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508131/2023-6635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成文日期 2023-05-30
统一编号 有效性
杭州市临安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区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190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
2023-05-30 10:48
来源:
区经信局
浏览量:

马天猷委员:

您在区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提出的“关于促进本土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建议”,已由区政府转交我局牵头办理,感谢您对优化出地管理、分类整治低效企业、低效用地及促进院企合作等方面问题的关心和支持,针对您提出的几点宝贵意见,我们会同区规资分局、科技局等协办单位共同会商,现将提案办理情况复函如下:

一、关于优化政策,集约发展的建议

一是全面摸排本地企业拿地投资意愿。通过镇街调查、企业走访、项目对接等方式,从2021年10月份开始多轮摸排全区工业企业近几年再投资意愿。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和项目计划的成熟度,匹配各平台的出地和做地计划,对项目进行分类和排序,并经部门会商,建立《临安区本地企业投资项目库》。

二是建立本地企业投资项目用地需求库。制定《临安区本地企业投资用地需求项目管理流程》,促进本地企业投资用地需求项目规范化管理,有效破解工业投资项目“落地难、推进慢、绩效差” 等问题,加快项目开工建设形成有效投资,目前本地企业投资项目需求库内项目157个,计划总投资142亿元。2022年为21个本地项目供地514亩,项目计划总投资51亿元。

三是全面落实“拿地即开工”工作。对引进的一般工业项目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创新并联审查机制,强化在项目生成、确定、预审、挂牌、发证、开工等多环节协同,实现摘地后用地规划许可证等5证同发,将项目审批时间从半年压缩到7天以内,2022年隆基、斑斓谷等8宗地实现“拿地即开工”。

四是夯实工业经济发展空间。编制“1+3+X”产业平台专项规划,优化了“一核三园多点”的用地布局,形成了错位发展、集群推进的新结构。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按照“保总量、盘存量、促增量、提质量”要求,划定20平方公里工业用地控制底线。原有存量工业用地86%纳入工业用地控制范围,连片拓展新增工业用地空间1.6476平方公里,全部位于城镇开发边界和扩展边界内,在空间指标上予以充分保障。

五是开展“标准地”项目达产复合验收工作。出台《临安区“标准地”项目达产复核验收工作指引(试行)》,全面梳理2018年至2019年78宗工业“标准地”,对76个项目进行建设进度和审批进度跟踪,并形成专报报送区领导。同时在企业自主申报后,由经信局牵头,与相关部门和镇街成立验收小组,完成第一批7个达产复合验收项目。

二、关于分类整治,优化资源的建议

一是抓高耗低效整治。制定实施全区“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方案,出台“腾笼换鸟”专项经费管理办法。通过联合执法、兼并重组、腾退整治等系列组合拳,全区全年完成高耗低效企业整治销号468家,居全市第一;盘活低效工业用地2926亩,腾出用能5.2万吨标煤,硬科技产业区块有机更新项目列入杭州市第一批“腾笼换鸟”专项资金扶持项目,争取扶持资金1.6亿元。太阳镇对2家年耗能2000吨标煤以上的工业窑炉企业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拆除现有工业窑炉2台,腾出能耗3546吨标煤。

二是抓平台空间拓展。全面整合现有工业平台,加快推进工业平台有机更新和扩容,推动产业向“1+3”主平台集聚,重点聚焦“五片区”拓展和“六大园”提质,拆出空间1244亩,拓展产业空间3027亩,工业园区完成供地1350亩,“六大园”建设成效初显。同时,实现潜川、於潜等中西部乡镇孵化平台建设新突破。经信、规资及发改等部门联合出台了《临安区工业产业平台布局和项目准入指引》,明确了各产业平台的项目准入标准。加强项目科学论证、会审研判,选择亩均效益高、综合效益好的项目和企业优先入区入园。

三是完善闲置或低效工业用地退出机制。2015年以来,临安区工业用地出让陆续与镇街签订履约监管协议,仍出现了部分低效工业用地。而且随着土地指标的收紧,项目的可用空间更加紧张。根据这一现状,2021年,规资局会同区经信局、区财政局出台《关于促进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强履约监管的若干意见(试行)》,进一步明确要严格按照土地出让合同落实企业及低效用地整改提升,并鼓励平台外分散的、不宜利用的存量工业用地进行复垦利用。

四是属地政府或国有独资公司参与低效工业用地二次开发。依据《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强化用地保障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允许属地政府或国有独资公司参与低效工业用地二次开发,参照“标准地”要求签订新的履约监管协议和出让合同补充协议。出让合同补充协议可约定改造提升项目建成后,由属地政府或国有独资公司回购一定比例的工业空间作为标准厂房,用于孵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回购的工业空间,可按幢、层作为最小分割单元且每层建筑面积不小于 1000平方米办理分割转让、分割登记。

三、关于建立平台,促进合作的建议

2022年以来,区科技局紧紧围绕杭州市“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部署要求,坚定实施“产业强区”战略,全面开展“科技创新聚能”专项行动,推动科技型小微企业茁壮成长。

