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509302/2023-0080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区商务局 发文日期 2023-02-13
统一编号 有效性
2022年商务工作总结及2023年思路
日期:
2023-02-13 10:42
来源:
区商务局
浏览量: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货物进出口。1-12月,我区累计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321.75亿元,同比增长31.59%,增速排名全市第2;实现货物出口额227.51亿元,同比增长38.0%,增速排位全市第2,货物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0.95‰;实现货物进口额94.24亿元,增速18.3%,增速排名全市第1。

2.服务贸易。1-12月,全区累计实现服务贸易出口额2.98亿美元,同比增长11.2%,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3.0%。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4.3亿元,同比增长5.5%。

4.投资促进。1-12月,落地亿元以上项目4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8个,完成新引进工业项目当年固投23亿元。全区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

5.网络零售额。1-12月,全区实现网络零售额109亿元,同比增长10.6%。

二、工作总结

1.持续发力稳外贸。一是积极助力企业拓市。建立外贸企业服务专班,落实企业走访调研和监测预警制度,组织“双百双千外贸拓市场”专项行动,制定“组团出海觅商机”计划,积极落实“包机”、“签证一站式绿色通道”和“联合自办展”等举措,线上线下联合发力,积极助力企业拓市。二是创新稳外贸机制。深化与钱江海关和舟山港的合作,实施“区、库、港”三方联动模式,全年帮助企业降低海运成本1000余万元。联合钱江海关,开展精准帮扶、指导,助力杭州华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2022年杭州地区第一家通过海关AEO高级认证的企业,推动“跨关区集团加工贸易监管”新政在临安首先落地。三是加强数字化场景应用。完成“一键找订单”应用场景的开发,组织企业开展操作培训,实现“浙里办”企业端和“浙政钉”政府端的应用上架,目前,上线企业达580家,帮助企业发送海外客户邮件230次,获取新客户询盘180余次。

2.精准施策促消费。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制定出台现代服务业政策,发放商贸政策补助,发挥政策稳企业、稳信心综合效应。发放“915爱临安”、汽车消费券等各类消费券,拉动消费超10亿元。二是开展促消费活动。组织锦北宝龙、锦南宝龙、青山湖宝龙、苕溪时代广场等重点商贸企业开展美食节、啤酒节、汽车节、时代晚风夜市、年货节等促消费活动66场。推动苕溪沿岸等夜间经济发展,联合多部门服务铂盛汇沿街20余家餐饮美食店铺外摆审批,已经打造为夜经济新IP。三是助推电商转型升级。加大对临安电商升级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和统筹力度,加快平台建设,区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直播场地正式投用;依托区域内职教中心、浙江农林大、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教育资源,加强院校合作,建设创业人才培训基地,加强本地电商人才培育;举办“网上年货节”“双品购物节”等活动,活动销售额同比增长53%。

3.突出统筹强招引。一是推进产业链招商。成立招商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开展招大引强提质攻坚行动,设微电子(精密仪器)产业链、生命健康产业链、新材料产业链、智能装备产业链、休闲旅游文创产业链、总部经济“4+2”重点招引产业专班,推行“链长制”,按照“关注”“盯引”“签约”三张清单全力抓项目招引落地。全年集中签约项目69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8个。二是推进活动招商。围绕青山湖科技城、锦南新城等主平台,推动举办“微电子与精密仪器产业论坛”“杭州生物医药企业走进‘天目医药港’”等专题招商活动10余场,有效推介我区投资环境、招引平台和项目。选派人员赴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地开展驻点招商,开展项目路演、洽谈,不断拓展招商信息网,截至目前已对接企业132家,获取有效项目信息86个。三是推进基金招商。抢抓红杉资本、中信落户城西科创大走廊契机,充分发挥基金招商的引领和撬动作用,获取发网智能制造物联网华东区域总部等项目10余个。按照市场化招商基金和政府产业投资基金并行思路,加快组建出台招商基金(湖山二期基金),推动重大项目落地。

4.驰而不息保安全。一是防疫、安全生产统筹抓。组织开展商务领域防疫常态化检查,督促各商场超市严格落实体温检测、“健康码”扫码、场所消毒、通风换气、防控物资配备等必要防控措施。扎实开展进口物防工作。联动消防、应急、市场监管等部门,组织开展安全大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排查经营场所消防设施、疏散通道状态、值班值守,累计开展检查企业322家,发出整改通知单3份,整改率100%。二是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全面落实16646.026吨粮食轮换计划和订单粮食合同,完成粮食储备规模43500吨、成品粮2850吨、菜籽油285吨,按“一符、三专、四落实”的要求严格储备管理。“浙江粮仓”数字化平台建设全面完成。圆满完成於潜中心粮库提升改造工程;全力推进区第二粮库项目前期工作。三是强化应急保障。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拨用,储备应急物资53025件,给全区26个避灾安置场所配备3976件应急物资,向各卡口发放帐篷、雨衣雨披、行军床等。全区形成分布18个镇(街)设有34家粮油应急供应点、4家粮食应急加工厂和40个粮油信息监测点的应急保障体系。

