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662302032/2023-0093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单位 |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 发文日期 | 2023-02-15 |
今年以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区决策部署,锚定高水平建设“吴越名城·幸福临安”目标,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力打好“六大战役”,推动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在“精”字上立标杆,城市品质稳步提升。一是拔高标准强执行。制定《临安区城市精细化管理导则》,明确环卫保洁、市容秩序等15个方面的精细化管理标准,下发相关部门、镇街、平台公司、保洁企业严格遵照执行。全面拔高规划、建设、管养各环节的工作标准,同步抓好源头落实,确保标准落地见效。数字城管交办问题13万余件,月均及时解决率为98.49%,在所有副城区排名第一。主城区15条道路试行“五步法”高标准保洁作业。二是微改精提强品质。根据分片包干原则,分批次开展“精改造·微提升”行动,落实“领导牵头、科室负责”工作制,通过实地步巡检查,狠抓细节管理,对卫生死角、道路破损、绿化缺失、飞线凌乱等问题开展滚动排查,形成问题清单,明确处置要求、处置时间、处置责任,打造闭环整改链条,完成八批次问题整改提升411个。三是精品创建强示范。坚持示范引领,扎实开展精品街角、精品店招、精品立面、精品园林、精品节点、精品亮灯、精品道路、精品公厕、精品驿站、精品街区等“十大”精品创建活动,以点带线,以线扩面,逐步推动城市环境品质提升,截至目前,已完成八大精品打造。四是亚运整治强保障。全域开展“陌上花开·美丽临安”迎亚运城乡环境品质提升行动,实施环境整治项目52项,截至目前,完成49项,暂停1项,正常推进2项。高标准、高要求推进亚运“赛马”活动,7月我区南苑小区获评第三期“赛马”优秀项目。
(二)在“严”字上下功夫,面上管控持续高压。一是户外广告严查严管。以“迎亚运”户外广告安全管理工作为重点,落实“一户一档”制度,持续推进辖区内户外广告安全检测工作,完成安全检测报告48块、签订安全承诺书3307份。开展违规、安全隐患户外广告设施专项整治,清除小广告集中张贴点位72个、拆除规范大型户外广告32处,规范店招店牌575处、查处违规广告案件129起。二是“三工管理”严抓严打。迭代升级“云城管”平台,完善“两审批两备案”流程,实现处置消纳审批“云上办”,统筹保障市域渣土消纳108万方。开展建筑垃圾处置攻坚行动,加强全过程查处力度,严查无证运输、偷倒乱倒等各类违法行为567起,罚款达460余万。严格执行“一案多查”工作要求,加强跨市、区执法协同,移送案件线索9件。三是违法建设严防严控。进一步完善物业小区违建信息登记报告,先后开展迎亚运违法建设专项整治行动、空中违建专项排查整治行动、低密度小区专项整治行动、工业企业违法建设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专项规划督察和指导40余次,拆除新增违建109处,面积1839平方米;拆除存量违建56处,面积591平方米;限制不动产交易20处。
(三)在“智”字上促提升,治理效能升级提档。一是智慧监控补盲升级。持续推进智慧监控补盲工程,新建高清智能监控34路,累计自建及共享监控250余路;购置无人机设备4架,执行巡查任务60次,发现各类违法事件30起;完善AI识别系统,通过方案优化、算法升级全面提升识别准确率,实现16个点位的车辆违停、非机动车乱停放、乱丢垃圾问题自动识别。二是应急指挥畅通高效。全面加强对讲基础终端建设,做好对讲机平台扩容工作,计划扩容调度台3个、各类执法对讲设备165套,打造一呼百应的扁平化指挥体系,实现指挥调度更快速、更精准,今年以来,通过区综合行政执法指挥平台、云城管、对讲指挥等系统累计交办问题2.4万余个。三是数字场景应用拓展。联合城投开发水位感知预警系统,在城区下穿隧道、易发积水点新增37个前端感知设备,防汛监管实现精准化采集、联动化提醒、数字化治理。在农村试行智能垃圾桶,依托智慧芯片,实时掌握农户分类正确率,有效提升农村垃圾分类管理水平。
(四)在“净”字上出实招,生态环境日益改善。一是全力保障专项督察。高标准迎接省委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积极落实各项整改举措,完成1件(协办)信访件办理;常态推进25个中央、省市生态环保督察信访件“回头看”工作,确保问题不反弹,完成省市“七张问题清单”主办2件、协办2件的整改销号。山牛坞垃圾填埋场封场项目于今年3月完成竣工验收。二是全面抓好五水共治。以“三溪两岸”、青山湖流域、亚运体育场馆周边为重点,全力推进雨水井规范管理、三溪保洁、工地排水、“六小行业”排水、雨水口改造和马溪生态修复等项目任务,强化水环境治理,严查沿线违法排水行为,查处各类偷排乱排行为59起。三是全域开展隐患治理。建立完善部门联动机制,联合住建、环保、交通、交警等部门,积极开展夜间施工噪声、扬尘污染、餐饮业排污常态化整治,立案查处各类生态环境保护违法案件187起,退办禁开区餐饮服务项目260家,安装油烟在线监测设备429台,及时整改秸秆焚烧类问题88个。