一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2022年,临安区共拨付上级科技惠企资金4175.245万元。相应区级配套资金拨付18424.1588万元,惠及企业近500家次,创历史新高;其中“产业兴区”“双招双引”等各类研发投入补助近8000万元,惠及企业148家。强化科技金融保障,成功打造风险池基金2.0版,累计支持39家科技型企业获得风险池基金贷款1.605亿元,支持企业数量和贷款金额均为历年最多;探索推出普惠性“创业险”,在全省首创科技企业创业保险试点。科技金融工作获各级媒体聚焦报道。

二是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加快双创平台多元化布局,联合农业农村局依托国有腾置空间建设运营农创园;有效盘活省科技厅孵化基地,签约杭师大科技园;推动杭化院新材料领域专业孵化器建设;指导琴山蓝湾文创园开园运营。在中西部地区,探索建立民营孵化平台建设“临安模式”,在於潜镇和潜川镇各新建众创空间1家,均实现零突破。做浓创新创业氛围,成立杭州区县市首家“科技特派员之家”;建立临安国际高层次人才活动基地,组织开展全区国际高层次人才联谊活动;联合锦南新城、人社局举办第五届(2022)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人工智能类别赛、孵化平台招引大学生系列活动。

三是聚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与浙江工业大学签订共建浙江工业大学临安技术转移中心协议,目前全区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已达4家。积极开展技术对接,举办浙大能源研究基地科技成果发布、浙江农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浙江农林大学区校成果转化与创新合作推进会等活动,向企业推介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全年共征集揭榜挂帅技术难题50个;入选杭州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个;实施发明专利产业化项目15个,实现产业化发明专利27个;开展2021年度产学研合作项目政策兑现,给予27个项目兑现补助540.14万元;指导3家单位获评省科技进步奖。

四是建强科技企业方阵。筛选建立科技企业梯级培育库,实施走访摸底和“一对一”专家辅导,开展线上+线下认定申报及科技政策培训7场次,覆盖企业上千家。2022年共推荐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5家(含新认定121家),其中220家通过省专家评审(含新认定118家);新增省科技小巨人企业1家(谱育科技)、省科技领军企业3家(福斯特、杭叉、南都电源);申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00家,新增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34家、杭州市雏鹰计划企业22家,均为历年最多。

最后,再次对您长期以来对我区工信经济建设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同时也期望能一如既往地支持和关心经信局的各项工作,并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承办领导:王  拓

承 办 人:周  黎

联系电话:89541424

杭州市临安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3年4月23日

临经信提复〔2023〕35号 杭州市临安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区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190号提案的复函.pdf

分享:
字体: [

]
打印
索引号 002508131/2023-66357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成文日期 2023-05-30
杭州市临安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区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190号提案的复函
发布时间:2023-05-30
信息来源: 区经信局
浏览量:

马天猷委员:

您在区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提出的“关于促进本土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建议”,已由区政府转交我局牵头办理,感谢您对优化出地管理、分类整治低效企业、低效用地及促进院企合作等方面问题的关心和支持,针对您提出的几点宝贵意见,我们会同区规资分局、科技局等协办单位共同会商,现将提案办理情况复函如下:

一、关于优化政策,集约发展的建议

一是全面摸排本地企业拿地投资意愿。通过镇街调查、企业走访、项目对接等方式,从2021年10月份开始多轮摸排全区工业企业近几年再投资意愿。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和项目计划的成熟度,匹配各平台的出地和做地计划,对项目进行分类和排序,并经部门会商,建立《临安区本地企业投资项目库》。

二是建立本地企业投资项目用地需求库。制定《临安区本地企业投资用地需求项目管理流程》,促进本地企业投资用地需求项目规范化管理,有效破解工业投资项目“落地难、推进慢、绩效差” 等问题,加快项目开工建设形成有效投资,目前本地企业投资项目需求库内项目157个,计划总投资142亿元。2022年为21个本地项目供地514亩,项目计划总投资51亿元。

三是全面落实“拿地即开工”工作。对引进的一般工业项目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创新并联审查机制,强化在项目生成、确定、预审、挂牌、发证、开工等多环节协同,实现摘地后用地规划许可证等5证同发,将项目审批时间从半年压缩到7天以内,2022年隆基、斑斓谷等8宗地实现“拿地即开工”。

四是夯实工业经济发展空间。编制“1+3+X”产业平台专项规划,优化了“一核三园多点”的用地布局,形成了错位发展、集群推进的新结构。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按照“保总量、盘存量、促增量、提质量”要求,划定20平方公里工业用地控制底线。原有存量工业用地86%纳入工业用地控制范围,连片拓展新增工业用地空间1.6476平方公里,全部位于城镇开发边界和扩展边界内,在空间指标上予以充分保障。

五是开展“标准地”项目达产复合验收工作。出台《临安区“标准地”项目达产复核验收工作指引(试行)》,全面梳理2018年至2019年78宗工业“标准地”,对76个项目进行建设进度和审批进度跟踪,并形成专报报送区领导。同时在企业自主申报后,由经信局牵头,与相关部门和镇街成立验收小组,完成第一批7个达产复合验收项目。

