活动,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固定主题党日活动,打响“支部建在基地上”等党建品牌。

抓好任务落实。一要紧盯目标。工作是盯出来的,要盯目标、盯责任、盯进度,以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狠抓工作落实,才能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二要争先创优。今年,我们提出争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的目标,就要求我们必须拉高标杆、自我加压,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争当一流。要坚持创新改革,多推原创性改革、多谋特色性抓手、多出标志性成果,努力形成更多具有临安特色的农业农村经验样板。三要敢于担当。要保持“事事马上办、人人钉钉子、个个敢担当”的尽责精神,敢于碰硬、攻坚克难。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对碰到的矛盾问题不绕道、不回避、不退缩,真正做到敢想、敢做、敢当、敢为。

同志们,新征程催人奋进,新使命重任在肩!让我们以干 在实处的姿态、奋进争先的冲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先行,在高水平建设“吴越名城·幸福临安”的征程上奋力书写农业强区建设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