三、2023年工作思路

(一)找准外贸稳增着力点,提升核心竞争力

1.促稳提质,夯实产业基础。鼓励电线电缆、电光源、装饰纸等传统产业通过技术转型和新产品开发,稳定国际市场份额;扶持光伏、新能源电池和生物医药等优势行业,抓住有利时机,提升产能,拓展新客户,体现拉动效应.

2.政策加持,强化保障力度。确保政策稳定,实现持续发力,促进重点企业数据回归,建立小微企业联保和统交统保平台,优化补助模式和资金兑现时效,提振企业信心,提升政策绩效。

3.优化生态,提升服务实效。持续深化“库港联动”项目,推进公用保税仓扩容提质项目,精准纾困解难;完善数字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应用场景迭代升级,实现港口数据共享和数字通关功能的叠加;推进跨境电商向纵深领域和品牌化方向发展,提升营商环境,完善外贸综合服务生态圈。

(二)重抓商贸提档突破口,不断提升消费增长动能

1.抓好主体培育工作。制定限上增量培育任务,年度限上企业培育完成40家,限上占比优化为25%以上(2021年限上占比20%)。加快推进主城区专业市场(农贸市场)专项规划工作,全面构建布局合理、配套完善、业态集聚、管理规范的市场体系。对企业进行面对面政策解读和宣传工作,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搭建新消费平台,通过优化人才服务、精准市场指导、完善服务配套,提升服务水平。

2.持续打造消费热点。传承、弘扬吴越文化、钱王文化、天目文化,深度挖掘临安特色菜品,打响“天目暖锅”品牌,组织 “厨神争霸赛”、“美食盲盒”等活动,培育一批特色餐饮品牌企业。落实临安餐饮品牌走出去政策。强化政策引导,积极搭建平台,组织“汽车展”、 “购物节”等商贸特色促销活动15场次以上,打造一批网红消费打卡点,持续推进苕溪北街、青山湖等区域夜经济发展,进一步造浓商贸发展氛围。

3.强化项目招引推进。瞄准国内外知名品牌,以总部型、平台型等业态为招商引资主攻方向和重点领域,招引带动型、示范型、品质型商贸项目入驻。主动服务滨湖新天地、人民广场地下商业等商贸项目推进,突出休闲购物的体验性,打造建集时尚消费、休闲娱乐、餐饮美食等于一体的商业业态,加大商圈培育,提升消费环境。

(三)夯实投资促进硬支撑,推动招大引强提质

1.深入推进“4+2”重点产业招引。围绕微电子(精密仪器)、生命健康、新材料、智能装备4条产业链以及休闲旅游文创、总部经济2个重点产业,大力招引引领型、支撑型、税源型优质项目,做好强链、补链、延链工作。持续推进驻点招商,并主动承接主城区滨江高新产业、余杭数字经济、上城总部经济等要素资源溢出,加强与浙大等高校的政产学研投合作。出台楼宇经济政策,加大楼宇招商考核力度。持续推进以企引企,拓展中介招商市场空间。

2.用活用好湖山二期基金。充分发挥湖山二期基金(招商基金),发挥国有资本出资基金决策高效和财政资金出资基金让利特点,利用基金杠杆作用招引重大项目落地。与红杉资本、中信基金、东方嘉富等基金机构建立项目信息交流沟通机制,通过基金机构的引领和撬动,拓展项目信息来源。

3.加大项目全周期管理。通过招商项目管理平台,按照项目初次洽谈、签约、开工、投用等重点节点,明确各阶段项目推进责任单位、责任人,进一步压实项目各阶段责任,构建项目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加快项目落地和开工投用。按照“在谈项目盯签约、签约项目盯落地、落地项目盯开工”,落实责任部门、责任人,建立“施工图”,加快项目推进。重点推进CT项目、奥斯伟尔、发网等项目落地推进。依托“六大园”招引落地重大项目,尤其是针对工创园、大健康产业园、鲲鹏产业总部园以及目前闲置楼宇聚焦楼宇项目招商工作。