(五)在“新”字上求突破,改革创新不断深化。一是执法改革落地见效。划转承接25个方面1933项综合执法事项,在18个镇街成立“1+8”综合行政执法队,下沉455人,下沉比例达68.5%,青山湖街道、玲珑街道,太湖源镇、於潜镇、昌化镇5个镇街通过赋权模式推进镇街“一支队伍管执法”;新成立执法指挥室、执法监督科两个科室,打造行政执法统一协调指挥中心,承担全区行政执法力量的日常指挥、协调、统筹工作;联合出台“区属镇(街道)用共管”管理办法,配套形成“镇街吹哨 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和执法下放、人员下沉及运转机制,确保人员“下得去”,镇街“管得好”。“五级金字塔型架构”经验做法获省委书记袁家军点名肯定。二是数字改革成效显著。进一步完善天目协同执法平台,全面落实省“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开展61个监管“一件事”线上线下联合检查工作,通过双闭环、三融合、五协同,做实做细建筑工地执法监管一件事应用,推进“无计划不检查、无事件不检查”,获评2022年省“数字司法好应用”,入选2022年度全省重大改革(重大应用)“一本账”。三是燃气改革目标达成。管道燃气通过企业自行协商、政府推进整合、领导专题协调,完成“一区一企”改革目标,新公司于2022年5月完成注册,8月取得《燃气经营许可证》,10月,区级数智燃气运营指挥中心正式投运。瓶装燃气通过约谈方式稳步推进企业自主整合,目前临青液化气与幸福煤气整合成立临燃能源,锦合能源、登峰生物化工与临燃能源达成初步整合意向。
(六)在“稳”字上齐发力,城市运行安全有序。一是“百日攻坚”深入推进。全面推进城镇燃气安全整治“百日攻坚”行动,重点聚焦公共场所,突出燃气经营、输送配送、燃气使用和燃气具生产销售4个环节,围绕15个方面的必查典型问题开展地毯式、清单式排查整治,整改燃气场站隐患问题152个,用户端隐患问题468个,企业自查隐患问题149个。立案查处第三方破坏等各类燃气案件34起,完成餐饮等行业燃气泄漏报警装置安装3070家。二是“除险保安”全面落实。制定“平安护航·党的二十大”除险保安专项行动方案,围绕城市管理领域38项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全面开展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消除各类风险隐患点445处。全区87块户外电子大屏纳入统一管理,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完成54个路段,128.5公里的重点道路空洞雷达检测和47座桥梁结构性检测,空洞、脱空、疏松等问题均落实“一点一方案”。三是“急难愁盼”有效化解,扎实推进《信访工作条例》宣传,以“五个一工作法”为基础,继续深化“三首一包案”制度,扎实做好“老王工作室”品牌建设,突出信访积案化解,1-10月受理各类信访投诉2681件,信访投诉总量同比下降11.72%,信访重复率同比下降0.27%,群众满意率同比提升0.12%。
(七)在“制”字上堵漏洞,环境治理常态长效。一是“六大机制”建立健全。聚焦城市精细化管理日常工作难点、堵点,通过专题研讨、法律审查、意见征求等环节,拟定了规划联审、问题发现与整改闭环、城市道路审批管理、投用即纳管、飞线治理、城市照明“四统一”等六项工作机制,有效解决建管脱节、三不管等问题。二是“人人城管”借势借力。组建城市精细化管理监督委员会和咨询委员会,强化城市管理领域突出问题督查交办,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出谋划策,发挥“矛与盾”的组合功效,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启动“有奖举报”平台和“人人城管”小程序,全面发动社会群众和干部职工力量,强化问题发现,交办整改有奖举报件7837起,人人城管件10657件。三是“美丽杭州”常态长效。持续牵头开展九大专项环境整治行动,通过健全体系、完善机制、强化督查、严格考核,推动部门、镇街、平台公司形成环境整治合力,下发问题交办单613份,整改市区两级问题10070个,自查自改问题7566个,解决了一大批环境脏乱差问题。其中在“扮靓家园”暨“社区宣传设施整治提升”专项行动中拆除、规范社区老旧宣传设施2300余处。
