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508393/2023-0088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单位 | 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 发文日期 | 2023-02-14 |
(一)党建引领有高度
提升示范力。常态坚持“首议题学习”制度,做到每周必学、每会必学。举办“喜迎党的二十大·争做学习弄潮儿”学习强国知识竞赛,保质保量开展“解放思想、唯实惟先”大讨论活动,分7条线开展对标考察学习,确定6方面17子项量化整改目标。激发战斗力。严格落实“日、周、月”工作机制,执行“交、办、督”工作制度。推进巡察整改工作,41个问题累计已销号39个,建立完善《规范“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的实施意见》等制度机制16项,清退(追缴)资金59640元。培育凝聚力。完善队伍管理制度,建立惩防体系,开展廉政谈心谈话120余人次,开展各类特色丰富的党建活动,不断提升支部和队伍凝聚力。树立先进典型,选树表彰临安区首届“10个最美文旅人”,2人入选“十佳最美杭州文旅人”和“最美杭州文旅人”提名。
(二)文化惠民有广度
设施惠民。新建城市书房3家、文化驿站1家,建成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88个。创作“共同富裕”“吴越文化”“亚运”等主题群众文艺精品15个,获得“百年荣光·红心向党”全国农民画展览3件入展、全省旅游歌曲大赛铜奖、“杭州有戏”戏剧大赛金奖等成绩。活动惠民。举办2022杭州市红色文化之旅巡演暨临安区“天目山下诵经典”活动启动仪式、临安区万人排舞大赛、第十一届临安区群众文艺调演等群文活动。开展“百姓百艺”全民艺术普及,送戏下乡186场,送展览113场,文化走亲25场,送书下乡3.6万册,组织阅读推广活动960场次,举办全民免费艺术培训班278次。创新惠民。推进“吴越国钱王文化”“天目山文化”首批省级文化标识培育,吴越国钱王文化标识成功入选“浙江省文化标识十大创新项目”。深化文化基因解码成果转化利用和总结展示工作,积极推进吴越国钱王文化标识和天目山文化标识建设,做好“天目叠翠·吴越千年”吴越国钱王文化标识建设成果展。强化非遗保护传承,“马啸滚灯”获省“非遗薪传奖”,新增2项省级非遗、2项市级非遗,杭州市首批(非遗)民宿2家,推出非遗集市活动10场。
(三)全域景区有进度
抓规划。完成《临安区“一廊三圈十八景”全域景区发展专项规划》《临安区高端旅游饭店专项规划》和《“天目叠翠、吴越千年”世界级文化旅游带建设实施意见》初稿编制。抓建设。推进“一廊三圈十八景”首批项目建设,浙西天路户外圈提升改造项目(百丈探雪示范型村落景区、自然探索公园、骑行驿站)和径山阳坡示范型村落景区项目均已全线开工建设,於潜稻田公园节点建设有序推进中。“漫游秀美浙西 品味风情唐昌”县域风貌样板区在全省率先推出亲子游、康养游、风情游、研学游4条精品游线。抓招引。天目山都喜天丽度假酒店项目对外营业,湍口凤凰山温泉酒店主楼结顶,浙西大峡谷景区恢复营业,狐妖小红娘沉浸式剧场升级开放,大明山景区新业态体验型项目对外试运营。抓创建。青山湖景区创国家4A级景区,临安区创省4A级景区城,3A级旅游厕所通过市级验收。7个省级景区镇创建迎检,清凉峰旅游度假区考核评估完成台账资料和汇报答辩,省A级景区村庄实现全覆盖。抓品牌。成功举办2022中国(杭州)文旅赋能高峰论坛暨第十七届杭州·浙西旅游合作峰会。以“形成部门监管合力、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彰显品牌服务效力”为导向,探索构建“天目叠翠·吴越千年”全国首个区(县)域文旅公共品牌数字化管理体系,已策划推出“一张品牌图谱”,完成品牌释义初稿15个,Logo设计方案6个、商标注册占位15个;同步制定“一套管理制度”,出台管理办法、认定规范、奖补政策,已完成初稿10个;以数字化理念搭建“一个管理平台”,打造“品牌企业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驾驶舱平台和三端应用场景,目前进度90%。
(四)共同富裕有温度
坚持运营前置。编制村落景区资源库和招商手册,举办天目村落”品牌推广暨长三角乡村运营论坛、“天目村落”运营新闻发布会1场、招引“相亲”大会2场、各类小型招引座谈会近20场,指导3个村落签约运营商,修订出台村落景区运营考核实施细则。本年度共实施“微改造、精提升”项目180个,总投资6.7亿元。坚持整村联动。今年以来共盘活资源60余处,带动投资1.55亿元,解决劳动力就业430余人。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打造“民宿小集群”模式,遴选优秀民宿主组建“民宿共富师”队伍,现已集结民宿近80家,组建民宿小集群9个,招募“民宿共富师”20人,组织培训助教20余场。组建乡村厨娘会、青年乡贤会,组织乡村运营“体验师”、达人采风等各类活动40余次,帮助精致露营、精品民宿、啤酒吧、咖啡屋、文创体验店等新业态植入村庄。国庆期间全区乡村旅游接待50.19万人次。相关工作得到徐文光常务副省长、省文旅厅党组书记陈广胜批示肯定,杭州市文广旅游局发文推广临安村庄经营经验做法,村庄经营案例发表在旅游领域国际顶级期刊。坚持规范管理。修订出台村落景区运营考核实施细则、民宿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办法。积极鼓励、引导和规范露营新业态,建立八部门联审机制压实露营管理责任,在全省范围内率先编制《临安露营产业发展规划》,出台全省首个《杭州市临安区露营地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安区露营地星级评定标准》,培育临安露营在全省的起跑优势。在2022年“全省十佳户外露营地”评选和杭州户外休闲旅游节中,临安露营斩获头筹,获评全省十佳户外露营地2家、最具潜力露营地1家,杭州户外休闲旅游人气露营地3家、全省百佳乡村露营地10家。自2021年10月以来,全区露营地合计营业收入2562.5万元,带动农产品消费上亿元。