(四)聚焦共同富裕大场景,持续推进电商稳步发展

1.加强电商品牌建设。积极打响白牛电商品牌,发挥白牛电商大楼作用,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持续培育省级电子商务村、电商示范村。围绕优质品牌创建、区域品牌共建、品牌精准推介三方面内容,提升品牌定价、溢价能力。到2023年,创建“品字标”电商(服务)企业2家以上,培育“浙江省名特优作坊”等规模电商企业5家以上。

2.加快标准体系提升。推进认证体系、科技研发、平台监管等项目建设,强化高质量发展支撑。市场化引导标准提升;推进食品安全云平台监管,规模食品电商企业在“食品安全监管云平台”上线运行率达100%,制定电商相关国家或地方标准1个以上。

3.促进产业融合提升。通过美丽经济协同、电商物流协同和对口协作,助推乡村振兴。打造新消费场景示范点,实现农业、旅游、商贸等流量资源的整合,探索可复制模式。打造美丽乡村新消费场景示范点3个,打造区域性消费服务中心1个,实现全区共同配送网络体系全覆盖。

(五)聚力“粮食安全”大战略,强化责任落实落细

1.做好粮食安全责任落实。发挥粮安办的牵头抓总作用,紧盯2023年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任务,加强研判分析,抓实抓细粮食收购、轮换等工作,推进“五优联动”、科学储粮。实行对收储公司责任制考核,优化体制机制,实现数字化应用,提升国有粮食收储企业的运行质效。做好生活救灾类应急物资保障。

2.加快区第二粮库项目建设。为落实“十四五”规划关于切实增强我区粮食(应急物资)储备和保障能力的要求,同时基于我区粮油储备规模任务逐年增加以及多处粮库拆除、仓容缺口较大的实情,迫切需加快推进区粮食和物资储备调剂中心(区第二粮库)项目建设,力争2023年上半年完成征地、地勘、初步设计,年底前破土动工。

3.加强粮食购销领域监督。压实监管职责,重点加强对收储公司执行粮食收购、销售、储存以及粮库建设、改造过程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引导公司强化内部库务监督。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确保整改落到实处,并强化“举一反三”,对经整改后建立的相关制度和规范,坚决抓好落实,切实增强粮食干部职工的依规保粮、廉洁从业意识。

分享:
字体: [

]
打印
索引号 002509302/2023-00806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区商务局
发文日期 2023-02-13
2022年商务工作总结及2023年思路
发布时间:2023-02-13
信息来源: 区商务局
浏览量: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货物进出口。1-12月,我区累计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321.75亿元,同比增长31.59%,增速排名全市第2;实现货物出口额227.51亿元,同比增长38.0%,增速排位全市第2,货物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0.95‰;实现货物进口额94.24亿元,增速18.3%,增速排名全市第1。

2.服务贸易。1-12月,全区累计实现服务贸易出口额2.98亿美元,同比增长11.2%,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3.0%。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4.3亿元,同比增长5.5%。

4.投资促进。1-12月,落地亿元以上项目4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8个,完成新引进工业项目当年固投23亿元。全区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

5.网络零售额。1-12月,全区实现网络零售额109亿元,同比增长10.6%。

二、工作总结

1.持续发力稳外贸。一是积极助力企业拓市。建立外贸企业服务专班,落实企业走访调研和监测预警制度,组织“双百双千外贸拓市场”专项行动,制定“组团出海觅商机”计划,积极落实“包机”、“签证一站式绿色通道”和“联合自办展”等举措,线上线下联合发力,积极助力企业拓市。二是创新稳外贸机制。深化与钱江海关和舟山港的合作,实施“区、库、港”三方联动模式,全年帮助企业降低海运成本1000余万元。联合钱江海关,开展精准帮扶、指导,助力杭州华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2022年杭州地区第一家通过海关AEO高级认证的企业,推动“跨关区集团加工贸易监管”新政在临安首先落地。三是加强数字化场景应用。完成“一键找订单”应用场景的开发,组织企业开展操作培训,实现“浙里办”企业端和“浙政钉”政府端的应用上架,目前,上线企业达580家,帮助企业发送海外客户邮件230次,获取新客户询盘180余次。