二、关于分类整治,优化资源的建议

一是抓高耗低效整治。制定实施全区“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方案,出台“腾笼换鸟”专项经费管理办法。通过联合执法、兼并重组、腾退整治等系列组合拳,全区全年完成高耗低效企业整治销号468家,居全市第一;盘活低效工业用地2926亩,腾出用能5.2万吨标煤,硬科技产业区块有机更新项目列入杭州市第一批“腾笼换鸟”专项资金扶持项目,争取扶持资金1.6亿元。太阳镇对2家年耗能2000吨标煤以上的工业窑炉企业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拆除现有工业窑炉2台,腾出能耗3546吨标煤。

二是抓平台空间拓展。全面整合现有工业平台,加快推进工业平台有机更新和扩容,推动产业向“1+3”主平台集聚,重点聚焦“五片区”拓展和“六大园”提质,拆出空间1244亩,拓展产业空间3027亩,工业园区完成供地1350亩,“六大园”建设成效初显。同时,实现潜川、於潜等中西部乡镇孵化平台建设新突破。经信、规资及发改等部门联合出台了《临安区工业产业平台布局和项目准入指引》,明确了各产业平台的项目准入标准。加强项目科学论证、会审研判,选择亩均效益高、综合效益好的项目和企业优先入区入园。

三是完善闲置或低效工业用地退出机制。2015年以来,临安区工业用地出让陆续与镇街签订履约监管协议,仍出现了部分低效工业用地。而且随着土地指标的收紧,项目的可用空间更加紧张。根据这一现状,2021年,规资局会同区经信局、区财政局出台《关于促进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强履约监管的若干意见(试行)》,进一步明确要严格按照土地出让合同落实企业及低效用地整改提升,并鼓励平台外分散的、不宜利用的存量工业用地进行复垦利用。

四是属地政府或国有独资公司参与低效工业用地二次开发。依据《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强化用地保障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允许属地政府或国有独资公司参与低效工业用地二次开发,参照“标准地”要求签订新的履约监管协议和出让合同补充协议。出让合同补充协议可约定改造提升项目建成后,由属地政府或国有独资公司回购一定比例的工业空间作为标准厂房,用于孵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回购的工业空间,可按幢、层作为最小分割单元且每层建筑面积不小于 1000平方米办理分割转让、分割登记。

三、关于建立平台,促进合作的建议

2022年以来,区科技局紧紧围绕杭州市“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部署要求,坚定实施“产业强区”战略,全面开展“科技创新聚能”专项行动,推动科技型小微企业茁壮成长。

一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2022年,临安区共拨付上级科技惠企资金4175.245万元。相应区级配套资金拨付18424.1588万元,惠及企业近500家次,创历史新高;其中“产业兴区”“双招双引”等各类研发投入补助近8000万元,惠及企业148家。强化科技金融保障,成功打造风险池基金2.0版,累计支持39家科技型企业获得风险池基金贷款1.605亿元,支持企业数量和贷款金额均为历年最多;探索推出普惠性“创业险”,在全省首创科技企业创业保险试点。科技金融工作获各级媒体聚焦报道。

二是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加快双创平台多元化布局,联合农业农村局依托国有腾置空间建设运营农创园;有效盘活省科技厅孵化基地,签约杭师大科技园;推动杭化院新材料领域专业孵化器建设;指导琴山蓝湾文创园开园运营。在中西部地区,探索建立民营孵化平台建设“临安模式”,在於潜镇和潜川镇各新建众创空间1家,均实现零突破。做浓创新创业氛围,成立杭州区县市首家“科技特派员之家”;建立临安国际高层次人才活动基地,组织开展全区国际高层次人才联谊活动;联合锦南新城、人社局举办第五届(2022)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人工智能类别赛、孵化平台招引大学生系列活动。

三是聚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与浙江工业大学签订共建浙江工业大学临安技术转移中心协议,目前全区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已达4家。积极开展技术对接,举办浙大能源研究基地科技成果发布、浙江农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浙江农林大学区校成果转化与创新合作推进会等活动,向企业推介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全年共征集揭榜挂帅技术难题50个;入选杭州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个;实施发明专利产业化项目15个,实现产业化发明专利27个;开展2021年度产学研合作项目政策兑现,给予27个项目兑现补助540.14万元;指导3家单位获评省科技进步奖。

四是建强科技企业方阵。筛选建立科技企业梯级培育库,实施走访摸底和“一对一”专家辅导,开展线上+线下认定申报及科技政策培训7场次,覆盖企业上千家。2022年共推荐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5家(含新认定121家),其中220家通过省专家评审(含新认定118家);新增省科技小巨人企业1家(谱育科技)、省科技领军企业3家(福斯特、杭叉、南都电源);申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00家,新增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34家、杭州市雏鹰计划企业22家,均为历年最多。

最后,再次对您长期以来对我区工信经济建设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同时也期望能一如既往地支持和关心经信局的各项工作,并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承办领导:王  拓

承 办 人:周  黎

联系电话:89541424

杭州市临安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3年4月23日

临经信提复〔2023〕35号 杭州市临安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区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190号提案的复函.pdf