(五)文物保护有精度
构建一套县域文保模式。建立全省首个文保员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与持证上岗管理制度,探索构建县域文物综合保护传承利用临安“八全”模式,在全省文物局长会议上作“数字赋能文物保护”交流发言。打造一个文保系统平台。夯实文物保护基础,坚持精准管理,设置各类技防设施合计达到1423套,对全区187处文保单位(点)建立“1+1+1”最小防护单元,建成全省首个区级全区域、全链条、全覆盖文物综合保护利用平台——天目文保,获评“全市数字文化系统首批区县优秀应用”,吴越国王陵数字孪生获评省文旅厅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建成并投入使用全省首个区级文物保护指挥中心,截至2022年10月底,已监测文保员巡查8877次,均有巡查记录、轨迹核验,形成日志198份、周报20期、月评9期,发现并处置问题171个。全市加强文物安全风险防范工作现场会在临安召开。推进“一街三区”建设运营。全力打造以吴越国风情街、吴越国王陵太庙山区块、吴越国王陵功臣山区块、衣锦城城址区块“一街三区”为核心,全国唯一的以吴越国文化遗存为主题的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功臣山区块年底基本建成完工,城址公园区块和风情街区块开展方案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区博物馆获评“2021年度浙江省最具人气文化场馆”“浙江省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建成乡村博物馆3处,完成农村历史建筑修缮14处,完成《天目窑遗址群保护规划》编制。
(六)亚运筹办有热度
全面完成亚运建设任务。完成“1+1+9”各项建设任务76项,东入城口景观提升工程、石山亚运山地公园、锦南新城公交综合体等涉亚重点建设项目均已建成投用,场馆周边居民小区、综合体外立面以及“第五立面”综合整治提升全面完成,高标准完成场馆周边14处无障碍设施提升。全力开展亚运场馆开放。制定场馆惠民开放政策计划,实施《场馆临时对外使用管理办法》,落实场馆设施运维保障团队。临安文体会展中心场馆成为全市第一批对外开放场馆,承接各类大型活动30余场,13家体育场馆接入“亚运场馆在线”。获评“2021年度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筹办工作突出贡献集体”。全域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推进万课进学校、万片场地低免开放、万场赛事进村社和基层体育场地建设,全年组织开展各级体育赛事活动870余场,新投用34处省市基层体育建设项目,新增嵌入式体育场地8.6万方,各项排名基本实现全市“进五争三”。累计发放消费券5000张,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1690人,组织市民参与国民体质测试超过2500人次,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8平方米,经常性参与体育运动人口达到44%,“10分钟健身圈”基本建成,荣获“2020-2021年度全省群众体育工作成绩突出集体”。筹建省级环浙步道210.8公里,举办“2022年长三角攀岩大赛”、文化礼堂运动会。体育产业逐渐壮大,大明山滑雪入选国家体育总局“2022年春节假期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大明山景区创成“省级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基地”,三渡山地运动公园创成“省级运动休闲旅游优秀项目”。
(七)安全管理有力度
做好顶层设计。制定细化《临安区文旅体行业人员集聚性公共场所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临安区文旅场所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及检查标准》,落实“一三五”(严实一张网格、严防三大松懈、严格五步闭环)工作法,实行标准化、网格化管理,分片分线做好责任分解,确保不留漏洞、不留死角。严管新兴业态。针对露营、剧本杀、玻璃滑道等各类新业态,秉持安全发展理念,积极探索科学、有效、规范的新业态安全监管模式,初步建立“组织、监测、联审、标准、责任、评价、数字智用”“七专”体系。出台《临安区露营地管理办法》(试行)等新业态管理制度,不断提升新业态管理水平,探索构建区(县)级新业态安全监管新模式。紧盯行业重点。一以贯之紧盯文旅市场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累计出动人员4310人次,检查场所2155家次,受理并处理各类投诉76件,行政处罚立案调查26件,罚款147295元,开展“双随机”抽查60次,全年未发生安全事故。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