2.精准施策促消费。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制定出台现代服务业政策,发放商贸政策补助,发挥政策稳企业、稳信心综合效应。发放“915爱临安”、汽车消费券等各类消费券,拉动消费超10亿元。二是开展促消费活动。组织锦北宝龙、锦南宝龙、青山湖宝龙、苕溪时代广场等重点商贸企业开展美食节、啤酒节、汽车节、时代晚风夜市、年货节等促消费活动66场。推动苕溪沿岸等夜间经济发展,联合多部门服务铂盛汇沿街20余家餐饮美食店铺外摆审批,已经打造为夜经济新IP。三是助推电商转型升级。加大对临安电商升级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和统筹力度,加快平台建设,区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直播场地正式投用;依托区域内职教中心、浙江农林大、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教育资源,加强院校合作,建设创业人才培训基地,加强本地电商人才培育;举办“网上年货节”“双品购物节”等活动,活动销售额同比增长53%。

3.突出统筹强招引。一是推进产业链招商。成立招商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开展招大引强提质攻坚行动,设微电子(精密仪器)产业链、生命健康产业链、新材料产业链、智能装备产业链、休闲旅游文创产业链、总部经济“4+2”重点招引产业专班,推行“链长制”,按照“关注”“盯引”“签约”三张清单全力抓项目招引落地。全年集中签约项目69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8个。二是推进活动招商。围绕青山湖科技城、锦南新城等主平台,推动举办“微电子与精密仪器产业论坛”“杭州生物医药企业走进‘天目医药港’”等专题招商活动10余场,有效推介我区投资环境、招引平台和项目。选派人员赴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地开展驻点招商,开展项目路演、洽谈,不断拓展招商信息网,截至目前已对接企业132家,获取有效项目信息86个。三是推进基金招商。抢抓红杉资本、中信落户城西科创大走廊契机,充分发挥基金招商的引领和撬动作用,获取发网智能制造物联网华东区域总部等项目10余个。按照市场化招商基金和政府产业投资基金并行思路,加快组建出台招商基金(湖山二期基金),推动重大项目落地。

4.驰而不息保安全。一是防疫、安全生产统筹抓。组织开展商务领域防疫常态化检查,督促各商场超市严格落实体温检测、“健康码”扫码、场所消毒、通风换气、防控物资配备等必要防控措施。扎实开展进口物防工作。联动消防、应急、市场监管等部门,组织开展安全大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排查经营场所消防设施、疏散通道状态、值班值守,累计开展检查企业322家,发出整改通知单3份,整改率100%。二是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全面落实16646.026吨粮食轮换计划和订单粮食合同,完成粮食储备规模43500吨、成品粮2850吨、菜籽油285吨,按“一符、三专、四落实”的要求严格储备管理。“浙江粮仓”数字化平台建设全面完成。圆满完成於潜中心粮库提升改造工程;全力推进区第二粮库项目前期工作。三是强化应急保障。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拨用,储备应急物资53025件,给全区26个避灾安置场所配备3976件应急物资,向各卡口发放帐篷、雨衣雨披、行军床等。全区形成分布18个镇(街)设有34家粮油应急供应点、4家粮食应急加工厂和40个粮油信息监测点的应急保障体系。

三、2023年工作思路

(一)找准外贸稳增着力点,提升核心竞争力

1.促稳提质,夯实产业基础。鼓励电线电缆、电光源、装饰纸等传统产业通过技术转型和新产品开发,稳定国际市场份额;扶持光伏、新能源电池和生物医药等优势行业,抓住有利时机,提升产能,拓展新客户,体现拉动效应.

2.政策加持,强化保障力度。确保政策稳定,实现持续发力,促进重点企业数据回归,建立小微企业联保和统交统保平台,优化补助模式和资金兑现时效,提振企业信心,提升政策绩效。

3.优化生态,提升服务实效。持续深化“库港联动”项目,推进公用保税仓扩容提质项目,精准纾困解难;完善数字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应用场景迭代升级,实现港口数据共享和数字通关功能的叠加;推进跨境电商向纵深领域和品牌化方向发展,提升营商环境,完善外贸综合服务生态圈。

(二)重抓商贸提档突破口,不断提升消费增长动能

1.抓好主体培育工作。制定限上增量培育任务,年度限上企业培育完成40家,限上占比优化为25%以上(2021年限上占比20%)。加快推进主城区专业市场(农贸市场)专项规划工作,全面构建布局合理、配套完善、业态集聚、管理规范的市场体系。对企业进行面对面政策解读和宣传工作,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搭建新消费平台,通过优化人才服务、精准市场指导、完善服务配套,提升服务水平。

2.持续打造消费热点。传承、弘扬吴越文化、钱王文化、天目文化,深度挖掘临安特色菜品,打响“天目暖锅”品牌,组织 “厨神争霸赛”、“美食盲盒”等活动,培育一批特色餐饮品牌企业。落实临安餐饮品牌走出去政策。强化政策引导,积极搭建平台,组织“汽车展”、 “购物节”等商贸特色促销活动15场次以上,打造一批网红消费打卡点,持续推进苕溪北街、青山湖等区域夜经济发展,进一步造浓商贸发展氛围。