(八)在“优”字上做文章,民生福祉更加殷实。一是民生实事办好办实。坚持便民惠民利民原则,主动靠前服务,强化组织保障、资金保障和力量保障,全力办好省市区民生实事。顺利完成省级7座桥梁“桥头跳车”整治任务;超额完成市级增设地铁口非机动车泊位470个;有序完成区级改造提升公厕4座和管道燃气通气小区20个,受益群众2075户。二是无障碍环境建优建强。开展《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贯宣,排摸短板问题1481个,有序推进整改,完成10个重点场所无障碍改造亚运整治任务,开展“礼让第三卫生间”“礼让盲道”专题活动,拍摄《畅行》等系列无障碍宣传片,青小服、临小卫、无障碍诊疗系统全面升级为2.0版,其中无障碍诊疗系统获评杭州市“互联网盲道”示范项目,信息无障碍品牌效应初步形成。三是“三服务”走深走实。结合“企业大走访活动”深化做好三服务工作,今年以来,累计出动人员12062人次,共收集办结各类“急难愁盼”问题3005件。依托城管驿站和新运行的苕溪北街党群服务站开展“圆梦微心愿、夏日送清凉”“流动凉茶铺”“天目暖蜂”行动、携手临安民进开展关爱“小候鸟”亲子游活动等,服务一线工作者500余人次。四是政务服务便民惠民。推行“政务服务2.0”,全面实现数字办事体验的零距离、零等待、零障碍;三个模式优化流程,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主动协同联动,让审批跑出加速度;推广“网上”“线上”“掌上”办,所有事项实现一网通办,进一步提升为民为企服务能力。今年以来,办理各类审批备案2030件,发证5774件,精简材料10余项,实现一网通办办件率100%,办件好评率100%,即办率100%。
(九)在“廉”字上动真格,从严治党持续强化。一是党建大引领。以“红天目·蓝管家”党建品牌为引领,持续深化“一支部一品牌”,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升战斗堡垒作用;开设天目领军·干部大讲堂,组织开展专题讲学12期,团建2期;掀起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热潮,推出“您好,二十大”系列热议,做到人员全覆盖。二是思想大解放。扎实开展“解放思想、唯实惟先”大讨论活动,开展专题式、问答式学习研讨28次;分期分批组织90余名业务骨干,外出学习考察交流;聚焦群众和企业诉求,出动人员1188人次,收集解决问题289个;召开对标检视会议48场,查摆各类问题93个,提出针对性整改措施98条。三是廉政大反思。开展“以案促改以案促治”专题活动,推出“五廉并开·清风来”系列活动,发放廉家书300多封,签订亲清城商契约50余份,专题廉政党课实现了干部职工全覆盖。建立“廉卫士”廉政警示与提醒机制,开展学习播报300余次;专项督查一般案件514件,简易案件430件,查清问题50余起;严肃问责追责,查处违规违纪类案件9起,通报问责23人次,其中受党政纪处分3人,辞退协辅员2人。
二、2023年工作思路
新的一年,区执法局将聚焦主责主业,围绕全区中心重点目标任务,全面开展“十大”专项行动,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和综合执法规范化水平“双提升”。
(一)开展“党建领航”专项行动。一是擦亮党建品牌。持续深化“红天目·蓝管家”党建品牌建设,打造“一支部一品牌”,结合区直机关党组织书记“成长计划”的方案,构建“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办、服务联动、资源联享”的五联格局,推进大党建资源一体化建设,提升临安城管党建品牌的辨识度和影响力,造浓党建领航氛围。二是狠抓清廉建设。针对“以案促改以案促治”专题活动中暴露出的党风廉政和执法办案问题,继续深化“清廉城管”建设,强化“廉卫士”自查提醒机制的落实,全面整顿权力运行上的制度漏洞、队伍建设上的薄弱环节、工作执行上的松懈态度等问题,强化法纪意识,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权力运行,严肃执纪问责。三是强化队伍素养。全面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省市区党代会精神和全局重点中心工作,加强队伍作风纪律养成,打造一支会说、会写、会办案的蓝色执法特战队。用好周四“三会”学堂、“天目领军”干部大讲堂、线上授课等平台和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培训,提升队伍业务能力水平;用好蓝色宣讲团与“人人是学员、人人是讲师”平台,创建以宣扬城市管理先进人物事迹与风采的宣讲主题,提升队伍形象;加强准军事化管理,开展队列训练大会操与队容风纪大比拼活动,严格各项纪律规定的落实与作风养成,提升队伍的战斗力与凝聚力。