3.强化项目招引推进。瞄准国内外知名品牌,以总部型、平台型等业态为招商引资主攻方向和重点领域,招引带动型、示范型、品质型商贸项目入驻。主动服务滨湖新天地、人民广场地下商业等商贸项目推进,突出休闲购物的体验性,打造建集时尚消费、休闲娱乐、餐饮美食等于一体的商业业态,加大商圈培育,提升消费环境。

(三)夯实投资促进硬支撑,推动招大引强提质

1.深入推进“4+2”重点产业招引。围绕微电子(精密仪器)、生命健康、新材料、智能装备4条产业链以及休闲旅游文创、总部经济2个重点产业,大力招引引领型、支撑型、税源型优质项目,做好强链、补链、延链工作。持续推进驻点招商,并主动承接主城区滨江高新产业、余杭数字经济、上城总部经济等要素资源溢出,加强与浙大等高校的政产学研投合作。出台楼宇经济政策,加大楼宇招商考核力度。持续推进以企引企,拓展中介招商市场空间。

2.用活用好湖山二期基金。充分发挥湖山二期基金(招商基金),发挥国有资本出资基金决策高效和财政资金出资基金让利特点,利用基金杠杆作用招引重大项目落地。与红杉资本、中信基金、东方嘉富等基金机构建立项目信息交流沟通机制,通过基金机构的引领和撬动,拓展项目信息来源。

3.加大项目全周期管理。通过招商项目管理平台,按照项目初次洽谈、签约、开工、投用等重点节点,明确各阶段项目推进责任单位、责任人,进一步压实项目各阶段责任,构建项目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加快项目落地和开工投用。按照“在谈项目盯签约、签约项目盯落地、落地项目盯开工”,落实责任部门、责任人,建立“施工图”,加快项目推进。重点推进CT项目、奥斯伟尔、发网等项目落地推进。依托“六大园”招引落地重大项目,尤其是针对工创园、大健康产业园、鲲鹏产业总部园以及目前闲置楼宇聚焦楼宇项目招商工作。

(四)聚焦共同富裕大场景,持续推进电商稳步发展

1.加强电商品牌建设。积极打响白牛电商品牌,发挥白牛电商大楼作用,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持续培育省级电子商务村、电商示范村。围绕优质品牌创建、区域品牌共建、品牌精准推介三方面内容,提升品牌定价、溢价能力。到2023年,创建“品字标”电商(服务)企业2家以上,培育“浙江省名特优作坊”等规模电商企业5家以上。

2.加快标准体系提升。推进认证体系、科技研发、平台监管等项目建设,强化高质量发展支撑。市场化引导标准提升;推进食品安全云平台监管,规模食品电商企业在“食品安全监管云平台”上线运行率达100%,制定电商相关国家或地方标准1个以上。

3.促进产业融合提升。通过美丽经济协同、电商物流协同和对口协作,助推乡村振兴。打造新消费场景示范点,实现农业、旅游、商贸等流量资源的整合,探索可复制模式。打造美丽乡村新消费场景示范点3个,打造区域性消费服务中心1个,实现全区共同配送网络体系全覆盖。

(五)聚力“粮食安全”大战略,强化责任落实落细

1.做好粮食安全责任落实。发挥粮安办的牵头抓总作用,紧盯2023年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任务,加强研判分析,抓实抓细粮食收购、轮换等工作,推进“五优联动”、科学储粮。实行对收储公司责任制考核,优化体制机制,实现数字化应用,提升国有粮食收储企业的运行质效。做好生活救灾类应急物资保障。

2.加快区第二粮库项目建设。为落实“十四五”规划关于切实增强我区粮食(应急物资)储备和保障能力的要求,同时基于我区粮油储备规模任务逐年增加以及多处粮库拆除、仓容缺口较大的实情,迫切需加快推进区粮食和物资储备调剂中心(区第二粮库)项目建设,力争2023年上半年完成征地、地勘、初步设计,年底前破土动工。

3.加强粮食购销领域监督。压实监管职责,重点加强对收储公司执行粮食收购、销售、储存以及粮库建设、改造过程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引导公司强化内部库务监督。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确保整改落到实处,并强化“举一反三”,对经整改后建立的相关制度和规范,坚决抓好落实,切实增强粮食干部职工的依规保粮、廉洁从业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