(二)开展“亚运靓城”专项行动。一是高质量推进亚运环境整治项目。加快未完成整治项目(九州街汽车西站西侧空地整治项目、文锦街博世凯小学赤膊墙整治项目)推进步伐,对照时间节点、任务要求,按时保质保量完成。针对已完成的项目,持续做好养护工避免返工。二是高起点谋划亚运“赛马”活动。加强与上级部门的对接,邀请相关行业专家指导,找准定位、提炼特色、创新举措,努力营造比学赶超、争先创优活动氛围,做好做优每期赛马申报项目,确保“赛马”出精品、出亮点。三是高水平开展“扮靓家园”行动。完善“扮靓家园”暨“社区各类宣传设施整治提升”专项行动考核方案,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激励先进、鞭策落后,形成部门、镇街工作合力,推动专项行动真正落实落地,深入开展。四是高标准实施“微改造精提升”行动。对照“席地而坐”的卫生环境,“杯水不溢”的通行环境,“相得益彰”的夜景环境,陌上花开”的园林环境,“吴越韵味”的人文环境五大标准,分批次开展“微改造精提升”行动,全面做好问题摸排和交办整改工作。
(三)开展“五化提升”专项行动。一是序化提升。健全网格、动态、长效管控机制,强化车辆、占道、摊贩犬类以及“三工”管理,做到街面有序、立面整洁,打造新一批省级街容示范街区。二是洁化提升。强化“席地而坐、手摸无尘”理念,提升机械作业率,增加高标准保洁道路数量,推进精细化保洁“五步”工作法,加大日常考核力度,实现道路保洁见本色、城市家具无污渍。三是亮化提升。引入集控装置,持续深化“一把闸刀”工程,实施道路除暗增亮行动,加强夜间问题巡查,升级改造景观路灯品质,提升夜间城市颜值。四是绿化提升。对标杭州主城区,建立“全周期”绿化养护机制,科学合理种植绿化种类,减低绿化养护成本,提高绿植生态价值,开展精细化养护,破解缺株、少株、死株顽疾,实现绿化绿地见景致。五是美化提升。健全城市精细化管理六大机制,严格店招店牌、市政破道等审批,持续完善城市国际化标识系统,实现城市道路平整、设施完善、立面靓丽。
(四)开展“除险保安”专项行动。一是做好动态巡查。采取无人机、高空鹰眼、网格步巡等手段,持续推进城市管理领域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排查,特别是加大对燃气、道桥隧、户外广告等重点领域的排查力度,不间断梳理汇总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和时间清单,杜绝出现排查盲区和死角。二是做好隐患治理。全面压实行业主体责任,对照问题清单,逐一落实问题隐患闭环整改,并通过建章立制,堵牢管理漏洞、补齐工作短板。线上线下全面加强城市管理领域除险保安工作宣传,通过正面事例宣传,反面典型警示,有效提升市民群众安全意识。三是做好信访维稳。以“三制”为基础。制定信访工作标准、信访办理机制、信访销号清单,进一步规范信访工作处置流程。以“两线”为抓手。继续发挥城管63723111热线、城管微服务公众号热线作用,及时发现问题、处置问题,把信访问题化解在首访状态。以“一中心”为载体。提高城管信访服务中心办理质效,拓展服务群众领域,进一步发挥“城管老王工作室”矛盾调解的作用,创建优质服务品牌。
(五)开展“数字赋能”专项行动。一是数据赋能。进一步做好城区主要街路视频监控补盲工作,增设智慧监控366路,全面提升城市管理问题前端感知能力,实现城市治理全程化。二是网格赋能。加强属地中队的网格建设,配齐单兵智慧作战设备,问题交办由“分级转达”变为“一级直达”,节省交办时间,实现城市治理高效化。三是场景赋能。进一步整合拓宽数字场景应用,依托大数据分析研判,提升智慧预警能力,实现城市治理精准化。四是系统赋能。结合城市运行中心建设,全面升级城市智慧管理平台治理能级,整合纳入城市精细化管理部件、要素,实现指挥扁平化、治理闭环化。
(六)开展“规范执法”专项行动。一是建章立制固根基。深刻吸取编造简易程序案件教训,制定全局办案规范导则和典型案例办案细则,明确主体适用、办案时限、办案流程、执法监管衔接等规范,通过执法手册,进一步明确执法办案规范标准,让队员有章可循;建立法制员初审、法制科日常审核、专人专岗日结日检制度,全面强化队员规范办案意识。二是双向发力促提升。建立中队、法制员、办案队员“红黑榜”,从办案数量、质量、效率等维度对中队和队员进行执法办案评价,并以此作为职级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正向激励规范执法;严格落实局《执法办案风险分级管理及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对重大风险、较大风险和一般风险进行分级分类管控,反向减少执法风险。三是翻篇归零谋新招。加强与农林大、公检法等单位的合作,开设行政执法课堂,从“零”开始重新树立行政执法理念;谋划执法办案数字化项目,通过精准定制办案流程和规范,实现流程更精简、手段更便捷、办案更智能。
(七)开展“执法变革”专项行动。一是坚持目标导向,强化统筹协调。对标省市重点任务清单,认真分析“大综合一体化”改革过程中的长短板,找准定位细化举措,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加强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夯实镇街、部门责任,从制度设计、数字应用、基层治理、营商环境等方面推进改革工作行稳致远。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漏洞。理清综合+专业+镇街的职责边界,梳理实践中遇到的难题,形成问题清单,落实挂单销号制,切实解决改革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提高协同执法效能。加强对监管与处罚之间、行刑衔接之间等问题的研究,通过制度完善和流程优化,补短板、堵漏洞,确保改革工作高效推进。三是坚持效果导向,着力破难争先。围绕“大综合一体化”改革,及时总结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重点彰显临安特色、体现临安基层创新,从实践上、理论上、制度上探索打造示范样板,形成具有临安辨识度的改革成果。四是坚持需求导向,拓展数字应用。继续深化监管“一件事”场景应用,汇集信访投诉、基层治理四平台、110社会联动等基层治理事件、信息和违法线索,开展“综合查一次”,形成多跨协同、高效闭环监管链条,放大数字应用实战效应。
(八)开展“美丽杭州”专项行动。一是浓厚整治氛围。发动镇街发挥村社联系居民紧密的优势,大力开展环境整治工作宣传,促进市民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社会风尚,积极发动参与整治提升行动,努力营造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二是提效面上整治。进一步完善监督考核和问责机制,细化考核标准,量化考核权重,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全面检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工作督导,将考核结果运用进综合考评,充分调动部门、镇街、平台人员力量,推动九大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提质提效。三是攻克痛点顽疾。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全面梳理专项整治难点、管理痛点、长效堵点问题,加强问题根源分析研判,形成专项整治清单,对症下药、精准施策,通过建章立制来弥补管理工作上的短板,推动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九)开展“督查督办”专项行动。一是建立健全督查机制。围绕城管队伍作风行风和基层中队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督察科-局领导-上级部门“四级督查”机制,整治“庸、懒、散、浮、拖”不良现象,坚决杜绝该办不办、急事慢办、能拖则拖等行为,着力提升城管队伍形象。二是加强监督检查力度。采取明察暗访、专项督查、查阅台账、个案督查、阶段性抽查、交叉互查、综合督查等方式,查纠重点工作推进情况、规章制度贯彻落实情况及队伍作风纪律问题,将业务工作推进与队伍纪律养成有机结合,开展综合性督查,达到抓队伍促业务的效果。三是增强自查自纠能力。以各单位“廉卫士”为“啄木鸟”,完善单位内部日常廉政、队伍纪律问题发现、提醒和监督机制,拓宽日常督查渠道,延伸督查触角,坚持抓早抓小抓细,及时发现处置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升队伍内部自我革命能力。
(十)开展“民呼我为”专项行动。一是建立研判机制,实现精准服务。继续以“三服务”工作为抓手,持续开展大走访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企业,收集各类急难愁盼问题,形成问题清单、三色赋码分级分类管理、疑难问题攻坚库和闭环反馈回头看机制,围绕热点、难点和堵点问题做到精准分析和靶向发力。二是打造联动机制,实现便捷服务。以各城管驿站和“城管老王工作室”为圆心,数字化服务平台为半径,打造线下线上联动机制,绘就便民服务同心圆,实现线下服务站点和线上服务同频共振,延伸服务触角,拓宽服务渠道,为群众提供家门口和掌上便捷服务,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三是打造管家机制,实现暖心服务。以社区网格为单位,打造网格+蓝管家服务机制,即为每个网格量身配备执法队员,蓝管家带头做好网格服务和管理,第一时间了解群众心声、反映群众诉求和解决群众难题。设立蓝管家五星好评服务榜,定期由网格群众对蓝管家进行评选,提升城管良好形象。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